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人生】奶奶的人生和她的戏匣子(散文)

精品 【家园·人生】奶奶的人生和她的戏匣子(散文)


作者:太行飞剑 进士,6576.8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9发表时间:2025-09-08 13:04:47

【家园·人生】奶奶的人生和她的戏匣子(散文) 中元节的夜晚,外面静悄悄的,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童年和奶奶在一起的岁月。有人说:“幸福的人用童年的美好疗愈一辈子的愁绪,不幸福的人用一辈子疗愈童年的创伤”。我是没到心情郁闷的时候就会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想起奶奶,十冬腊月天也是暖心的。
   记得小时候,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太行山深处群山静寂,大地静寂,奶奶的房间里传出来咿咿呀呀的歌声,更确切的说,是奶奶跟着屋里的收音机在歌唱。这是我印象中的童年,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奶奶的房间里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几乎是每天晚上都开一会儿,平时不舍得开,怕费电池。奶奶听着听着就睡觉了,为了让她好好睡觉,三叔就悄悄地把收音机关机了。那是三叔从铁路上辞职的时候,带回来送给奶奶的礼物,当时在深山老林的苍山村,可是个稀罕玩意儿。
   三叔一关收音机,奶奶就醒了,奶奶很少发火,可是每逢三叔关了收音机,她总是拍着枕头说:“我听的好好的,你凭什么给关了?”其实,在我心目中,奶奶显然是没有听,她睡着了。
   我们家的农家小院,在村里的最南端,所以村里人都叫它是“小南苑”北面三间房子,最东头住着奶奶爷爷和我;中间住着三叔,最西头是客房。院子里还有两间厢房。收音机经常开着,山区的信号比较弱,所以经常听见奶奶说:“宝生儿,给我修修戏匣子。”是的,我奶奶把收音机叫“戏匣子”。二叔,三叔都会摆弄“戏匣子”,每当他们摆弄好的时候,奶奶就拍手垫脚底呼喊:“太好了,太好了,戏匣子有清楚了。”那种高兴的样子,让我感觉她就好像是小孩子一样。
   那时候,我们村没有交流电,家家户户都是煤油灯,能在黑乎乎的夜晚听“戏匣子”唱戏的,只有我奶奶,因此我奶奶的听戏匣子唱戏,就成为一个非常特殊的喜好。
   戏匣子的声音放到最大,淹没了老鼠滋滋的叫唤声,淹没了猪圈里的小猪崽的鼾声。奶奶感觉非常惬意,那是她如神仙的时光。
   时代的车轮碾过深山的沟沟壑壑,戏匣子里的唱腔也不知不觉变了模样。那年春天,三叔从县里回来,郑重地调整着收音机的旋钮。“娘,往后要唱新戏了。”他说。
   最先飘出来的是《沙家浜》的唱段。奶奶起初皱着眉:“这唱的是哪出?”可不过三五日,她就跟着哼了起来。尤其是阿庆嫂的那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奶奶学得最有模样。
   “这阿庆嫂啊,就像咱们村的李秀英。”奶奶一边纳鞋底一边对我说,“当年日本鬼子来扫荡,李秀英把伤员藏在地窖里,自己坐在地窖口上头纺线。鬼子进村以后,用刺刀抵着她脖子问:‘八路哪里去了’,她眼皮都不抬,说我看见了,刚往东山坡后面去了。”
   戏匣子里的样板戏越来越多,《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等,越来越多,奶奶统统学得会。她虽然不识谱,但是她的模仿能力很强,那时候她不再叫它“戏匣子”,而是改口叫“收音机”了。但让我惊讶的不是这个,而是奶奶听着戏时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的光。
   有一天唱《红灯记》,李奶奶唱道:“十七年风雨狂怕谈以往……”奶奶突然停下手中的活计,呆呆地听着,眼泪无声地淌了满脸。那是我第一次见奶奶哭。她擦着眼泪说:“这李奶奶,让我想起你四个姑奶奶了。他们也是前仆后继地参加了革命”。这时候煤油灯噼啪作响,奶奶的故事像山泉一样流淌出来。
   原来,我的四个姑奶奶都是八路军。大姑奶奶是卫生员,二姑奶奶是通讯员,三姑奶奶和四姑奶奶在被服厂做军装、做军鞋。奶奶当时虽然留在家里照顾老人,但也是做军鞋的一把好手。
   “一夜能做两双千层底布鞋。”奶奶不无自豪地说,“手指头磨出血了,缠上布条继续纳鞋底。为啥?前方将士等着穿啊!”
   她描述着当年姐妹们深夜工作的场景:窗户用被子堵得严严实实,油灯捻得只有豆大一点光,姐妹们悄无声息地飞针走线。远处偶尔传来狗叫,大家就立刻吹熄灯,屏住呼吸听动静。奶奶每次讲起这些往事,脸上总是放着红光,显得很兴奋。所以三叔就经常给奶奶买电池,换电池,以便于奶奶听戏。三叔见奶奶高兴,特意托人从县里买回新电池。奶奶嘴上说“浪费”,眼里的笑意却藏不住。戏匣子的声音更响亮了,穿过太行山的夜晚,传得很远很远。
   再后来,戏匣子老了,唱不出声了,奶奶也走了,奶奶是很平静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歌声永远留在了太行山里。每当春风拂过山岗,秋雨敲打窗棂,我都能听见——奶奶还在唱,唱着沙家浜,唱着红色娘子军,唱着那些浸透血与火、光荣与梦想的岁月。太行山静寂,大地静寂,唯有歌声穿越时空,在每一个漆黑的夜晚,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有时候,我就想,要是奶奶能活到现在,能看看我们的电视机,能玩玩我们的手机和电脑,那该有多么好啊?我想,兴许奶奶在天堂上也能听见我们阅兵的礼炮声,也能看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祝愿奶奶在那个维度幸福快乐的生活,永远有京剧想伴随……
  

共 19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 “奶奶的戏匣子” 为线索,串联起童年记忆、时代变迁与红色往事,满是温情与敬意。作者从中元节的思念起笔,将 “戏匣子”(收音机)作为情感载体 —— 它是三叔送的稀罕物,是奶奶漆黑夜晚的慰藉,更是时代唱腔更迭的见证。从奶奶为 “戏匣子” 发火的孩童般模样,到跟着学唱《沙家浜》《红灯记》,再到因戏中情节忆起四位姑奶奶的革命往事,细节鲜活动人。煤油灯、千层底布鞋、堵窗的被子等场景,既还原了太行山村的生活质感,又让奶奶的形象立体丰满。结尾对奶奶的祝愿与 “戏匣子” 歌声穿越时空的想象,将个人记忆与时代情怀交融,文字质朴却饱含温度,读来如太行山间的晚风,温柔又厚重,让人在怀旧中感受到岁月的力量与亲情的绵长。【编辑:田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09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9-08 13:05:18
  这篇散文以 “奶奶的戏匣子” 为线,串起童年、时代与红色往事。从中元节思念起笔,“戏匣子” 是奶奶的慰藉,也是时代唱腔的见证 —— 从听戏发火的孩童模样,到学唱样板戏,再因戏忆四位姑奶奶革命往事,细节鲜活。结尾对奶奶的祝愿,让个人记忆与时代情怀交融,文字质朴含温度,满是亲情与岁月的厚重感。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回复1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5-09-08 16:31:23
  感谢老师的编辑和评论,我以后都这样做,先发家园,再发自己的公众号,最后发晚报
2 楼        文友:秋觅        2025-09-09 20:14:27
  祝贺精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2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5-09-10 03:40:54
  谢谢秋觅老师的推荐、鼓励和支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