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难忘临沭二中初三学习时光 致敬恩师李学君(散文)

  【星星】难忘临沭二中初三学习时光 致敬恩师李学君(散文)


作者:新的征途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发表时间:2025-09-18 00:23:03

2003年9月,通过考试来临沭二中读初一,早上爸爸妈妈和我每人拿着大包裹,正值高峰,挤着公交车来到县城,然后坐蹦蹦车来到临沭二中旁,老妈听说要带书籍进去,在学校旁库玉书店买了本书,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俺们农村的孩子,既然从农村来县城读书,就该好着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留在城里工作,我点点头。看了看县城里农村没有的二层楼房,感觉好高,干净的柏油路,整洁的绿化带,路边的法国梧桐树,鳞次栉比的商铺,忙碌的人群,和农村田园种地的情景不一样,想着要在县城读三年书,心里很高兴。买完书,我们三人再从库玉书店步行走,在学校旁边买的三个煎饼,付了六元,煎饼里卷个鸡蛋再抹掉酱,噴香。吃完煎饼,继续步行把东西放宿舍,来到六班找班主任报道。班主任李学君老师笑容和蔼,详细讲了要注意的事情和课堂纪律。李老师自己带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近代以来最凶残的敌人日本,自1894年甲午海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极度膨胀,挖空心思,想要把势力从岛国扩张到大陆,中国是受害者。1931年,日本侵略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霸占土地,屠杀人民,如同恶狼般疯狂掠夺财富和资源,烧杀抢掠,罪行累累,人神共愤,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临亡国灭种,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军民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要铭记历史,发奋图强,积极学习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贡献者,政史地三门课,思想政治我学的最好。李老师对我们讲,要遵守纪律,纪律有约束,会不自在,无规矩不成方圆,军队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强,就因为有铁一般的纪律,冲锋号一响,所有战斗员朝山头冲。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和思考,知识就是力量,在宿舍休息时少说话,多想下教的知识。想着有次在课间休息,有个县城学生和我说,城里并不是什么都好,太喧闹,她更向往安静的农村,我说背负农村的父母的希冀,必须好着读书,才有希望留在城里,读的不好,还得回去种地,女同学说道不同,不足为谋就走开了。李老师在班里座谈会说,农村娃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父辈的命运,考大学进城有工作吃上黄粮,不好着学习就会失业,流落街头,悲守穹穹庐,我没理解,但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临近升学的初三,学业变得繁重,在看书写作业,感觉有些疲惫,想要偷懒开会小差,李老师说疲惫是暂时的,说明你们在快速的涨知识增加本领,只要熬过困难,才能考取理想的高中,看着讲台上老师严肃的表情,自觉的继续加快学习。中考前十五天,回到宿舍中午休息,宿舍几个人拿着纸把舍友的名字、座机号码、家庭地址记下,好毕业联系。李老师到宿舍,发现我我们几个舍友正在抄写电话号码,严厉的说记下电话,好在地里敲壳头子时好联系问问收成,赶紧休息,舍友立即休息。我听着,顿觉羞愧,幡然醒悟,我想着自己三年前的梦想,想想自己是来干什么的,全身心的投入紧张的学习中。临近中考前三天,班里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纪念册,学生跑到李老师那里在最后一页写祝福语,李老师给我写了梦想成真。中考前,我想考不好会怎么办,现在想已没太大作用,以平常心对待,全力对待每一场。中考完后,顺利考入高中,后来听小学同学讲,中考前一个月,有个人叫相某,就像变个人似的,早起晚睡,拼命学习,顽强拼搏,也顺利升入理想的高中,我想知道一个人想要改变命运,什么时也不为晚,在面临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只要奋力一博,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在中考硝烟过去后一个月,从村子里坐公交车去学校领取成绩单,再看一眼慈祥和蔼的李老师,深深鞠躬,离开。李学君,学君子之学,做君子的学问,桃李满天下。学生时代,能有一位严谨治学教导知识启发梦想的导师,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在书山奋力攀登,勇攀人生的高峰,幸甚至哉,幸甚至哉!
  

共 15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质朴笔触串联起临沭二中的初三时光,字里行间满是对青春的回望与对恩师的敬意,是一篇“以细节见真情,以平凡见深刻”的暖心佳作。细节具象,唤醒青春共鸣,文章没有空泛抒情,而是以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切片勾勒时光轮廓。恩师形象,于言行中立骨。作者刻画李学君老师,未用华丽辞藻,却通过“课堂上痛陈日军侵华史,叮嘱铭记历史发奋图强”“以军队纪律喻课堂规矩,强调‘知识就是力量’”情感真挚,于回望中见成长。全文以“农村娃的求学梦”为暗线,从初入县城时对“留在城里”的懵懂向往,到被同学说“道不同”时的坚定,再到被老师点醒后的幡然醒悟,最后以“深深鞠躬”作别恩师,完整呈现了少年在求学路上的心智成长。结尾“学君子之学,做君子的学问”既是对恩师名字的巧妙解读,也将对恩师的感激升华为对“求知与做人”的领悟,质朴中见厚重,读来令人动容。整体而言,这篇散文是一封写给青春与恩师的“时光信”——没有刻意煽情,却以真实的细节、鲜活的人物、真挚的情感,让那段奋斗的时光与恩师的教诲,成为岁月里最温暖的印记。好文推荐欣赏!【编辑:燕双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09-18 00:23:50
  感谢作者赐稿星星,问好作者,期待更多作品!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诗情画意,悦读人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