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看见,一种缓慢的智慧(散文)

编辑推荐 【金文】看见,一种缓慢的智慧(散文)


作者:东夷三子 秀才,210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3发表时间:2025-09-25 20:50:42

《因为看啊》这篇诗的赏读,是我写过最费劲的一篇。难就难在,这事要往三十多年前倒腾——1989年夏天,农历五月二十一的上午,我刚毕业,揣着点念想赶朱刘店大集,想淘几本旧书。
   那集上人挤人,尘土裹着各种吆喝飘得满处都是,连空气都显得稠乎乎的。在卖布的和修鞋的中间,挤着个六十来岁的张大爷,听人说家在圈子村,总来赶集摆旧书摊,那摊儿小得可怜,就巴掌大一块地儿。我蹲下来,一本本扒拉那些泛黄的书,忽然就瞥见本诗歌刊物——卷着毛边,书脊裂得像晒干的鱼嘴,敞着个大口子,后头还掉了两页,散在摊上。我赶紧捡起来往书里塞,指甲刮过纸面上的霉斑,沙沙响,像挠着老树皮,糙得有劲儿。
   里头有首《因为看啊》,当时没太在意,只觉得绕。接着往后翻,冷不丁就撞见几行字:“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在心中化为乌有。”作者是里尔克,诗名叫《豹》。那会儿我刚二十出头,才摸现代诗的边,满脑子都是汪国真的柔、席慕蓉的软,还有古龙、梁羽生笔下的刀光剑影,哪懂什么“四肢紧张的静寂”?可那句子就像根冰锥,“噗”地扎进心里——有好多话堵在喉咙口,麻酥酥的,不疼,就是凉飕飕的,让人一下子醒神。我攥着书,赶紧折了个狗耳朵当记号,掏八毛钱给张大爷,小心翼翼揣进帆布包。
   走出去十几步,心还跟揣了只兔子似的跳。忍不住回头瞅了两眼,怕大爷反悔。可人家正摇着蒲扇,跟旁边修鞋的有一搭没一搭唠嗑,压根没把我那本破书当回事。
   日子一晃就过去了。有回在图书馆,翻到本带着点馊味的里尔克书信集,才知道他说遇见塞尚,是这辈子最大的转弯——塞尚教会了他“怎么看”。我当时还纳闷:塞尚是画油画的,既没教他找诗的意象,也没教他断句跨行,怎么就改了个诗人呢?后来读的书多了,才慢慢琢磨明白:塞尚没直接教他写诗,是教他“怎么看这个世界”。打那以后,里尔克写城市、写飞鸟、写旅途的夜、写童年的病、写妇人分娩的喊、写爱情的晚,全是靠“看”磨出来的。可这“看”里的门道,我直到去年暑假才真正懂。
   那会儿天热得像下火,我懒得出门,在家就着一壶茶消磨时光。最热的那几天,干脆光膀子坐在地板上翻旧书。在个破纸箱底,翻出了那本卷毛边的诗歌刊物——折角的页子里,还夹着片干得发脆的梧桐叶,一打开,满是回忆的味儿。我又重读起来,读到《因为看啊》里“他们将活着,茂盛,繁殖,不受时间约束”这句时,汗水顺着脊梁沟往下淌,思绪一下子就飘回了老家后坡的草莓地。
   那草莓地小得很,就跟我当年淘的那本书差不多大。草莓藤也不疯长,乖乖趴在地上,叶子叠着叶子,像一群晒太阳的懒猫,半天才能往前挪半寸。有个没事干的下午,我蹲在地头看,一看就是大半天,腿麻得没了知觉。站起来的时候,两条腿像被蚂蚁啃过似的。就在那阵发麻的恍惚里,我忽然发现:草莓藤不是没动,是动得太轻,轻到连叶子盖过泥土的声响,都怕吵醒土里睡着的蚯蚓。风一吹,叶子沙沙响,就在那声响里,我忽然开了窍——塞尚教里尔克的“看”,不是看东西摆在哪儿、是什么形状,是看它们怎么动。不是数草莓结了几个,是看它怎么从青慢慢泛红;不是看苹果圆不圆,是盯着急光在果子上怎么悄悄滑过去;不是望山有多高,是看山在雾里怎么一呼一吸;不是瞧见“有福者”站在雨里,是琢磨他为啥不跑。原来,这才是写诗的窍门。
   这话,两个月前还救过我一回。当时赶方案,客户微信催得紧,“周三前必须交,晚了扣钱”,手机震得桌面嗡嗡响。我眼睛干得发涩,滴了眼药水也没用,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凌晨一点,还在手忙脚乱改,差点就把没改完的初稿点了发送。
   指尖刚碰到鼠标,脑子里忽然蹦出那句:“不转身就跑,而是站立不动,在雨中无遮蔽。”我盯着亮着的屏幕,一下子愣住了——脑子里浮出母亲种豆角的模样:天旱的时候,她挑着两只塑料桶去浇水,桶沿晃出来的水,在土路上溅出一串湿痕;下雨了,她也不回家,蹲在地头的草棚底下看雨点打在豆角叶上,溅起的水珠挂在叶尖,亮闪闪的像碎玻璃。她总说:“豆角急不来,得等它慢慢爬藤,慢慢结荚,急了结出来的荚是空的,嚼着没味儿。”
   我赶紧撤回了初稿,一直改到凌晨三点。窗外路灯的光晕漫过键盘,指尖忽然就轻快起来。诗里“成果将千倍饱满”那句,此刻的灯光,竟比正午的太阳还亮。
   现在的日子过得太快,快得人心慌。高铁站里人来人往,灯影晃得眼晕;外卖员的车铃刺耳,等红灯的人都埋着头看手机。前阵朋友家孩子相亲,见了两面就被催着“定下来”,连喜欢都要掐着表算。我也慌过,怕慢一步就被甩在后面。有回加班到凌晨,盯着屏幕上“未保存”三个字,眼泪差点砸下来。可里尔克那句“坚持到比任何尽头都要远”,不知怎么就冒了出来,心里那根绷紧的弦,倏地就松了。
   这年头,真不是要跟人比快。你看隔壁王叔,就是太急了。为了赚快钱,这两年换了好几个活儿——去年卖保健品,天天背着包往小区跑,见人就递传单;今年开网约车,有时候半夜一两点,还能听见他电动车进小区的声音。前阵子碰见他,眼袋耷拉着,胡子也没刮,说网约车不好跑,想再换个活儿,手里攥着张揉皱的招聘传单。日子过得像没扎口的化肥袋,里面的东西撒得满地都是,捡都捡不过来。
   可我妈不一样,一辈子就守着那几亩地,春种豆角,夏种玉米,秋种白菜。锄头柄被她磨得发亮,握在手里温温的,上面还有几道浅浅的沟,是几十年攥出来的印子。她总说:“豆角架歪了能扶,节奏乱了就全完了,何必追着别人的影子跑?”学学后坡的草莓,守住自己的步子,风来了弯弯腰,雨停了慢慢长,总有红透半坡的时候。哪怕别人都慌了、累了,我只要能稳稳扶住自己的“豆角架”,就算架上只爬了半根藤,也不算输。
   现在我才懂,里尔克说的“有福者”,不是有钱有势的人,是像我妈这样,敢在雨里站着等豆角长、敢蹲一下午看草莓挪的人。“当所有阶级和所有人的手/都已疲惫不堪”,可他们的手,最后举着收获,像“充分休息的手”,不抖,也不累,连指节上的茧子都透着踏实。
   以前读不懂诗里“活得比将会失去意义的富人长久”这话,后来再读,才慢慢品出味来。诗从来不是直接说出来的,是要在日子里慢慢撞出来的——就像那本旧刊物里夹着的梧桐叶,我早忘了当年为啥夹它,可去年翻到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了看草莓地的那个下午。
   在草莓地里,我原以为找到了答案。可现在才明白,里尔克给的从来不是答案,是一把钥匙。就像《因为看啊》的结尾,“因为看啊:他们将活着,茂盛,繁殖”,和开头呼应着,就这么一行,可每次读,感觉都不一样——像老家后坡的太阳光,清晨黄昏、晴天雨天,落在草莓叶上的样子,从来都不重样。
   深夜躺在床上,听楼下车轮碾过积水的声音,那个画面总会不由分说冒出来:一片慢慢长的草莓地,一个在雨里不躲的身影,一双沾了泥却安稳的手。至于以后会怎样?不知道。但好像就算摸着黑,也能再往前挪几步了。

共 27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歌赏析,既需要具有欣赏诗歌本身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岁月的沉淀和学养的积累,作者通过赏析诗歌为我们讲述了赏析的过程,并随着岁月的流逝、见识的增长,更加深刻理解了诗歌的精髓。文笔非常犀利,思想十分深刻,见解非常独到,分析全面并让人心服口服。感谢作者老师赐稿,祝福老师创作愉快。 【金文编辑 王金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9-25 20:51:51
  精美赏析文章,欢迎品读。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9-25 20:52:30
  文笔精美,学识渊博。致敬老师
3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5-09-25 20:59:04
  感谢王老师的精彩编按,勤奋敬业精神!辛苦啦!
4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5-09-25 21:04:12
  感谢东夷老师投稿。文字依然清新自然,文采斐然,行文流畅,语言优美。美文欣赏,受益匪浅。向老师致敬!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5-09-25 21:06:40
  感谢王社长倾情编辑,编按有内涵有特色,精准到位,辛苦了!王社长敬业精神令人敬佩,致敬社长。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5-09-25 21:07:30
  感谢王老师的精彩编按,勤奋敬业精神!辛苦啦!
7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5-09-25 21:17:06
  王社长的学识水平和勤恳敬业态度令我好生感动,再次致谢!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