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口袋(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口袋(随笔)


作者:加朋 布衣,286.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0发表时间:2025-09-23 05:03:07
摘要:那位军人无意间说出的话:天大地大,不如解放军的口袋大。让我记了几十年,今天才想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口袋人们都熟悉,但偏偏是因为熟悉而忽视了它,不信,那咱们就聊聊口袋吧。
   古代人的衣衫没有真实地看到,只是从影视片中见过,感觉那时衣衫表面都没有口袋,有东西要不就塞进袖子,揣进怀里或是掖进腰带中,感觉古人并没有刻意为服装设计口袋。专门上网查了一下,古人服装是否有口袋是有争议的,但外用的口袋肯定是有的,可见古人与现代人盛装物品的基本需求差别不大,古人最初也设计有大小不同的包袋来装东西,商周时期小包称为橐,大包称为囊,《诗经》中就有“廼裹餱粮,于橐于囊”的句子。后来又发明了“佩囊”可以挂在腰间或是手提肩背,佩囊也称持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佩囊易名为鞶囊,所用材质也发生的变化,男为皮革,女用丝绸。到了汉代鞶囊发展成为了经典款式,并且已经有了男款与女款之分。皇家也随机推出了“绶囊”,按官员的品阶下发,作为官员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商家因此随机而动,设计出了笏袋、算袋、招文袋(刀笔袋),满足官员文人的需求。民间则更重视实用,渐渐用“褡裢”与“荷包”来满足装带物品的需要,因为它多用来装钱,在民间称为“钱袋子”,并且由于“袋”与“代”谐音,古人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而荷包这个“荷”字在山东人方言中与“活”字字音相同,“活”包倒可以让人联想为活动的口袋,也算与囊的名称贴切了。
   服装演变到了现在,口袋设计在了服装的表面,用起来更直接更方便,可以用顺手而言,但口袋之于性别就有了很大的差别。一般而言,大凡流行正装或是时装,口袋成了男性的专利,女士服装口袋少而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甚至一身服装没有一个口袋。其中的理由想必一是为了突出女性优美的身材不能为口袋所累;二是特别为女士设计了手包,来替代口袋,关切之余悄悄地增加了女士消费的项目。这不,琳琅满目的女士拎包让人眼花缭乱,而华贵时兴的名包都价格不菲,有名包的替代,衣服口袋的有无也就被自然忽视了,这可能是商人通过改变女士生活方式来赚钱的最佳战绩了。
   男人的衣装口袋当然也很有讲究,中西服装口袋设计不同,使用起来的说法也有差别。大凡正式场合,上衣及裤子口袋极少装东西,目的是不因口袋长期满装而使衣服变形,尤其是西装,讲究的人为了挺括,上衣口袋几乎是从来不装东西的。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男士正装口袋的设计与使用,也有偏向装饰化的趋势,因为商人们已经为那些成功或是想成功的男人们设计了精致的手包与拎包,来改变社交中男士的形象,从而利用男士对自身形象的关注来悄悄地地重塑一种生活方式,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男人的价值观。唉!这么看男人是不是也挺累的,为了体面而不得不跟风随潮地为体面而消费。本来口袋就是为了装东西而存在的,但如今只有那些不需要在意的人,才会对自己的口袋随意而为,纯粹为了自己方便,至于衣服是不是变形并不在考虑之列,根本不看别人的眼色,他们才是真正会用口袋的人。
   然而,商家并没有放弃做口袋的文章,他们根据人们对口袋的需求特意推出了户外、休闲、旅游等等款式,那口袋多得深受热爱宽松生活方式人群的喜爱,特别是一些年轻女士喜欢的那种超大夸张的口袋,好像那里装着数不尽的秘密。随着休闲户外款式的成功,一系列的旅游箱包甚至轻便帐篷都应运而生,像双肩包、拉杆箱很快就成了洋为中用的最实在的经典案例。
  
   二
   其实口袋不只是实用,它还有一种很重要的使命。记得在没有手机支付的年代,出门在外感觉最安全的是那个贴身的口袋,于是将没有口袋的内衣特意缝上一个口袋,将那些最重要的东西放进去,那种带着体温的安全感刻进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记忆深处。于是如何为口袋封口,以免里面的东西滑落出来,就成了有心人琢磨的课题,相继出现了用为口袋加上一个盖子,加上纽扣、拉链、尼龙扣,来封住口袋口,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暗示。对外用的包袋还设计了锁具,还有出于安全考虑设计的保险柜、密码箱,也许都是口袋的一种精神和物质上的延伸产品。试想,若是口袋里的东西真就到了让人惦记的程度,那么口袋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当然,口袋还有另一层意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上海,住宅的后面有一大片菜园,已经是秋末,菜地也凋敝了。那天看到邻居叔叔带着一双儿女在菜地里溜达,两个孩子不时摘下遗留在菜秧上蕃茄、辣椒,或是捡拾裸露在地表上的小土豆。小手拿不下了就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将这些“战利品”随手装进军装口袋,就这样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劳作”着,过了一会,孩子摸摸父亲的口袋问道:怎么还没有装满啊,这时父亲说了一句“天大地大,不如解放军的口袋大嘛!”孩子们疑惑地抬头看着他们的父亲,在一旁的我却将这句话记铭了下来。
   口袋的容量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军队的胸怀。抗日战争八路军第一战平型关大捷就是用口袋阵敲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三年解放战争,解放军口袋里装进了八百万国民党军队,赢得了新中国的诞生。还有不久前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九三大阅兵,中国从口袋里亮出了几件列装的新武器,让满世界的人都惊叹不已,连呼中国才是世界和平的压舱石,不禁会联想这口袋里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不禁会联想到中国口袋的运用还会蕴藏着多大的手笔。有据可查:今年年初推出的240小时的入境免签政策,打碎了西方几十年编织的对中国的形象封锁,让那些涌入中国的外国人自己来体验,再去敲打那些西方政客的嘴脸。这些年相继推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一系列的国策硕果累累,也像一个个神奇的锦囊,将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传递给世界,让世界去品味中国的发展成果。进而慢慢地影响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的人看清中国的发展和建议,认清自己的选择和处境。
   要说口袋中的大手笔,不得不说说美国。当年美苏军备竞赛,苏联在常规武器与核武器等方面都大幅领先美国,美国智囊经深入论证提出了“和平取胜”战略,获得了从杜勒斯到艾森豪威尔再到肯尼迪连续几任总统的认可,并持续推行了邀请优秀苏联年青人到美国留学,学费全免,生活待遇优渥的慷慨之举,他们成功地改变了大批苏联年轻人的世界观,成为西方价值观的代言人,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个口袋布得够大,够持久吧。然而,美国的这个口袋戏法在世界多地屡试不爽,颜色革命颠覆了一大批国家的政权,颠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再有,前几年俄乌冲突中被炸的北溪二天然气管道,结果是美国的石油成了欧洲必购,这个口袋的设计硬是把美国隐藏得如此严密,也应当算是精彩的一笔了。而今对中国的文化入侵也在用这个口袋戏法,和平演变的策略一直没有中断,对这个口袋的危险,中国人世世代代都要保持清醒和警惕,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三
   在生活中,口袋还有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意义。杜甫的《空囊》中有“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暗示了诗人生在困境而不失尊严的乐观态度。而“囊中羞涩”一词成了文人说穷的一张名片。明代唐寅的诗中有“穷时多少英雄伴,名字应留夹袋中”,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情感,那个“夹袋”便成了人才库的代名词。现代人的作品里也有把“季节装进口袋”、“把悲伤装进口袋”、“装满星星的口袋”,甚至“把爸爸装进口袋”等等林林总总的抒情,那是在用口袋来宣泄某种蛰伏已久的情感;闽南、台湾一带流行的布袋戏、佛教中的布袋和尚、魔术师的口袋戏法等等,为口袋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还有类似口袋相机、口袋书、口袋银行等等说法,那是在赞许时代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然而,只要是口袋里面总是有秘密的,不管口袋的大小,那个口袋里面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所以,人们总是习惯把口袋捂得紧紧的,只有捂严实了,心里才踏实。而口袋仍然是在发展着、变化着,它的传承与创新必将带给人们新的惊喜,特别是那些藏着大手笔的口袋,里面揣着的东西总会让人振奋不已,因为那可是我们憧憬的未来。
  
   2025年9月18日
  

共 31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口袋因人们熟悉而被忽视。古人似乎没有刻意为服装设计口袋。但外用口袋橐、囊则依次在商周时期出现,并经历代演变。发展今天,大凡流行正装或是时装,口袋成了男性的专利,女士服装口袋少而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却代之以各种手包、拎包以体现其身份和华贵。男人的衣装口袋当然也很有讲究,中西服装口袋设计不同,使用起来的说法也有差别,但由于男士手包和拎包的横空出世,服装上的口袋也渐趋表面化、装饰化。商家并没有放弃做口袋的文章,他们根据人们对口袋的需求特意推出了户外、休闲、旅游等等款式,也出现了变相的口袋如双肩包、拉杆箱等等。口袋不只是实用,它还有一种很重要的使命,装重要的东西。口袋加盖、装纽扣以及延伸产品保险柜、密码箱装锁,都是为了安全。“天大地大,不如解放军的口袋大”。口袋的容量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军队的胸怀。这次九三大阅兵,中国从口袋里亮出了几件列装的新武器,让满世界的人连呼中国才是世界和平的压舱石。美国,每每玩出口袋中的大手笔,把自己的“秘密”隐藏得如此严密,中国人必须要保持清醒和警惕,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当然,口袋现在还有了精神层面的意义,如作品中“把悲伤装进口袋”,现在流行的口袋书等等。衣服上的口袋,很小,但同样能作大文章,从里面掏出来可能是一个人的内心乃至一个国家的自信和力量,作者文笔练达,解读精彩纷呈。一篇上好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9-23 05:05:49
  口袋可大可小,可以原始,也可以变相延申,老师抓住这些特性,将口袋的文章做足。这个题材非常新颖别致,相信一定会给作者带来惊喜和启发。感谢老师投稿东篱,顺祝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加朋        2025-09-23 06:01:02
  感谢老师的编审与推荐,辛苦了。我的几篇小作都经老师编审,以下感激,只有多谢了。祝福老师秋安。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3 11:48:40
  说古道今,真的从未见过如作者说口袋如此丰富的文章。在中国文化中,任何一物,都有着问候的内涵,作者深刻地揭示出这个特点,文章充满了文化自信。就连我们的轿车靠背后面也做了一个口袋,口袋是为了方便我们置物,也给我们别样的审美。我曾看见有人穿的裤子,口袋可能不下10几个,未请教各有何用,可能也有审美的意义吧。加朋老师的文章选材特别,开掘很深,表达成分,让我们获得很多知识和美感。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加朋        2025-09-25 23:54:06
  社长的点评,总有出人意料之语,总有体贴之感。多谢老师体谅。
3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9-23 12:13:09
  哈哈,老师的“口袋”太别致了,穿越历史时空,穿越今古人生,更穿越文化发展的长河。立意新奇,说理启智。美文,点赞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加朋        2025-09-25 23:58:16
  谢老师为小作留言。只是回想年轻时的那句让自己感慨的话,不说说对不起那位军人叔叔,其实说出惊人之语的就是普通人。再谢老师过来小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