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虱子(微小说)
虱子
吃过晚饭,与往常一样,母亲把龙生叫住:“儿子,来火炉边,把衣服脱了,给你抖虱子。”
龙生不情愿地“嗯”了一声,懒洋洋地朝火炉边走去,把身上仅有的一件单衣脱下,递向母亲。
随后,母子俩利索地将衣服撑在燃旺的火炉上,用手不停地拍打衣服的各个角落,火炉里不时发出“叭叭”的响声,那是虱子的尸体炸开时的声音。
母亲笑着安慰龙生说:“老人们讲,谁身上的虱子在火炉上爆开的声音越响,谁就越聪明,将来成就也越大。你听,这噼里啪啦的,像放鞭炮似的,我儿子将来绝对是咱家最有出息的人。”
龙生不以为然。他去过村里的一些小伙伴家,见过他们抖虱子的情景。比较之下,他身上的虱子炸响声确实更大,可数量也多得多,而那些小伙伴身上的虱子却很少。可他们家住的是平房,自己家住的是茅草房。他们家常有肉吃,衣服也厚实暖和。而自己家,除了逢年过节,平日里菜中难见一片肉,穿的也很寒碜。
平常,村里的小伙伴们总是离龙生远远的,嫌他脏,嫌他穷。不仅如此,在学校里,龙生是同学们眼中的“异类”。
有一次课间,后桌的一位同学会突然惊叫:“大家快看,龙生的衣服上有只虱子。”
“哇,不止一只,有好几只呢。你看你看,这里一只,那里一只。离他远点,免得不小心惹上。”有同学附和。
从此,那些衣着整洁、家境优渥的伙伴和同学,总是远远地躲着他,给他起各种难听的绰号,如“臭虱子”“脏西西”“邋遢虫”等。同桌还用粉笔在桌子中间划了一条“三八线”,凡是不小心越过,同桌都会用尺子把他抽回来。
伙伴和同学的冷落、嘲笑,像一把把锋利的刺刀,狠狠地刺在龙生的心坎上。那段时间,他像丢了魂的孩子一样,每天无精打采,浑浑噩噩。
母亲发现了苗头,不停地引导:“儿子,我们只是比他们穷,但不比他们笨。”“现在穷不算穷,只要能吃苦,好好读书,将来也定会比他们过得好。”“爸妈没能耐让你过好日子,一切都要靠自己,这点小坎跨过去了,将来会更好。”
母亲的话,如同一抹温暖的阳光,渐渐地将龙生丢失的灵魂唤醒,让它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摆脱这贫困与屈辱的困境。
转眼,十五年一晃而过。
龙生已是县城某局机关公务员,那些曾经困扰着他的虱子,如今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那些曾经冷落过他的伙伴和同学,大多停留在农村,不是成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抛粮食,就是外出打工养家糊口。龙生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一股满满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知子莫如母。母亲自然看出了龙生那点见不得光的小心思。
母亲说:“儿子,当了干部要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为老百姓服务,不图升官发财,但求问心无愧,别以为自己是公务员就高人一等,就忘乎所以。”
对于母亲的话,一向孝顺的龙生自然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每天,他总是最早来到办公室,最晚离开,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项任务。他这样勤奋和敬业,领导和同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又过十年,龙生一路顺风顺水攀升到局长的位置。
此时,母亲已因病去世。没有了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随着时间的蚕食,身居要职的龙生,似乎失去了在身后持续推动着他前进的动力源泉。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各种诱惑,他的权力欲和金钱欲越来越浓。
那次,一位曾经的小学同学为了得到龙生单位的项目,硬是三天两头往他家里跑,将一个厚厚的大信封扔在沙发上,拍着胸脯说:“同学一场,你帮我,天不知地不知,你不知我不知。发财了,有福同享,万一将来有难,我一个人当。”
经不住同学的软磨硬泡,龙生开始丧失了原则和底线,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誓言和初心。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还会远吗?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入狱那天,妻子带着儿子给龙生磕了个响头,又毅然决然地带着儿子转身离去,随后向身后狠狠地甩了一句:“离婚。”
身陷囹圄的那一刻,龙生泪如雨下,他如梦初醒,懊悔不已,他想起母亲的慈祥面容,想起母亲的谆谆教诲。而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再怎么悔恨也无法挽回。
当晚,龙生在狱做了个梦,梦见他回到了儿时,回到那个贫困潦倒的年代。他身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虱子,咬得他浑身发痒,辗转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