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一碗羊肉面(散文)

编辑推荐 【金文】一碗羊肉面(散文)


作者:王金启 举人,443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3发表时间:2025-09-24 23:06:28
摘要:9月14日,“我”与作家竹君、梅君前往陕北,先后游览尔林兔大草原、红碱淖、石峁遗址与高家堡古镇。傍晚时分,三人来到“刘二羊肉面”馆,点了两大碗羊肉面分食。陕北羊肉面用当地筋道白面、散养山羊羊肉制作,羊骨汤慢炖数小时,鲜美无膻。席间,三人交流游玩收获,店家热情好客,梅君还亲手切葱花。这碗羊肉面驱散了众人疲惫,不仅让“我”感受到陕北的质朴,更增进了与竹君、梅君的情谊,其味道与当日情景至今难忘。

进入秋天之后,陕北高原的天气秋高气爽,秋水长天,秋色绚丽多姿,风景优美宜人。2025年9月14日,从早上六点多起床,简单洗漱后,我就驱车来到锦界景苑宾馆,迎接两位应邀而来的两位作家竹君和梅君。吃过早饭后,天气非常晴朗,曙光初照,良辰美景。八点不到,我们已经乘车行走在开往尔林兔大草原的无名小路上。一路上既有丰收的玉米和谷子,也有格桑花和野菊花,还有荞麦和土豆都已经丰收在望。
   我们正行走间,碰到了一群大约有五六十人组成的收割土豆的农民队伍。只见一块田野里的土豆已经完全成熟,一辆类似于拖拉机的土豆收割机轰隆隆沿着土豆地垄向前缓缓开过,两米多宽的两三行土豆的土地便被翻挖开来,就像拳头一般大小不一的土豆便被翻挖出地面。一群农民男男女女便非常有序地沿着地垄捡拾土豆,快速地装进事先准备好的口袋。看样子那块地大约有几十亩,很多已经被装进了口袋,口袋站立在土豆地里,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一行三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收割土豆,也来到地头,看农民们辛勤劳动,并拍了几张照片和小视频。
   来不及细看,我们就开车继续前往尔林兔大草原。梅君坐在我旁边,一边导航,一边提示着我开车小心不要压线。竹君一边分享着我们这两天相聚的欢乐,一边给我们讲着一些同学间的温馨往事。尔林兔大草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神木市尔林兔镇。它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海拔1300米,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5公里,有70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牧场。既有草丰木秀的草原风光,又有芦苇海子等湿地景色。草原植被丰富,里面有花海千亩,号称万亩草原。我们到达尔林兔草原已经十点了。此刻,天气非常晴朗,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我们把车停好后,随着一群游客通过检票口,进入了尔林兔大草原。在大草原非常匆忙却有非常精彩地游玩了三个小时后,我们三人恋恋不舍地走出了景区。
   我们站在草原的路边,简简单单吃着昨天晚上剩下的牛肉和早上剩下的包子和麻团,喝了一些凉白开以及杏仁露之后,我们继续驱车前往红碱淖。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市西北部,地处鄂尔多斯草原和毛乌素沙漠交汇处,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面积约3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100米,大致呈三角形,沿岸有七条季节性河流注入,平均水深8.2米,最深水位12米。它是内蒙古自治区与陕西省共有湖泊,总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湖泊面积达35平方千米,蓄水量2亿立方米。红碱淖湿地是全球最大的珍稀濒危鸟类遗鸥的繁殖与栖息地,20000多只的遗鸥在此繁衍生息,还有白天鹅、金雕等53种受国家保护的珍禽。湖区还有17种淡水野生鱼类,渔业资源丰富。我们踏着沙滩,敬拜了王昭君雕塑,尽情欣赏了红碱淖的壮阔美丽。虽然匆匆忙忙,但是感觉非常愉快。临走,竹君和梅君都说,红碱淖真的风景秀丽,辽阔壮丽,碧波荡漾,真的是沙漠里的大海。
   从红碱淖风景区出来,我们没有停留,立即驱车赶往60公里之外的石峁遗址。到达石峁遗址时,时间已经是下午六点了。我们赶到景区,景区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了。我急忙找到保安,给他们说明了两位作家来自西安,并且是石峁遗址管理处杨科长的朋友。保安听明白了我的意思,立即开门,让我们进去。我简单给两位作家对石峁遗址作了介绍。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的黄土高原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它以宏大的格局、精湛的工艺,为我们揭开了4000多年前中国北方早期文明的神秘面纱。​石峁遗址总面积约425万平方米,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部分构成,城墙以石头砌筑,最高处达10米,气势恢宏。其中,“皇城台”作为核心区域,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精美的玉璋、玉璧、石雕人像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当时高超的手工业水平,更反映出复杂的社会结构与礼仪制度。我们三人迅速观看了石峁遗址,并在石峁遗址所在的山峰上拍下了很多精美难忘的照片。
   当我们从石峁遗址山上下来来到高家堡古镇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们并没有停歇,而是一起兴趣盎然的从南门进入穿越高家堡中心大街,登上中兴楼,并在当年拍摄《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的取景地留下了我们欢聚的脚步。
   当我们从高家堡古镇东门走出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些累了。我问竹君和梅君,咱们一天跑了四个风景区,您们两个累不累?她们都摇着头说,不累,一点不累。我说,现在咱们找个小饭馆吃点什么。她们都说不饿吃不进去。我说,哪可能不饿,咱们吃点热汤热水的东西。然后我们走出了古镇东大门。
   一眼望去,就看见街道对面有很多饭店,其中有一家悬挂“刘二羊肉面”的招牌在夜幕下灯光璀璨,非常引人注目。我就带领竹君和梅君走进了刘二羊肉面面馆。
   在点饭的时候,我们几个人经过商量后,最终决定要两大碗羊肉面,我吃一大碗,另一大碗分成两个小碗,梅君和竹君各吃一小碗。陕北的羊肉面,是刻在黄土高原人骨子里的文暖。特别是来自陕北的白面,非常筋道。经过加工后,看上去柔软细长,吃起来满最麦香,不仅顶饱耐饿,还能增添活力。陕北羊肉特别讲究,必须选用当地散养的山羊,带骨炖得酥烂,咬一口肉质鲜嫩不柴,连筋带肉的部分嚼着喷香。羊肉温补驱寒,吃上一碗,从头到脚都透着暖意,最是滋养身体。浇面的汤是灵魂,用羊骨、姜片慢炖数小时,撇去浮油后汤色清亮,喝起来鲜得醇厚,没有一点膻味,只带着羊肉独有的香。汤裹着面条,再就上一瓣生蒜,热乎气顺着喉咙滑进胃里,既能暖身子,又能解乏,一碗下肚,满心都是踏实的幸福感。
   我们就坐在老板柜台前的一个桌子上,刚开始我和竹君并排坐在一起,梅君坐在对面仅靠门口的地方。由于我们刚刚转完高家堡古镇,梅君感觉很热,就把靠她座位的店门的门帘拉起来,让凉风吹进来。在饭店服务员加工羊肉面的过程中,梅君显得非常优雅灵动而善于交际,我一边赞叹着梅君,一边和竹君说着同学间的往事。竹君和我先喝着茶水。后来梅君去厨房里洗手,这时候梅君提出让我坐在她座位上,她和竹君并排而坐。我坐在梅君原来的位置,三个人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谈论着今天旅游的收获。饭店的刘老板非常热情,一边和我们交谈着,一边给我们添加茶水,并宣传说他的羊肉面已经做了二十年了,不仅生意兴隆,而且味道独特,人缘较好,回头客很多。我们一边听着,一边等待。梅君又到后边厨房去看,原来这家的羊肉面是现场压面,压好面下锅,因此面的品质和味道特别筋道。梅君问羊肉面里面放葱花不放,服务员说,想放葱花你自己动手吧。于是梅君亲自动手剥了一棵葱,洗好后把葱花切碎,每个碗里都放了些葱花。当我和竹君还在谈论石峁遗址山上那片谷子地和枣树的时候,只见梅君双手捧着一大碗刚出锅热气腾腾的羊肉面从里面走出来,她步履优雅,满面春风,喜气洋洋,飘飘摇摇把羊肉面端到我面前,我急忙起身要接住,她没有让我接,说了声“看这里面的葱花,是我自己亲手切的!快尝尝,看怎么样?”此时此刻的梅君,仪态万方,风姿绰约,眼睛和表情好像都会说话一般,令人心醉神迷。我连忙说:“你亲自切的,那一定非常好吃。”并且故意说,我最爱吃你做的饭。竹君在旁边斜了我一眼,我们都没有在意,一起坐下来吃面。说实话,羊肉面虽然一般,而且羊肉少里面还有几块骨头,但由于面新鲜筋道,加上葱花的清香,那碗羊肉面特别好吃。当我们说怎么骨头多肉少的时候,老板笑着解释说,肉熬得时间长了,都化进肉汤里了。并且问我们,羊肉面味道怎么样,我们都笑着说确实不错。
   饭店的服务员也特别热心,特别是梅君在厨房里帮她了一把,她也特别赞赏喜欢梅君,不仅给我们端来非常干净纯净的面汤,而且又给我们端来两碗免费的小米稀饭。我由于羊肉面吃了一大碗,而且喝了那种纯美的面汤,已经喝不进去了。我说小米稀饭就不要了,竹君却坚持要。等稀饭端上来,竹君又给我倒了一多半。我们三人吃得津津有味,满头大汗。而且特别让人感觉亲切的是老板和服务员特别质朴、特别诚恳、特别热情、特别好客,我们在一天之内跑了四个景区之后,吃上这么一碗羊肉面,真的感觉从身体到内心的舒畅无比。
   说句心里话,那碗羊肉面虽然并没有特别的好处,但我从梅君与饭馆老板和服务员的互动中,却深刻感受到了梅君的热情大方和内心善良。
   一碗羊肉面,驱散了一整天的疲惫,去除了身体的饥饿,让我深切感受到了陕北农民的真诚质朴,也让我和梅君、竹君之间更加增进了理解。
   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天了,我依然能够感受道那碗羊肉面的风味、甚至还能闻见羊肉面上葱花飘香的味道,还在回忆着我和竹君、梅君一天之内游览四个景区的浪漫情景,脑海里还在涌现着竹君和梅君言谈举止风姿绰约的美丽倩影。

共 34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一碗羊肉面”为情感锚点,串联起一次鲜活的陕北之旅,让寻常吃食成为解码地域文化与人际温情的钥匙。作者用细腻笔触铺展行程:从尔林兔草原的辽阔、红碱淖的壮阔,到石峁遗址的厚重、高家堡古镇的烟火,沿途风光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黄土高原的精神注脚。文中对羊肉面的描摹尤为动人——筋道的白面、酥烂的山羊、清亮的羊骨汤,每一处细节都藏着陕北人的生活智慧与饮食哲学。而更珍贵的,是文字间流动的温度:梅君切葱花的灵动、店家二十年坚守的热忱、友人围坐谈天的惬意,让这碗面超越了果腹之需,成为驱散疲惫、联结情谊的纽带。作者以小见大,将旅途见闻、地域文化与真挚情谊融于一碗面中,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珍视,读来既有画面的壮阔,更有心底的暖意。推荐阅读!【金文编辑:江西学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09-24 23:07:25
  感谢社长的辛勤创作,期待更多精品。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2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09-24 23:10:39
  一晚羊肉面盛满陕北的温暖与真挚的友情,召唤大家的人间烟火温情,对抗人情的淡漠与浮躁。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9-25 07:48:03
  感谢江西学士老师敬业编辑,祝福老师工作愉快!
4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9-25 07:49:30
  江西学士老师的编者按和摘要写得非常认真,主题突出,提纲挈领。致敬江西学士老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