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永恒的摆渡者(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永恒的摆渡者(随笔)


作者:凤凰脚下 秀才,100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发表时间:2025-09-22 17:02:33
摘要:原创首发

永恒的摆渡者
  
   在喧嚣的烟火巷中,我家有一方小小的天地,辟出了一片书香之境。书房内有大半面墙都摆满了书籍,有些已经泛黄,轻轻翻动时,会发出细微的碎裂声,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而有些却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它们都是时光的见证者,寄予阅读对我灵魂的摆渡之旅。
   儿时的我是图书馆的常客,父亲总是抓住一切空档带我去看书,那时借阅还是人工操作,记得一次排队时,听见后面的阿姨对我感叹道:“小朋友,这么小就会看这么密密麻麻的书啦!”是啊,虽然那本书里面的内容在多年之后早已退出了我的脑海,我仍然不会忘记在书房和父亲两人各自沉浸于看书时的闲适与安然。
   随着年岁渐长,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忙,我们去图书馆的频率越来越小,从一开始的一两周一次,到一个月,半年,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好像再也没去过图书馆。上了初中的我被晚自习和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填满,好容易到了周末,又仿佛想要与世界争夺时间一样拼了命似的玩耍,阅读就这么被我渐渐抛在了脑后。
   一次放假,我正在书桌前伏案写作业,哥哥走进了书房,他突然问我:“你有没有好看的书?”我暗自一惊,这时的爸爸妈妈正在客厅里看着电视,哥哥从百忙之中拥有了一个小长假,却依旧心念这书籍。我曾去他工作时的住所,床头永远少不了的,就是台灯和厚厚的一摞书。或许正因如此,他能对文字保持的热爱并能以之作为谋生之道了。哥哥的这句话,提起了我前行的灯,同样忙于学习工作,为何我却不能将我的精神安放于阅读之中呢?
   在书架的某一层,排满的是统一大小的黄色书籍,那是两套史书,《二十四史》和《明朝那些事儿》,是哥哥在上大学后购置的。看到我家堆山般的史书,我总不禁头脑泛晕。在我眼里,史书一向是枯燥而无聊的存在,它讲述的不过就是一些打打杀杀或者朝廷的明争暗斗罢了,为何爸爸和哥哥都那么痴迷与其中呢?那夜之后的我,总想抓住些机会探寻哥哥的阅读世界,于是我有一次翻开了《明朝那些事儿》,或许是成长使然,亦或许是心境变了,那并不是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但却是我第一次被这本书深深吸引。悠悠岁月,朝代更迭,其间多少英雄豪杰。原来这才是史书被赋予的意义所在。掩卷沉思,看明朝往事,我再也无法从这书中走出。
   后来,我重新开始拥抱阅读。翻开了《摆渡人》的扉页,一场跨越生死的旅程,将我带入了克莱尔·麦克福尔那个神秘而又温暖的世界,我开始领味摆渡这一词语的内涵,阅读便是领我从千篇一律的乏味生活中走出的摆渡者。
   此刻合上书本,脑海里浮现着黑塞在《德米安》中的话语:“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全世界。”那些我曾被字里行间摆渡的时刻,终将化作在暗夜中引亢高歌的火光。
   在书页间,我不仅读到了别人的生活,更读到了自己的生命。那些文字像一条隐秘的通道,将我们引向更深处的远方。在那里,我看到了人类的喜怒哀乐,看到了文明的兴衰更替,看到了精神的永恒追求。最终,与最真实的自己相遇。
   在书页间,我找到了安放灵魂的港湾,也找到了通向永恒的桥梁。

共 12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阅读”为线索,串联起儿时与父亲泡图书馆、初中疏离阅读、受哥哥启发重拾书本、被史书和《摆渡人》打动的经历,个人成长与阅读认知的变化自然融合。对父亲带看书的“闲适”、哥哥床头“台灯与书”的细节刻画,以及重拾阅读时的感悟,情感细腻真实,极易引发读者共鸣。紧扣“永恒的摆渡者”这一核心,将阅读比作“灵魂的摆渡者”,从“挣脱乏味生活”到“找到灵魂港湾”“通向永恒的桥梁”,层层递进地阐释阅读的意义——不仅是看他人生活,更是与自我相遇、追求精神永恒,主题集中且富有哲思。以时间为轴(儿时-初中-放假-后来-此刻)展开叙事,各段落衔接流畅:从父亲的影响到哥哥的启发,从对史书的改观到对“摆渡”内涵的理解,再到引用黑塞的话升华主题,逻辑脉络清晰,水到渠成。如书房里“泛黄书籍的碎裂声”“散发油墨香的新书”,图书馆人工借阅时阿姨的感叹,哥哥住所“床头的台灯和厚书”等细节,让场景和人物形象具体可感,为情感表达和主题阐释奠定了真实的基础。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9-22 17:11:41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