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园·人生】断线的爱情(小说)

精品 【家园·人生】断线的爱情(小说)


作者:张哲 童生,69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0发表时间:2025-09-22 11:21:55


   李宇宁是北京的知识青年,下乡来到了宝昌县里,被分配到了电厂烧锅炉。相对于县里的职能部门,这个差事真的不太好,每天灰头土脸,和煤炭、煤灰打交道。但是相对于下乡到村里的那些人,这个工作又是相当不错的工作,吃住都还不错,不用风里来雨里去在田地里劳作。可是这个活终究不是一个女孩子能干的活,好在李宇宁很勤快,上班的时候由于工作不能胜任,总是把自己搞的灰头土脸的,下了班,她还是会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
   李宇宁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哥哥也下乡了,和她一起来的内蒙,却被分配到了边远的地方,弟弟还小,刚刚上初三就没学可上了,只好留在市里。她只知道父母被隔离审查,却不知道在哪里,到了宝昌县,她一没亲戚,二没朋友,孤苦伶仃过着自己的日子,直到遇到彭明亮。
   彭明亮也是电厂员工,电厂锅炉房来了一个北京的下乡知青,还是一个女孩,这在整个电厂都传遍了。彭明亮也没在意,直到有一次,他去锅炉房帮着朋友卸煤,看到了李宇宁,一个身材很是弱小,却吃力地担着一担媒往锅炉房走,她的腰都快被压完了,两只装煤的桶还不时地和地面磕磕碰碰,李宇宁往前摇摇晃晃地走着,汗水在她满是煤灰的脸上流着一道道白色的痕迹。彭明亮正在卸煤,也没时间下车帮李宇宁的忙,只是心里有些震颤,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怎么就会分配到整个电厂的男同志都不愿意来的锅炉房。
   彭明亮卸完一车媒,她看到李宇宁来来回回担了三趟媒,也没人多和她说一句话。
   “把你的扁担拿过来,我给你休整一下!”终于卸完煤走进了锅炉房,彭明亮也是一身煤灰,他想擦擦脸,看看手上也是煤灰,苦笑了一下,来到了锅炉房,就着水龙头简单洗了一下,又到院子里拍了拍身上的煤灰,这活还真的不是人干的,幸亏他也只是给朋友帮忙。清洗完之后感觉有个人样了,他又进了锅炉房,对李宇宁说道。
   “在那放着呢!”李宇宁也没搭理彭明亮,只是指了指锅炉侧面的煤堆旁,放着两个桶和一根扁担说道。她独自来到这个小县城,人生地不熟的,尽量不去招惹当地的人。
   彭明亮也没多说话,他来到煤堆旁,拿起扁担,然后解开拴着扁担钩子的绳子,往短缩了将近有二寸,然后把绳子又挽了一个疙瘩,接着又去解开另一个扁担钩子,依然是缩了将近二寸再挽了一个疙瘩,最后,他又把扁担两边固定扁担钩子的绳套往扁担两头挪了有二三寸,倒是不至于扁担钩子脱落。然后他又把扁担放回去,也没多说,就回去了。
   对于彭明亮的所作所为,李宇宁也是稍微地感动了一些,因为她再担媒的时候,感觉媒桶不再触地了,扁担也比之前好用了不少。
   又过了两三天,彭明亮又来到了锅炉房,这次他来的时候带了一些手套、毛巾和肥皂等,还有一包洗衣服用的碱面,“我在办公室上班,主要就是管这些劳保用品。不过,这些都不是我贪污公家的,而是我家里人分的,我父母和我姐姐都在电厂上班,这些劳保用品家里也用不了,你若是用完了就告诉我。”
   “谢谢!”李宇宁其实是想拒绝的,可是这些日用品都是她急需要的,她们锅炉房也有分发,就是这里每天各个部门来的人太多,肥皂毛巾明显不够用,尤其是肥皂,几天就是一块,毛巾也是隔几天就脏的不能再用了。每隔一段时间她就得穿脏了的衣服穿了再穿,或者只能用清水洗一洗,至于碱面,根本到不了她的手里,所以她只好无奈地接受了。
   接下来的日子,彭明亮一有时间就往锅炉房跑,他家里包饺子、蒸包子,甚至家里做炸油饼等可口实物他都会给李宇宁带一份过来,或者单位食堂改善生活,他也多打一些饭菜给李宇宁送过来。
   不是三两日,也不是三两次,而是一直以来,将近两年多,只要是彭明亮没有出外业,只要是彭明亮觉得可以帮得上李宇宁的地方,日用品,食物,以及劳保用的衣物,彭明亮都会给李宇宁拿来,当然都是一些应季用品,也是彭明亮一家人随着季节领取的东西,彭明亮绝对不会以权谋私满足李宇宁的需要。
   李宇宁来电厂上班快两年了,彭明亮在追求李宇宁!这个消息很快就在电厂传开了。
   彭明亮,何许人也!整个电厂都知道,家里人都在电厂上班,主要是小伙子长得精神,虽然每天穿着电厂的工作服,也掩盖不了他卓然不凡的气质,宽肩细腰大长腿,浓眉大眼,一笑两酒窝,长相不输于电影里的那些演员,电厂以至于外单位的一些女孩都对他蠢蠢欲动,可是他却从没未对谁心动过,独独喜欢一个锅炉房女孩。这个消息自然被厂长的儿子赵启俊听到了,北京女知青,烧锅炉的,劳动彭明亮每天往锅炉房跑,他要去锅炉房看看这个女孩又是何许人也!
   赵启俊到了电厂锅炉房,里外都是乌烟瘴气的,这里也太埋汰了,外面看浓烟滚滚,走进去,灰尘飞扬。他捂着嘴,往里走了走,终于看到了李宇宁,穿着一身灰蓝色的工作服,一双黄胶鞋,带着一顶蓝帽子,脑后的发髻都被包进了帽子里,脸上沾满了灰尘,却难掩出众的气质,两道弯弯的柳叶眉,一双丹凤眼忧郁地看着锅炉里的火苗,火光的映衬下,红扑扑的脸颊异常的动人,鼻子小而挺,双唇紧抿,嘴角微微上翘。还真是人间尤物,比他见到的女孩都好看。
   “爸爸,我喜欢你们烧锅炉的那个女孩,我打听过了,她叫李宇宁。”赵启俊只是看一眼李宇宁,他都不知道李宇宁看没看到他,回到家,他就对父亲,也就是现任电厂的厂长赵长生说道。
   “这样不好吧,我也听说了,彭工程师那个儿子彭明亮在追求李宇宁,你横插一杠子算怎么回事?况且你了解李宇宁吗?”赵长生皱着眉问儿子。
   “现在虽说兴自由恋爱,可是有几对夫妻是自由恋爱的!彭明亮和李宇宁又没有公开关系,况且,结了婚有的是时间了解。如果让我妈把她调到百货大楼,那她和彭明亮离开了,也就没有他彭明亮什么事了。”赵启俊自信满满地说道。
   “那你去问问李宇宁什么意思,总不能让我和你妈强下调令吧,如果李宇宁执意留在电厂,这就闹笑话了。”赵长生想了想说道。
   “好!”赵启俊很爽快地答应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赵启俊又来到了锅炉房,他这次不像上次来去匆匆,而是把自家老底都和李宇宁说了。他爸爸是电厂厂长,他妈妈说供销社主任,可以把李宇宁从电厂锅炉房调到把货大楼上班,只要他们俩结婚。
   李宇宁被这个男孩有点惊到了。经过一年多的交往,李宇宁对彭明亮也产生了好感,她感觉得到,彭明亮也对她有那个意思,只是谁也没捅破这层窗户纸。可现在从天而降的好运让李宇宁有些动摇了,大顶帽(警察)方向盘(政府的司机),赤脚医生(其实也包括医院的医生)销货员,这是时下人人都向往的职业,能把她调到百货大楼当销货员,这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好事。更为重要的是,李宇宁下乡两年多了,却无从知道父母的消息,她哥哥辗转给她来信说在北边的一个建设兵团工作,每天也是苦不堪言。至于弟弟,还不到上班的年龄,还在爷爷奶奶身边每天无所事事。还有就是,李宇宁实在厌倦了烧锅炉的生活,有时候洗头,投了三四次水,盆底还有泥沙。经过几天的缜密思考,李宇宁也没和彭明亮说,就答应了赵启俊。
   彭明亮知道李宇宁和赵启俊订婚的消息,还是听同事们议论的。连着两个多月,彭明亮被盟里电业局派遣到其他旗县交换查账,他又不是财务人员却又不能不去,现在才知道,这是厂长赵长生故意支走他的。他再次回来,已经木已成舟,李宇宁和赵启俊订婚了,正在供销系统申请房子准备结婚。李宇宁的工作也从电厂锅炉房调到了县里的报货大楼,再也不用每天和煤灰打交道了,每天干干净净地在百货大楼站柜台了。
   彭明亮以为他对李宇宁没有私心,可是当他听到李宇宁和赵启俊结婚的消息,还是伤心了一阵子。虽然,他们的交往那个谁也没说过情爱,甚至他们更没牵过手,可是李宇宁难道不应该和彭明亮说一声吗?即使是作为同事,也应该有始有终吧!彭明亮没谈过恋爱,更不懂爱情,却在李宇宁结婚后再也没去过锅炉房,他总觉得心底有一根儿线是不是地揪着他的心,生疼!
  
   二
   过了四十多年光棍日子的李春娶老婆了!媒人还是龙头山村书记郝建鸿。
   李春娶的老伴是张家口怀安人,在内蒙古宝昌县的人们都喊张家口往南的人“口里汉儿”。所以,李春娶回一家“口里汉儿”。
   李春老伴带着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嫁给了李春。老太太今年五十二岁了,比李春大了七岁。原本老太太丈夫去世留下五个孩子,其中大女儿出家了,留在了怀安县西沙城公社北庄堡村。她嫁给李村,带着的大儿子郭守礼二十一岁,二女儿郭玉清十七岁,二儿子郭守义十四岁,三儿子郭守廉只有十岁。李春没儿没女,就给郭守廉改了姓,叫做李守廉,也算李春有了后,可以给他传宗接代了。
   郭守礼是老高中生,随着母亲来口外安家不久,郭守礼的母亲又会来事,就在郭守礼二十三岁的时候,和郝建鸿家十八岁的女儿订婚了,并且还被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
   要说郭守礼兄弟妹四人,基因还真的不错。郭守礼虽然二十三岁,就是衣服穿得差了些,长相在村里那是一等一的好,眉清目秀,浓眉大眼国字脸,身材消瘦却很挺拔,但是面色很好看,俨然就是十八九岁的学生摸样。郝建鸿的女儿惦记了两三年,等她十八岁的时候,村里同龄的大姑娘都张罗找对象的时候,她目标就是郭守礼,长相好,有文化,再加上郭守礼的母亲能说会道,溜须奉承话张口就来,还有就是,她们在口里的时候和郝建鸿老家还有一点亲戚关系,正好亲上加亲,虽然年龄差了五岁,郭守礼和郝建鸿的女儿还是订亲了。
   那时候郭玉清也十九岁了,登门说媒的更多,儿子娶媳妇要花钱,李春老俩口就把郭玉清顺理成章地嫁出去了。结婚手续还是郝建鸿去公社找人走后门办理的。
   哥哥上了大学,工农兵大学毕业后在草原上的一所小学教书。郭守义长到十八九岁,也长成了一位标致的大小伙子,身材不再消瘦,很是匀称,面相上比哥哥更俊秀,成了村子里女孩竞相追求的对象。不过,在郭守义上七年级的时候,就悄悄地和村里的韦桂兰搞上了对象。等他们不上学了,两个人搞对象也在村子里公开了。
   韦桂兰长相漂亮,高挑的身材,狭长的眼眸就像会说话,见人一面笑,村里的很多小伙子都喜欢和她插话打诨,韦桂兰也从来不生气,她的眼里只有郭守义,所以对别的男孩说什么都不在意。不上学后,能写会算的韦桂兰就成了小队的妇女队长。
   村里还有一个女孩陈玉莲,她和韦桂兰同岁,还在一个小队,却一直在韦桂兰手下劳动,长相还算中常人,就是家庭成分不好,父亲早年死于一场批斗中。直到她二十一岁那年,父亲得以平反,原本在粮食系统工作的父亲早早走了,陈玉莲的妹妹比她小一岁,但是已经出嫁了,她还有一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她和哥哥陈玉强都被政府安置了工作,哥哥因为早已结婚而且也有两个孩子了,就被安置到公社的粮站。而陈玉莲被父亲以前的领导通过一些关系安置到宝昌县的第二粮站。
   就在陈玉莲接到政府分配工作消息的时候,她找到了郭守义。早在郭守义和韦桂兰搞对象的时候,陈玉莲就一直钦慕郭守义,只是碍于家庭成分不好,她知道郭守义母亲那种拜高踩低的人绝对不会让儿子娶她,所以她一直没有和郭守义表白过,眼巴巴地看着郭守义和韦桂兰搞对象,她却束手无策。
   现在好了,陈玉莲终于成了吃政府公粮的人,她再也不怕郭守义的母亲瞧不上她了,她也不顾及郭守义和韦桂兰已经订了婚,即使是结了婚她也想争取一下,更何况他们只是订婚。她找到了郭守义,表白了自己的心思,只要郭守义跟自己走,她能帮郭守义在县里的第二粮站找一份临时工,也许有一天还能转正成为吃公粮的正式工,这也是她父亲的那个领导承诺她的。当然,她和父亲的那个领导说自己已经和郭守义订婚了,只是还没走结婚手续。陈玉莲心里明白,郭守义虽然和韦桂兰有感情,但他更听他母亲的话。就郭守义母亲的性格,让儿子和韦桂兰订婚,是因为韦桂兰在小队是妇女队长。如果她陈玉莲现在要嫁给郭守义,郭守义的母亲绝对就双手赞成。
   陈玉莲找到了郭守义,表白了自己的心思,也承诺了帮郭守义找工作。郭守义的母亲,那老太太可是八面玲珑,村里人称“阿庆嫂”,不过心思缜密,自私却不是阿庆嫂能比的。她听说陈玉莲喜欢自己的儿子,还能帮他找工作,她当即就乐开了花。为了儿子,她亲自去韦桂兰家给郭守礼退了婚,人往高处走,两个儿子都有了工作,村里人怎么议论她家她早已不在意了。
   村里人封建思想都很严重,虽然郭守义和韦桂兰搞了好几年对象,也订婚了,还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郭守义和韦桂兰除了牵过手,再无其他逾矩行为。倒是陈玉莲,俨然一个城里人,她要把郭守义的心从韦桂兰身上夺走!在陈玉莲父亲平凡政策在村里传开,在陈玉莲兄妹俩都被政府安置了工作在村里传开,在郭守义和韦桂兰还没退婚的时候,她就趁着母亲带着弟弟去公社粮站哥哥家的时候,她就把郭守义约到她家。

共 1208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以 “断线的爱情” 为核心,串联起李宇宁与彭明亮、郭守义与韦桂兰两组错位情感故事,在时代洪流中书写普通人的选择与命运,叙事厚重且充满生活质感。 文章最大的亮点是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深度绑定。无论是知青下乡、工农兵大学,还是改革开放、计划生育,这些时代符号不仅是故事的 “背景板”,更直接影响人物抉择 —— 李宇宁为摆脱锅炉工困境选择赵启俊,陈玉莲借 “吃公粮” 身份夺走郭守义,彭明亮与韦桂兰则在政策红利中踏实逆袭。每个选择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让 “断线爱情” 的遗憾与 “重组幸福” 的温暖更具真实感。 人物塑造也极具层次感。李宇宁的现实、彭明亮的内敛、韦桂兰的坚韧、陈玉莲的主动,没有绝对的 “好坏”,只有在生存与情感间的挣扎。尤其是彭明亮与韦桂兰的结合,从最初的 “无意” 到后来的 “相守”,既呼应了 “断线爱情” 的主题,也凸显了 “踏实生活终获幸福” 的内核,让故事多了份治愈力量。 情节设计上,“三对人物最终因孩子入学重逢” 的巧合的巧妙,通过对比三家不同境遇 —— 彭韦两家的风生水起、李宇宁夫妇的入不敷出、郭守义夫妇的勉强度日,深化了 “选择决定命运” 的思考。结尾引用民歌发问,更是将个人命运升华为对人生选择的普遍叩问,余味悠长。 若说不足,部分情节推进稍显仓促,如彭明亮对李宇宁的情感转变、韦桂兰承包菜地的过程,若能增加细节铺垫,人物成长弧光会更完整。但整体而言,这是一篇兼具时代厚度与情感温度的作品,读来既让人感慨命运无常,也让人相信踏实生活的力量。推荐加精! 【编辑:田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22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9-22 11:22:42
  这篇小说以 “断线的爱情” 为线,串联两组错位情感,将个人选择嵌入知青下乡、改革开放等时代背景,真实感十足。李宇宁、郭守义的选择带时代烙印,彭明亮与韦桂兰的逆袭则显 “踏实获幸福” 的内核。
   重逢情节巧对比三家境遇,深化主题,结尾民歌发问余味长。虽部分情节稍仓促,但整体兼具时代厚度与情感温度。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2 楼        文友:张哲        2025-09-22 11:26:37
  谢谢老师的点评,受益匪浅!
3 楼        文友:秋觅        2025-09-23 19:43:56
  祝贺精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