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忆】花间行(散文)

精品 【云水·忆】花间行(散文)


作者:轩洁 秀才,1168.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2发表时间:2025-09-20 11:41:23
摘要:有一种美叫聚少成多的壮观。谁没见过向日葵花,吃过葵花子?可生在农家、长在农家的我,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向日葵苗,何况还都正值风华正茂。一株株、一丛丛连成片,一片接一片从眼前顺着绿汁江铺排,如滚滚江水浩浩荡荡,仿佛大地的金绿色脉搏在跳动。

夏季注定与众不同,雨水和太阳用赛跑来宣示主权,像是在用它们独特的方式,弥补着春天的遗憾。在这样一个不经意的清晨,一场没有预约的旅行拉开序幕,随着女儿清脆的呼唤声,我们踏上通往花间的路。
   穿行隧道和高架桥,我仿佛能感觉到心中长久以来的渴望正在被满足。以前只能在书中看到、电视里瞧见、以为很遥远的建筑物,如今却无比真实地展现在眼前,无一不让我惊讶感慨。它们或独立,或相连。
   隧道,在书本里相遇二字就擦出欢喜的火花。最初只是无缘由的单纯欢喜这两个字,若拆开来缺少意象和韵味,欢喜心也就被拆分。后来老师讲解,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喜欢程度更深,可以说达到质的飞跃。只见其行不见其身,妥妥的被诱惑,会不自觉地去猜想,还会做梦梦见,模模糊糊、隐隐约约,形象空洞立不起来,唯有咬文嚼字,从中找些线索。后来家中添置电视,隧道于我是,道路穿山而过,车子从山的这一面进入,从另一面钻出。隧道被戴上面纱,欢喜撞上神秘,于我是爱。
   此前,我虽与隧道见面多次,但都匆匆别过,还未来得及打声招呼,终归带着遗憾。先生突然停下车子,随着引擎声熄灭,我按下车窗,山风裹着泥土和草木的香气涌入鼻孔,仿佛久违的老朋友,既熟悉又亲切。静默的隧道口像古老石桥,并非跨越河流,而是穿行山中,风吹日晒雨淋,仿佛写满人间故事。
   “我以前总是路过,却从没真正停下来拜访过。”我小声嘀咕道,生怕惊扰到什么。
   先生伸手替我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笑着说:“知道你惦记很久啦。”
   “是啊,我已惦记许久。”书本里的隧道让我魂牵梦萦,两个汉字仿佛有魔力。后来得知隧道是人工开凿的穿越山体的通道,我的爱更加深沉。人类用工程学创造出奇迹,如河流之上的桥却穿行山间,多么神奇有魅力呀!我推门下车,奔赴向隧道口。混凝土堆砌的墙体,从指尖渗透心脏,仿佛感应到山体的脉搏的跳动。
   “它不像书本上写的那么浪漫,对吧?”不知先生何时走到我身后。
   “不,比书本更浪漫。”我反驳道,“书里的隧道抽象化,而眼前的隧道更具像化。它融入岁月的痕迹,被山风狠狠地亲吻过,裂缝已纵横交织;被雨水浸湿过,青苔恣意生长,有着生命的厚重感;有动植物生长,有山风吹拂……这些在书本与梦境里都缺失。隧道从书页中的两个字,变成工程学奇迹,使其交通更便利。”
   云南地形复杂独特,山坡相连重叠,放眼满目苍翠欲滴。绿色生命覆盖的土地,总是变着花样回馈,树木高大伟岸,林间花草丰满,野果子根本吃不完;每当入夏野生菌纷纷冒出,又是一种生命的呈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云南人对吃颇有研究,野果子、野菜、野生菌在林间轮番采摘。
   山高坡陡处,可见修建高速公路的复杂程度,处处可见隧道和高架桥。先生用“金桥银洞”来形容修建隧道和桥梁建筑的不易。
   沿途经过无数高架桥,先生唯独给我详细介绍,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的绿汁江大桥。他告诉我,它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首座最大跨度单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连接云南省玉溪市与楚雄州的重要通道。仿佛又看穿我的心思,通过后把车停在观景台旁。
   我们先后下车,山风掠过发梢,清新淡雅别致,让我贪婪地大口呼吸。眼前的绿汁江大桥,如钢铁巨龙横跨峡谷,银白色的桥泛着冷冽光泽,如一道褪去靓丽色彩的守护彩虹。阳光正在给钢索镶嵌流动的银边,欲要把大桥装点打扮,时刻保持着自身形象,点亮大山,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桥两侧的钢缆,如两把巨琴安置桥面,琴弦根根紧绷,犹如使命在身。江风掠过缆索发出低沉嗡鸣,仿佛巨龙沉睡时的呼吸声,均匀沉稳给予人安心。桥面车辆如流星划过夜空,轮胎与路面摩擦的震动,顺着钢梁传向山崖。震颤声先是细微如耳语,继而化作低沉的轰鸣,最终在岩壁间激荡成连绵的闷雷。每一道钢梁都是琴弦,被无形的手拨动着,奏出工业时代的夜曲。
   先生来到我身后,指着山涧里隐约可见的村落告诉我,那是曾经生产铜矿而红遍大江南北的绿汁镇。小镇酒馆、咖啡屋、棋牌室等错落分布,夜幕降临,灯火点亮,小镇就热闹起来。要是当时就有我们脚下的桥,人流量会有多大,小镇的热闹程度不可估量。过去周围村庄的人们需要两小时才能通行的路,如今紧隔着798米,人们两分钟即可前往,真正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福利。
   这让我想起家乡在大裂谷之上修建桥时的情景,最开始到达的是挖掘机、推土机,货车拉来石头和沙子,随后一群人天天在那干活。周围团转的人们会在农闲时去看望,说科技发展就是好,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修桥难如登天,可人家工程队却修得井井有条。看着桥一天天修建起来,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说是通桥就会通路,同路还会不富裕?绕行不方便,还很危险,如今我都还时常被梦境困扰,醒来后告知自己庆幸是梦一场,再说通车路,泥泞路烂的我走那条泥路做什么呢。
   当汽车驶过气势磅礴的绿汁大桥后,下高速路后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路向下,七弯八拐后驶入地热河谷,迎面而来的是延河谷蜿蜒的向日葵地,碧绿碧绿的汪洋从眼前铺展延伸。
   有一种美叫聚少成多的壮观。谁没见过向日葵花,吃过葵花子?可生在农家、长在农家的我,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向日葵苗,何况还都正值风华正茂。一株株、一丛丛连成片,一片接一片从眼前顺着绿汁江铺排,如滚滚江水浩浩荡荡,仿佛大地的金绿色脉搏在跳动。
   葵花丛中,点点微黄,镶嵌绿波中,仿佛是在跳盘子舞蹈,为装饰贴上黄色花蕊和花瓣,由茎秆在骄阳下执意撑着。花骨朵宛如散落的宝石,圆润饱满闪烁光芒,风一过,纷纷招手微笑,在诉说、在祈祷,爱惜脚下的土地就像人类呵护双眼一样。
   下车走进向往的葵花地,我心花怒放,如眼前灿烂盛大的葵花。走近仔细看,才探出葵花的真面目。举起的花朵大如陶瓷盘子,金灿灿黄得透亮,万千舌状花瓣层层堆叠,围着中心墨褐的籽盘边缘辐射开来。花瓣尖端被骄阳烤得卷曲枯黄,仍奋力舒展,呈现出生命的韧劲。花盘背面,毛茸茸,泛着青白,像件衬里的布裳,托举着正面的辉煌。固有知识葵花向日,百闻不如一见,现实是沉甸甸的果盘压在身上,只好巧妙地微微倾斜,稍稍低头学着释压保持平衡,谦卑之姿完美呈现。
   向日葵叶大如蒲扇,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正面是蒙尘之绿,背面附着细密白色绒毛,摸起来粗粗硬硬革质化。其茎秆粗壮直立,通身布满粗硬刺毛,在阳光下泛着淡绿色光芒。
   低热河谷起风,先是在田野尽头卷起阵阵绿浪,旋即浩荡喷涌,望不到头的葵花地霎时沸腾起来。枝头低垂的花盘,飘来荡去,一颗心提到嗓子眼里,担心拦腰截断;瞧见万千阔叶相互拍打,哗哗作响,如潮水拍岸;高高的花杆随风俯仰,彼此摩梭,发出嘎吱嘎吱、近乎在呻吟……一直在祈祷,祈祷大风快点安息,还葵花一片清净。那撕心裂肺的轰鸣,仿佛晚吞没山谷。
   站立于这金绿色的波涛中,先前那颗只为景致而欢欣的心,渐渐被眼前的庞大阵势、蓬勃的生命力所充盈和撼动。
   驱车穿越一望无垠的葵花田,仿佛置身童话故事,嘴里念叨着怎么会这么多,多得眼睛应付不过来。自幼喜欢花的我这刻被满足,视觉、内心统统都被妥妥贴贴地喂饱。什么样的一群人,应邀约一起栽种,究竟图什么,达成什么样目标。这样如此甚大的阵势,此前为所未闻,如今留在脚下,给我留下一堆问好。
   葵花地尽头是绿汁镇,一个因铜矿而兴的小镇。过去是云南省主要的铜矿产地之一,其开采历史可追溯至明朝,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开始真正兴盛起来。
   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不得不按照国家政策实施关闭和破产改革。尽管如此,绿汁镇并没有因此沉寂,借助其丰富的工业遗产和独特的滇铜文化,开启文旅产业的发展,通过保护和活化利用国家工业遗产易门铜矿,将其打造成特色小镇。
   如今的小镇,保留着老式商店、电影院等建筑。绿汁江就像是镇上的一条玉带,缓缓地从集市中流过,江水清澈,岸边的植被繁茂。小镇人家依水而建,生活节奏悠闲,给予人一种宁静与和谐。可在镇上漫步,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或者找一家临江的茶馆,点上一杯当地的特色茶,静静地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绿汁江边小镇,一个车行隧道、绿汁江大桥、盘山公路、葵花地,与花期同行抵达的秘境,藏匿于滇中褶皱里的一抹诗行。
  

共 32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围绕“一场无约定的夏季旅行”展开,记录了“我”与家人前往云南绿汁镇途中的所见所闻。穿行于隧道和高架桥,作者心中满是欣喜与惊讶,以前只在书本里对隧道只是单纯的喜爱;看到电视里的隧道,又对隧道产生无限的向往;看到眼前的隧道,又被这伟大的工程震撼到了。途经绿汁江大桥,经先生介绍,它是世界建设史上最大跨度单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连接云南省玉溪市与楚雄州的重要通道,如钢铁巨龙横跨峡谷,非常壮观,也带来了交通便利。下了高速,驶入地热河谷,看到成片的向日葵,感受他们蓬勃的生命力。绿汁镇的变迁,从过去的铜矿兴盛,到矿产枯竭,到依靠工业遗产与滇铜文化转型文旅产业,如今保留老式建筑,依江而建的宁静模样,呈现小镇的历史与新生。字里行间表达出对人类用工程学克服自然障碍、创造便利生活的敬佩,传递出对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的感动,流露出旅行中收获的宁静与满足。文章情感真挚而细腻,语言清新流畅,描写生动,引人入胜。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20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9-20 11:44:44
  散文以“云南绿汁旅行”为线索,用细腻的笔触与深刻思考,将“景、情、理”编织成一幅鲜活的立体画卷,读来既有画面的沉浸感,又有思想的余味。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9-20 11:49:35
  语言鲜活,兼具诗意与烟火气。如“向日葵把低热河的阳光,酿成了流动的黄金”用比喻让画面鲜活;“路边农户摆着竹筐,野生菌的鲜香混着泥土味飘过来”寥寥数语便带出了当地烟火气,读来流畅自然,充满韵味。
梦在何处
3 楼        文友:乡笛        2025-09-20 17:23:26
  一篇旅游的好散文,让人身临其境。文章情感真挚细腻,描写生动具体,语言清新流畅,引人入胜,感人至深。
4 楼        文友:轩洁        2025-09-20 20:39:27
  谢谢梦在何处老师为文写精美编者按,轩洁问好奉茶,祝您生活愉快,佳作连连!
5 楼        文友:轩洁        2025-09-20 20:41:26
  谢谢乡笛老师精美留评,轩洁问好奉茶,创作愉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