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让我着迷的图书馆(记叙文)
说到能学知识的地方,我第一个就想到图书馆。
我第一次去图书馆的时候,心里一点儿都不愿意,老琢磨:“图书馆能有啥意思呀?”那天我还没想好要找啥书,就瞅见一本《故宫那些事儿》,随手就拿下来了。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我轻轻翻开书,才看几页就看进去了——书里把皇帝和宫女说的话,写成了手机朋友圈那样,还配着萌萌的小画儿。我用手指点着字慢慢读,看到好玩的地方,忍不住抿着嘴笑,翻页都轻轻的,生怕漏了哪个有意思的情节。后来又找到本《漫画西游记》,我把书摊在桌上,盯着画里孙悟空的金箍棒,还伸手跟着比画了两下。看到书里送的小贴纸,我没急着贴,先夹在书里当书签,想等看完这章再好好收着。妈妈坐在旁边看《草房子》,我偶尔抬头,能看见她用手指轻轻划着书页,有时候还对着书笑,我就知道她也看入迷了。
我在图书馆里慢慢逛,还发现墙上贴着好多好看的画,有风景、有人物,还有小动物和甜点,看着特别舒服。图书馆可大了,摆着好几个高高的书架,我从这边走到那边,能看见好多好多书,感觉全世界的好书都藏在这儿似的。
那天在图书馆,我好像在知识的海里“游泳”,学到好多东西。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这么喜欢图书馆。在这里既能捧着喜欢的书慢慢读,连窗外的声音都听不见了,还能安安静静待着。现在我老想去图书馆,因为在这里总能发现新东西,总能找到让我安下心来读的好书。怎么样?你们也想来这里看书吗?
作者:安庆绿地实验学校407班,2016年7月出生
【编者按】这篇习作紧扣“喜爱”主题,把对图书馆从“不情愿”到喜欢的转变写得很真实。文中读《故宫那些事儿》时“点字慢读”“抿嘴笑”,看《漫画西游记》时“比画金箍棒”等细节,生动展现出对书的喜爱,写妈妈看书的样子也侧面烘托氛围。语言质朴亲切,如“老琢磨”“瞅见”很贴合孩子口吻。写得不错,请继续加油!【编辑:一文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