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一地烟火气(散文)

精品 【东篱】一地烟火气(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9690.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发表时间:2025-09-23 06:32:14
摘要:再去逛山东青州古城,特别专注看青州石铺就的街面,关注一条街上浓浓的烟火气。


   烟火气,是蒸煮烧烤食物的气味。气味的特性是转瞬即逝,可能唯有蒸煮烧烤时缭绕在半空的烟气,可让我们捕捉到,袅袅缭绕,香味弥散。这次,又到山东青州古城,碎步丈量古城老街“偶园街”,踏着数不清的青州石铺就的老街,突然觉得脚步轻盈如飘,原来满街的烟火气都扑在路面的石头上,我惊叹——一地烟火气,满街市井香。
   这条街,因古街中心处有一“偶园”,故名“偶园街”,分南北街,全长1175米。古街很宽,两侧店铺密匝,古色古貌。路面是用细黑的青州石铺设,路面不画中间标线,而是以不同石花分界,颇具艺术感。
   青州石,踏在足下,传递出浓郁的艺术气息啊!我惊叹设计和建造者的智慧。东侧的石头面上凿的是圆点小窝,并不规则,仿佛是饱经沧桑的样子,就像是雨滴砸出的石眼,注视着每一双脚。西侧石面上是镂刻着几道如美穗状的浅沟,阳光闪在上面,仿佛是在晾晒一地的麦穗。其实,这些石面的加工,是为了防止人行其上打滑。如果细读,不难发现,一街一地,皆藏意蕴:世事沧桑,农耕贯穿。
   这让我想到青州之名的“青”字,赤橙黄绿青蓝紫,为何选一个“青”字给这座具有7000年发展史的城市?根据《说文解字》以及《周礼》所记,“青”本为东方之色,说的是黎明时分东方天际为青色,是混沌之后的颜色。古代以东方为木属性,木即青色,故得名。“青”也是一种最具生命力的颜色。青州之名“青”,青州之石“青”,尽管它已有那么漫长的历史,但“青”色不改,一色不褪。我相信历史是有着烟火气的,不然就难以恒温一色相传了。
  
   二
   我不知,青州古城曾经的这条街的地面是什么样子,那些搬到街面的石头,踏过多少足迹,磨平了多少石头棱角,换了多少块。我知道我脚踏的街石是上世纪90年代重修时铺设,短短30几年,街石已经被无数脚板磨得锃亮如鉴,街上光线柔和,每个行人的影子都印在青州石上,只是游人的眼光都被街边的门店牵去了,哪顾得“顾影自怜”呢。
   南街莲荷在路边一池一池中,北街一色的青青家槐,遮云蔽日,街面树荫浓垂,也留出一些枝叶的空隙,又在石头上画出剪影,斑驳轻摇,人影其间,流连者络绎不绝,比肩接踵。晚花的家槐,吐着乳白色的碎花;早花的家槐已经结出青青的荚。家槐具有清热、凉血的医药功用,原来家槐在过滤着热气,释放着合适的温度。在中国文化中,家槐四季常青,常与烟火气中的市井百态、日常琐碎呼应,编织着自然和人文结合的生活画卷。
   一路行进,左右看街边店铺,多是特色小吃,代表着青州人的日常,也是他们的精品,摆在这里,与游人分享。路边有青州石凳,青州木条椅子,走走停停,坐下看满街烟火。这里,已经打破了三餐的限制,遇到好吃的,即使心不动,眼也馋,扫码来一包、一卷、一瓶,方便得就像在自家的灶台,顺手可取。也有不过瘾的,就在门店前的小马扎上坐下,一张袖珍版的饭桌,就成了游客的饮食天下。
   海欣关东煮——这可不是来自大东北,青州就有“关东街”,这名字就像叫板真正的“关东煮”。
   千禧拉面——脱胎于“兰州拉面”?全副厨师装扮的汉子,在面案上翻飞一条白面,抽拉出细细面丝,缠住了我的眼。
   郑母烧饼——被烧得焦黄的泡点,就像正在发酵冒泡,一股浓香喷出店门,好在我知晓这“郑母”是一个小镇的名字,不会认为是在店里忙碌的中年女人。齐刷刷摆在案板上的烧饼,就像把马蹄割下来排成一溜,这是特写,“马蹄”上面就是千军万马啊。我上次在这家烧饼店前买了“郑母烧饼”,是一位年纪很轻的女人,如今门店还在,只是换了主人……或许她老了,因为忙碌而催人老。人在忙碌的生意里,有谁还去关注容颜的老,衰老不会在意那些为生计而忙碌的人,她们是以另一种姿容告诉我时光是什么。
   老槐树煎包——就在几株青青繁茂的槐树之下,连着两三家,这是青州美食名片,是青州的“非遗”美食,一筐煎包,一碗豆腐脑,三十多张小饭桌旁坐满了食客。上次到青州,跟青州的朋友谈及美食,问我是否吃过“老槐树煎包”,这是我的最大遗憾,被朋友笑话一顿,说我“不懂青州”……
   一侧也有杂牌的煎包门店,如“刘伟煎包”,也有人在吃。还有“武记灌汤包”,随手一个纸袋,汤汁流到了纸袋,也滴落在青州石板路上。“非遗”不欺非“非遗”,不上“非遗”名单的普通饮食,照样也以其特色占据街面一店。如此包容,也让游客各取所爱。
   凡青州民间有的精品,在这条街都有售卖。看得人眼花缭乱,干脆就不刻意去记忆了,我沿街拍下门头,生怕朋友问及,我答不上,这样好备查。
   “知鱼坊”,透着庄子的“知鱼之乐”,表达着独特的个性文化。“慢青州”,让我想起词牌“扬州慢”,哦,原来这里是给游客提供“青州城市礼物”。“花述小屋”,这里是细听“花之语”的地方。“冯家巷”的饭香味,从巷子口窜到了偶园街上。还有令我无解却喜欢望文生义的“兔子仓鼠”、“手养鹦鹉”,可能这是宠物的聚集地。山楂冰棒,酸梅酸汁,酸枣果汁……不敢看名字,生怕口水不能控制。想起一棍子打下一堆枣,说的就是青州的酸枣,买一瓶,不敢畅饮,小品酸甜吧。茯苓酥、锅包肉、小心肝、蛤蜊鸡、山里香、丁胜饼……这些名字好诱人,如果各家尝一口,也要常驻青州四五个月吧。美食,美名,多么诱人,也留得住满街的人啊。
  
   三
   一座古城,一条古街,把个青州市井搬来相聚,构成了最为壮观的市井烟火气息。老街并不显得杂乱无章,而是用牌坊将偶园街划分为几个区域。南首的“海岱都会”,仰泰山,瞰渤海,把市井概念拓展到了极限。“尚书里坊”,让人一下子感觉这民间市井,才是官宦的诞生地。“一门科第”,将冯家的出身解释得那么衔接地气。“柱国坊”,民间才俊撑起一国之栋梁。“大宗伯”(清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太保坊”、“得天坊”……将人杰地灵的青州民间气息,直攀高处。平常烟火里,最宜读书郎。一地烟火气,满街才俊影。
   青州,位列九州之首。4000年前因大禹治水,给“青州”之名。大禹岂止是治水,更治了人文。如今的青州,还是逃不出一地烟火气。作家汪曾祺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觉得,人间烟火气,也最能成就一地繁华,一街成色,一世嘉名风流。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说,读书人只有“书卷气”,而不食人间烟火,少了烟火气,就是“走偏”了。烟火气是底气,书卷气是升华,没有活色生香的生活,就不会有温文尔雅的书卷气。浮世欢腾,纸醉金迷,觥筹交错之中,会摧毁读书人的意志,而扼杀一代一代的求取功名者。满街的烟火气,完全能够解释青州自古出才俊的原因,也成就了很多的“世家”,如以冯溥为代表的“北海世家”,传承数十代,皆在烟火气的文学里,找到发展才智的空间,被誉为“北海文学世家”。我记住了他的诗句“闲来几捆牛腰卷,醉后千村驴背风”,诗句透着闲适洒脱的情调和悠然脱俗的风情,田园烟火意境,涵养了他淡泊雅趣。书卷气带上了乡野味儿,透出特别的文化气息。
   其实,我必须注意的是,这偶园一街的石板路都沾满了油腻,走上去还有点打滑,原来是街道两边的小吃店铺的油烟扑向地面,游人的鞋底,带着店铺的油烟气,将青石板挂了一层油气。我并不觉得这些渍染有什么不妥,倒是觉得,这是继“打卡”之后是又一个方式,是“印足”——把自己的脚步印在偶园古街,感受到浓烈的市井气息和尘世的温暖,这是鲜明的地域文化,青州在创造着几千年之后的又一次盛况。对于青州人而言,这种市井方式,最能寄托他们的生活情感,多少人就在古城老街上找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找到生活的幸福感。如果让青州人投票,哪里最具幸福感,可能90%的人都会选择这里。
   一地烟火气,并非不雅,倒是成了青州人的生活骄傲。青州城一街一巷,一隅一场,一桥一池,都是干干净净的,那么清纯,风雅而不失质朴。在每年的春天,古城的偶园街商户都要在旅游旺季到来之前,用清水洗刷这条街,还街面的本色亮度,让古街换一口清雅之气。经过一年,再覆盖上新的烟火气。
   我步行了古城外的石板路,走过用青州石铺成的“下营子街”,发现青石本色干净,和古城的石板路明显不同。被染了烟火气的石头,多少年之后,又是古城的古董,是当代繁华的见证和遗存。
   古城偶园老街,油光可鉴。游客如浪潮,一波波卷来,将青石打磨成鹅卵石的模样,游客无需查阅这里的旅游热度,一脚踏上古街,便知这里此前有多少脚步踏响了节奏,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在其中,前后簇拥,在市井烟火里,有谁还呻吟这般孤独,这般寂寥!
   我常常想,为何那些诞生于市井的烟火记忆,总是经久不息,如“豆腐西施”,“沙县小吃”,“重庆小面”,“兰州拉面”,糖人张,杏仁刘,面鱼王……这些,已经成为贯穿时代的一张张名片,代表的是乡情乡愁,让我们的口舌可以古今对接,因因相承。烟火有温度,有温度的日子,才可以传承持续。
   坐在一位“吹糖人”的街面摊点前,欣赏着他的作品,半天不见有人来买他的作品,他说孩子们都上学了。他在等孩子们放假。我说我不是孩子了。他懂得,笑着说,这年纪,看看就焕发了童趣。是啊,我看看就是尊重他的创造,他创造着烟火气的朴素而甜蜜的生活。
   我拿过他的“糖人图”,翻了翻,都是他的笔绘。原来是让孩子参照自选一个吹糖人的样子。他是读懂了孩子们喜欢的烟火气,小小的生意都有学问啊。烟火气里有情趣,可不是糊弄着过日子。
   多么想把偶园街搬走,但这是妄想式的抒情。我到底是在青州连住两晚上,稍事休整,再去老街,踏着一地烟火气,重复地走过再走过。我总觉得还有很多遗漏,好在我反复念叨着“一地烟火气”,带走了青州的诗意。
   特别有感。我喜欢走进古城,感受古色古香,看曾经时代留下的痕迹,尽管有些建筑,甚至包括遗存,都是仿古的,但那种还原古色的构思和情怀,我还是很赞赏的。走过不少古城,都难以用“烟火气”形容,唯青州古城,我不能用“沧桑”、“亘古”等形容时光久远洇漶的字眼描述,这里升腾着生活的烟火气息。我想假如我登顶青州之南的云门山,回望古城,一定是烟火气弥漫,人烟阜盛。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十月,寇准以左谏议大夫身份出知青时,第一眼青州的感觉就是“万家烟树暝重城”,他看到的是青州城的烟火生机,于是才有“日日尽心”的为政决心,守护青州这“一地烟火气”。
   我想,今天,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就是为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吗?为了那股延续不断、滋滋有味的烟火生活,务实勤政。以百姓最繁盛的烟火生活支撑起来的政绩,胜过所有的“面子工程”。
  
   2025年9月2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2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家汪曾祺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者觉得,人间烟火气,也最能成就一地繁华,一街成色,一世嘉名风流。这次,作者又到山东青州古城,碎步丈量古城老街“偶园街”。作者惊叹——一地烟火气,满街市井香。青州石,踏在足下,一街一地,皆藏意蕴:世事沧桑,农耕贯穿。北街一色的青青家槐,与烟火气中的市井百态、日常琐碎呼应,编织着自然和人文结合的生活画卷。街边店铺,多是特色小吃,代表着青州人的日常。海欣关东煮、千禧拉面、郑母烧饼、老槐树煎包,这些都是青州人的知名品牌美食。一侧也有杂牌的煎包门店,如“刘伟煎包”,还有“武记灌汤包”等。“非遗”不欺非“非遗”,包容是青州的胸怀。这里的精品令人目不暇接,“知鱼坊”,透着庄子的“知鱼之乐”。“慢青州”,令人想起词牌“扬州慢”。“花述小屋”,可细听“花之语”。“冯家巷”的饭香飘远。“兔子仓鼠”、“手养鹦鹉”,可能这是宠物的聚集地。山楂冰棒,酸梅酸汁,酸枣果汁……令人垂涎欲滴。茯苓酥、锅包肉、小心肝、蛤蜊鸡、山里香、丁胜饼……美食,美名,诱人,也留人。南首的“海岱都会”,仰泰山,瞰渤海,拓展着市井概念。“尚书里坊”,官宦的诞生地。“一门科第”、“柱国坊”、“大宗伯”、“太保坊”、“得天坊”……一地烟火气,满街才俊影。青州,位列九州之首。4000年前因大禹治水,给“青州”之名。大禹岂止是治水,更治了人文。那些烟火记忆,已经成为贯穿时代的一张张名片,代表的是乡情乡愁,让人们的口舌可以古今对接,持续传承。好文,作者踏访青州古城,走在偶园街,满眼都是特色美食,满地都是浓浓的烟火气。脚踩一块块被染了烟火气的石头,作者想到多少年之后,这些青石又成了古城的古董,成为当代繁华的见证和遗存。作者细品那一个个美食品牌,读出了历史的悠久,读出了故事的精彩,读出了浓郁的人文气息,读出了缕缕剪不断的乡情乡愁。通篇集描写、感悟、抒情于一体,笔法灵动,辞藻清雅,有古意的深邃,亦有诗情的漫漶。作者对这流淌一地的烟火气是多么钟爱啊,被烟火气熏染的古街古色古香,又曼妙多情,老街沉淀的是历史的厚重,又缭绕着天真活泼的童趣。情韵交融的大作,美轮美奂,盛赞才情四溢,倾力荐读!【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23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9-23 06:38:06
  作者踏访青州古城,走在偶园街,满眼都是特色美食,满地都是浓浓的烟火气。通篇笔法灵动,辞藻清雅,有古意的深邃,亦有诗情的漫漶。作者对这流淌一地的烟火气是多么钟爱啊,被烟火气熏染的古街古色古香,又曼妙多情,老街沉淀的是历史的厚重,又缭绕着天真活泼的童趣。情韵交融的大作,美轮美奂,不可错过的精神大餐,问候怀才老师创作辛苦,秋分吉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3 09:45:51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青州是我第二次去,以后还会去,不知为什么,我觉得青州古城,在所有古城里的唯一,唯一的还有旺盛的烟火气的古城。这个说法,是会得到共鸣的。我觉得偶园街的主题就是烟火气,就看满街烟火,就吃青州小吃,找自己喜欢的。这里的店铺古色古香,尽管缤纷为新建,但改造仿古,有味道,其他的街道,如关东街,都保留了原貌,据说有上千年,其间也有维修,但基本上不变结构。我走了两趟,真有进入古代的感觉。在偶园街不难遇到故事,遇到自己喜欢的,罗老师有时间有机会就去看看。远握,问候秋安,期待罗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9-23 08:09:44
  烟火气象征着人气鼎盛,中国人讲究的人丁兴旺,正是产生烟火的根源所在!老师的文章深远悠长,有着厚重之味!回复有些简单,见谅!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3 10:24:16
  谢谢枫桦老师旅途中给小文点评留墨,辛苦了!如枫桦老师所言,烟火气是我们日子的底气,走在青州古城偶园街,一派烟火气,人们流连,商家忙于生意,感觉很和谐。我觉得,青州古城可能在今天这个时代属于最阜盛时期,无与伦比的。谨祝枫桦老师旅途快乐!
3 楼        文友:岚亮        2025-09-23 08:31:16
  不论是在哪一座城市,要论人气指数,非老街莫属,老街最烟火,最市井,它沦桑,却鲜活,它古老,却是城市的童年。我是很喜欢那些老街老巷的,每去一地,必到老街走走。青州古城的偶园街,风情卓然,读罢此文,染了一身的香,古色香,青石香,风味香,还有那淡淡的睡莲和槐花香。诗意的老街,生香的文字,拜读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3 10:32:06
  谢谢岚亮老师的精彩留墨。辛苦了。如果是岚亮老师走一趟,可能会更出锦绣文章,观察也深刻,我只是很不易找到这么一个角度。岚亮老师说得对,老街最烟火,最市井,它沦桑,却鲜活,更是城市的底蕴和底色,我也喜欢逛古城古街,青州古城,即墨古城,滦州古城,都是我认真游览过的,感触很多,印象很深。我所见,青州古城,当属一流,我第二次去,并不觉得审美疲劳。古街中心处有偶园,上次没有进去,这次也游览一番。的确,古街之南是半个小江南,和周庄等的样子很像,但又是别具一格,我有个题目叫“一半是江南”。我反复走了两趟,大约千米。特别期待岚亮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9-23 11:11:41
  从整体看,我国随着人员流动加剧,南北文化交融。如果只去看人的着装打扮,去看市容市貌,甚至去看那些游乐园、城市广场,很难划分出哪是哪儿。唯独从人的 饮食习惯上,还能找到一些本帮的痕迹。所以,老师写青州,选了饮食这个视角,极有有远见卓识。一地烟火气,让青州的“青“永不褪色。品尝了青州的味道,非常满足,很棒的游记!祝秋日愉快,写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3 11:31:42
  我走过青州古城,即墨古城和滦州古城,感觉更有特色,但最重要的区别是风情文化和饮食,青州的饮食,地方特色十分鲜明,那些饮食名字,我刻意记下来,觉得刻意代表青州的烟火文化,韩老师说南北文化交融,这是大势,我去内蒙古居然也有江南美食小店,让我惊讶。这次去的目的就是要吃青州的特色美食“老槐树煎包”,吃了两次,留下美好记忆。青州的颜色属于烟火色,7000年不褪色,一贯的。尽管糖尿病限制了我的饮食,但在青州,我还是放开了吃,还喝了青州酸枣酸汁,半瓶。青州煎饼,青州桃,青州郑母烧饼,都买了些。以此表达我对抗青州的好感和喜欢。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9-23 12:08:02
  一颗“青”字。成就一座城,以及这座城7000年的历史,可谓一种绝对的执着。一座城的驰名,山色水汽怎比不了“一地烟火”。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想,说的一定是青州。点赞学习,祝秋安笔丰!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3 12:38:05
  不错啊,“青”是最具时光特点的颜色,不仅是只此青绿,更有烟火气盛。这次去青州古城是第二次,专门经历我感兴趣的东西,细致看,慢慢品,有点收获。谢谢金刚狼老师的精彩留墨鼓励,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9-23 15:39:49
  烟火气,悬浮在空中的气味,到处跑动,想要通过文字的方式将其拿捏,没点文字上的功夫是办不到的。青州的烟火气在这座古城的街上处处飘荡,将作者吸引,也将读者颇为感叹。这是非常美味的精神食粮,学习点赞,祝福老师!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3 15:46:55
  我反复走了两趟,第一次感觉这么重复是很有意义的,我已经去过一次,这次又是重复去的,我说不出为什么,就是喜欢吧。那些店铺,可能对多数人来说就是一个风景,各自买点,也不可能买遍青州古城,到底这里是什么样,一般的层面描述,可能就是仿古建筑,但我发现最重要的东西是烟火气。有表层的,也有骨子里的,烟火,是古城人生活的底色,所以就有了这个题目。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简柔        2025-09-23 16:58:44
  悠久的青州,迷人的偶园街,充满着古老的风情,又有着现代的元素。古老与现代的交织成就了一条老街的魅力。走在这样的老街上,很享受。这里不仅有旧时光的味道,有书卷的气息,还有那么生动而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我想吃一碗海欣关东煮,吃两个老槐树煎包,吃五个郑母烧饼,坐在石凳上荷,看槐花,时光也得醉。都是怀才老师的文字诱惑的。灵性与细腻兼具的美文,点赞。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3 17:24:19
  可能,我爱一条街,当属青州的偶园街了。我去了两次,走了三遍,还是觉得喜欢看。这条街,古老和现代几结合,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所以我直接舍弃了乘坐游览车,干脆沿街去看。我第一次感觉,有些食物必须在这条街上吃,否则就味道不纯。我江山 买了老槐树煎包,先是坐在街边吃,又买了十几个带回宾馆吃,吃不出那个味了。时光在这条街,真的很醉,就是走不动,坐看行人走,眼观风上书,也是有味道的。总觉得,文字不胜风景,想尽力表达出特别的韵味,真不如简柔老师对风景把握表现的文字,那么有粘性。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9-23 21:03:01
  山东人实在,鲁菜量大味足,也代表着烟火气足。青州古城漫步,老师品味十足的烟火气,从地方小吃到文化联想,给我们呈现一副古今交织,“青州慢”的饕餮盛宴。拜读老师佳作,祝老师生活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3 21:31:48
  谢谢天方老师的精彩留墨。我觉得,一顿饭,在今天,吃起来没有什么,但吃得无滋无味的时候很多,我在想,可能就是少了一种文化,胃口,有时候很怪,不是好吃的东西才打得开,文化是有助于胃口的。山东饮食很多,分量也足,况且,如今的年纪,似乎量不太重要了,倒是挑剔滋味,甚至只是品了。我觉得青州古街的吃的,很有品味。喜欢。期待天方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