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韵凝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韵·情】行走在镇沅(散文)

编辑推荐 【文韵·情】行走在镇沅(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389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发表时间:2025-09-16 01:57:25
摘要:坐在河边长椅上,沐着柔柔夏风,嗅着小城淡雅的清香,倾听鸟儿歌唱。


   镇沅是云南普洱市下辖的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坐落在两山之间,东临峰峦叠嶂的哀牢山,西依气势磅礴的无量山。作为一个县,镇沅不算小,我们沿着省道驶过“镇沅欢迎您”的门楼,抵达县城恩乐镇,又足足跑了一个多小时。
   县域挺大,但县城恩乐镇很小,汉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等22个民族,约四万多人生活在这片热土上。我没数过县城东西与南北各相距几条街,但出行时,导航提示不是1.5公里就是1.8公里,就没有超过2公里的时候。所以,我和妻子在镇沅一天半的时间里,没打车也没骑电动车,全部都是步行,可谓是真正的行走镇沅。
   午后的时光,总是令人慵懒,我和妻子赖在宾馆里刷手机,幸好窗外鸟儿叫个不停,似乎催促着我们:走一走耶……哥哥。我们便起身向1.5公里外的“无量湿地公园”走去,走进小城的静美之中。
   恩乐镇是最近几年新规划建设的县城,街巷横平竖直,马路宽敞,居民小区簇新。街道上车辆行人不多,没有鼎沸人声和汽笛声声,店铺都开着大门,却没有“走过的,路过的,千万别错过”的叫卖声,这反而更凸显了鸟鸣的清亮——青瓦间、枝头上,传来婉转如歌、余音绵长的啼鸣,偶有几声短促的啾啁,更添生机。当然,叫得叽叽喳喳不成曲调的必不可少,城里永远少不了麻雀的身影。当清脆的鸟鸣由此及彼地飘在街巷上空时,小城愈发显得幽静,恍若远离了尘嚣。
   街道两侧的行道树,极富云南特色,也是我们身为北方人最为羡慕的地方。一条街种植一种树木,每条街各不相同,多树种搭配种植的方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林木景观,也让花开花谢四季轮转在街头,这一季这条街花儿朵朵,下一季那条街花开枝头。六月里,一条街上的凤凰木刚刚褪去火红,另一条街的紫薇接续用红紫色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旁边两条街,虽无鲜花绽放,但香樟和小叶榕冠大荫浓,绿意盎然,渲染着旺盛的生命活力。
   远远地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无量湿地”便像一只绿色的大鸟翩然而至。流水声来自补麻河,一条由西向东流淌的小河,流到湿地的尽头,汇入由北向南流的恩乐河,最终奔腾至红河。补麻河两岸外加恩乐河的一段水路,构成了“无量湿地”。
   补麻河上游北岸是一个茶叶交易市场,这个季节购销不旺,显得冷清一些。一块高大的“茶饼”耸立在河岸边,“茶饼”上画着茶马古道线路图。我站在“茶饼”下,认真研究一番茶马古道的走向,这里还真是马帮北出普洱直至西藏的必经之地。我望向远山,逶迤起伏,高耸雄立,很难想象早年的马帮是如何从普洱出发,翻越奇雄险峻的哀牢山,一路向北至昆明、玉溪,再远赴西藏。我猜想陡峭山崖间的古道青石上,一定会有深深的马蹄窝,印证着寒来暑往的艰辛与执着。
   河边有一座仿古凉亭,翘檐下挂着一排红灯笼,红红火火地赋予小城一丝热烈的氛围。亭下补麻河缓缓流过,河水竟然泛着棕红色,极像大地的血脉,哺育万物,给予生命以力量,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永恒与传承……
  
   二
   沿河东行,嗅了一路的花香,来到湿地的核心地带。这里水域宽阔,不再是一条河,更像一个小小的湖,没有烟波浩渺、水光潋滟,却也映着蓝天白云、山林倒影,恬静得如同月光照水,连一丝涟漪都寻不到。
   湖中心是一大片安静娴雅的荷,荷花不愧为六月花神,早已在湖面绽放成“亭亭的舞女的裙”,红的,粉的,还有白的。靠近湖岸边的莼菜,绵延成一片绿毯,绿得油亮油亮的,鲜灵得似乎一掐一泡水。我从茂密的竹树下拾级而上,抬头看见一座不起眼的建筑,走近才发现这是镇沅县博物馆。一个县城能有一个博物馆,令人称奇,也令人大加赞赏。
   博物馆共两层,没有大博物馆的宏伟气势,但内容丰富,主要有历史文化陈列、民族文化陈列、自然资源陈列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等板块。从新石器时代说起,以历史、茶和绿色为主线,展陈了镇沅由古至今的发展,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成为小城的“文化客厅”。看完出土的石器,就瞥见铜鼓、编钟、羊角钮钟等青铜器,接着是盐文化和茶文化的展示,追本溯源,反映哀牢山下各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
   展厅里展陈的彝族的刺绣、哈尼族的银饰、拉祜族的挎包等传统服饰,工艺精湛,色彩斑斓,其中一件很独特的“衣服”吸引了我。这件灰黑色“衣服”外形像一件砍袖背心,竟然是用蜘蛛网制作的。古时候,人们会就地取材,利用树叶、树皮甚至茅草编织遮风避雨的衣物,但以蜘蛛网编织衣物还是第一次见到。大山深处的苦聪人,观察到蛛丝的坚韧纤巧,便将蜘蛛网一张张互黏、压实,缝制成衣,据说一件蛛丝衣需要三百多张蜘蛛网,令人称奇。苦聪人在历史上被称为“锅挫”,他们始终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原始森林中,依靠采集和狩猎过活,极其低下的生产力,使得他们长期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在解放军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定居坝上,过起农耕生活,成为我国最后一个走出原始森林的少数民族。1985年,相关部门确定苦聪人为拉祜族的一支。
   从博物馆的老时光里回到现实,眼前古色古香的镇通桥,又让人回到旧时光阴中。镇通桥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近二百年了。最初的镇通桥应当是很简易的单孔石拱桥,如今几经修葺,它已经化身为翘角飞檐的廊桥,横跨在湿地溪流之上,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倒也不失雅致美观,却少了些许古桥的拙朴气质。补麻河上不缺一座廊桥,但在历史的长河里镇通桥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它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从景东至镇沅这一段古道上的必经之桥,见证了茶马古道的传奇历史。如果还是石条砌筑的拱桥,凸凹不平的青石板上是否会留有深浅不一的马蹄印?走在桥上一定能听到马帮铃响,还有厚重的历史回音。
   桥头双重斜屋顶下,十多个当地人正在跳舞。他们不用音响,弹拨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乐器,声音不大,但清脆悦耳。他们的舞步很简单,围拢一圈,轻点脚步,那个圆圈便随着弹拨音缓缓转动,一圈又一圈。他们都穿着休闲服装,我不知道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人,其实也无所谓的,彝族也好,拉祜族也罢,都都带着哀牢山的坚韧,脚步铿锵地走进了崭新的时代。
   忽然就下起了大雨,补麻河湍急起来,棕红色的河水愈发明丽。
  
   三
   翌日,吃过早饭,妻子去客户那里,我在酒店附近散步。镇沅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景点,但都在路途较远的乡镇,一时又找不到便捷出行的交通方式,我便把在镇沅的第二天作为写作日,打算躲在房间敲打键盘。
   清晨,小城空气清新,能闻到淡淡的花香味。我不想走远,所以脚上还穿着酒店房间里的塑料拖鞋。行不多远,看见青山之下坐落着一栋栋白墙黑瓦的民居,我很好奇住在半山腰的是些什么人家,便沿着一条水泥路向上走去。原来,坡上是一个小村落,独门独户居住着不少人家,看来镇沅的确很小,刚一迈步就出城了。房子都是新建的,与残存的几间老旧木屋形成鲜明对比,背靠的青山上草木葱茏,像一张巨大的绿色屏风伫立在各家后院。没见到村里往来的人,但家家院里都停着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可能是我来早了,人家还在享受如此平静的晨光。
   村外是一大片红土地,有三五位早起的农人,正趁着晨光翻地,以避开中午的高温暑气。我踩着雨后泥泞的田埂,走在田间,很快拖鞋就沾满泥巴,走起路来太费劲。索性脱掉拖鞋,赤着脚走。太阳晒热的田地从脚下传来一丝暖意,湿滑的泥面,竟然有绸缎般的丝滑感觉,也让我找到了台湾校园歌曲的感觉:“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听着脚步劈啪劈啪响,伴随着声声亲切的呼唤,带我走回童年的时光。”
   我与一位汗流浃背的中年汉子打过招呼,询问他这是要种什么?他回答说,种玉米。已经是六月初了,还能种玉米,这一点正是云南“四季宜耕”的物候写照。云南多高山,平坝上能供给的土地量有限,但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每一块土地都能种了又种。可以想象,我现在站在这里的土地,要不了多久,就是一片绿油油的青纱帐。
   视线越过山下的小城,对面一黛青山就是巍峨壮观的哀牢山。刚刚褪去红润面庞的太阳,此时正高挂在山峰的上方,明媚耀目。山腰上有云,被风吹成一条一条的,也被吹得极淡极淡,像一层轻纱,朝着山顶飘动。哀牢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有一部分区域对外开放,但我目前还无法走进这座大山,去探寻它的美丽和神秘。
   我回到酒店,将拖鞋和自己都洗干净了。端坐桌前,打开电脑,准备写点旅游见闻。忽闻窗外鸟鸣阵阵,趴在窗台向外眺望。两只羽毛鲜艳的鸟,一只在树上,一只在屋檐上,鸣叫声清脆如铜铃,你一声,我一声,一唱一和。我先是猜想,这应是鸟儿间的交流,或许它们在赞美晴朗的早晨;转念一想,它们或许对我说,如此幽静的晨光,岂能躲在小楼里?
   我合上电脑,转身下楼,朝1.5公里外的补麻河走去。我要坐在河边长椅上,沐着柔柔夏风,嗅着小城淡雅的清香,倾听鸟儿歌唱。
  

共 35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有一种沉浸式的疗愈美感,小城虽小,却养心怡人。镇沅的一天半,全靠步行丈量诗意。小县城,导航从不超2公里。午后被鸟儿催着出门,街道静得只剩鸟鸣,每条街树种不同,凤凰木刚谢,紫薇又开。湿地公园的河水是棕红色的,像大地血脉;博物馆里竟有蜘蛛网做的衣服,藏着苦聪人的故事。清代古桥改成廊桥,少了古朴,但仍是茶马古道的见证。第二天作者赤脚走泥田,和农人聊种玉米,抬头哀牢山正披着云纱。最后被鸟鸣引回河边,坐在长椅上听风、闻香读完散文,心可以安静下来,原来旅行不必赶路,静下来才是镇沅真正的礼物。散文采用历史与现代交织,辅以细腻描写,不仅再现了小城的静美,更通过今昔对比(马帮古道/现代街道)深化文化厚度,让平静叙述中涌动着历史与生命的暗流。干净诗意的美文,也从侧面展现作者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文历史深沉而真挚的热爱。力推佳作,感谢支持征文!【文韵编辑:绿叶红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5-09-16 02:00:34
  深夜醒来编发一篇美文,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感谢老师的到来,为文韵社团增彩!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2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5-09-16 02:01:32
  散文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老师是一位热爱自然馈赠、珍视文化、懂得品味生活、内心柔软而丰盈的人。作品中的热爱,不是浮华的口号,而是融化在每一次驻足、每一次聆听和每一次感受的安静行动之中。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3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5-09-16 02:02:24
  彝族刺绣、哈尼银饰、拉祜挎包,这些不仅是工艺,更是民族记忆的载体。那座不起眼的博物馆,竟藏着用蜘蛛网缝制的衣衫,诉说着苦聪人从森林到坝上的生存史诗。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