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花椒红了(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小事】花椒红了(散文)


作者:青李子 秀才,153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5发表时间:2025-09-19 20:35:02
摘要:花椒红时,秋天便熟了。

处暑过后,北方的山野开始透出几分秋意。清晨行过田埂,草叶上的露水尚未消散,空气里却已飘荡起一种独特的香气——那是熟透的花椒在阳光下裂开油胞,将麻与香散入风中。
   “小时青,大了红,扯了裤裆没人缝。”农庄主大姐笑着念起这句谚语时,正领着我走向她家位于河畔的自留地。十亩薄地沿河铺展,仿佛一幅杂糅了生机的画卷:辣椒绿得发亮,红薯已拱出地皮,果树们弯腰捧出果实,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地界上那一排排花椒树——枝叶间缀满玛瑙般的簇簇红果,在晨光里闪烁着油光。
   “瞧见没?这就是我们的天然篱笆。”农庄主大姐端着盆子,拨开带刺的枝条。她年逾六十,身手却比年轻人还矫健,蓝天救援队的训练让她说话做事都带着一股爽利劲儿。“花椒树有三好:驱蚊、护院、还是很棒的调料。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哩!”
   我凑近端详那些果实。果然如《诗经》所载“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每串椒穗都结得密密麻麻。有些熟透的果皮已然裂开,露出黑亮的种子,恰应了“扯了裤裆”的俚语——自然的造化总是这般幽默,给美味的果实配上尖锐的棘刺,给朴实的农人出些甜蜜的难题。
   采摘装备颇有讲究。农庄主大姐递来厚帆布手套和自制的长柄钩镰:“城里人皮肤嫩,当心椒刺扎人。”“大姐,我可是妥妥的农村娃,只是我还没摘过花椒罢了。”无论何时,我的身体里流着的都是农家人的血。大姐手法娴熟地勾住枝条,伸手去掰,一簇红椒便“啪嗒”一声落入盆中。我学着她的样子操作,却发现这活儿远比想象中艰难:既要避开尖刺,又得找准果穗的根部,还要小心不碰落熟透的果实,更何况椒树多在崖边,脚下且荆条丛生。要强的我想首摘告败,凝神屏息去避刺摘果。我坚信:不怕慢,就怕停。只要不停,一定会有收获。虽然这样想着,可是未过片刻,额间已沁出细汗。“还真是慢工出细活。”大姐笑着说,“你看你的盆子里净是红彤彤的椒粒,我这儿全是叶子。”“你干活是又快又好。”这是母亲常说的话,参照的思干活利落却不求细致的姐姐和干活慢却活儿特别好的妹妹。“您弄些叶子,肯定是有别的想法。”大姐的心思也能猜出一点。“哈哈,还真瞒不了你,用椒叶焖酥鱼最好吃了。”“大姐,大姐,那我提供鱼,您负责做哈。”“哈哈哈,那你可是亏大发喽。”“我赚大发了,多少钱也买不了大姐的好厨艺。”我俩的笑声,震得花椒又开“裆”了。“看,那些顶梢的椒穗最红了,阳光足嘛!采椒如采茶,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她说话时手指不停翻飞,竹筐里很快铺满层红云。有趣的是,她总在枝条上特意留些果实:“等它们自然脱落,溜花椒也是一个乐事呢。”
   日头渐高,我们移到她家石房前的大核桃树荫下歇息。大哥把石房里的瓶瓶罐罐拿出来晾晒,摘了嫩倭瓜,割了韭菜,回家做蒸饺去了。大姐拧开军用水壶递过来:“尝尝咱家的花椒茶。你大哥给咱们泡好的。”浅琥珀色的茶水入口微苦,咽下后却泛起奇妙的回甘,喉间似有清风掠过。“鲜花椒叶焖的茶,清热解毒,祛除内热,你不是说总爱上火吗?喝它最好了。”她得意地眨眨眼,“你大哥说,待会你还能吃上用花椒叶给你烙的饼,保准馋掉舌头。”想想瓜馅儿蒸饺和椒叶酥饼,口水都冒出泡了。
   闲谈中才知道,这片土地是她祖上垦荒所得。历经几代人,作物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这些花椒树始终守着地界。“五八年大旱,六〇年饥荒,都是花椒叶拌着野菜救的命。”她轻抚皴裂的树皮,像抚摸家族史书,“灾年时花椒能换米,战时能入药,太平年月又是调味之王——你说是不是宝贝?”说起花椒的妙用,她如数家珍:春采嫩叶做椒芽酱,夏收青椒腌泡菜,秋摘红椒晒干椒,冬取老籽榨椒油。最让我惊奇的是她展示的“椒房之术”——取成熟花椒籽与黄土混合,糊抹在粮仓内壁,防虫效果胜过多药。“老祖宗的法子!汉朝皇后住的椒房殿,不就是用花椒和泥涂墙?冬暖夏凉还防虫,咱们农家人也会享皇后的福呢!”
   劳作间隙,草丛里蛐蛐鸣唱,河风送来湿润的水汽。大姐说起救援队的趣事:某次深山搜救,正是用花椒粉作标记才找到归路;又有次救治被蛇咬的村民,先用花椒酒冲洗伤口争取了救命时间。“你看,花椒离了厨房照样是大英雄!”阳光变得稠密,我们在椒香弥漫的田垄间继续采摘。剪刀起落间,竹筐渐渐沉甸甸起来。
   大姐突然哼起小调:“七月花椒红,八月椒香浓,九月穿针引线缝椒囊...”曲调古朴,竟像是从岁月深处打捞起的歌谣。“我奶奶教的,说从前姑娘出嫁,都要缝花椒香囊当嫁妆。”她抓起一把椒穗,接着说:“椒香辟邪,椒子多籽,是好兆头呢!”
   临别时她塞给我一包椒穗,“回家晒在阳光充足的地儿哈,否则容易霉掉发黑,就不好了”。拿着椒袋,母亲的赞叹声又响在耳畔。去年十一前朋友给了两袋花椒,我带回老家。“味儿冲,这真是好花椒!我焙焙它,擀成面儿留着吃,比买的好多了!”我花钱买的其他东西被冷在一边,母亲却对产自房山山里的花椒情有独钟。
   驾车离开时回望,见她仍站在地头,身后是漫天霞光与累累红椒,仿佛一株会行走的花椒树,将根须深深扎进土地,又在秋风里散播出绵延千年的香。归途上忽然悟得:所谓乡愁,或许正是花椒般的滋味。初尝是尖锐的麻,细品是温暖的香,最后留在唇齿间的,是让舌尖微微颤动的、鲜活的疼与爱。就像那些扎手的椒刺,守护着最珍贵的果实;就像农人皴裂的手掌,捧出最温柔的人间至味。
   花椒红时,秋天便熟了。

共 21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字以处暑后采摘花椒为线索,满是乡土的鲜活与温情。从农庄主大姐念的谚语、娴熟的采椒技巧,到花椒茶、椒叶饼的烟火气,再到花椒在灾年救命、防虫入药的妙用,甚至汉朝椒房殿的典故,字里行间尽是花椒与农人的深厚联结。文中既刻画了大姐爽朗坚韧的形象,也借花椒串联起家族记忆与岁月故事,最后以“乡愁如花椒滋味”点题,将尖锐的麻、温暖的香化作对故土的疼与爱,让读者在椒香弥漫的叙事里,感受农人的智慧、土地的馈赠,以及藏在寻常作物里的岁月深情。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9-19 20:36:02
  老师您写的花椒采摘好有趣!大姐的故事、花椒的妙用都好新鲜~祝老师常遇这般乡土美好,笔下总有满是烟火气的故事!
回复1 楼        文友:青李子        2025-09-20 13:46:02
  谢谢小汪老师!周末愉快!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9-19 20:36:46
  读这篇文章像跟着您去摘花椒!椒香、蒸饺的画面好馋人。愿老师天天开心,多写这样温暖的好文章,永远有满满的灵感!
回复2 楼        文友:青李子        2025-09-20 13:47:12
  愿小汪老师的欢喜如椒香浓郁!安!
3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5-09-20 08:16:37
  欣赏文友佳作。记忆中,姥娘家的院子里也有一棵花椒树,多刺,很难采摘
回复3 楼        文友:青李子        2025-09-20 13:48:18
  是,摘的时候得特别小心!有机会,您也可以尝试一下。祝您顺遂!
4 楼        文友:暗夜百合        2025-09-21 22:07:46
  读这篇文章,老师以 “花椒红了” 为引,将乡土生活的鲜活与温情娓娓道来。农庄主大姐采椒的娴熟、念的古老谚语,花椒茶的回甘、椒叶饼的香气,还有花椒在灾年救命、防虫入药的妙用,甚至关联起汉朝椒房殿的典故,每处细节都满是花椒与农人的深厚联结。文末将乡愁比作花椒滋味,初麻后香,藏着对故土的疼与爱,让人在椒香弥漫的文字里,读懂土地的馈赠与农人智慧。拜读老师好文,祝创作愉快。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