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现代诗歌 >> 【宁静·遇】贵州,民俗原乡(组诗)

精品 【宁静·遇】贵州,民俗原乡(组诗)


作者:乌蒙之音 白丁,7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6发表时间:2025-09-20 08:19:27
摘要:这套组诗《贵州,民俗原乡》以十二个核心意象,构建了贵州民俗的精神图谱:《鼓楼》凝聚社群,《苗绣》与《蜡染》记录迁徙与天地,《银饰》辉映日月,《傩戏》沟通人神。《侗歌》与《酒礼》维系情感,《斗牛》彰显尊严,《苗年》与《侗年》共享丰收,《酸汤》诠释生活智慧,《云雾》孕育诗意。诗中特写了火塘、长桌宴、拦门酒、芦笙舞、百褶裙、木姜子等民风,以白描手法承载隐喻、空灵、朦胧、展现五彩贵州的风姿,欢迎来贵州做客。

一、鼓楼
   夜,在一支木簪中别住
   鼓声响,山有了心跳
   木纹里,年轮在回家路上
  
   火塘边,所有故事都烤热
   米酒香,糯呋爬上了楼梯
   鸟翅掠在屋檐,把夜慢慢熬成了黎明
  
   叶子合在唇边,风也学会了唱歌
   脚步在石板路上,敲出了时间的密码
   启明星很低,像一盏盏的小灯
  
   鼓声在夜里来回走动
   把过去和未来,系在了一起
   屋檐下的人影,画出了一个个大圈圈
  
   二、苗绣
   针是路,线是彩虹
   蝴蝶从布上起飞
   祖先的史诗,穿在身上
  
   背扇摊开,也是一张地图
   彩线丈量着土地
   银铃轻轻响
  
   丝线把云的影子拉来
   给梦镶了一道道边
   每扎一下,都是在打招呼
  
   布是土地,针脚是犁沟
   每一条线,都有一个老故事
   红是火,绿是山,蓝是天,黑是夜
  
   日月绣在头上,跟着孩子长大
   摊开布,是一幅小山水
   针脚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河
   依然在流
  
   三、蜡染
   蜡在布上走,像一条河在冰下
   蓝和白,叠成了花
   风在看裂缝的秘密
  
   杜鹃花在山上晒春天
   木槌敲打布的呼吸
   靛蓝,把时间染成了底色
  
   布一摊开,是一条通古的河
   蜡裂开,是岁月的痕
   蜡刀是笔,在布上写字
  
   染料在水里
   布在缸里沉浮,像月亮在云里
   蓝是水的记忆,白是石头的骨头
  
   布一晒,风就开始读
   每一道裂纹,都有一个密码
  
   四、银饰
  
   锤子落下,如月光
   铃声,是山和月亮在说话
   光在泉和心跳之间闪
  
   银角托起清晨
   项圈套住山泉
   声响把老图案摇醒
  
   每一片银,都是被敲薄的月亮
   叮当声,是祖先在认人
  
   炉火在夜里喘气
   银在火里变软,像月光化在水里
   每一下敲打,都留下一个回声
  
   银饰是会动的盔甲
   保护身体,也护着心
   走路时,会说话
   只有山和月亮听得懂
  
   五、傩戏
   面具一戴,人就变成了风
   舞步敲醒了时间
   笑声把夜冲淡
  
   锣鼓擂响是山谷的呼声
   彩绸缠住季节的腰
   香火在案前亮起
  
   面具后面,还有一张月亮的脸
   戏一开跳,是人与神一起跳
  
   面具是门,舞步是桥
   鼓声像远处的雷响
   锣声像突然的闪电
  
   脚在地上画符语
   孩子在台下看,眼睛亮亮的
   戏散了,有些门却开了
  
   六、侗歌
   泉水在石缝出,成了河
   山低语,水高音,树在跳
   万物安静,月亮低着头
  
   鼓楼的飞檐,抓住了风的尾巴
   木叶吹出了梯田的波纹
   拦门酒,把距离拉进
  
   歌声穿过木楼
   鸡狗都跟着和声
   像石头,像泉水,像小鸟
  
   声音互相绕,像藤爬屋檐
   没有谱子,只有记忆
   没有指挥,只有心和心
  
   歌声响
   饭更香,酒更甜,夜更软
   歌停了,风也还在唱
  
   七、酒礼
   火,就在屋里
   歌声绕着碗边转
   冰雪也化了,情义也长了
  
   牛角杯装满了暖心
   酒歌沿着屋檐唱
   火塘烤暖了外乡人的影
  
   第一口是问候,第二口是故乡
   第三口,是拥抱
  
   酒是火,也是水
   坛子在角落边睡,像一只老兽
   醒来,屋子就热闹了
  
   酒歌在席间,像一条河
   人们交换着眼神,也交换着心事
   不用开场白,酒就是话
   不用告别,歌就是祝福
  
   八、斗牛
   角在头上
   喊声掠过山谷和云海
   勇气就系在尾巴上
  
   泥在蹄下翻
   旗子在山上飘
   米酒在额头边笑。
  
   牛角划破天,留下一道闪电
   赢的抬头,输的也不低头
  
   鼓声在山坳里响
   牛的呼吸像风箱
   牛的眼睛有两块火
  
   这不是打架,是和命对话。
   尘土飞扬,如金色的雨。
   汗在皮肤上淌——
  
   静下来时,泥还在冒烟
   无论输赢,都在地上留下了印子
  
   九、苗年
   七色糯米铺开了底色
   长桌像条河,流着香和甜
   铜鼓和芦笙,织成年的音符
  
   银饰在舞步里轻扬
   百褶裙叠出新的层次
   铜鼓把新年敲进梦里
  
   屋檐下挂着玉米,像风铃
   墙上晾着辣椒,像红旗
  
   女人们的绣针,在灯下闪
   男人们的芦笙,在夜里吹唱
   孩子们在院子,笑声叮咚
  
   长桌从屋里伸到屋外
   米酒从这头香到那头
   太阳一出来,新年就来了
  
   十、侗年
   桌子拼起来,缝也合上了
   油茶开出苦、辣、脆的花
   一声“呀嗬”,距离就没了
  
   腌鱼在坛子里翻了个身
   糯米饭蒸成彩虹的样子
   侗锦铺开了山水
  
   长桌像一条河,流过每户人的手心
   油茶的香,把人牵回到了童年
  
   火塘里的火苗,像一颗颗心
   歌声和酒杯,在桌子上传
   没有主宾,只有先后
   没有距离,只有一张越拼越长的桌子
  
   十一、酸汤
   酸味,是时间聪明
   鱼在汤里上上下下,日子就甜了
   笑声被一勺汤叫醒
  
   木姜子撒下
   辣椒在汤面开成晚霞
   石锅烙熟了时间
  
   汤一开,时间又慢了
   以酸解腻,以苦见甜
  
   汤像镜子,也像诗
   锅里是进行曲,梁上是抒情诗
  
   酸是引子,也是桥
   人围着火塘,等奇迹
   一勺勺下肚,冬天就有了温度
  
   十二、云雾
   龙在山脊处盘旋
   寨子掉进梦里头
   光给万物镀了一层金
  
   吊脚楼挂在云上
   石板路通往雾的深处
   山雀吹醒黎明。
  
   升起的不是烟,是没醒的梦。
   山像未完成的画。
   树像被风改了的诗。
  
   雾是手,云是墙。
   阳光偶尔穿下来,洒下斑光。
   雾是屏障,也是信使。
   雾散后,心里的朦胧还在。
  

共 24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组诗以“鼓楼”“苗绣”“蜡染”“银饰”“傩戏”“侗歌”等十二个意象为载体,集中展现了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记忆、生活智慧与精神传承。我们可以从“祖先的史诗穿在身上”“裂纹是岁月的痕”的诗句中,破解承载历史的密码和感悟文化根脉的延续;可以从“吊脚楼挂在云上” “歌声飞过山,在云后种了一颗星子”诗句中,品味大山里的少数民族与环境的和谐依存、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妙;可以从“酒礼”以牛角杯盛满“问候、故乡与拥抱”、 “斗牛”是“和命对话”里,感悟生命与情感的礼赞……诗歌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内核,通过十二个具象化意象构建了一幅立体的“民族文化图谱”,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深度。 组诗意象密集且象征化,选取具有民族标识性的意象诸如火塘、银饰、长桌宴、飞歌等,赋予多重象征。通过听觉如鼓声、银铃、飞歌、视觉如蜡染的蓝白、苗绣的彩线、嗅觉如米酒香、酸汤味、触觉如火塘的暖、石板路的凉的通感描写,使静态的文化符号动态化,动静交织。语言简洁凝练,融入民族生活场景的口语,节奏如歌谣般明快,形成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引人共情。整体而言,组诗以小切口表现大主题,书写民族历史中的漂泊与扎根,于细微处见民族魂魄,立意厚重且富有温度。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20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9-20 08:20:47
  诗歌聚焦少数民族的文化记忆与精神传承,从“鼓楼”的时间密码到“迁徙”的乡愁根脉,从“苗绣”的史诗到“飞歌”的生命力,主题宏大却不空洞,耐人品读。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9-20 08:21:22
  组诗的意象选取极具代表性且充满创造力,将抽象的文化技艺、仪式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画面,比喻新奇而贴切,语言兼具民歌的韵律与散文的自由,短句铿锵,长句缠绵,营造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9-20 08:21:52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