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韵凝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韵·情】织梦商河(散文)

精品 【文韵·情】织梦商河(散文)


作者:老树听风 秀才,167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9发表时间:2025-09-24 15:56:35

清晨,阳光洒向一座偏僻朴实的村庄。商河县的孙集街道,这里被打扫得很干净,妇女们步量着距离、砸撅子、鼓捣家什,孩子们跑进跑出,帮忙拿橛子、搬线团、递刷子……一场宏大的老粗布刷机阵势拉开序幕。对刘越而言,这是刻入骨髓的记忆。
   童年,刘越是母亲脚蹬三轮后车斗里的小乘客,每次母亲去县城纺纱厂买线,都带着他。母亲弯腰弓背蹬车的背影里,通向县城的路似乎格外遥远,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勇气悄然根植在幼小心灵。他像母亲的小尾巴,眼睛里仔细搜寻着生活的意义。牵机倒线,上机织布,每个环节都收录眼底。母亲虚心向婆婆、婶子们请教那些外人难懂的方言术语,刘越的小脑袋总是昂着,竖着耳朵,静静地听着。在老一辈手把手的教诲下,商河老粗布的秘密逐渐在母亲心底铺展开。小刘越与寻常玩闹的孩子不同,他忽闪着乌黑的睫毛,安静地观察,仿佛也和母亲一样懂得了些什么。每当母亲牵机倒线,小小的他总比母亲还忙活,仿佛他才是主角。
   仲秋的阳光像个常来的熟客,悠闲自在地溜进办公室。听着母亲娓娓道来的往事,刘越嘴角扬起一抹笑意,眸子的光芒始终罩着慈祥的母亲。“多喝点水,秋燥容易上火。”母亲的关怀无微不至。他端起母亲倒满的茶杯,一饮而尽。褪色的T恤衫,阳光亲吻过的肤色,一副原生态模样。这个憨然的农村小伙,陌生人很难将他与承载厚重历史的商河老粗布联系起来。
   《山东省志》记载:商河大布(现名商河老粗布),为当地传统手工织物,历史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明清时期已形成“家家机杼声,户户织土布”的盛况。“商河大布皆出女子手工,用具均为木质,少女十岁能纺线,十六岁能织布,鸡鸣早起,夜半始眠,成年妇女可成布五百尺”,且“每岁销行数万块”,畅销于山东省内及京津地区。
   这热销产品依赖传统木制织布机与复杂工序:从“娘花车子”纺线、“落枂子”缠线,到核心的“牵机”决定花型纹样、“打绞”固定经线顺序,再到“挂桷子”设计花型,均需手工完成整经、上机。经典花型如“野鸡翎”“胡椒花”源于自然观察。在历史上,它是家庭重要经济来源,是女性必备技能,婚嫁时“十六铺十六盖”或“二十铺二十盖”的嫁妆习俗,更凸显其在民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金秋的阳光洒进济南商河安琦布业有限公司民俗博物馆。古老的手摇纺车无声地诉说着自给自足的手工时代。刘越洒脱地坐于蒲团,左手拾起布几(棉条),右手摇动纺车把手,动作流畅自然,细长的棉线悠然而出,宛如一位久坐炕头的老者。他不仅娴熟纺线,更深谙“牵机”“倒线”“络线”等核心工艺。
   “牵机”是决定花型纹样的核心环节,通过“倒线﹣打绞”将零散纱线转化为均匀的经纱系统,直接影响图案精度与织造效率。“倒线”需将络好的线轴按设计排列成经纱层。“络线”是将染色棉线整理成规则线轴的关键,需借助木质“篓子”。刘越拿起两根线头示范“捻接法”,粗大的双手与娴熟动作异常协调。“细节决定成败,绝不能因为简单而忽视细节。”他简单的话语富含哲理,不愧是当代大学生。
   牵机过程更考验精准:摆好花型,用高粱杆将线收集,根据布卷长度确定挂绞角数量密度。匠人来回行走,主绞角需查看挂线是否出错。传统四匹缯提花需四组严格镜像的绞位,刘越边说边小心翼翼地示范,强调若分绞错位会导致“花型偏移”或“漏提综”,整匹布需返工。当被问及是否无所不能,他笑言“递缯”(穿综工序)学艺不精。“递缯”是将经纱按特定规律穿过缯条,形成提花“程序编码”,需熟记口诀,眼手脑高度协调,是决定纹样精度的核心环节。
   古老的织布机安然伫立着,它们是刘越亲密的伙伴。刘越撩起长腿,跨坐织布机,手抚横档调试,双脚踩着踏板交替发力,右手持梭飞穿经纱,左手在对侧接梭,动作循环有序,炉火纯青。若非亲眼目睹,很难相信这技艺出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
   时代浪潮下,家家户户的机杼声渐消。大学时,当同学关注游戏,刘越满脑子是商河老粗布和母亲疲惫的身影。他深知,母亲单薄的肩膀已跟不上网络时代的步伐。2014年,刘越毅然辞去舒适工作,回乡扛起母亲肩头的重担。走进工厂,他才深刻体会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机器维修成困扰生产的大问题。他想起童年拆装外公收音机的往事,那股韧劲儿又涌上心头。白天是工人,夜里是技工。他自学知识,观察机器,细细琢磨,跟着师傅学,浑身污渍,满手黑油,被师傅赞为优秀维修工。
   安琦布业整栋楼的水电暖消防施工,刘越主要靠自己与叔叔完成。每条电路、每根管道,他都一清二楚。他痴迷学习师傅的独门绝技——电路维修、电器焊接。如今,他的手法已与师傅无异。
   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数字经济爆发时代,他深感本科知识捉襟见肘。他挤出时间恶补直播电商相关知识:摄影摄像、短视频剪辑、导演策划文案、分镜头设计等。他像钻进书箱的老鼠,越啃越上瘾。
   建材车间需要持续水源,母子彻夜难眠。刘越琢磨出自制监测警报系统,终端铃铛安于床头,解决了后顾之忧。当一切步入正轨,刘越的脑细胞再次活跃。他自学摄影、剪辑、AI、DeepSeek等技术,创立直播间“布叫兽”。起初,直播间内空空如也,母亲劝他休息,他回以温暖的眼神,继续激情澎湃。古语云:有志者事竟成。订单飞跃而来,母亲悬着的心终得释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布叫兽”爆火,吸引了众多周边宝妈。送孩子上学后,赶到刘越公司工作,实现挣钱带娃两不误。刘越坚持:“一周没人要播;十天没人,也要播。”在他的带领下,徒弟们从灰心到爆火。订单骤增,解决了众多留守妇女就业。
   “布叫兽”的成功并未让刘越止步。他走出家门,关注全县直播带货,早出晚归,疲惫深埋心底。母亲嗔怪:“自家大事儿顾不得管,尽出去管人家的小事儿。”同时,递上热茶叮嘱儿子:“注意休息!”知子莫若母,她懂儿子所求不是金钱,而是能帮助多少人。
   村里奶奶的土鸡蛋、爷爷种的豆子、留守老人的蔬菜,都成了“网红大主播”刘越的菜,他有求必应。特殊时期,种植户几十亩水果玉米滞销,刘越毫不迟疑,带着伙伴们扛起工具直奔玉米地。三小时内策划、拍摄宣传片、制作销售链接,一气呵成。快递小车开至田间,刘越带领员工掰玉米、打包、装车,汗水湿透衣衫。太阳月亮轮班,无人知这汗流浃背的青年是商河县电商行业党支部书记。三千多斤玉米售罄,各方欢喜。看着种植户眼中含泪的皱纹,刘越再次将“农人不易,急需帮助”刻入心底。他总是对母亲说:“大爷不容易,我得去帮一把。”话音未落,车子已绝尘而去。
   刘越不仅严于律己,对儿子亦言传身教。睡意朦胧的儿子嘟囔未吃早饭,刘越威严道:“那就不用吃了!你还有三分钟!”在严父面前,二年级的儿子只能转身准备。真正的父母之爱,不是宠溺与娇惯,而是严加管教与培养。
   徒弟们不解师傅为何已成功还如此拼搏。刘越问:“想成为我吗?”徒弟们眼中放光:“当然想!”“那就跟着我脚踏实地干!别指望那一堂两堂上百人的培训课。”此后,刘越身后多了几个小跟班。在实践中,徒弟们技能飞涨,在市县级大赛中获奖。手捧证书,方悟师傅所言:“当你把所想要的一切付诸行动,不想成功都难。”
   这位勤奋好学的青年,身兼多重身份:超越建材厂维修工、商河老粗布非遗传承人、商河县电商直播行业党支部书记、社会责任企业家、网络达人领头雁……更是留守乡村老弱妇孺的靠山。“让更多员工在有家的地方有份好工作”的誓言他做到了,但从未止步。
   母亲时刻叮嘱:“注意休息,适当锻炼身体。”刘越淡然一笑:“反正怎么也得锻炼,不如直接扛着设备去干活。看这胳膊上的肌肉,干活干出来的,效果强大。”母子相视一笑,疲惫融化在秋阳里。
   从传统行业出发,刘越培育起自己的数字产业。他坚信更好的项目是能跨界融合。应邀孵化排球工厂,仅半天就掌握了核心工艺,直播时思路清晰。旁人诧异,殊不知背后是他不懈的学习与思考。
   在乡村中学学生进城、校舍闲置的背景下,刘越结合自身优势与乡镇实际,盘活百余间闲置楼宇,建立商河县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送完孩子的家长可到园区工作,放学后直接接娃。若工作繁忙,孩子可通过学校内部通道进入园区“AI自习室”,每间配督学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与内容辅导。园区还从事电商直播、新媒体视频、企业电商孵化、AI教辅等。“服务乡村,数字振兴”是园区的标语,更是刘越刻在心坎的信念。他将宝妈转型为合伙人,无私传授数字技术,将“数字经济”理念注入乡村振兴宏图,这亦是他未来十年的发展梦想。
   九层楼窗口,灯光拉长微醺的孤影。抬眸间,未来广场大屏幕上,暗蓝底色衬托着洁白的“I”与“商河”,两者中间火红的心形格外瞩目。那悦动的红光,仿佛是超越一切的渴望。刘越轻抚心脏,感受那同频共振的强音。
   楼下,商中路的莲花灯如睡美人,坦然发光,汇成光影长河,扮靓星夜。他分不清自己是哪颗星,但确信自己的光照亮了许多人的路,也照亮了这座宜居小城。他轻摁快门,留下商河夜景发至朋友圈:Wow!Ca!Beautiful!
   我们所认识的刘越,标签从不单一。当被问及能力来源,他郑重道:“无捷径可走,唯一的窍门是持之以恒地学习。做事要踏实,尤其零零后,身处经济快速发展期,更需尊重事实,怀着进取心与感恩心,稳住心态,俯身工作,沉心学习,埋首干活。”
   美丽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心上。刘越的心光,正照亮商河乡村振兴的壮阔前程。
  

共 37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清晨的商河村庄,妇女孩子们忙着织布准备工作。刘越童年常陪母亲去纺纱厂,默默观察学习老粗布技艺。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城市工作,回乡继承母亲事业。从维修机器到自学直播电商,他创立"布叫兽"直播间带动留守妇女就业,还帮村民销售农产品。如今他建起数字经济产业园,将传统手艺与数字技术结合,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母亲总叮嘱他注意休息,但他笑着说干活就是最好的锻炼。作品讲述了母子两代人的坚守,让千年织布技艺在指尖延续。他用数字技术为传统赋能,让家乡的粗布织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力推佳作!【文韵编辑:绿叶红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24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5-09-24 15:57:17
  从大学毕业生到非遗传承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扎进泥土里,也能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2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5-09-24 15:58:13
  千年织布机遇上新时代直播,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他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守护着文化的根脉。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3 楼        文友:思怡乐园        2025-09-24 16:31:49
  老师的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同时,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写景如在眼前,写情动人心扉。欣赏佳作,期待精彩继续!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