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忆】姥姥和大鱼(散文)
母亲下班回来说,明天不去上班了,已经请假了。
母亲有些激动地说,姥姥从山东来了,要接我回老家去读书,因为父母亲都很忙,照顾不过来。弟弟小,离不开母亲,母亲只好带着弟弟去上班,母亲工作单位有幼儿园,却没有小学校。
但是,这个冬天,姥姥要陪我们过一个冬天的,要等过了年,开学时,我才和姥姥回老家。
这不,姥姥还没进门呢,母亲已经反复嘱咐我和弟弟,说:姥姥吃斋念佛,经常吃素的,要我和弟弟好好配合,不许乱了姥姥的生活秩序。谁要是不听话,小心母亲知道了,绝不轻饶的。
母亲说起姥姥,我当然还是有记忆的,因为很小的时候回过老家。听母亲说生我的时候,姥姥也在我家的,是姥姥来伺候母亲月子的,还说我在月子里总是哭闹,要人抱着,很难哄的,抱着睡着了,一放下就又哭闹起来。
以后,母亲又抱着我回过几次老家,因此,对姥姥还是很亲的,姥姥对我可好了。可是,真要是离开父母去姥姥家上学,我还是很舍不得离开,再就是弟弟,我会想念他们的。
因此,一晚上,小小的我竟然有了心事儿,一闭上眼睛,我就总是想起姥姥,现在什么样子了?还认得出来我吗?又想起离开家,翻来覆去好容易才睡着。一觉醒来,我家的大红公鸡已经喔喔叫了,火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进了我家庭院,亮堂堂的。
母亲早已做好了早饭,正在跟父亲又是发动拖拉机又是抱被子的,要去接姥姥去了,因为担心姥姥会冷,就商议着抱着厚厚的被子放在车上。
我赶紧一骨碌爬起来,吵着也要去车站,要去和父母一起接姥姥。弟弟也要去,还说要看看火车什么样子,才忽然想起,弟弟没有回过老家,也没出过远门,他呀,还真是没有坐过火车呢。
到了火车站,我的记忆慢慢复苏,其实,从前坐过火车,那时必定小,记忆还是有些模糊的,虽然天已亮了,感觉车站里还是比较昏暗,雾气腾腾的,一条条火车道蜿蜒曲折,好似一条条长长的巨蟒一样趴在地上。
我和弟弟在站台上,努力地望着,本来母亲不打算让我们进车站里面的,可是,弟弟没有见过火车,一定要进去看看。
火车进站了,吞云吐雾似的,一阵阵轰鸣,好似巨大的野兽似的,一路奔了来,弟弟捂住耳朵,眼睛也不敢眨一眨,生怕错过什么,又很害怕,躲在母亲身后。
姥姥被父母亲搀扶着,一路走出了车站,我和弟弟都觉得有些陌生,虽然我见过姥姥,但是,几年不见,确实是,姥姥又老了许多,但是,依旧打扮的利利索索的,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衣服也很整齐,虽然旅途劳累,但是,姥姥依旧很有精神。它穿着青色衣裤,里面穿着一件雪白的衬衣,高高的衬衣领子雪白,依旧也露出雪白色的衬衣袖子。牙齿还好,鱼尾纹往深里刻了些,白发却依然没有,一笑浅浅的酒窝依旧,姥姥很美,年纪虽然大了,还是很美。慈祥的模样,让我和弟弟很快就不再生疏了,一路上叫着姥姥,姥姥的。问这问那,说起火车,姥姥就笑着说:不是有人说过嘛,说这火车爬着走都走得这么快,若是站起来跑,那还了得,还不更快呀,哈哈。
一句话,说得我和弟弟都大笑起来,没到家呢,弟弟就和我争起姥姥来,弟弟说,姥姥是他的姥姥,他要跟着姥姥回老家,不要姥姥接我回老家呢。
姥姥来的那天晚上,母亲做了好几个菜,请来了周围邻居朋友来家里,吃饭饮酒,很晚才散的。来的邻居朋友大多数都是山东的,有的好多年没有回老家看看了,因为老家没什么人了,也有的,是工作忙或是生活紧张,因此,好多年没回老家,但是,一旦见到老家来人,都亲得很,都来坐坐,聊聊老家。
问问那条街问问那条巷子,还有那些集市或是村庄或是某个人甚至那棵老树,都有记忆的,看来,故乡给人留下的记忆深远的,难忘的。
我只是记得我的姥姥们舅舅们姨姨们,还有吃的东西,什么萝卜柿子桃杏地瓜花生,肉火烧小笼包鸡鸭和乐朝天锅,我说了一大串,风筝记忆最牢固,记得小舅给我扎风筝,陪着我一起去放风筝呢。
是的,老家有老家的好处,让人难忘的,然而,在东北也有我们这里的好吃的好玩好用的呢。就说,我们这里吧,冬季了虽然,到处都是白雪皑皑的,可是,冬季了,也照样有我们小孩子玩耍的好去处,那就是雪地或是大河之上,冰冻三尺的河面,此时最热闹了。小孩子们天天在上面玩耍,不是滑冰就说打尕或是打雪仗,有的大人们还凿开冰窟窿网鱼下地龙。父亲就喜欢下地龙,每天很早去河面上巡视自己下的地龙,经常会网到鱼的,大小鱼都有,什么鲶鱼鲫鱼黑鱼嘎牙子也都能网得到的。因此,虽然东北冰冻三尺的寒冬季节没有了野草野果子,却有鲜美的鲜鱼吃的。
那一天,父亲网看一条很大的鱼回来,父亲将鱼放在一只大盆里,还带回来了河水,养在盆里,等母亲回来做着吃,因为母亲这几天加班,一直住在厂子里。母亲从前加班在玩也要回来的,现在姥姥来了,母亲好似放心了,将家还有我和弟弟一起交给姥姥,就安心工作去了。
看到这么大的一条鱼,游在大盆里,我和弟弟好开心呢,真是好呀,还从来没有网到这么大的鱼回过呢,我们围着大鱼蹦呀跳呀,又歌又舞蹈,就等着姥姥给我们做鱼吃了。弟弟说要红烧,我说要清蒸,我听父亲说过的,这样的大鱼,清蒸鱼好吃。
姥姥没见过这种鱼,就问父亲是什么鱼?父亲说,这就是狗鱼,很好吃嘞。
父亲说狗鱼肉质细嫩,肉厚刺少,味道很美的。
姥姥忽然想起来什么,就说在老家时也听说过的,对了,就说也在东北住的芬儿说过的,说咱们东北这里狗鱼多得是呢,还说狗鱼不仅肉好吃,它的心脏和胆汁还有着止血、退烧、止泻呀药用作用的。
姥姥以为来到东北也可以见到芬儿的,其实她与我们住得很远的,她靠近松花江,我们靠近黑龙江,远着呢。
父亲说,是的,狗鱼好呀,据说还有防疫作用的,总之吃了狗鱼一冬天都不得病嘞。
父亲说着话,就去忙去了。姥姥守着狗鱼念念叨叨自言自语说着什么,我只是听到姥姥好似说:都说是孝子不进狗鱼场的,从前有的地方以渔猎为生呢,就把捕狗鱼视为一种庆丰收的喜事,很忌讳戴孝的人去渔场,怕重孝冲了财喜神嘞。
姥姥说要去放生,这鱼绝对是不能吃的,姥姥念着佛,说,俗话说得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这哑巴鱼儿,好好生活在水里,招谁了?还是惹谁了?就要被吃掉?
听到“放生”两个字,就在脑海里搜寻着,好似听过母亲和父亲都讲过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小时候,砍柴回来,他背着一捆柴禾,这可是他费了好大气力才砍下柴禾呢,当他路过江边时,看到有人钓了大鱼,就用木柴换鱼,然后把鱼放生。
姥姥读书多,知道得也多,说有放生池的,最出名的要数玉泉放生池,在南方地界的。姥姥就搬出自己读过的书说:这可是有记载的,在《中文大辞典》里记述道:“玉泉,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清涟寺中,源出西山,伏流数十里,至此始见。寺人甃石为池,养五色鱼。”
还说,在《浙江通志•杭州府》里也有也有记载:“玉泉在钱塘县九里松北净空院,齐建。元末,灵悟大师昙超说法,龙君来听,为抚掌出泉。”
姥姥说辞典中所说的“寺人甃石为池,养五色鱼”的那个池,就是有名的玉泉放生池了。我听了这样美的池,有五色鱼,很是好奇,那也太美了吧,想去看看,姥姥说,好好读书,长大了,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到处走走看看吧,好景色又有故事的地方多得是呢。姥姥说要我就去玉泉寺好了。现在有五色鱼的玉泉,就叫玉泉寺了。凡是去杭州的游客,没有不去的,去那里看看放生池,祈福,观鱼。
真的如姥姥所说吗?那放生池宽阔得很,我和弟弟用手和胳膊都无法比得出来呢,大概有一两亩地见方。里面的鱼很多很多,有数百条大鲤鱼呢,而且都很大很大,池水也很清澈,可以看到水底的鱼,游来游去,悠然自得得很,色彩当然是五种颜色,但是,以黑色的为主,也有红、黄和花斑的。说起那鱼大的程度,姥姥说要有十二三岁的小孩儿那么长的,最小的也有二尺的样子,水里游动着,可喜人了,谁看了谁爱。
姥姥说,我们是不舍得伤害放生池里的鱼儿的,因此鱼儿只能越来越多,鱼儿们也生活得很好,可是,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到处枪杀掠夺,连放生池里的鱼儿也不放过,它们随意被打捞上来,连吃带祸害的,险些将鱼儿都祸害完了,真是遭天杀的。
多行不义必自毙,小日本鬼迟早要灭亡的,中国人一定会胜利的,保家卫国,哪一个中国人也是好样的嘞。
姥姥说着,就将父亲网回来的大鱼放进了大桶里,说,眼看着天不早了呢,赶紧的吧。
我和弟弟还以为姥姥要给我们做鱼吃,没想到,姥姥是要我和弟弟帮着她去放生。
姥姥说:你们两个拿好,什么冰穿子斧子锤子的,就是带上你爸爸用来捕鱼的所有工具,再拉出来小爬犁,让鱼坐着小爬犁,我在地上走着扶着鱼桶,你们两个拉着哈。快吧,跟我去东面小河去放生去。弟弟说:爸爸不是在东小河捕得鱼,是在村后的大河叉子。姥姥说什么大河叉子小河叉子,大河小河都通着大江大河的,只要放进一条河水里,大鱼自己就找到家了。
姥姥要去放生,最终还是父亲的协助下,才成功将大鱼放回到水里去了。那天,放生回来,天上飘起来雪花,姥姥说那是大鱼写给我们的信,告诉我们说:它顺利到家啦。
哈哈,我和弟弟在雪花里又跳又唱,快乐极了。好多年过去了,我依然会常常想起,大鱼借雪花写给我们的信,听到它好似在跟我说话,说它也同我一样,经常想起姥姥,想起姥姥的善良,姥姥,好慈爱,好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