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黄堆村纪事:帝装靓处是家乡(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黄堆村纪事:帝装靓处是家乡(散文))


作者:德年黄土地 布衣,44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发表时间:2025-09-19 13:55:03
摘要:周原九月的黄堆,秋意浸染,田野间的黄桃、苹果挂满枝头,黄橙橙、红彤彤的果实,远远望去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丰收画卷。果农们穿梭其间,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愉悦与自豪从岁月刻下的褶皱里溢出来。

周原九月的黄堆,秋意浸染,田野间的黄桃、苹果挂满枝头,黄橙橙、红彤彤的果实,远远望去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丰收画卷。果农们穿梭其间,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愉悦与自豪从岁月刻下的褶皱里溢出来。
   近几天,黄堆街道车水马龙、人来车往。果品快递让快递店彻底“疯狂”,三轮车、小汽车、电动车挤挤挨挨,见缝插针,热闹景象与过去粮站交公粮时如出一辙。过秤、调果(调换大小果以保证箱重)、套网、封口、贴单、摞箱,一系列流程紧张有序,店员累得气喘吁吁,像在跑马拉松,不得歇息。“黄桃之乡”的精品黄桃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果香越洋过海,“黄堆味道”飘向祖国山川。
   东盛果业、老兵合作社等收储果商门前,更像农村赶集,农用嘣嘣车、电动三轮车载着丰收的锦绣黄桃,排队待交的长龙向远方延伸。果农们一边互相观摩果品、交流种植经验,一边焦急等待。收储室内,拆袋(拆掉套袋)、验果、装箱、匀称、封口、分类堆放,操作忙碌而有条不紊,工作人员连喝水都得找机会。经纪人的出现,为果农解决了果品销售“路不畅”的难题,给“卖果难”托了底。
   果园里,裹着各色果袋的黄桃点缀在绿叶间,层层叠叠、硕果累累。多家联合的采收队伍正忙着采摘、整理,一篮篮、一筐筐盛满丰收的果实,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熟练地穿梭在果树间,整个果园充满欢声笑语——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辛勤付出的回报。
   “自家桃园,现摘现发。中秋佳节送亲戚朋友最佳礼品!脆甜可口,还能做黄桃罐头,想吃的朋友可联系!139……”“自家果园黄桃熟啦!咬一口爆汁甜,果肉软嫩无丝,想吃的朋友直接喊我,现摘现发超新鲜~139……”年轻一代利用专业知识,将图文并茂、简洁明晰的推介广告一键发往各地,帮自家或邻居的黄桃“出村进城”。电子商务深度融入,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为农产品产销模式注入新活力。一部架在三脚架上的手机,借助互联网平台,或直播、或发微信,把这份甜蜜送到全国消费者手中。
   黄堆村果业发展历史悠久。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有识之士率先栽植苹果,成为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是先富起来的人。进入新世纪,黄堆村按照县委、县政府“南粮北果中间辣”的产业布局,让已靠果树致富的村民现身说法,动员大家倾力发展苹果产业。后经技术部门指导,不断更新品种、提质改造,果品质量持续适应消费者需求,使黄堆苹果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果业发展中,卖方市场曾给果农带来销售危机,也让村“两委”面临考验。村班子经市场考察、广泛征求在外人士意见,认为品种转型最适合本村产业调整,主导产业——锦绣黄桃由此应运而生。本世纪初期,村民李金鱼抢抓机遇,在他人仍钟情苹果时,率先栽种2亩黄桃,两年后大获成功,收入颇丰,随后不断扩大规模,成为黄桃大户。受其影响及村里强力推广,全村黄桃种植面积跳跃式增长,2015年左右获“黄桃之乡”美誉,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黄金产业”。
   黄桃对环境要求较低,抗旱能力强,适合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锦绣黄桃(现栽品种)定植后第2年即可成花,自然坐果率高,易丰产,长、中、短枝均能结果,周期短、见效快,适配黄堆村的气候、温度、土壤等地理优生区条件。其外观漂亮,肉色金黄,果形整齐匀称,软中带硬,甜多酸少,香气浓郁,水分适中,风味诱人。且富含抗氧化剂、膳食纤维、铁、钙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常吃能通便、降血糖、降血脂、去黑斑、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还能促进食欲、保健养生,堪称“养生之桃”。黄桃色泽饱满、香气浓郁,果肉具有优良的不溶质性状,多用于制作罐头、桃汁,优质黄桃还可加工成速冻桃片、黄桃酸奶等延伸产品,应用广泛、市场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早在1994年,村民李立刚就率先成立“扶风县木林森专业合作社”,利用乔山脚下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天然条件,连片栽种800亩苹果“致富树”。在其他村民还小打小闹甚至观望时,他已开启规模化种植,采用现代化、流程化、专业化管理模式,精耕细作,从开花、结果到采摘、入库、销售,确保每个苹果全程绿色生产。
   李立刚说:“如今咱们的黄桃,黄的不只是颜色;苹果,红的也不只是本色,更是科技的含量。”他指着园区智能化、数字化大屏上跳动的数据,“从‘靠天吃饭’到‘数字务果’,园区果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近年来,在业务和技术部门支持指导下,园区实施以新品种、新技术、新主体、新模式、新装备为核心的“五新”果园建设,不断推进老旧果园更新改造,提升果品品质和产量,交出了一份产业升级的“乡村振兴答卷”。
   李立刚介绍,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保姆式服务广受好评。为做大做强果品产业,破解产品单一、市场有限的瓶颈,合作社在市场调研基础上,又栽植甜柿子230亩、设施有机葡萄30亩,目前均已见效。去年阳丰甜柿子远销国外,阳光玫瑰葡萄尤为抢手,为园区创造了可观收益。
   通过产业融合、模式创新,推动果品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多元协同发展转型。合作社配套建设的生物有机肥项目,已通过部省级审核验收并投产,可处理果品生产中产生的果树枝条、园地杂草等,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形成“果品—树枝—肥料—果树”的循环生产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
   合作社自建果库库容达200万斤,通过反季销售提升果品价值。技术团队全程跟进,指导苹果、黄桃种植户规范管理,共享技术与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农收益。
   合作社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网、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50多家新闻媒体及自媒体报道,香港文汇报曾在头版头条以《苹果产业带动陕西千万人脱贫》为题专题报道。2018年3月,时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通过朋友圈了解“封神台”(注册商标)品牌文化苹果后,在北京苹果推介展上专门到展位参观,给予高度评价。合作社还荣获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陕西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宝鸡市级苹果产业十佳园区等多项殊荣。
   黄堆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村名源于西周时一位黄姓武官葬于此地,称“黄家墓堆”,简称“黄堆”。后人筑城堡居住,即现在的老堡子,如今分为前街、后街三村,距今已有2800多年。据记载,明代时,以黄堆为中心的北堡子、岳家、长畛、房家沟南相继立村,村民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380—950年。北堡子因位于黄堆之北得名,岳家因岳姓人家居住得名,长畛由黄堆迁此,以地形狭长得名,房家沟南因房姓人家住在此沟南面得名。村名背后,沉淀着一段段历史故事。
   走进如今的黄堆村,果业发展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科技赋能产业振兴让村民得到实惠,腰包鼓了,人居环境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美丽乡村实现质的飞跃。
   眼下,果园秋季管理正忙,采摘销售如火如荼,清园管理也顺势跟进,越早越好。微型旋耕机、打草机、施肥器等果园设备,电瓶三轮车等运果机械,小巧便捷,新质生产力突破要素驱动路径,重塑农业发展筋骨。黄堆村“两委”正带领村民,以制度创新激活土地潜能,以联农机制共享发展成果,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生长出农业农村农民高质量发展的鲜活范式。
  
   原创首发

共 28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具体写了家乡黄堆村因地制宜,通过种植黄桃、苹果等水果脱贫致富的事例,赞美了家乡人民勤劳能干,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文章开头生动形象描写果实丰收画面就被将读者深深吸引住了,可谓先声夺人。“周原九月的黄堆,秋意浸染,田野间的黄桃、苹果挂满枝头,黄橙橙、红彤彤的果实,远远望去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丰收画卷。”这些缀满枝头的黄桃、苹果是多么的诱人!文中“多家联合的采收队伍正忙着采摘、整理,一篮篮、一筐筐盛满丰收的果实,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熟练地穿梭在果树间,整个果园充满欢声笑语”这些语句将家乡人民见到水果丰收后的自豪感、幸福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好文推荐阅读!(丁香散文编辑:蓝色光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9-19 14:08:54
  对家乡人民的赞美以及家乡人民的自豪感、幸福感跃然纸上!
回复1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9-19 14:21:50
  谢谢老师鼓励,为家乡宣传义不容辞。
2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9-19 14:13:27
  黄堆村脱贫致富的鲜活例子告诉我们:只要因地制宜,村干部带领村民们踏踏实实干,乡村振兴就不是空话!
回复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9-19 14:23:29
  多元产业发展是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