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独居的日子(散文)
刚刚做好的茄子炒西红柿,一股香味。夹一块放嘴里尝尝,嘿,真不错,酥脆可口,菜香里带着醋的酸香味,好吃!
把菜拨到瓷盘端到饭桌,盛一碗雪白的香喷喷大米饭,把饭桌上的饭菜得意地拍了照片,骄傲地发到四人微信家庭群显摆。我儿子曾开玩笑说,爸爸独居的日子会不会挨饿。哼,我让你们看看,我不仅没有挨饿,反而吃得很香很好!
果然,很快家庭群儿子、女儿都发来三个大拇指。爱人没表态,在干什么呢?正疑问,群里有了爱人的语音信息:“不错不错,有进步,继续努力。不过做饭要经常换花样,不要重复不变。”
一股甜蜜涌上心头,还是爱人关心自己!乐滋滋地开饭。
此前,爱人退休闲居,洗衣服、做饭、擦地板等主要由她承担。今年八月中旬,爱人去廊坊照顾即将分娩的女儿,八月初儿子去市里上班,周末才回县城,平时就只有我一人在家独居。
独居的日子,确实不太好受,首先就是吃饭。午饭好说,有单位食堂。早饭是西葫芦拌疙瘩烙,电饼铛烙馒头片,晚饭是西葫芦挂面汤烙馒头片,或是早饭和晚饭调换,或者去快餐店凑合一下。前两天还觉得不错,三天过后,想到馒头片、疙瘩汤、挂面汤心里就膈应,快餐店的饭有点贵而不实惠。哎,这日子,可怜!让妻子回来不现实,只有自己解决。
熬顿小米粥尝尝?黄澄澄小米粥的米香味儿,吸引着味蕾。有天气热灶,添水、开火、加米。小火熬制时,把馒头切两半,放在笼隔里馏热了。等粥熟的时间不闲着,见缝插准备两个菜。凉菜拌黄瓜,热菜西红柿炒鸡蛋。等小米粥熬好了,趁晾粥的功夫,快速炒了热菜,再拌了凉菜。这时米粥停火八、九分钟,不烫不凉正好。一碗香喷喷的米粥,香喷喷的热馒头,凉热两菜各有味道,吃起来那个舒服。
做了熬米粥炒菜这样费时间的饭食,开头做了也就不觉得麻烦费事了。无非早晨早起一点,晚饭迟开一点,后果是做的好吃得香,得失明明白白,一目了然,何乐而不为?
熬粥开了头,做其他饭菜似乎顺理成章,得心应手。爱人不是要求我常换花样吗,听从就是。蒸大米饭、煮面条、焖面条、炒饼等,热菜西红柿炒鸡蛋、青椒炒鸡蛋、西红柿炒茄子、菜花炒肉等,凉菜凉拌黄瓜、凉拌丝瓜、凉拌土豆丝、煮花生米等,交替着做,胃口革命,晚饭一般弄两个菜,吃得舒服不腻。逐渐觉得品尝自己做的饭菜是享受,制作饭菜的过程本身也是享受。为了享受,午饭明明单位食堂有现成的,放弃不吃,反要回家费力把火自己做。
忽然发现,独居的日子,我大有进步!学会了不少饭菜,更主要的是克服了惰性。我不是懒人,学习、干工作、做家务样样勤快不怕苦。勤快人为什么不愿好好做饭?一手脚懒,是享受妻子做的现成饭习惯了,慢慢就懒得自己动手做。二是心里的惰性。来客人了或者家人多了,就愿意做好饭多做菜;一个的饭,吃那么点,就觉得不值当,懒得好好做,想凑合。想道理吧,自己做自己吃,更应当做好点、吃好点,凭什么委屈自己?为什么就要凑合?是内心的惰性。克服了不愿好好做饭的惰性,说明人的很多惰性,有动力压力是可以克服的。
说是懒,也可以说是坏习惯。好好做饭、好好吃饭,本是很基本、很正常的事,并非多么严苛的要求,偏偏一个人的时候,大部分人做不到。原因无它,坏习惯而已。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没想到老了老了,我本想什么也不想学了,独居日子,我学会了做饭,克服了惰性,养成了好习惯,领悟了人生道理,真好!我开始不太适应独居,慢慢变成了享受。
忽发奇想,竟然喜欢上了做饭,周末儿子回家了,午饭不再出去吃,在家包饺子。父子二人动手,和面、拌馅、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把照片发到家庭群,肯定收到妻子和闺女的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