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母亲的落花生(散文)

编辑推荐 【星星】母亲的落花生(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21320.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发表时间:2025-09-09 22:16:19

露水不是很重,日头还没出来,东边天透出一片鱼肚白。西园子大哥家的公鸡,就打鸣了,一声,两声,三声。似乎不多打几遍鸣,人就叫不醒。夜翻了个身,摸一把树枝,叶脉,湿漉漉的,也许是昨晚天哭过,母亲看了眼座钟,凌晨三点了,五舅来串门告诉母亲,花生该起了。母亲是个急性子,她一听说,屯子好几家的花生起完了,上火了,夜里,起来坐在窗前,望着院子一爿花生地,发呆,愣神。哪来雨?母亲自言自语,拉亮灯,翻了翻墙壁上的日历表,眯着眼睛,仔细瞅了半天,上面写得是多云转晴,北风三级。母亲稍稍放松一些,一旦下雨,小雨淅沥还可以,如果是滂沱大雨,花生容易烂。开春时,母亲计划好了,种十垄花生,收了,三家分着吃。我和弟的意思,房前屋后的地,统统交给老舅打理。母亲不同意,有点土地,种一年四季,儿女回来带点城里,保留住母亲最后的尊严。也就妥协了,一个人怎能没有事做?
   今年雨水多,一场接着一场,母亲种得是四粒红花生,一个壳里,三四颗花生米,产量不低,嚼一嚼特别香。母亲一看雨水厚,估摸着花生不会有好收获。
   往年白露节气,花生没起。不知什么原因,今年大伙动手早。
   不睡了,母亲索性穿好衣服,下了地。墙角传来蛐蛐的歌声,细腻,清澈,明朗。沿着虚掩的木头窗,溜进来一缕风,硬邦邦的风,没了昔日的温存,优雅。夹杂着一丝花香,母亲打了一个寒颤,叨咕一句:秋天到了,快收玉米了。
   不用点灯,一度电五角钱呢。天色亮了,借着烟青色的曙光,母亲推开屋门,清新的气息扑了过来。一个人在家,做多了吃不急,少了又不值得做。母亲想了想,吃什么?先扒锅底的草木灰。头顶裹着一条丝巾,草木灰一铲一铲落进一只木桶,扒完草木灰,母亲拎着木桶,掀开菜园子的铁门,将草木灰倒在一棵红富士苹果树下,转身,在黄瓜架底,摘了三根嫩黄瓜,也不洗,塞嘴里咬了一口,吧唧吧唧嚼出响儿,一阵黄瓜的清凉气味在天地间弥漫。
   母亲弯下腰,抹了一把花生棵儿,露水浓烈,滴答滴答落在地上。母亲心里有数,日头不晒干燥,起得花生就烂了。
   煲一钵子玉米碴子粥,拍几根黄瓜,回头打开泥瓦坛儿,捞一把咸菜豆出来,上鸡窝摸一个笨鸡蛋,磕碎,在一只瓷碗煲鸡蛋羹。在大铁锅煲粥,熥鸡蛋羹。一把火就好了,母亲就想起另一个人,那个人对她很重要,对我们也是。可惜,那个人再也不说话了,吃不到母亲烧得饭菜。母亲想了想,眼睛湿了,大黄进来要吃的,一宿睡在母亲炕中间,好歹是个伴儿。母亲把虾头和虾皮捏给大黄吃,它也不矜持,埋头对付这些吃的。四只鸭子用铁丝网圈在猪圈里,跑不了,也丢不了。母亲摘了一捧生菜,舀了一瓢玉米碴子拌水,倒入石槽内,鸭子呱呱呱,伸缩着脖子,猛造。哑巴畜喂饱了,玉米碴子粥也煲好了,母亲扎上头巾,进了花生地,此刻,太阳已经露出半个脑壳了。树木花草上的露水,在一点一点被阳光吸干。母亲犹豫了几分钟,起还是不起?再等一等?大哥扛着一柄铁锨从门口经过,母亲问了句,今儿有雨吗?大哥扒拉一下手机上下载的天气预报,说,大婶,晴天,明天也是好天。你就起花生吧,不必担心下雨。母亲这才安下心来,开始起花生,弯着腰起花生,腰不行。母亲腰间盘突出,常年贴着膏药。怎么办?母亲回厨房,拿来一只小木头凳子,拔一会儿,歇一歇。母亲很严谨的,绝不漏掉一粒花生。每拔一棵花生,母亲务必用手挖一挖花生垄,不丢下一粒米。拔完一垄地,母亲把花生棵抱出去,风门口放一块干净的塑料布,坐在塑料布上,一颗一颗撸花生,让阳光彻底暴晒花生,母亲是欣喜的,花生长得比母亲预期的好多了,籽粒饱满,吃一粒,唇齿清香。我这几天回不去老家,上班不说,约稿一堆,赶完稿子,回去也不迟。好在花生种得少,也就十垄地,没扣薄膜,我回不去,却能第一时间通过监控,随时了解母亲的行踪。
   我隔空喊话,嘱咐母亲慢点起花生,不着急,也没有雨,怕什么?母亲说,知道了,知道了。母亲只是说一说,手上的活儿并没有停下来,待我送走一拨儿顾客,打开监控设备,吃惊的看到,母亲已然起了大半的花生,塑料布挤挤挨挨,躺平一大堆摘好的花生。上午九点钟,母亲坐在锅台前,吃玉米碴子粥,就凉拌黄瓜,大黄卧在她脚边,不言不语,很和谐的画面。
   我说母亲,剩几垄就下午拔,中午睡一觉。母亲说,好啊!母亲说,这么多花生,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带回楼里,烀着吃,我说,定不下来。关于马道口书记,蒋宝春的报告文学,完成三分之一,我急着交稿子,不是图什么名利,答应人家的事,就要尽快落实,不能留下做事不靠谱的话柄。每年起花生,母亲会洗干净一些,放在锅里煮煮的时候撒一点咸盐。吃起来有嚼头,老刘爱吃煮花生,坐在茶几旁,守着一盘子煮花生,倒一杯老窖酒,剥一颗花生,扔嘴里吧唧吧唧嚼,小酒滋溜一口,眯着眼,真是幸福。时间也慢了下来,世界安安静静的。老刘没什么娱乐,迷恋追短剧,就是很虐心,很狗血的网剧。我写的作品,他从来不看。问他为什么不捧场?他说,不好看,没网剧精彩。我早晨七点上班晚上七点下班,没空搭理他,老刘就自己去向阳桥市场买一份地摊卖得花生,还带着泥土的落花生,回家烀着吃。我喜欢吃半干不湿的花生,那样的花生嚼着特香。去年,父亲还在,起花生时,父亲坐在板凳上,帮母亲起花生,累了,干脆跪着起花生。我两年前写了一篇《跪着起花生的父亲》上了几家杂志和报纸,成了南方几座城市中高考模拟试题。眼下,那个最爱我们的人住在另一座房子里,我和父亲的距离,很远又很近。父亲吃不到刚起的花生了……
   晒干的花生,我是不大爱吃,从老家背回楼里,放在柜橱内,不易存储太久,怕霉烂,长毛。尽早剥壳,取出花生米。剥出来的花生米,最保鲜的存放就是装卫生袋,袋口封好,冻冰箱里。我尝试过,吃不及的花生米,冻冰箱好久也不坏,拿出来吃跟刚放进去时一样的。
   唐·李世民有:“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南宋·陆游:“九日春阴一日晴,不堪风驾浪花生。”清·顾炎武:“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花生赋予很高的艺术才情,花生浑身是宝,可以食用,属于高蛋白营养食品、对心血管健康起到很好的药用价值,健脾和胃、抗氧化,在工业上用途也广泛:榨油,做饲料等等,营养价值和历史背景也是辽阔。
   互联网时代,想吃花生,刚出土的,或者已经干燥的,上拼拼多多等一些平台,一搜,下单,隔天就收到。方便快捷,兜里有货,想吃什么,用什么,应有尽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对我来说,依然喜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一小块地,即使没有地,用花盆盛满泥土,种蔬菜,花生,一来锻炼了身体,二来吃到自己侍弄的绿色环保蔬菜水果,何乐而不为呢?
  

共 26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本以凌晨鸡鸣开篇,按母亲劳作的时间线推进:观天象-备农具-收花生-晒果实-思亲人,形成环形叙事结构。每个环节的细节如露水、草木灰、蛐蛐声等,构成独特的乡土韵律。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监控器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农耕场景的并置,在时空交错中强化了亲情张力。当互联网购物能轻易获得花生时,作者仍执着于亲历农耕,这种选择本身构成对快消文明的温柔抵抗。文中李世民与陆游诗句的引用,暗示着农耕文明在当代的文学性栖居。作品很有想象力,给人以启迪。佳作力推。编辑:紫云朵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5-09-09 22:23:14
  祝贺新作发表,问候老师!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