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故乡的那条土路(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故乡的那条土路(散文)


作者:何叶 榜眼,2474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发表时间:2025-09-11 13:47:33

昨天老婶给我打来视频,让我看她养的那些鸡鸭,还给我看了老屋前面的那条土路。
   记得那年我们一家住在东北,我家老屋是紧靠大道边的房子。天晴时,车马一过,尘土飞扬,看不清人。倘若遇到了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泥浆,牛粪马尿会踩一脚,每行一步,脏泥污水便从脚趾缝里挤出。
   那时村里的人都不富裕,有许多家张罗修路但拿不出钱,也就不了了之了。我幼时亦常行于此路。清晨上学,母亲总要在我的布鞋外套上个塑料袋,并嘱咐道:“仔细着走,莫要湿了鞋。”我应着,小心翼翼地踏进泥泞中。有时雨大,路上积水成洼,我便赤脚而行,冰凉的泥水刺激着脚底,倒也生出几分趣味。然而若是摔了跤,满身泥污,回家滚成了泥猴,母亲会心疼地一边数落着,一边给我烧盆热水让我脱了衣服进里面扑腾一番。那年家里还没有洗澡设备,村里也没有澡堂子,只能烧点热水大致冲冲。
   村里的这条破烂不堪的路,村里人生活也是穷困潦倒。因为村中的物产难以运出,外面的好东西亦难进来。记得一个大雨天,村东头李叔叔的媳妇在家生孩子,突然发生了难产,接生婆在关键时刻吓得跑了路,孕妇生命垂危,母亲听说信急忙去了李叔叔家,她看了后说必须送市里大医院。但是那条土路由于下雨下的瞬间成了泥潭,车根本就过不去,抬担架的几个人也无法将产妇抬过去。奶奶见此情景,站在雨中大声吆喝着:“放下担架,有力气的男人轮流把她抱过去!”奶奶那时是村支书,她的一声号令父亲、老叔,还有村里几个壮汉轮流抱着产妇深一脚浅一脚趟过那条路,好容易赶到市里医院,但人还是不行了。那天,李叔叔跪在泥地里,捶胸痛哭,声音凄厉如受伤的野兽。自此,村里人每每行至那段路,都不免叹息几声。
   通过这件事后,奶奶彻底急眼了,她几次去镇上找领导商量修路的事。为了让领导重视她还让父亲帮忙写了具体修路要求,村民的迫切心情方案。然后让村民联名签字。她拿着去了镇上。后来有一天,村中真来了位镇上的干部,召集村民开会,说要修路。会场设在老槐树下,黑压压站满了人。干部站在石碾上,讲了许多话,什么“要想富,先修路”,什么“脱贫攻坚”,村民们听得似懂非懂,但说到修路,大家的眼睛都亮了。
   “咱自己修!”奶奶第一个站出来应道:“国家多好了,给咱们材料,咱出力气,还怕修不成路?”
   “对!自己修!”村民们齐声应和着。
   没过多久,镇上拉来了材料。奶奶组织着村民开始破土动工,干了起来。那日清晨,天色微明,村中的男女老少不用吆喝就都扛着铁锹、镐头,推着独轮车,汇集到老槐树下。那天,奶奶还特意穿了一件母亲给做的红马甲,精神矍铄,站在高处喊道:“老少爷们儿!今天咱们给村子换新颜啦!”
   村里人盼望修这条路可是很久的愿望了,开工那天,村里家家都来了人,男人们冲在前面,抢着抡大锤扛水泥,重活都男人包了。村里的妇女们在奶奶的指挥下,也不示弱,铲土装车。就连一些孩孩童也跑来帮忙,送水递茶。铁器撞击石块的声音、人们的号子声、欢笑声,汇成一曲特殊的交响,惊起了林中的飞鸟。
   我老叔在这之前的这条路上发生过一起车祸,双腿受了伤,那时候也刚刚恢复,也正在家里养伤。听说修路他也坐不住了,也跑出来帮忙。别看他平日里少言寡语,此刻却最为卖力。他跛着腿,一趟趟地推着独轮车,车上装满碎石,重得压出了深深的车辙。老婶心疼他怕他的腿伤再犯了,极力阻拦他让他回家歇歇,他抹一把汗,笑道:“俺能行!修路可是咱们村里的大事,咱们吃了这土路半辈子的亏,可不能叫下一代再吃亏了!”
   那些日子为了修路,父亲还特意和单位请了假,村里人都说父亲,一个白面书生别再累坏了,父亲却说:“我是农民的孩子,不是什么小白脸。有的是力气!”大家让他干些轻活,他却偏要抢大锤砸石头。每砸一下,单薄的身子就跟着摇晃,但他一直坚持着。
   晚间收工的时候,奶奶说大家都累了,咱们就一起吃饭吧。在这之前,奶奶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让母亲和老婶买了一些肉和菜,做了几锅饭和菜。虽然不过是糙米饭、咸菜疙瘩,偶尔有几片肥肉,大家却吃得格外香甜。随后修路的那些日子里,各家各户的女人们都会在家做好饭,端到了槐树下把饭菜拼凑一起,大家吃得不亦乐乎,就和一家人一样。虽然这土路还未修成,却已经把大家的心连得更紧了。
   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一段路要通过一片石崖,需要爆破。镇上领导了解情况后,还专门派来几个有经验的爆破师傅,负责爆破。爆破那天,他们在崖上打眼装药。第一次爆破时,全村人都远远站着看,既紧张又期待。轰隆一声巨响,石块纷飞,硝烟弥漫。待烟尘散尽,只见石崖已被炸开一个大口子。众人欢呼雀跃,如同打了一场胜仗。
   有几天天气骤变,连降大雨,刚刚费力修好的路基,被雨水那么一冲毁了一半。天还黑漆漆的,奶奶就和母亲一起披着雨披去看路了,她俩发现险情后,急忙跑到村部,奶奶扯开了大嗓门对着喇叭喊了起来,母亲还举起铜锣在村里跑着敲着。村民们听到喊声和铜锣声,都爬起被窝,不一会,全村人就都齐刷刷到齐了。他们开始冒雨抢修。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和哥也不再睡懒觉,也跑出家门,看到全村的老少爷们穿着雨衣,戴着草帽,在雨中穿梭,抬石填土,没有一人抱怨。
   四个月后的一天,路终于修成了。
   通车那日,镇上的几个领导一早就敲锣打鼓赶来了。那天村里像过年般的热闹,奶奶和村里的妇女们腰间绑着大彩带画着浓妆还扭起了大秧歌,老叔和几个村里年轻人买来鞭炮,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镇上领导还拿来锦旗,挂在路口,高兴地夸赞着村民的能干。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拄着拐杖,站在修好的水泥路上,看着笑着。九十岁的杜爷爷还颤巍巍地蹲下身去,用手摩挲着地面,浑浊的眼中闪着泪光。孩子们在路上奔跑追逐,再也不必担心摔倒沾一身泥了。
   第一辆汽车开进村时,全村人都围上来看稀奇。那是我大舅开的小货车,他拉来了半扇猪肉,还有一些化肥、种子,另外还有镇里领导让捎来的几台崭新的农机具。母亲拉着我跑向大舅问他:“你咋来了?大舅说是镇上领导安排他来的。大舅走下车来,笑道:“以后这路好走了,我会拉一些外面的货物给你们送的。”村民们闻言,脸上绽开了花。
   道路修好后,闭塞的村子果然一天天变了样。村子里的一些粮食,村里的瓜果蔬菜也能运进城里卖个好价钱了,外面的小商贩们也能开车进村里收购一些土特产。年轻人出去打工方便了,也愿意时常回家看看。再也不用担心村里的那条难走的,让人而头疼的路了。甚至有几家准备外出的村民也不走了,盖起了砖瓦房,买了摩托车、拖拉机,跑起了买卖,村里渐渐有了生机。
   还记得几年前我回东北,再次走在村里的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惊喜地发现有几年不回来的村庄,以前很破旧萧条的村子,变得不一样了。村民竟然在路两旁盖了不少新房子,还有两家开了不大的小旅馆,专门接纳那些来村里做买卖的商家歇脚。村里那棵那老槐树依然还在,树叶繁茂,粗实得几个人抱不过来。它虽历尽沧桑,依然显得更加苍劲。途径那长长的水泥路,仔细看还能看到路边残留的一少部分的土路,这零星的土路,似乎是人们特意保留下来的,像是留存的一份记忆。
   村里的老人不多了,三三俩俩的,但他们提起修路那些日子的往事,他们的每个人的眼里都会放着光,感慨万千。
   故乡的土路终于变成了水泥路了,水泥覆盖在泥土上,却覆盖不了村里人对土地的眷恋,对那段修路日子的永远记忆。因为那一段水泥路面上,有乡亲们挥洒的汗水,那里深藏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朴素的向往。在我心中,那条土路它永远都存在着,它是一条浸透着乡愁、铺满了故事的土路。走在上面,我依然能感受到土地气息和温度,能听到那些深藏在水泥之下的、关于奋斗与希望的故事。
   路变了,故乡依然在。那份乡土情怀,如同村里那棵老槐树的根,越扎越深。

共 31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条土路,见证着故乡的贫瘠与坚韧。从尘土飞扬、泥泞难行的困苦,到村民合力修路的热血沸腾,这条路承载了几代人的挣扎与期盼。它曾是难产孕妇无法逾越的生命之阻,也是最终联结整个村庄的奋斗纽带。通过乡亲们的双手,泥土路化为水泥路,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方式,更是整个村庄的命运,物资流通、生计改善、人心凝聚。而留存路旁的一小段旧土路,仿佛时光的注脚,提醒着我们,路会变,故乡会变,但深植于泥土的汗水、泪水与希望,永远在水泥之下炽热跳动。这篇文字,是写给故乡的情书,也是对无数中国乡村变迁的深情记录。文章以路为线,串起时代变迁下的乡土中国;以情为核,展现普通人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团结。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11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9-11 13:47:53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9-11 13:48:04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暗夜百合        2025-09-11 18:46:12
  读这篇文章,老师已将故乡土路的变迁写得满是烟火气与深情。曾几何时,土路晴时扬尘、雨时泥泞,甚至阻断过生命救援,满是村民的无奈;而奶奶带领众人齐心修路的场景,从联名请愿到冒雨抢修,每一笔都透着乡亲们的坚韧与团结。土路变水泥路后,村庄焕发生机,可留存的小段旧土路,又藏着对过往的珍视。字里行间是对故乡的眷恋,也道尽了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拜读老师好文,祝创作愉快
曲中影,酒中情。莫诉忠良。
4 楼        文友:米缸有米        2025-09-12 08:30:22
  文章朴实无华却让人读后有共鸣。我家村里也有许多土路,经过了很久的修缮才像模像样了。要想富先修路嘛。文章很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