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锔大缸,时光打上的补丁闪闪亮(散文)

精品 【云水】锔大缸,时光打上的补丁闪闪亮(散文)


作者:春草葳蕤 探花,1456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2发表时间:2025-09-08 11:30:53

想想,儿时的小山村,虽然偏僻山路很崎岖陡峭,并不好走,尤其是下雨或是冬季里下雪,就更难行走。然而,并没有因为道路难行而影响什么,村庄里依旧会人来人往。因此,那时候的小山村,依旧烟火气十足,村子里热热闹闹的,小日子也依旧过得有滋有味的。
   村庄里,不仅闻得到鸡鸣犬吠,孩子们的嬉笑声,做游戏读书打打闹闹的声音,大人们的吸烟喝茶聊天说话声,说故事的哼唱着小曲小调儿的。
   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一些做小生意的小商小贩,喜欢到村庄里来。远远地,他们的吆喝声就传进了村庄:“豆腐——”,还有“赊小鸡来——”,最难忘的一句吆喝是:“锔盆子锔碗锔大缸——”
   好了,这一嗓子,把个宁静的小山村,好似升了一个调调,一下子就越发活跃起来。于是,听到村子里的这家那家的屋门响声,叮叮当当的盆碗声、挪动大缸声。村子里当家过日子的人,听到李婶子呼唤着马家婶子:“快点吧,你不说你家的咸菜缸漏了吗?来了锯大缸的啦。”
   马婶正在叫着两个儿子挪动大缸呢,赶紧说:“听到了,听到了,我这不是叫老大老二给我往外挪吗?”
   奶奶呼喊着邻居王奶奶,说:“王嫂子,来了锯大缸的啦。”
   王奶奶听了,说:“我才想告诉你嘞,你倒是说给我了,我家小儿媳妇早颠颠的去了,我家水缸早有裂璺了,担心不结实,再去打几个钜子。”
   说着话,奶奶,早已找出来爷爷的茶壶酒壶来,又喊着我二婶说:“老二家的,快把面盆子也找出来吧,也去锯几个钜子,还能用很长时间的,不然漏了就麻烦了。”
   说到锯缸锯碗,奶奶不由得就会想起了一出戏来,里面有唱词,也是叫做一个精彩,于是,奶奶自言自语唱到:“王大娘出绣房,忽听门外响叮当,用手开开门来看,原来是锢炉铜小匠。”
   奶奶自演两角色呢,还替小锢炉匠说,“锯锅哟!锢炉锅!”
   又演王大娘问:“干什么的?”
   又演小锢炉匠:“你问俺,俺是小炉匠,锯盆、锯碗、锯大缸,外带着锢炉锅”……
   原来这行当又叫“锢炉匠”的、叫“锯大缸”的,也有称“锢匠”,又称“锢漏匠”的。
   只要村口一响起:“锔盆、锔锅、锔大缸,锔盆、锔锅、锔大缸了——”村庄里就活跃起来了。那声音好似有着魔力,驱出了村庄的沉闷,也驱散了村里人心里的许许多多的不快。好似被击打了一下子,立时,兴奋着,赶紧找出裂纹的,破了的,什么缸碗瓢盆水壶,凡是能锯的不能锯的都找出来了,搬着抬着抱着的来到锢炉匠面前。
   我奶奶要是跑起来,不比我慢的。可是,再急,奶奶也是迈着小步子的,不紧不慢,一步步朝着老槐树下走去。奶奶口里轻轻哼唱着,就这样叨叨念念,哼哼唱唱就来到了村口老槐树下。眼前高高的老槐树,枝叶繁茂,好似一把巨大的伞为人们遮起一片阴凉来,早有人在那里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了。村里人不是单单来锯缸锯碗盆的,还有来看热闹的,有孩子也有老人和年轻人,人们边看边说着话,嘻嘻哈哈,倒是比过节还要热闹喜庆呢。
   槐树上槐花开得正盛,一串串的槐花雪白雪白的,散发出清香,村边的溪水潺潺流淌着,田野上一片片的庄稼油绿油绿的。溪水旁有牛羊在吃草,溪水里游着鹅鸭,高兴得扇动着翅膀呼啦啦的在草地上飞着,孩子们手拉着手儿,唱着:“拉大锯,扯大据,姥姥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唤女婿,小外孙也要去,锅里煮个鸭蛋皮,你说去不去……”
   槐树下三大娘搬过来面盆,说:“早上和面时,就漏水了,幸亏发现了,不然,面还不随着水淌出来呀?”
   三大娘话音没落地,齐家媳妇指着身后一口大锅说:“我家的大锅有道惊璺,已经好久了,硬是坚持到了今天,再不锯呀,怕只怕就漏了。”
   顺着齐家媳妇看去,两个半大小子抬着一口大锅杵在那里,小哥两都是满脸的汗水,虎头虎脑的样子很是招人喜欢的。七爷抚摸一下小哥俩的头说:“好家伙,几天不见,半大小伙子了,能帮你娘干活了。”
   三大娘就说:“难怪都喜欢要儿子,就是中用嘞。”
   翠花嫂子一听老大不乐意,因为她家三个孩子都是女孩儿,她就说:“但愿,你们谁也别认我这个丈母娘哈,真是的,女孩咋啦?谁嫌弃,别娶媳妇才算真能耐嘞。”
   七爷赶紧岔开话头,挤过来,说他茶壶壶嘴碰掉掉一块,也是坚持在用着。虽说还可以用,可是,沥沥拉拉的一斟茶,就老是“尿腚”嘞,浪费水不说,也实在不雅。
   还有人也在说着自己家的水缸咸菜缸洗脸盆吃饭的碗呀盆呀的,显然,都想第一个让锢炉匠来修补。然而,虽然一个个看着好似争执着,千万别担心,都是有口无心的,也是在开玩笑的,不会真的发生口角呀什么的。俗话说不说不笑不热闹嘛,村人们在一起就是喜欢说说笑笑。接着马家媳妇王奶奶还有我奶奶,也都拿着要修补的锅子盆子缸呀什么的,来到了老槐树下。
   奶奶站在人群里,从来也不急的,奶奶喜欢热闹,也喜欢聊天,就算是早早给奶奶修补完了盆,她也要站在人群中,继续看着锢炉匠在忙碌着。还有好多的老人也是如此,一直陪在那里,不肯回家的。
   其实,来的锢炉匠村人也早已不陌生,就是一直来的锢炉子张,都叫他小张。因为,他的爷爷早已年纪大了,不再出来做这门生意了,小张的爹,大小就不喜欢这行业,长大后说什么也要走自己的路,去做了粮食生意。然而,小张倒是喜欢爷爷手里的家把什呢,什么钻具、锔钉、钳再有呼呼冒着炉火的小火炉,没事就蹲在爷爷身边看着摆弄着。
   说起手艺来,小张不比爷爷差,反而,更是上了以新台阶呢,都说小张年轻脑子活跃,做出来的活儿更细致也更经用呢。老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小张和爷爷都是手艺精良的匠人了,用村里人的话说,爷孙儿不仅人性好,和善又实在,手艺也过硬,精妙着呢。
   见大家都急着要争抢着自己手里的用具,小张也故意担心人们吵起来似的,就和善劝慰说着:“爷爷奶奶大娘婶子们,不要急,不要急,稳住哈,放心好了,都轮得到的。”
   小张麻利的支起火炉来,摆开所有用具与工具,什么钜子钻锤子还有锔钉和锔刀锔架子,各种工具用具材料都是应有尽有的。但见,槐树阴里,远远地,传来鸟儿的啼唱,还有牛羊的叫声鹅鸭也在欢唱着,再有孩子们响亮的欢笑声。
   小张稳稳地坐在马扎上,拿起他的工具,就开始忙碌起来。
   小张按着顺序,拿起一件身边的瓷盆来,先是用线绳将所锔瓷器拼凑固定好,然后拿出金刚钻,象征性地往瓷器上啐口唾沫,小心翼翼地锔了起来。神态,轻盈自如,就好似在拉着一件乐器似的,吱吱扭扭的声音就如一曲曲乐曲,美妙地传出来,轻松,愉快地在村庄的上空飘荡着。
   那钻说起来设计得还很是艺术,顶端是一个球形,两侧有皮条恰到好处的半缠钻杆,杆下大半截子插入横木中,横木两端系着皮条,上下启动,钻头左旋右转起来,吱吱吱扭扭的声音里,无论锅碗瓢盆,就在裂纹两边钻出一些眼儿来。
   小张手脚麻利,好似也就是三下五除二,没有多长时间,一件器物,在他的手下,由一个破损的无法用的器具到可以用了,不再是破损的了,不需要很长时间,很快就完成了。
   此时,燕子在低低飞着,鸟儿在欢唱,狗儿在有一声没一声地吠着,牛羊声从山坡上田野间传来,一会哞哞叫着一会又咩咩叫着,孩子们就大声唱着:“锔缸锔碗锔大缸,小盆小碗不漏汤……”
   槐花在飘落,人们在说笑着,孩子们做着他们的游戏,有的人家已经升起了炊烟,做晚饭呢,村庄里一片祥和与静谧的气氛。
   小张早已将三大娘家面盆、齐家媳妇的大锅,还有七爷的茶壶一件件有条不紊地该锔的锔该补的补,打发的人们个个满意。七爷提着来时还是一只很不满意的“尿腚”茶壶,此时,一只小巧的铜嘴儿经小张精心锔补后,恰到好处地套上一截铜嘴儿,不仅不再哩哩啦啦漏水了,而且,比从前越加耐看起来,倒是古朴又别致了。
   住在村东头的赵大爷,他家储存粮食的一只大号陶瓮,也被套上牛车拉了来。小张按着大大的陶瓮瞅摩了一番,粮食粒子还黏在缸底下呢,谷粒麦粒子都有的,这得换大号的钻头了,于是,换上大号钻头和锔子,一鼓作气锔了十多个锔子,才算是将这大大的粮食陶瓮锔好。
   其实,在别人眼里,好似很是轻松,但是,在匠人心里,还是捏着一把汗的,也就是小心再小心,精细再精细,从来没有放松自己那根认真仔细的紧绷的心弦。
   一群人围着,看着,说着话。村人们,有的还不停的吸着烟,互相打打闹闹,开着玩笑,聊着天,有的也不时的与小张说说笑笑,扯东拉西的。然而,小张始终在忙碌着,一直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儿。
   但见,小张,一会,化了一点儿铁水,补补锅,之后,再不断砂轮打磨得光滑平整,一会,小钻不停地钻呀钻,一个铜句子闪闪亮亮锔在了瓷盆瓷碗瓷盘瓷壶上。
   不同的器皿器具,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锔补材料与工具,小张早已得心应手,准保让大家满意。因此,小张早已成了村人们最可信可靠,可以说是信得过的锢炉匠呢。
   每次,天色晚了,忙了一天的小张,也就该收摊回去了。王奶奶马婶子齐家大婶子还有七爷,好几个人都要留小张吃晚,可是,小张有路要赶的,担心吃了晚饭,耽误赶路,一一婉言谢绝,说:“谢谢奶奶们爷爷们大叔大婶子们啦,下次吧,下次一定吃晚饭再走。”
   说着,挑起担子,颤颤悠悠,山路上,已经走出去老远了。
   人们不喊他锢炉匠,就直呼他小张,他进村来,人没进村了呢,声音早早就传进村来:“锢漏——锅——”
   那声音洪亮,清脆,他一嗓子传进村子里,村子里立刻活跃起来,村人们互相说着锯大缸的来了,仿佛间,村头老槐树下,又围满了人,奶奶和村人们都在其中,一个个亲切的脸庞浮现在眼前。往昔,那走远的岁月,一个个打补在时光上的补丁,温馨,甜蜜,熠熠生辉,闪闪发亮……
  

共 38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儿时山村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锢炉匠进村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温情。文章不仅表达了对童年记忆的怀念,更通过“锔盆锔碗”这一传统手艺,传递出对民间技艺的珍视和对乡村邻里情谊的赞美。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依然能通过修补器物延续生活,这种节俭与智慧体现了乡村特有的生命力。通过吆喝声、叮当声、槐花香等,营造出立体的乡村氛围。对话与细节刻画‌形象生动,如奶奶与邻居的对话、锢炉匠修补器物的动作,使人物形象鲜活。场景烘托‌氛围浓郁,以老槐树为背景,聚集村民,形成热闹的乡村市集画面。锢炉匠的吆喝声驱散沉闷,象征乡村生活的活力;修补器物暗喻对传统的坚守。口语化表达(如“尿腚”“虎头虎脑”)增强乡土气息,使叙述更富有生活气息。佳作,推荐赏读。【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08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9-08 11:35:29
  以锢炉匠吆喝声为叙事线索,采用"场景触发回忆"的插叙手法‌
   ,通过"奶奶哼唱戏词"实现时空跳跃,展现传统技艺的文化传承‌。佳作,再次拜读学习,感谢春草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感谢老师给力支持。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9-08 11:39:48
  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烟火气息与浓郁乡愁,将琐碎日常升华为对乡村文化的深情回望,画面感强,富有感染力,让人回味悠长。祝春草葳蕤老师文丰笔健,秋日好心情。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5-09-08 21:50:19
  感谢云彩老师编审,辛苦老师了。葳蕤敬茶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工作顺利!
春草葳蕤
4 楼        文友:乡笛        2025-09-09 11:35:04
  文章场景描写生动具体,人物形象感人至深,用语流畅清晰,内容有趣动人,层次清楚有序。好文章,拜读受益了。
5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5-09-09 21:43:08
   感谢乡笛老师留评,葳蕤问好老师 祝福老师写作愉快,万事如意!
春草葳蕤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9-10 13:31:53
  采用老槐树下的舞台式场景,通过七爷的烟袋、翠花嫂子的打趣、奶奶的酒壶等碎片化人物特写,拼贴出鲜活的山村社交图谱。孩童歌谣与匠人吆喝形成声部对位,实现热闹而不嘈杂的群像叙事节奏。恭喜春草葳蕤老师文章收获一枚鲜亮的红豆!
淡淡的云彩
7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5-09-10 20:45:36
  感谢云彩老师留评,葳蕤敬茶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工作顺利!
春草葳蕤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