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林间恩赐(散文)

精品 【云水】林间恩赐(散文)


作者:轩洁 秀才,1046.1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5发表时间:2025-09-09 08:04:19
摘要:掩映绿树中的家乡,群山环抱,层峦叠嶂,仿佛大地上凝固的绿浪涛。数不尽的树种、树木,在这片福地上共生共长,四季流转常绿不败,还赐予香甜果子、健康以及那顽强不屈的精神。

掩映绿树中的家乡,群山环抱,层峦叠嶂,仿佛大地上凝固的绿浪涛。数不尽的树种、树木,在这片福地上共生共长,四季流转常绿不败,还赐予香甜果子、清新空气以及那顽强不屈的精神。
   林间树木的绿,好似能掐出水来,仿佛会说话一般:黄绿,初春朦胧的雾霭;翠绿,翡翠流淌的色泽;墨绿,深潭沉静的波光;嫩绿,婴儿初生的睫毛……每一棵树都是绿波涛中最灵动的浪花,扎根进每道山脊的褶皱里,生长于每条溪谷的裙带中,落座于田间地头、村中房前屋后所能容纳的每一寸土地上。
   我对树的痴迷,早在孩提时便已生根发芽。村里果树颇多,山上野生果树也多,时节一到果子陆续成熟,果香乘着山风飘进村庄。贪吃鬼垂涎,趁着背猪菜上山,赤脚攀上老树臂弯,尽情享受枝头新鲜果子,酸甜爽口,口感生津,妥妥的诱惑。野果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红的剔透晶莹,黄的金光闪射,黑的如丝绸色泽亮丽,大的如鸡蛋,小的如米粒,味道千奇百怪。它们不仅满足人们的口欲,还承载着欢的乐。
   当滚烫脸颊贴近粗糙树皮,有阳光烘焙过的暖香,夹杂着雨露浸润过的清甜;当手指触碰到果子,会染一身甜香,家人分享到鲜甜果实后,脸上会露出甜美笑容,如花朵般绽放;当遇到果子与花朵相见时,会惊讶、错愕,它们究竟如何做到,细细想来,不就如我们与家人愿意分享、共担当一样。
   树木参差不齐,结出不一样香甜果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喂养着林间动物和山下的人群;林间腐叶下也会探出圆润的脑袋——野生菌,养育小虫子和热衷的人群;树根间、落叶里,伴随光阴荏苒,绽出星星点点笑颜的野花……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窃窃私语,讲述着生命的本真。
   那时的我们,总爱踏着村后、铺满石子的小径往林子深处,听着小溪哗哗流淌的声音,看着稻田四季的变化。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在林间洒下晃动的光斑,宛如洒落一地的碎金。山风吹起时,整片树林便奏起交响乐,树叶摩挲沙沙作响,树枝摇曳的咯吱声,仿佛每棵树都在与我们对话。山雨来时,雨水落在树枝、树叶上,先是几声试探性轻响,嗒,嗒嗒,滴滴答答,急促短暂而有力。很快那雨声密绵密起来,淅淅沥沥连成一片哗哗奏响。
   每年天气转暖,阳光正好时,地头的樱桃树结出米粒大小的樱桃,恰好满足小人味蕾,大人自然瞧不上,个头小、籽大,酸涩味还重。可我们有时间打发,在砍柴火、背猪菜的间隙,爬上树梢慢慢享用。这时,林间的羊奶果也相继成熟,黄澄澄地一串串垂挂藤蔓间,手指头大,果肉多、汁水丰富、酸中带甜,味道胜过小樱桃。想吃需到后山采摘,还必须接受荆棘丛的考验,仿佛血染过,色更鲜,味更美。
   春末夏初,雨水多起来,日照时间增长,豌豆粒大小的杨梅准时到林间报道,火红成串地披挂枝头,一群总是吃不饱的小鬼头,怎抵挡得住诱惑?我们称之为小杨梅。在我们更小的时候,家母家父趁着去拔秧的空隙,为省时、保鲜连枝带叶拿回家,塞进欲望里,堵住哼唧的嘴巴。长大懂事些后,我们随村里的哥哥姐姐们去摘,山坡上的杨梅树总结满诱人的红色果子,总不忘多摘,带回家分享。一场雨、一阵太阳交替演绎,气温也高起来,野生菌也会准时上演,伙伴们邀约一起去捡,餐桌上总会按时添置新菜。家母总说怀念我们小的时候,野果、野生菌总能吃鲜、吃够。
   山里孩子,喜动勤奋,脚步轻盈,爬山爬树的好苗子,用行动和食欲敲响季节的大门,让四季在山野间明朗、欢快起来。伴随时间推移,林间颜色鲜亮的果子陆续成熟起来,又一批大个头的樱桃、杨梅成熟,野味十足,谈及就直吞咽口水。光阴赶在时间的身后,紧接着野生棠梨、牛油果、猕猴桃翘首以盼,红橙黄绿正相宜。树杈上坐着、躺着的我们,眼看天黑都迟迟不愿离开,贪恋着枝头新鲜果香。鲜果还没吃完,又到捡山核桃、山板栗、磕松子时,野味十足的坚果更香,喝足雨水,吸足日月精华。
   故乡的林子仿佛聚宝盆,年复一年掏心掏肺地给予果子,给予我们欢乐,似乎乐此不疲地说着,你们来了,正好果子刚熟,野生菌刚冒出地面,果仁刚好饱满……
   我们顺着时令攀爬树木,摘取最鲜的野果,总能哄得家人开怀一笑。有时也坐在它宽厚的枝干上,由远及近地看周围团转的村庄,指手画脚地诉说着村庄名,以及村里发生的新鲜事儿,静静聆听鸡鸣狗吠,但最喜看远山如黛,一圈淡出一圈,最终融洽在天边的云霞里。树杈间的鸟巢里,有时看到躺着几枚圆润可爱的鸟卵,有时遇到雏鸟,嫩黄的喙正等着母亲赶来;树干上挂着蝉蜕下的壳,还保持着蜕变姿态;树脂一滴滴从树皮的裂缝中渗出,凝结成晶莹的琥珀,将时光永恒定格……树木好像知晓我们所有的秘密,是童年最忠实的玩伴,更是最沉默地给予者和守护者。
   谈到双木“林”,我想到的都是万千树木,山坡满树才是森林的模样。上中学才真正结识“独树成林”,老师课堂上提及,加校园一角风景,才真正领略到那霸气的场景。母树主干延伸出的气生根,垂直地扎入土壤后木质化,形成新支柱根,最终形成多树干支撑的庞大树冠群。简单来说就是“一树多干”。
   我们熟悉、相识后,校园角落里的榕树成为我的密友。我常捧着书在树下看,阳光透过交错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大自然在绘制、雕刻版画呢。一阵风过,树叶沙沙作响,像在用一种古老的语言呢喃细语,夸奖着我、劝慰着我,如我的母亲一样有耐心又细心。当我不开心找到它保准管用,每次都认真聆听,用轻柔语言安慰我:往事如烟,不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也总会成为过去式,等你以后回想起来,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人嘛总得往前看,霉运过后好运来;一人难合千人意,又何必强求,一切随缘……人生在世不称意之事十之八九,把心放宽,一切都会回过去。
   那年乡镇中学选址刚建校完工,我们刚好赶上,除教室能上课,宿舍能睡觉,其余一片狼藉。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这些更别奢望,入学后用劳动换取,几千人同出力的场面,无比震撼壮观。因劳动量过大,肥箕、锄头等工具的投入,实在看不到头,后来开进挖掘机、推土机,才把土堆夷为平地,渐渐丰富学校该有的模样。学校地势高、开阔之地,怎能缺少花草树木,草地去路边挖去种,花儿家里带去栽,大树学校负责采买、栽种,浇水、除杂草交给我们。每天下午吃过晚餐,不约而同提上水桶,给每棵花草树木喝足水分,成活率似乎百分百,在爱的呵护下。那年我们正上初三,为升学做准备,自然不敢怠慢学业,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倒是能趁着去浇水的间隙,刚好又是夏季,打水仗自然不会放过。我们脸上的笑靥如泼出去的水花四溅,欢乐自在着,笑声更纯真唯美。树木仿佛长嘴巴会说话,不断在鼓励安慰我们,抚慰着一颗颗劳碌的学子心。
   故乡多土山,树木随处可见,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我参加工作,因新建教学楼,班级学生人数多达六十五人,教室被填塞得满满当当,黑压压的全是头,有时为保证课堂纪律,提高音量,嗓子被过度消耗,夜间突然疼痛。一觉醒来,翻来翻去,无论怎么转移注意力都睡不着,好心室友得知,起床为我摘来门口小叶榕树上的叶,洗净加清水煮沸,我喝下后居然睡着。于我,又长见识,树木居然可治疗疼痛,我在心里为之竖起大拇指,更是感恩遇见同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随众文友一起走进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战役遗址,映入眼帘的是当年战争留下的残骸,无处不触目惊心。林间坑坑洼洼,大小、形状各异,布满林间角角落落,战争的惨烈之状依稀可见。最引人注目的是,上山路旁的两棵大榕树,抗战当年枪林弹雨穿梭,俗话说树大招风,不幸成为被击者,整棵树伤痕累累,其中一棵树干下部被击穿,脸盆大的窟窿。听到讲解员的介绍,我猛地抬头往上看,幸好活着,还枝繁叶茂。讲解员还说,体内残留诸多子弹和弹片,拿金属探测仪靠近,声音噼里啪啦响。两颗榕树是战争的参与者,历史的见证者,教育的使者……心想为何不为其做手术取出子弹,身上安放那多弹头和弹片,能安然生活吗?回头一看两棵树活着,还活得很好。人类更可以活得更好,毕竟我们选择机会多。抬头蓝天白云,远山如黛;低头脚步生花,花草盛开,蝶舞蜂飞:身边人事,累了烦了换个心境、环境,再说内心足够强大,又何惧忧伤?我们应多学习、修炼自我,连蚂蚁、小虫子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活着,我们更可以用自我独特的方式活着。
   上大学那会儿,每次收假,青山渐渐从眼眸深处消失,情绪莫名低落,开始想家,想念故乡,怀念过去。每次放假回家,碧波荡漾的山坡渐渐走进视线,心情就大好,仿佛家在脚下,闻到枝头鲜香的果子,香气扑鼻而来,家父早等在岔路口……家乡的山坡,于我有熟悉感,有家的味道,有亲人的亲切关怀。
   树林,珍藏着我无忧的童年,见证着我跌跌撞撞实现梦想的过程,深夜里静谧治愈我的病痛,记录着一段深厚的历史……树木,坚韧的生命力,让我的希望开花,让我的记忆生根,让我的人生故事随年轮不息蔓延。
   如今,我又回到故乡,置身绿波涛中,伸开双臂,风过叶响,如故人低语。那些藏在树影里的时光,已成长为我生命的根系,深浅不一,向着四周蔓延。未来的路虽有坎坷,但有树木指引,我不再畏惧和徘徊,再说,不经历风雨,怎能遇见彩虹?
  

共 36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一篇献给故乡和树的真情赞歌。作者以“树与森林”为主线,借“树”回赠给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枚橄榄枝,在此作者回味了童年偷吃的狼狈;用煮水的叶片治好我职场的焦灼;见证树身上嵌着子弹仍替我指向天空。同时也证明了“树在,人就能重新发芽”。整篇串起了个人成长、家庭温情、自然馈赠和历史厚重感。文章语言优美,情感充沛,思想深刻。不仅精彩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故乡山林画卷,更探讨了人如何从自然中汲取力量,以坚韧和感恩的态度面对生活这一永恒主题。欣赏佳作,期许无限!【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09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5-09-09 08:07:2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涓涓"林”情,超越思乡之情。林木承载了民族的记忆与伤痛,引人共鸣!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5-09-09 08:10:47
  观林听心跳,中学时独木成林为密友,大学时林木成乡愁的载体,要坚韧地活着是松山战役所见的感慨。回到当下,树已成作者的生命之林!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3 楼        文友:轩洁        2025-09-09 09:22:36
  感谢华为老师编审小文,您辛苦老师了!轩洁奉茶问好老师,祝老师写作愉快,平安喜乐。
4 楼        文友:乡笛        2025-09-09 11:18:19
  文章想像力丰富,构思极为严瑾,描写十分细腻,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轩洁        2025-09-09 14:18:51
  谢谢乡笛老师留评,轩洁给您奉茶,问候秋安,祝您平安喜乐,创作愉快!
5 楼        文友:轩洁        2025-09-09 14:20:31
  谢谢乡笛老师留评,奉茶问候秋安,祝愿老师平安喜乐,创作愉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