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经济下行里的“稳”与“躁”(随笔)
经济下行里的“稳”与“躁”
银行大堂的争执像颗小石子,投进了经济下行期的池子里,漾开的涟漪全是人心的褶皱。
七旬老爷子为个排号瞪圆了眼,推搡着喊“再说说就打你”,那股子急躁里,藏着的是日子里说不清道不明的紧绷。我耐着性子让了步,不是怕争执,是忽然懂了——当生活的确定性少了,人总容易把一点小事当成“要攥住的东西”,连排队这样的日常,都能变成情绪的出口。可尊老从不是“供着”无理,就像护幼不是纵容任性,分寸里的体谅,才该是乱局里的定海神针。
转头想自家还开着的门店,又觉得这“紧绷”早浸进了每个行当。实体店捧着采购来的货,望着街上稀疏的人影,再看年轻人手机点一点就等来外卖,心里哪能不慌?网络把价格比得透亮,一百家店比着降价,一分分往下削,最后削没的不只是利润,还有人心里的底气。有人慌了神,要么降了质量,要么玩起猫腻,可越慌越容易栽跟头——就像那老爷子,越急越攥不住体面。
倒不如守着“稳”字过日子。不用盯着马云、马化腾那样的“满分”,先守住“有床睡、有饭吃、门店能撑下去”的60分,就不算输。智能化的浪潮再猛,信息化的节奏再快,把“质量”这块底盘扎稳了,方向盘握牢了,就不怕被冲得东倒西歪。
毕竟焦虑换不来客源,急躁换不来利润,唯有沉住气,在“稳”里找生机,才是下行日子里最实在的活法。那些没意义的躁,不如换成给老顾客多添句叮嘱,给门店多做次盘点——日子是慢慢过的,难关,也得稳稳地跨。
对混一天了一日的感悟,特别是我们店里的刘怀店长,两年前患了乳腺癌症,通过手术化疗基本康复后又回到岗位,在重压下倒出了混一天了一日。这不是向困难低头,他是找到了情绪的出口。他不是向生活妥协,而是把生活当成了生活来过。不是把幸福变成了敷衍,而是把幸福当成了花儿一样的花开花谢。
初听刘怀店长说“混一天了一日”,总觉得带着点消极的敷衍,直到想起他两年前那场与乳腺癌症的硬仗——手术刀划开的伤口、化疗熬红的眼,都没能把他从岗位上拽走,如今顶着行业重压说出这话,才懂这“混”里藏着的,原是最通透的活法。
这从不是向困难低头。药品行业的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房租、工资、资本利润像三块巨石,连管理层的琐碎支出都在啃噬利润,换旁人早慌了神,他却用“混”字给自己松了绑——不是躺平,是不把焦虑攒成心病,把每个“今天”拆成能接住的小日子,反而成了情绪最好的出口。
也不是向生活妥协。他把“活着”过成了“生活”,没把日子熬成应付的差事。就像他说的,今天混到晚,能有一百块缴养老、发工资,便是踏实的收获。这份“混”里,藏着对生活本真的敬畏——幸福从不是攥在手里的永恒,而是像花儿一样,有开的绚烂,也有谢的从容,接受每一种状态,才是真的把日子过进了心里。
原来“混一天了一日”,从来不是得过且过,是历经生死后,把日子掰碎了过的清醒,是在重压里给自己留的透气口,是最朴素也最珍贵的生活智慧。
2025.09.09
作者拆解“混”的真义——非消极躺平,是抗癌后拆解压力、珍视当下的通透,将幸福比作“花开花谢”,既含对生活的敬畏,也为迷茫者提供“稳”的解法,文字有现实关照,更藏治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