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走进寨英古镇(散文)

编辑推荐 【文璞】走进寨英古镇(散文)


作者:廖德惠 白丁,1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发表时间:2025-09-26 08:33:39
摘要:走进寨英古镇,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瓦片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每一堵古老的墙壁都述说着古老的传说,走在青石板上,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洗礼,让人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尊敬和对对历史沧桑的敬畏,同时,也能感受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文璞】走进寨英古镇(散文)
   暮雨纷扬的黄昏,街角风灯在青石板上幽微地泛着暖光,我们并肩踱过空寂长街,衣袂间流传着欲说还休的缄默。这些青石板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打磨,历经多少风雨侵蚀,有的石板光滑无比,有的布满一些小小的凹坑,有的青石上有天然图案,似字,似画,有的青石上不时显现马蹄凹印,可以想象人流马龙的昔日盛宴,从青苔缝里漫溢而出,走在青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回响,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去感受那来自远古的宁静与安祥。
   这里依山傍水,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与黔东民居双美皆具的建筑风格,让人不自觉留连其间。连绵的群山从四面八方把小镇包围起来,就像一队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家乡的安宁,这里具有风格独特的建筑,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街道两旁,墙壁是黄泥和石块砌成的,房屋的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也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每一处雕刻都是那么生动,让人不由感叹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更体现它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座古宅,每一扇木门,每一块青石板,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古镇的街道采用象征人丁兴旺的“丁”字结构,布局合理,设计巧妙,漫步在寂静的街道,看着那历经沧桑的古城墙,古城门,古码头,古石板街,八大商号,桶子屋民居,苗族吊脚楼,会馆钱庄等遗址,展示了多样式,多风格的特点,不防告诉您,这就是很多文学作家笔下,隐匿着一座古朴而神秘的古镇----寨英古镇。
   古镇坐落于黔东北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部,梵净山麓东南侧,距核心景区27公里,作为明清时期川楚商旅朝觐梵净山的东线古道枢纽,素有"梵净古都"之誉。据《松桃厅志》记载,昔年繁荣之景"三郡朝竭,岁如蚁聚","川楚之民,络绎不绝"。这座承载六百余载历史沉淀的千年驿镇,宛若一颗经岁月精心雕琢的黔东明珠,静卧于历史长河之畔,既延续着茶马古道的商旅遗韵,又铭刻着"南来北往霜晨月,铁马秋风竞朝山"的沧桑故事与不朽传奇。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的街道,有的只是那青山绿水和古朴的建筑,被青石叠砌的城墙,高约十米,长近千米,洞开六门,几条小街弯曲而狭长,两边四合院落鳞次栉比,大小不一,四合天井式样,有一进,二进,三进之分,宽阔者可以练兵习武,四合天井窄者只可安置几张书案茶几,木屋铺陈,也是修造得甚是古朴大方,好似众星捧月,有一点星光也要月光下尽情挥洒,为的是矜持自家的小桥流水。镇里大户人家不在少数,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楼阁戏台便是其旗幌标志。街面不宽,皆选梵净山青石镶嵌,程亮光洁,一石一画皆是风景,沿街而行,不时看到坐在门槛上的老人,摇着大蒲扇,鬓角轻轻飘起的白发,微抿的嘴唇和眼神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淡然与满足,那份宁静与和谐,让人心生向往。
   夜在悄无声息来临,很静。吊桥下的河面升起一层薄雾,路灯光在阒无人迹的小街上迷离炫虚,本来就安静的古镇此时变得更加幽远而幽深,极远处,矿山隐隐约约传来沉雷震动,若远若近,若重若轻,此时,也许你有些惶恐,因为没有人告诉你,寨英曾经是中国锰都,是松桃锰矿的核心矿产区,锰矿让寨英再现古镇繁荣,县办锰矿厂的道路旁开满了商店,前来买矿的湖南,重庆等地客商云集,寨英人成了有名的“矿豪”。粗放的锰矿开采和焙烧破坏了生态环境,让小江河水流变小,河床的砂石越积越厚,河水及河里的石头都变黑了,天空也总是雾尘尘地,经过大力整治,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关闭淘汰粗放的锰矿开采,提炼加工,焙烧窑全部封禁,还寨英古镇青山绿水美景,发展精品水果产业,依托古镇文化,滚龙文化,特色美食资源,这一切可能让你感到匪夷所思,太大的反差形成了一个想象不尽的古镇。
   寨英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不仅是军事屯堡,后来逐渐发展成了梵净山一带的商贸重镇,再加上古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明清两朝,这里就已经聚集了远近闻名的八大商号,它们分别是富华,吴祥泰,同兴昌,曹易和,易和兴,周备祥,聚泰长,协裕祥。早先曾红极一时的由何老板开创的“何裕商号”,虽说当年将临河的地皮修成了一条商道,叫做“何家坝巷子”,这条用梵净山青石板铺砌成的巷道,仍然踩在几百年后红男绿女脚下,至于当初何老板费尽心机买下这块地皮并且修成巷道的初衷后人不得而知,但是这条古香古色的巷道至今依然令人赞口不绝,他的后人也不是等闲之辈,将原来的商号发展成了三大号口,更名为“何和顺”,却未能挤身寨英古镇八大商号之列,可见当年被众星捧月出来的八大商号都该具有怎样强大的资本实力。
   寨英码头因为盐道的顺畅而繁盛非常,外来客商一时云集而来,由于天下太平,除了既有的军需物质运输和土特产交换以外,精明的两湖,江浙客商看中《松桃厅志》所示“蜀之盐,楚之布”也,何况地产桐茶二树,以盐,桐油为主。在他们的精心打造下,当时的码头用最坚固的梵净山青石垒砌,环形石梯背墙临水竟有20层阶,绕城双河碧水泱泱,往返船舶若飞蝗,运进输出造就了古镇开天辟地的鼎盛期,成为“裕国通商”口岸,故有“小南京”之称。
   除了原来的“何家坝巷子”“南门街”外,暴富的客商门又新辟了东门街,中街,此时的寨英是无户不经商,无商不致富,实实在在成了一座富甲一方的商埠。各地富商排名都以八大商号为最荣耀,古镇“八大商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是汉文化与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水乳交融的结晶,建筑装修深受苗族文化影响,利用鹅卵石垒砌墙裙,且作鱼骨形,位于南门街的“协裕祥”商号大门刻着两只水牛角,来凸显水牛那凛然不可犯的威严。这些富可敌国的商号至今都被钦慕财富的我们记得一清二楚,至今还在影响和滋润着这一方村民。
   寨英是一个传统淳朴,真正保留了古老建筑的古镇,钱庄,当铺,城墙,古城门,这里曾商贾云集,贸易繁荣,如今已不复当年盛况,这里曾人声鼎沸,摩肩擦踵,是朝圣者路上躲避风雨的港湾,而现在走在丁字形的长街,看着历史沧桑的商铺,爬上布满青苔的台阶,来到当铺的窗口,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昔日的人来人往,繁华落寂。正是这样保存完好的古镇,成了影视拍摄的基地,《边城汉子》,《战士》《借问英雄何处》,《伟大的转折》等多部电视剧的取景拍摄,古镇如诗如画的景致,演绎的人文情怀,渗透着寨英古镇文化价值,历史意义的认可,和地理特征的赞赏,通过电视剧的取景拍摄,进一步传播和弘扬了寨英古镇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寨英古镇不仅因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而著名,还因为其独特的滚龙文化被称为“中国滚龙艺术之乡”,每年元宵期间,一种很有音乐旋律的锣鼓点子随时都会响起,激越,奔放,昂扬,缠绵,在一种完全异乡的音响之中,上百条形象独特而逼真的滚龙同时出动,在古镇的青石街上翩飞,在水边,广袤的田原,人家的庭院,都腾挪着龙那游弋和翔飞的身姿,“双龙戏珠”,“蛟龙抖威”,“玉龙闹春”“群龙聚首”“盘龙打座”,其中“金龙腾飞”的表演是在高高的古城墙上,在宽仅尺许的城墙上腾挪跳跃,令人眼花缭乱的招式,让人震撼不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不仅丰富了古镇文化内涵,也让人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期还会在古镇沿街举行“长桌宴”招待远方到来的朋友,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延续浓厚的年味,让他们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寨英的美食,融合了当地的特色食材和传统的烹饪技艺,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尤其是寨英米豆腐,选用优质的大米为原料,经过淘净放入糯稻谷草烧成的灰碱水中浸泡,用石磨细细磨成浆,以文火逐锅搅拌凝固状,再拌以清油揉制成条状或团状,用柴火蒸熟,有的还煎成有锅巴的个个米豆腐,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耐心细致的操作,才会有细腻,软糯爽滑的口感,配上特制的辣椒油,折耳根,葱花,蒜末,西红柿等调料,味道鲜香可口,让人食欲大增。寨英米豆腐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食客,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过年时必备年货,象征着家的味道和传统。还有寨英卤鸭,选用本地土鸭,经过精心卤制而成,鸭肉色泽红亮,香味四溢,咬上一口,肉质鲜嫩多汁,卤香浓郁,让人回味无穷。此外,寨英社饭也是一绝,社饭是在春社前后制作的一种传统美食,将糯米,大米,野葱,艾蒿,还有熏制透亮的腊肉混合蒸熟,饭粒晶莹剔透,散发着独特的香气,吃上一口,让人感受到春天艾蒿的气息。
   如今的寨英,可以肯定,是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座古镇,民居的色彩,城墙与石板路的材质,与周围青山绿水的统一和协调,是寨英古镇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它可以骄人傲世的地方,它没有繁华的外表,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朴实的生活,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民俗风情,它是建筑文化与文学艺术的结晶,是商业文化与军事文化的结晶,它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故事,等待着我们一页页地将它翻开,细细品味。虽然还没有怎么开发,还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很多破旧的房屋正在进行修复,我相信,古老的街道经过修缮,保留古老的文化传统,增添了现代化的设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旅游业的兴起,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可能成为景区,让更多的人走进寨英,了解寨英,探寻古镇的历史遗迹,感受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这个昔日美誉为梵净山下的“小南京”,将迎来旅游业发展黄金时期,重现历史上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繁华景象。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寨英的那份独特魅力都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寨英古镇,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历史的车轮转动,它经历了战火硝烟与社会动荡的考验,经历了兴衰起伏,铭刻了久远的岁月变迁,尽管时光流转,风云变幻,古镇始终坚守着那份独特的韵味,也让人更加珍惜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镇。
   走进寨英古镇,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瓦片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每一堵古老的墙壁都述说着古老的传说,走在青石板上,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洗礼,让人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尊敬和对对历史沧桑的敬畏,同时,也能感受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共 40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关于寨英古镇的文章,是一曲献给时光与文化的深情咏叹。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古镇的多维轮廓——既是青石板上流淌的诗意,也是商贸繁华的历史见证;既承载着滚龙舞的民俗活力,也历经了矿业开发的生态阵痛。文章的叙事结构尤为精妙:从黄昏雨巷的感官体验切入,逐步深入建筑肌理与历史脉络,再通过"矿豪"的暴富与生态治理的反差,展现古镇的当代转型。这种由表及里、虚实交织的写法,让千年驿镇既有"小南京"的商贾传奇,也有"锰都"的工业记忆,更有如今文旅融合的新生机。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细节的捕捉:门楣上的水牛角雕刻、米豆腐制作的灰碱水、城墙上腾跃的滚龙……这些具象描写赋予古镇以温度。而对八大商号兴衰、码头石阶层数等史料的精准运用,又为诗意增添了厚重的历史韵味。在文化书写日益符号化的当下,这篇文章难能可贵地呈现了古镇的复杂性——它既是静态的建筑遗产,也是动态的生活现场;既需要保护传承,也面临发展转型。这种辩证视角,让"梵净古都"的魅力不仅在于青砖黛瓦的美学,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关于变迁与坚守的集体记忆。感谢作者赐稿文璞,佳作力荐共赏。【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5-09-26 08:52:02
  古朴的景致,优美的文字,一篇读来舒服的文章。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回复1 楼        文友:廖德惠        2025-09-26 09:54:11
  谢谢老师鼓励!
2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5-09-26 10:23:14
  欣赏德惠老师优美散文,把游记写出了新高度。谢谢老师佳作!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