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曾经】征文复盘的情绪价值杂忆(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曾经】征文复盘的情绪价值杂忆(散文)


作者:明镜亦非台 进士,8344.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7发表时间:2025-09-18 23:23:40


   最近参加了家乡的一次以纪念瑶琳仙境开发四十五周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从看到征稿启事,到完成稿件撰写和投稿,再到结果公布,最后以领到奖金和证书收尾,前前后后大约经历了4个多月。结果尚好,我获得了三等奖,奖次看上去虽然不咋的,不过奖金倒也丰厚,于是不免有些欣欣然,便想着好好地前后左右复盘一番,以便找寻些情绪价值的乐趣。
   说实在的,以自然作者的身份投稿参加征文活动,于我的记忆深处而言,仿佛已经是比较久远的事情了。细细回忆起来,倘若从1993年8月走上村小的讲台开始工作算起,印象深刻的约略只有那么几次:
   第一次是在1997年上半年,投稿县教委教研室主办的内刊参加关于素质教育的主题征文。估计我是有感而发,当然也算无知无畏,手写800余字的议论小文,恭恭敬敬地誊抄在方格稿纸上之后寄送参赛。运气不错,获三等奖,还有奖金40元(感觉自己当时的月工资也就三四百元样子,挺有物质的获得感)。由于整个获奖的人数也就在20人左右,这个奖项对于在偏远的农村完小任教的我来说,非常不容易,甚至当时的乡中心小学的大校长还亲自打电话来和我确认此事,随后就是一通表扬,所以当时的我很是得意了一阵子。
   第二次是在1998年下半年,也是这个内刊,举办了一场小学语文教师的师生同题作文大赛。那个时候思想比较解放,征文活动有企业赞助,只要给个冠名权就行。这个同题作文大赛是一家矿泉水公司赞助的,所以这个同题就以水为题。当时我已经调到乡中心小学任教六年级语文兼任班主任,因此也就和我的语文课代表一道,投稿参加了这个比赛。课代表最后用的啥具体题目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我则另辟蹊径,用童话方式写了我的参赛文章《水王悲喜剧》。快年底的时候参赛结果才在内刊公布,我找了半天才在优秀奖的序列里找到我和课代表的名字。由于只有名次奖才有奖金,我不免有些沮丧。但好在这个内刊发行量大,每个老师都有一张,好歹也算露下脸,以学校唯一获奖选手的身份,为学校争光了。后来同校一位资深教师得知了我沮丧的小心思,不免哈哈大笑,告诉我完全可以知足并感到荣幸,因为本次所有获奖人数不过几十组而已,有不少很有名气的老师也在优秀奖的行列。
   第三次是在2005年下半年,由于当时县委机关报报社改成县信息传媒中心适逢一周年,为表庆祝,因此搞了这次主题征文活动。也是凑巧,就在这年的暑假,已有在乡初中任教六年包括两年副校长经历的我,因为考虑到2006年所在学校确认撤并的现实,为防止和我同校任教的老婆届时将和我同时接受被动安置的尴尬,我们约定靠自己的努力各自尝试一把:老婆参加城区初中的公开招考,我则参加教育外单位的公开招考,尝试着另一种活法。适合我报考的教育外单位,恰恰就是这个县信息传媒中心。我们夫妻俩都很争气,城区初中招录6人,老婆笔试面试综合分数第4,成功进城。我自然也不赖,以笔试面试综合分数第1锁定这个单位招录的唯一记者岗位。因招录的时间节点不同,老婆招录结果的尘埃落定要稍稍早于我,所以我走出教育重新再来的心性其实也就相应地淡了许多,再加上行业领导适当放点希望撤并学校能够平稳过渡的意图之类的风,于是我自我崇高地以放弃招录体检环节的方式,选择了继续在学校坚守。正是因为这个缘由,我有了谈资。于是很煽情地写成《擦肩而过的美丽》,投稿参赛,获得二等奖,奖品为宽带一年加水杯和雨伞若干,在当时的条件下也算是较为丰厚的了。
   第四次是在2008年下半年,正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我以公开招考方式正式转岗至机关部门的第三个年头,当时县里的开发区以此为由头组织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主题征文活动。我选了个比较小的点,从农村看电视变迁的角度,用较为洒脱的散文笔法,以《电视心心结》为题撰写成文,然后参赛,喜获二等奖,奖金800元,相当地鼓舞人心,感觉挺有情绪价值的。
   此后,再参加印象深刻且有所收获的征文就为之寥寥。也许参与过其他县市组织的征文,或者各类网站的征文,也未可知。但或者颗粒无收,或者不予理会,各种情况也总是有的。总之,就这样吧。
  
   二
   经此一通梳理,再回到今年瑶琳仙境的主题征文上来,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一波慢镜头式的回放,各类情绪价值油然而生,当真意味深长。
   尝试的忐忑。我初次见到这个征文启事,是在今年4月份的上旬。当时用的推送方式是官方发布,和传统中规中矩文字到底的启事不同,关于瑶琳仙境的这个启事,图文并茂,图片很炫,文字很酷,颇有点视觉的冲击力,想不引起注意都没有理由。再一细看奖项设置和奖励安排,更是有一种见到土豪的感觉.。征文设名次奖和优秀奖,名次奖一、二、三等奖,取1、3、5人,奖金分别为8000元、5000元、2000元,优秀奖20人,奖金为500元。
   读完这个启事,我不禁暗暗感叹主办方出手的阔绰。那个时候,我只是在猜想有哪些写作高手可以从中分一杯羹,先羡慕起来再说。事实上,我也看了启事征稿的面向范围,虽然由县里的部门主办承办,但却接受五湖四海的来稿。这就和有波外国友人专爱四处跑马拉松且必定独领风骚一样,一旦来稿破了县域的界限,必定会有众多的文字高手参与其中。所以,奖金最高,却未必好拿,正所谓“菜虽好吃,牙口要好“是也。那时的我,完全没有想要尝试一把的打算,仅仅旁观而已。
   等到4月份下旬的时候,我所在的作协小组群里再次转发了这个征文启事,由作协主席亲自发出征召令,希望我们这些本土会员积极参赛。看着群里的会员们陆续回复着”积极参与”,本来没往参赛方向扯的我,一时有些犹豫起来。对于自己的文字,曾经有段时间我还比较自信。尤其是在先后加入县、市、省作协,并借县文联服务基层作者办实事的东风,以很实惠的价格出版成功《遐思中徜徉》一书后,更是如此。但所有这些,充其量算是过去的荣耀,未必摆得上现在的台面。有点小文人心思的我,其实还有些其他的小纠结:在此次转岗前,我曾在教育系统管理岗位任职过好些年头,经常会去各基层学校作些宣讲,也会在自己分管的条线会议上挥洒自如地扯淡,偶尔还应约在系统的内刊上寄语,看起来一派“众星拱月”的模样,因此自觉不自觉地会有些“端”的心态。当然,转岗之后,我已经初步领悟到这个只是因了岗位身份的缘故,其实只是假象而已,当不得真的。但是,要真正完全放下身段,和包括老师在内的作者同台竞技,还是免不了会有“要是比不过他们,岂不是很没有面子”的顾虑。直白说,我在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准备。
   正踌躇犹豫、患得患失间,群里一位资深会员讲了一段颇有些刺激的话“如果我们本土作者不积极参加的话,很可能会有一大批甚至都没有来过瑶琳的写作高手,凭借着文学的意象来摘取主要奖项”。如是一来,本土作者的参赛行为,就隐隐有了捍卫本土作家荣誉的味道。由于征召令发在晚上,而那个档口又刚好自斟自饮了几杯小酒,于是“酒壮怂人胆”,在群里跟了一句“以实际行动努力参赛”。等看到几个点赞拇指后,我又清醒过来,立马很谦虚地跟了句“只能在做大征文的分母上尽些力”。这个时候,又一位会员在我的信息后补了一句“开心就好”。就这样,我以一种赶鸭子上架式的状态开始了本次本土风格的征文之旅。
   成稿的雕琢。既已决定参赛,那总要拿点态度和真章出来。我半带戏谑半当真地和老婆说了准备以自然作者投稿参赛的事,老婆果然嬉笑怒骂了我一通。从老婆的话语信息分析,不外乎如下几条:第一条是就算承认我曾经有些时段还算会写,不然也发不了文章出不了书入不了会,但对照时间掰着手指数数,那应该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第二条是最近几年我多坐了几次主席台,可能听多了“口才好文笔妙”之类的夸赞,但那应该是我的位置给的,不说阿谀奉承之词,至少也有许多泡沫,一旦离开了位置,就会现出原形,千万不要自我感觉太好;第三条是我敢于以自然作者身份参赛,和大家同等竞争,不怕丢丑,实在是勇气可嘉。末了,也不忘鼓励我好好写,说或许经过努力能在优秀奖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未可知。这还是老婆客气的说法,其实就是说我只配优秀奖。老婆话糙理不糙,讲的几条正是我先前所顾虑的。于是,我很尴尬地点头称是。不过,理是这个理,但被老婆这么小看,我内心深处还是有些不服气的。于是,自我较劲曰“还真要好好写写”。
   拍胸脯表态容易,真要落笔成文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以景区为对象的征文,要纯粹从完成任务的角度来说,倒也不难。一般来说,有两条常见路径,即空间写风景和时间写流水。写风景,自然要用些华丽的辞藻,把美丽的景致具象化,凸显出“鬼斧神工”之类的神奇瑰丽;写流水,逻辑要严密,各个环节要丝丝相扣,前后要有所呼应。我知道自己的文字有几斤几两,我能想到的这两个写作维度,大多数的写作爱好者也是能够想到能够做到的。用优美词句具象景致和周严环节描述事情,显然也算不得我的特长。倘若往这个方向去组稿成文,大概率是“泯然众人矣”,得到的回报基本是“谢谢参与”。
   我也很客观地分析了一下自己在写作方面所拥有的一些勉强可以称为特色的东西:一是相对而言工作经历比较丰富,工作三十余年,先后经历了三次转岗,亲身经历的东西还算丰富;二是思维相对活跃,能在看似不相关的若干个事物间找到彼此的叙事连接点;三是爱看书爱上网,各类林林总总的信息都会搜集储备一部分,视野还算开阔。有介于此,我觉得可以发挥自己的特有优势来谋篇布局,尽量形成自有的风格特色。从时空隧道的维度出发,四十五年前瑶琳仙境开发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的破冰之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正在渐次推开,出生于七十年代的我,刚刚迈入学校的大门,囿于当时的信息传播手段和交通状况,当时关于瑶琳仙境的种种,多半通过茶余饭后的纳凉吹牛得到一些零零星星的了解,而且很多时候还有连蒙带猜、添油加醋的成分掺杂其间,准确性是经不起推敲的。但好就好在这个“想”字,本身就带有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憧憬、遐想等特质,既拉得开时空的框架,又可以注入略带主观的情感期盼。以这个“想”来作引子,我觉得在叙写的开篇上就可以避开大多数的写实路数。当然,“想”是由于先天的不足,想而不得,唯有插上主观加工的翅膀。但随着日新月异的发展,时空的天然隔阂终归要打破,“想”终究会走向“实”,朦胧的面纱也必然会被撩起,显出它的庐山真面目来。于是,我以自身工作经历和瑶琳仙境的现实交集为脉络,以集成的方式归纳出写实的“四带”,即带学生春游、带长辈出游、带领导考察、带专家检查。就这样,我确定了征文的框架,以《我和瑶琳仙境的“一想四带”琐忆》为题,完成了此次征文,并赶在征文的截止日期之前投稿。
   喜悦的烦恼。要说此次征文的节奏,真当是简洁明快,毫不拖泥带水。这和我之前看到以及参与的许多征文活动,那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或时间线拉得很长,或结果公布云山雾绕,总之自己怎么被淘汰的都需要多方打听才会有那么一丝丝的端倪可见。
  
   三
   事后再次复盘,本次征文,启事发布4月8日,征文截稿5月15日,公布评选结果5月30日,端的是清清楚楚。因为听过老婆末了鼓励的话,以及自我的清醒认知,我也是一直把自己的参赛预期定位在发挥好了的话争点优秀奖的这个层级。所以,当结果公布的信息隆重推出的时候,我也是满怀期待地从后往前看。很快,瞄完20个优秀奖,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不禁心里咯噔了一下,估摸着本次征文果然是“谢谢参与”了。然后,我再往名次奖的方向瞄去,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名字居然出现在三等奖的前列。实在说,大大出乎我的心理预期,当时我就有些喜不自禁。于是,我立马拨通了老婆的电话,和她分享这个喜悦之情。
   老婆倒是波澜不惊,语气平淡地反问我是不是500元奖金到手了。当听到是三等奖时,她的语气才出现了一些变化,但又补了一句差点让我吐血的话,她问我是不是所有参赛的人都可以获奖。为了批驳老婆的谬论,我再次阅读了获奖公示,然后很骄傲地告诉她本次投稿的征文共有510篇,获奖29篇,其中名次奖9篇。事后想想,也是小孩子心性,其实大可不必。从整个获奖的分布来看,获一等奖的果然是省外高手,但二三等奖县内选手和县外选手平分秋色,至于优秀奖则是县内选手略胜一筹。真要说起来,我们本土作者也算用自己的努力打了一场漂亮的征文保卫战。因征文有意外斩获而带来的喜悦心情伴随了我许久,却不料在奖金发放环节闹了些波折,真有点“喜悦的烦恼”的味道。
   话说7月底某天的下午,我被拉入了一个群,群名叫“瑶琳仙境征文获奖群”。一开始还有些疑惑,并不知道建群的目的究竟是啥,看到有几个作者向获一等奖的高手在表示祝贺学习之类,也就随手跟了一句类似的话。几分钟后,群主发话“准备给各位获奖作者发奖”,群里的氛围一下子变得愈加地欢快起来。随后,群主又对我们这些获奖者解释了一下,说根据当前的财务规定,需要我们自己在网络上开具增值税发票,先交税才有下一步的发奖步骤。接着,群主就很耐心地详细介绍了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路径以及步骤。

共 657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通过回忆自己近期参加家乡瑶琳仙境开发四十五周年征文活动并获三等奖的全过程,同时梳理了1997年至2008年间四次印象深刻的征文参赛经历,详细记述了本次征文从最初的犹豫、成稿的雕琢,到获奖后的喜悦与奖金发放、作品传播中的小波折等等现象。作者以细腻的个人视角,传递出对写作的热爱与坚持,同时展现了普通人在参与这类文化活动时的真实心态——既有对荣誉与认可的期待、收获成果的喜悦,也有面对挫折与尴尬时的自我调适,最终在回忆与复盘里找寻情绪价值,流露对生活与文字的真挚态度。作品结构脉络清晰,逻辑连贯,层次分明。文字平实自然,无华丽辞藻堆砌,同时融入口语化表达与自嘲式幽默,如“奖次看上去虽然不咋的”“酒壮怂人胆”“老婆倒是抚掌呵呵大笑‘谁叫你自讨没趣的’”,让文章充满生活气息,生动鲜活。好文赏阅,推荐共赏。【编辑:老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百        2025-09-18 23:25:24
  本文以第一人称 “我” 展开叙述,全程融入个人感受与心理活动,如参赛前的“忐忑犹豫”、获奖后的“喜不自禁”、传播遇挫后的 “尴尬释然”,情感真实可感,拉近与读者距离。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