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云水】一场人格博弈(赏析)

精品 【云水】一场人格博弈(赏析) ——郭凯敏短剧作品《我在迪拜等你》的人文内蕴


作者:陈亚珍 举人,5892.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3发表时间:2025-09-12 06:44:56
摘要:在当今自媒体爆满视频,谁也躲不过,色情、恶搞、喧闹,血腥的东西,低级趣味充斥了文化市场,这些东西都是年轻人在无聊中的日常选择。艺术已经丧失了美学追求,文化渗透,人格塑造的功能,我以为这是民族的深重灾难。而《迪》剧中的赵乐、小莉,若飞等人物,所直射的核心理念:独立精神,爱,需要至真至诚。他们的出现,无疑是色情恶搞市场的“清道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迪》剧坚守艺术真谛,初心不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使我对主创人员肃然起敬!他们不随波逐流,坚持人文建设,我相信他们的艺术心灵会获得赞许!

由于生活节奏变快,人们已经没有时间坐下来看长达几十集电视剧,手机已成碎片化工具,过长也不方便,于是微短剧应运而生,近年来逐步升温,遇到一些微短剧,撞进眼睑的多是富豪遇穷女,家庭起风波,穷女再贤良,富家也以为是奔钱而来,大谈门第之争。要不就是富豪小三的游戏,或者富商装穷人考验世俗嘴脸,再不就是,谎言、欺骗,血腥、暴力,制造悬念。娱乐,搞笑,放屁打嗝,低级趣味风行一世,怎么惹眼怎么来,怎么刺激怎么演。主要是审美疲劳,美学基本坍塌,只有世俗之相,难有精神之力。当然,这也是我粗浅的认识,因为是新品种,对微短剧并没有深入了解,或许没遇上心仪作品也未可知。表现形式有了,表现什么是微短剧的应该思考的趋向。
   最近有幸看了郭凯敏先生的作品(24集微短剧)《我在迪拜等你》(据说这是首部中国全程在阿联酋拍摄的横屏短剧)突然从污浊中出现了一种清新之感,如清凉凉的小溪水流入心田,整体风格像一幅淡雅的国画,更像一首凝练的抒情诗。虽然微短剧的特征必须大幅度跳突,但故事线条,人物性格都十分清晰,场景是迪拜都市,但画面选择恬静、雅致、开阔,看着不那么喧闹。剧情张弛有致,轻松,自然,如一杯耐品的清茶,终了,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和享受!我猜想这是导演的心理暗示。郭凯敏先生,一贯以来注重人文建设,他气质儒雅,为人真挚,心灵恬淡,真可谓艺如其人。因而他的剧情不追求猎奇,悬念,怪诞、激烈、煽情的效果,以此吸引观众。他的作品装载着灵魂的颜色,饱含着精神的颗粒。看他的作品需要用心细品,放慢再放慢,看后会像水墨画,影影绰绰的味道留在心间。
   听惯了官二代的豪横,读厌了富二代的奢靡,更有新生代如皮影般躺平,很多人放弃了对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寻,很多大腕也纷纷出来表态人生无意义。于是,新生代得过且过,过不下去就自我了结。就在这种乱象中,《我在迪拜等你》却给出了一个人文价值的审美。该剧不奇,不怪,不炸,不裂。平而有味,行中有道,爱,理解,包容、信誉就是剧中贯穿始终的意义,也即人生意义。
   赵乐,富三代,他就是逍遥一辈子都会吃不完,穿不穷,有人养着,玩玩手机,刷刷视频,到酒店豪饮,歌厅蹦迪,这不是当下富后代的生活状态吗?可他偏要离弃这种生活,摆脱家族背景、人脉关系,活出独一个自己,于是他独自远走他乡,到一个谁也不知道的陌生地方,找自己的人生,甚至连家人也不告一声就到了迪拜,下了飞机才给奶奶打电话,说他来到哈里法塔。
   也许奶奶静等他失败而归,然而他坚定信念,就是要独立创业,展示自己的生命价值。来到迪拜,朋友胖子请他吃饭,因为面对的是“富后”,他在迪拜苦心度日,囊中羞涩,太过寒酸面子上过不去,只好解释,迪拜餐饭量大,所以不可太多,赵乐没有介意,丝毫没有阔少的派头。胖子百思不得其解,在国内家境那么好,来迪拜干么。他不做任何解释,他清新、淡泊,透着坚定和硬性。
   他第一次开直播,主题就是“独立人生”。主播小莉觉得太老套,谁还听“独立人生”这老掉牙的话题呢?但赵乐就是要坚持这个话题。
   这里透露了一个阔少的诉求:踏着先辈奋斗的前传,谱写自己的精神续篇,背靠大树好乘凉当然轻松,可自己活出的人生才叫价值。
   在创业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小莉认为直播就是蹭流量,赚到钱才是创业的根本。胖子急功近利直播带货走了捷径,引起风波,网友要求假一赔十,把胖子惊呆了。但赵乐用自己坚定的信誉摆平。
   小莉从赵乐身上看到了希望,胖子从赵乐身上学到了诚实做人,直面生活的勇气。他们的创业渐渐走上正轨,但一直追求小莉的若飞,因自己是“富少”,坚信小莉应该爱他,但他没有想到和赵乐这个“穷光蛋”搞在一起,他妒火中烧,为了争取小莉,在直播间里造谣离间他们的关系,小莉因此受到伤害,赵乐心态沉静,始终站在小莉身边给他以精神支撑。
   笔者以为,这是一场人格对决,一个坚定,稳重,仗义,血性的人格。一个是嫉妒、任性、情绪化、鼠肚鸡肠的人。小莉在这场博弈中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她的爱情观是健康的,并没有因为若飞是富少就倾向于他,也没因赵乐是“穷光蛋”内心纠结。赵乐的“独立人生”在她心里早已埋下爱的种子。言明赵乐的信念对她是有吸引力的。而赵乐发现若飞对小莉造成了骚扰,勇于站出来呵护,假说她就是小莉的男友。小莉也知道赵乐是出于仗义,而赵乐在工作中对小莉升起了爱意,一直爱而不喧,因为他要创业成功后,确保能给小莉一个生活保障才有底气求爱。这种担当,自我建设,独立拼搏的精神是当今富少们缺少的品质。这让我想到,什么是贵族?贵族绝不是穿金银带银,挥金如土,傲慢无礼,欺行霸市,独揽天下就是贵族,真正的贵族精神,正像赵乐这种、独立、自信、正直、坚定,富而内敛的人,才是高贵的精神。这部作品对人性的把握恰到好处,不是非白即黑,是人,都有局限性,且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若飞的少爷情绪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于是他自知有错在先,为挽回小莉对他的坏影响,他决定把一个“国际论坛”的热门项目与赵乐合作。
   可小莉不同意,她再不想见到若飞了。这一回合对小莉是一次情感和事业的对决,对若飞是心灵转化和成长的过程。小莉放不下内心的伤害。但个人情感影响了事业发展她于心不忍,她正在纠结,若飞得知小莉不愿合作,干脆项目转让给赵乐。岂料授权书过期,阿昌受到法律惩治,若飞挺身而出默默承担了后果。
   他走了,回国后告诉小莉:“赵乐人不错,有担当。”言明他被赴乐的为人所征服!他自动退出。
   整个剧情,创业只是个载体,人格博弈和心灵建设是主体,著名评论家雷达先生说:“没有哪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是表现时代的重大的精神问题。人是中心,人是太阳,没有哪一部大作品不是书写着灵魂的历史。”这段话同样可以对照《迪》剧的艺术思想,它以最小的面积,反映最普世的人文精神,以最短的时间,塑造出富有灵魂的人物。富三代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成长?装载什么样的灵魂面世?《我在迪拜等你》,等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一种独立人生,一种至诚至真的爱!
   几个青年形成了一个局,虽然人性各有局限,但在相互磨合,对决,博弈中获得彼此的认同。表现出人性,人心所向往的正直,善意,坚定,自信是共通的。值得一提的是,王丽云老师,一向被誉为影视中的“恶婆婆”,而在《迪》剧中,扮演了一个慈和、亲切、宽厚的奶奶,她是爱的传承。但奶奶的出现,赵乐得知他的每一次转折,都有奶奶在背后的关照,他因此不快乐,好像他所有的努力背后都有一双眼睛跟踪,对自己的“独立”产生失落。殊不知,“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撑,乳鸽展翅的时候哪有母鸽不张望的?重要的是,精英就是要培植自己正直、磊落、独立的精神性,从而获得人文引领,赵乐做到了,还影响了周围的年轻人,更重要的是,他带着中国青年的精神气质,在“中、阿”两国携手同进。我以为,这便是该剧的价值所在!
   在当今自媒体爆满视频,谁也躲不过,色情、恶搞、喧闹,血腥的东西,低级趣味充斥了文化市场,这些东西都是年轻人在无聊中的日常选择。艺术已经丧失了美学追求,文化渗透,人格塑造的功能,我以为这是民族的深重灾难。而《迪》剧中的赵乐、小莉,若飞等人物,所直射的核心理念:独立精神,爱,需要至真至诚。他们的出现,无疑是色情恶搞市场的“清道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迪》剧坚守艺术真谛,初心不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使我对主创人员肃然起敬!他们不随波逐流,坚持人文建设,我相信他们的艺术心灵会获得赞许!
   唯一遗憾的是,收尾有点仓促,破坏了结构的完美性。但不影响艺术思想的整体感觉。
   2025.9.10净心斋
  

共 30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我在迪拜等你》为话题的精彩影评。文章先以赤子之点,以犀利的笔触批判微短剧市场中存在的浮躁风气:“富豪遇穷女”“谎言、暴力”“低级趣味风行“。针对这种短剧影视中的乱象,作者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直指核心问题——美学坍塌与精神缺失。接着作者以自己切身的体验,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地介绍了郭凯敏先生的作品。并以深遂的眼光,锐敏地复盘了这二十四集微知剧中主要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写为褒扬《我在迪拜等你》的“清新”做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种“破立结合”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既有批判力度,又有建设性导向。《我在迪拜等你》充满诗意与画面感,更承载“灵魂的颜色”与“精神的颗粒”的美感!而非现实下追求的感官刺激。对微剧中的人物,作者抓住“赵乐”这一角色,层层递进深刻地揭示其精神内核。整篇文章从现象批判到个案褒扬,从剧情分析到价值升华,逻辑清晰,层层深入。结尾处坦言点出“收尾仓促”的遗憾,反而增强了评论的客观性与可信度,体现了陈老师做人地底色,既不盲目吹捧,又理性客观对待。尤其他带着中国青年的精神气质,在“中、阿”两国携手同进的爱国本色,值得敬仰。这亦如文中所引雷达之言:“没有哪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是表现时代的重大的精神问题”。所以这篇评论地本身,亦是对这种精神的深刻践行。陈老师对主创人员的钦佩和砥砺!对他们不随波逐流,坚持人文建设,对他们的艺术心灵地赞许!这不也正是当代文人们所应学习和传承的优秀品质吗!品鉴佳作,期许无限!【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12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5-09-12 06:46:14
  我在迪拜等你》的出现,被赋予“清道夫”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了另一种可能:艺术应坚守真谛,承载人文精神。这种立场不仅是对一部剧的肯定,更是对文化重建的呼吁。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5-09-12 06:47:13
  文章语言兼具理性思辨与文学感染力。批判时一针见血,赞美时含蓄隽永。这种张力使文章既具说服力,又不失审美韵味。向陈老师学习!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3 楼        文友:郑美红        2025-09-12 09:22:12
  为什么喜欢陈老师的每一部作品?她的作品是这个物欲横流的文化路上最正能量的作品。在陈老师的作品熏陶下,让我们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感谢老师辛苦的付出!感谢江山这个好平台!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