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星】穷在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星星】穷在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杂文随笔) ——请记住:这个世界最大的救世主只有你自己


作者:樱花烂漫 白丁,0.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发表时间:2025-09-22 07:27:03

如今这年头,靠人求人不如靠自己。自己好才是真的好。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昔日的亲情有如东江之水,一去不复返。
   回首童年时的春节,亲朋好友欢聚一团,何其乐哉。
   再观如今的春节,除了显摆,攀比之外,剩下的恐怕只有过场式的走马观花似的探亲访友了。
   除了春节过场式的走访,可能平时基本就是关起门来自家过自家的日子。
   正如,各家自扫门前雪,哪顾他人瓦上霜。
  
  
   十几年前,我母亲突发重病,那时候的我刚刚结了婚,儿子也刚出生没多久。本来家庭情况就拮据,父母也是凑合着送我上完高中,然后还要供弟弟上初中,上高中。所以完全是白手起家,更加不用谈什么父辈们留下的产业了,说得难听点就是一毛不拔。
   再加上十几年前的工资,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个月也就千把块钱,连生活费都是勉强靠仅有的工资维持着,想吃餐肉都是抠着手指去安排。再加上妻子的奶水不足,儿子都得靠羊奶粉过日子。所以生活可以说是非常的困难。
  
   十几年过去了,到如今我还是记忆犹新。
  
   那年的夏天,妻子带着母亲和儿子来到广州,因为我一个人的工资实在撑不起整个家庭的开支了。只好让妻子也过来广州找工作,而对于一岁不到的儿子如果放在家里让母亲带着也不太放心,再者母亲在农村老家不仅要干男人般的农活,又要带孙子,着实压力不小。
   本身母亲因为常年干农活,体力透支,身体就不怎么好。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让母亲来广州带孙子,一来可以减轻母亲的负担,二来我们也能够陪伴在儿子身边。
  
   妻子顺利的进入了我所在的公司上班,这样的话两个人的工资基本能撑起整个家的开支。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健健康康的,我觉得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可天不遂人愿,好景不长。
  
   我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母亲吃完饭就感觉不舒服,我看到她额头的汗流个不停。
   我就问母亲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母亲说没有。晚上大概三四点的时候,我睡梦中隐隐约约听到母亲的房间传来痛哭的呻吟声,于是我赶忙起床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当我打开灯看到的一幕如今都令我心痛不已。
   只见母亲坐在床头,脸色发青,整个人的状态看上去给人的感觉就是大病初来的样子。
   母亲用双手压在胸口,我知道她是在极力的控制她的痛苦,为的是不影响我们休息,而睡在床上的儿子,却招呼得妥妥的,睡梦中还带着些许的微笑。看到这些,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满了脸颊。
   我没有多想,也顾不上夜的寂静与黑了。走出了村庄。
   凌晨的马路异常的干净和宁静,只有时不时稀稀拉拉的几台车呼啸而过。好不容易,我拦到了一台出租车,回到住宿地。把母亲背上了车,跟妻子交待了下,就飞奔医院急诊处了。
  
   到了医院,天已经大亮了。此时母亲已经连坐立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只得把她平躺在医院的坐凳上,然后一个人去办理住院的各项手续。
   等我办好手续再来到候诊大厅的时候,母亲已经疼得滚落在地上了。我连忙背起母亲进了抢救室。那时候的心真的是无法想象的痛,远胜过刀剑穿心。
  
   把母亲送进检查室后,我焦急的在外面等候结果。希望上苍庇护,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但是,该来的总会到来。
   医生把我叫进了办公室,拿出了检查的结果,郑重其事的宣告母亲的病情非常严重,需要专家会诊,暂时只能在重症监护室监测,待会诊结果出来了才能安排医治。让我先去交费用。
  
   这样的消息对于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重症监护室,费用可想而知。
   2000多块钱一天。
   三天以后,母亲还是不能转病房,身上挂满了针管,连鼻孔也是输着氧气。
   说实话,我真不忍心去看,每看一次,心就痛一次。
   坚持了几天以后,摸着自己裤兜里仅剩的那一千多块钱,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而医院的费用每天都得想办法去交。
   也就在那段时间,我一头浓密的头发开始脱落,我甚至觉得那个时候,我完全不像是二十多岁的人,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完全就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小老头。
  
   为了母亲的安危,为了不耽误治疗,我鼓足了勇气,也放下了尊严。
   给亲戚们打电话借钱,而结果真的很让我心痛和心酸。
   每一个电话,当我极力的说出要借钱以后,对面都是同样的回复,我哪里有钱。
   几番经历以后,我不再打电话了。不再去浪费这个宝贵的时间了。有这毫无意义的时间还不如多陪在母亲身边。
  
   母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让我拨通电话,她凭借她所有的力气低声下气的问着自己的亲人们借钱。
   说的话很多,但有一句话令我今生都难忘。那就是母亲用乞求的语气说你们就这样见死不救吗?......
  
   母亲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我可想而知,借点钱是如何的艰辛。这还是嫡系的亲属,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人。
  
   母亲在广州这边的医院呆了一个星期,没有任何一个亲戚给我打过电话,更别提说有来看的了。唯一的一个是托人送来了母亲亲口乞求所借来的5000元钱。仅此而已。
   我感谢这位肯借钱的亲戚,也感谢这对我不认识的特意过来送钱的夫妻。感谢他们夫妻在送到5000元钱以后还能够去到医院重症监护室探望母亲,甚至走的时候还硬塞给我几百块钱。
   说实在的我真的很感动,很感激他们夫妻。虽然到如今我仍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会记住一生,但愿好人一生平安......
  

共 21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以沉郁笔调剖开当代亲情的隐痛。母亲病危时的借贷之苦,映照出“富在深山有远亲”的世相凉薄。作者在命运陡坡上背负的不仅是医疗费的重量,更是人情冷暖的冰霜。唯有陌生人的微光暖了一程——这并非简单的道德谴责,而是对自立精神的叩问与涅槃:当东江之水不再回涌,唯有将自己活成自己的岸。【编辑 高朋满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5-09-22 07:50:14
  一篇直击心灵深处的文章。感谢作者投稿星星,期待更多精彩作品。祝创作愉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