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收获】初心(散文)
初心(散文)
有一句话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说的是人不要迷失最初的目标,始终如一的保持当初的信念与坚持,最后一定能得到成功,或者说一定会有满意的结果。
仔细回味,我的初心又是什么?为什么很多事情总是有始无终?也许,是因为我太在意结果了,也许,在坚持的路上并没有把初心放在重中之重!
直到母亲离我而去,直到我静下心来回味着母亲这一生的岁月,才发现,我的初心竟然是母亲心的声音。
当然,我不会听到母亲心的声音,不像现在短剧里演的有人可以听到别人的心声,我没有这个特殊功能,但是我的人生路却始终追随着母亲的脚步,或者说是在延续着母亲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赶着征程。
母亲文化不高,三纲五常母亲也没有学过,行事没有行为准则,可是她的处事方式却影响着我这一生。
记得小时候母亲带我进城,看着城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母亲说,“什么时候这些楼房也有属于我儿子的一间!”母亲也是随便说说,我却用十几年为母亲实现这个梦。当我在锡林浩特市安家的那一年冬季,也把父母带到了市里,从此哪怕是迎风沐雨,一家人总算在这个城市扎了根。
在村里的时候,母亲和奶奶都是两个很强势的女人,奶奶有时候却对邻居说,她很怕母亲。
奶奶怕母亲吗?怕!我说过自己六岁才会走路,所以小时候小队里干活的时候都是奶奶在看着我。那年我六岁,那年我刚刚敢于迈步走路,母亲在村子南边的地里锄地。我在奶奶的炕上睡着了,奶妈也许已经习惯了我不会走路,我睡着后奶奶就出去到邻居家串门了。我醒来之后找不到奶奶,就步履蹒跚地去找妈妈了。从奶奶家到村子南边的田地路上要经过一口大井,那是七十年代初战备时候为抗旱打得大井,直径有五十多米的敞口大井,没有大人带着小孩子一般是不敢过去的,因为那口大井曾经淹死过人。我走得很慢,经过了大井,还是找到了母亲干活的地方。母亲和小队里的社员们已经锄地到了地中间,我却认出了母亲的衣服,就抱着母亲的衣服在地头睡着了。
奶奶回到家发现我不在家了,她也四处寻找我,但是奶奶根本想不到我会去找妈妈。当日头到了中天,有人和奶奶说看到妈妈怒气冲冲地抱着我从地里回来了,奶奶急急忙忙地往邻居家躲,后来还是被妈妈数落了一顿。父亲从来都没和奶奶顶过嘴,但是母亲在数落奶奶的时候父亲也只能看着,因为他们都知道,母亲有她自己的原则,不冤枉人,也不容忍过错。
可是,奶奶真的是怕母亲吗?不是!奶奶有八个哥哥,却和我们不在一个村里,奶奶的八个哥哥所在的村子距离我们村子有七八十里地,而且他们那里十年九不收,每年春天就有奶奶的侄子们去我们村里拉籽种回去种地,夏天也会有奶奶的侄子们去我们村里弹棉花、擀羊毛毡子等做些营生挣点钱或粮食回家过日子。只要是奶奶的那些亲戚来到我们村子,奶奶总会说,“走,我带你们去你二兄弟家看看。”我父亲在家排行老二,所以那些亲戚就会跟着奶奶去看他们的二外甥、二兄弟或者是二哥家,奶奶带着那些亲戚去了我家,并不只是看看,因为奶奶不想做饭,就想着去我家让母亲给他们做饭吃呢。母亲也不推脱,来者是客,大鱼大肉没有,家常便饭还是多的是,烙家常饼炒鸡蛋或者蒸莜面熬土豆,母亲很快就给他们做熟了,因为他们赶着马车走那么远的路到来就饿了。所以后来奶奶的那些亲戚有时候习惯性地先到我家,吃了母亲做的饭再去看望奶奶。
我说奶奶其实并不怕母亲,还表现在我家的东西,主要是吃的东西,只要是奶奶看上的她就会毫不客气地拿走。奶奶上了年龄,嘴就馋了。有一次大伯母家买回来一捆芹菜,奶奶看到了,去了好几次,都没敢张口要两根回家。她和我家邻居说,“这要是二媳妇家买的菜,我早就拿走回家炒着吃了!”邻居和母亲说了,母亲也是哭笑不得,都是一样的儿媳妇,大伯家的菜她咋就不能拿来吃了?只好第二天一早让父亲去公路边看看村里有人坐班车去县里,终于给奶奶买回几斤芹菜让她炒着吃。
母亲和奶奶强势,母亲在家里也很强势。母亲和父亲刚结婚的时候,父亲家的成分属于“地富反坏右”四类分子,因为父亲的继父曾经在国民党手下当过保长。所以父亲处事很谨慎,也不喜欢求人。随着我们兄妹逐渐长大,哥哥要娶媳妇,我还在念书,有事家里的经济就会紧张,春天种地要买化肥,我们还要交学费,有时候家里还真的拿不出几块钱。让父亲出去借钱是很艰难的,父亲夏秋之交不忙的时候会和老乡去草原上采蘑菇,吃住都不方便,他还是不辞辛苦地去。严冬世界,人们都已经犁锄入库马放南山,都在家里热炕头上享受一年的收获,父亲却还要扛着铁锹到公路经过的山口铲雪,冬天北方下雪是经常事,可是山风口铲路上积雪的活却没人愿意干,父亲仍然是不辞辛苦,挣那几十块钱。不论夏天,还是冬天,母亲都不愿意让父亲去干那些既受累还顶风冒雨的活,可是父亲还是会干这些活,只是为了能给爷爷奶奶多买几斤羊肉,只是为了能给我们过年的时候换一身新衣服。
再苦再累的活父亲都愿意干,但是让父亲去借钱,他却是一百个不愿意。有时候还是母亲说好了,让父亲再去关系亲近的亲戚和朋友家借钱。父亲有时候不明白,我们兄妹也都长大了,也是不明白,我一直记得,父亲很多次问母亲,“你都说好了,就自己把钱借回来得了,为啥还得我去?”母亲就会笑着说,“你是一家之主,这些交道都应该你去打,总不能让我一个女人抛头露面吧!”这应该就是母亲对父亲的尊重吧,她不希望村里人说,我们家是母亲当家,母亲永远把父亲在家里和外面一家之主的地位抬得很高,让父亲习惯于处事说一不二!
对于我们儿女,父亲的态度就是无为而治,母亲却不是这样。哥哥上学不好好学习,给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母亲就找人给他转学,直到他实在是不想上学了,母亲又送他去了石家庄的一个无线电技术学校学习技术。我的身体有些弱,母亲就让我在学校一直待着,即使考不上学也要待到成人之后,母亲的成人概念是,十七十八力不全,二十五六正当年。所以母亲对我说,不论能不能考上学都要一直补习下去,一定要待到二十五岁再回家务农!
农村人常说,家不富裕,不怕来贼怕来客。母亲不是这样,她很好客,不论是父亲的亲戚还是母亲的亲戚来我家,母亲都会热情接待,但是母亲不会刻意为谁好吃好喝,都是家常便饭,吃好喝好。但是如果是家里来人干活,我们兄妹都不在家的时候,父亲母亲开了菜园,尤其是栽菜锄草的时候,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亲朋好友过来帮忙,母亲就会走街串巷能买到肉就买肉,买不到肉鸡蛋豆腐也要给帮忙干活的人做最好的吃食。所以不论是种菜园还是盖房子,家里帮忙的人总会成群结队,让村里人艳羡不已。
耳濡目染,母亲这些年的处事方式也让我了然于心。妻子总说我的性格随父亲,脾气犟还不愿低头。可是我总觉得自己行为做事都是延续着母亲的传统,虽然母亲已经离我而去,可是她曾经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我,不论是为人还是处事。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初心,我的初心就是母亲对我的期盼,母亲没有期盼我能有多么高尚,或者能有多么成功,母亲就盼着我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平安快乐地过好每一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