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寻踪金华山双龙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寻踪金华山双龙记(散文) ——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历史的闲行


作者:继道后裔 布衣,11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0发表时间:2025-09-27 06:16:25


   总有人说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这话听着总觉得不太真实。在我看来,哪有什么真正毫无缘由的出发?就像我们这次出游,背后就藏着一个挺特别的理由——孙子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上,老师讲授了叶圣陶爷爷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他便萌生了去金华游览双龙洞的心愿,我也一直记着答应过孙子的事。这次趁暑假,我让儿子开车,专程送我和孙子前往盼望已久的金华双龙洞游览。
   金华双龙洞位于浙江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属于金华山双龙风景旅游区核心景点。景区海拔520米,年平均气温17.9度,洞穴由外洞和内洞组成,以“水石奇观”著称。游览需仰卧小船穿过地下河进入内洞,独特的入洞方式被明代徐霞客称为“水陆兼奇,幽明凑异”。古往今来,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及各界名人前往游览。
   那天,儿媳提前一天在网上为我们买好了景区门票,并做好了旅行攻略。攻略提示,双龙洞景区因旅游热度高涨、游人爆满,游客需在广场排队分批次进洞,通常得在室外等上一两个小时。眼下正值炎炎夏日,要排队等这么久,实在够呛。为了赶在白天游客高峰前抵达景区,成为最早入洞游览批次,我们清晨六点便从杭州出发,驱车沿沪昆高速疾驰。随着朝阳渐升,即便车内开着空调,也隐约感受到窗外暑气悄然蒸腾;行驶约两小时后,终于抵达金华高速收费站。
   从出口下了高速,沿迎宾大道往北前行,至罗店镇牌坊路口,右转进入罗电线,前行不远,便见一座城楼横跨罗电线公路拔地矗立,城楼上悬挂着一块红底匾额,上面以草书题写着“金华山”三个金色大字,公路从楼墙底下经过,车子穿过城楼便渐渐入山。公路依山就势,紧贴着溪流向山中缓缓延伸,我们驱车一路蜿蜒盘旋而上,行约十四公里便抵达双龙洞5A国家级旅游景区。
   在停车场把车停好后,步行来到双龙洞景区门口,门头电子显示屏的上方,悬挂着一块黑底描金、用隶书题写的匾额,“双龙洞”三个大字格外夺目。踏进景区拾阶而上,移步间只见右墙上镶嵌着一排乌黑色的石碑,路边立着“名人碑”标牌,上面记载着双龙洞自东晋以来便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历代数位帝王、名人曾到访并留下足迹,有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等唐代至清代文人2000余篇诗文碑刻,以及徐霞客4000余字的游记碑刻。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叶圣陶等也在此留下文学印记。
  
   二
   继续沿石径前行不远,便来到叶圣陶碑文广场,这里是语文课打卡地。此时已有一些小学生在家长陪同下,似乎正在重温语文课的情景。广场左侧耸立着叶圣陶先生的雕像,背景墙上嵌刻他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碑文;右侧是一本展开的巨型语文课本,印着与四年级下册课文一模一样的内容,这令小学生倍感亲切。课本旁有一个形似语文课本的透明玻璃镜框,让孩子们在框背后拍照留念更有一番意境。
   这个广告性质的雕塑,比得上说一组招揽游客的句子,我孙子就是那个课本前留影纪念。
   离开叶圣陶广场,一路往上走,先后途经双瑶池、漱玉桥,所经之处植被茂盛,溪瀑潺潺,风景秀丽,这里是个天然氧吧,空气沁人心扉。循着指示牌往前走数米即达双龙洞口,此时游客尚不多,我们无需排队,直接刷卡进入。
   站在洞口抬头仰望,树林茂密,山崖突兀,岩壁之上,左侧镌刻着“双龙洞”三个金黄色大字,右侧镌刻着“三十六洞天”五个深红色大字,字迹古朴苍劲,显得格外醒目。洞口两侧上方,各有一块岩石酷似龙头,后方隆起的石片形似龙爪,且两侧岩体颜色一青一黄,恰如一条青龙与一条黄龙盘踞于此,双龙洞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据《金华市志》记载:金华古称婺州,传说,古代婺州连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龙和黄龙知后,偷来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却因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压住脖颈,困在双龙内洞,但双龙仍顽强地仰头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绝。
   走进洞中,空旷的山洞仿如巨大的礼堂,宏伟壮观。洞顶宛如铁壁穹窿,深邃高远;崖壁险峻陡峭,坚固磅礴。一股清泉从洞口右侧流出,飞瀑泻下漱玉桥底,升起烟雾缭绕的水气,在洞前弥漫开来——我们这时已到了双龙洞的外洞。
   其实,泉水是从外洞左侧地下河里流出,在外洞寻找它的来路,着实令人有点费神。孙子说叶圣陶爷爷的游记里写泉水是“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看来把地下河的出口写成“孔隙”更具想象力和穿透力。
   双龙洞被一块巨大石屏分隔成内洞与外洞,两者相隔仅5米,中间只留下一条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游客需乘船进入。由于水道水面与顶部灰岩的间隙仅0.3米左右,人无法端坐,必须平躺在船底,船才能从岩底穿入。
   在管理员的引导下,我们来到地下河边,踏上小船平躺下。这船真的很小,两头各仅容两名成人平卧,船身刚好填满河道,通常小船每次只能运送四人。船的两头系着绳索,在人力牵引下,小船倏忽穿梭于地下河中。突如其来的压迫感席卷全身,眼前骤然陷入昏暗中,让人既觉刺激,又感心悸,好在仅眨眼间,便已抵达了内洞。
   小船穿行至内洞,仅十秒钟,仿佛穿越时空,白昼瞬间化作黑夜。从船上下来,登上游览步道,一眼望去,眼前灯火朦胧,内洞狭小幽深,阴暗潮湿,透着一股清冷的气息。沿着一条不宽不窄、弯曲回转的石径,借着昏暗的灯光缓慢前行,一步步探寻着溶洞深处的奥秘。
  
   三
   一条石板步道曲径通幽,向着内洞深处蜿蜒延伸,时而平坦,时而横卧台阶。石径湿漉漉的,像刚下过雨般沁着潮气,让人总怕滑倒,实则是防滑石板,但人们游览中既要观景又需留意脚下,仍不免彳亍而行。作为内洞唯一的游览步道,游客显得有点儿拥堵,正因如此,倒也让游者能慢慢欣赏这洞中的美景。一条溪流伴随着步道蜿蜒流淌而来,溪水清澈见底,透着丝丝寒意。
   内洞布设了许多闪烁灯光点缀,在石道上投下了一个个小小的光斑,五彩斑斓,像散落的满天繁星,还在不断变换颜色。步道两旁的亮灯处,皆是形态各异的石灰溶岩奇观,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帘等遍布洞中,在灯光的照射下,宛如童话般的世界。如海龟探海、天马行空、青蛙盗仙草、老寿星望仙桃等景观纷呈其间。洞内视线受限,景物虽不甚真切,但导游指着奇岩怪石,说得栩栩如生、神形兼备,让人不由得跟着展开想象。虽然介绍牌上有故事和图片,但主要还是靠想象力。
   冰壶洞与双龙洞内部相连,连接两洞的过道设计别具匠心,宛如穿越于流光溢彩的海底龙宫,又似步入迷离的时光隧道。氤氲缭绕之中,顺石阶上行,先后可见两道瀑布——岩壁上刻有“母子瀑”三字,所谓“母子”,是指瀑布分为上下两段:远望“子瀑”,如银色蛟龙绕岩层层跌落,最终潜入洞底,景象颇为壮观;继续上行,可见“母瀑”自洞顶钟乳石后飞泻直下,恍若银河倒泻,轰然坠入壶形洞穴,声势浩大,震撼人心。
   此处游人如织,纷纷拍照打卡,希望留住这梦幻的瞬间,也存下游览双龙洞的独特记忆。
   从山腰的冰壶洞口走出,原以为此次专程之旅已然结束,却意外得知双龙洞仅是双龙风景区内众多景点之一。整个金华山双龙风景名胜区汇聚了大量自然与人文古迹,除双龙洞外,我们还游览了附近的桃源洞、非遗馆与金华观,行程丰富而充实。
   沿蜿蜒的石阶拾级而下,但见两旁林木葱郁,绿意环绕,浓荫遮蔽了夏日的炙热,一路清凉宜人。行至山下,一栋粉色房子映入眼帘,桃源洞便到了。乍见“桃源”二字,心中蓦然升起造访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期待。然而走近洞口,人工堆砌的痕迹便扑面而来——仅从洞口装饰的假桃花便可窥知,此地全然没有五柳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世外桃源意境,更无法令人产生“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物我两忘之心境。
   信步走入洞中,步道两旁镶嵌着各种形状的钟乳石。首处景观是“天狗望月”,在幽蓝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深邃而宁静。次景便是“九龙戏水”:一池清泉之上,九根形似龙头的钟乳石探出,犹如苍龙汲水,构成了群龙聚会的壮观场景。再往前,便是依据传说“叱石成羊”打造的景观,相传黄大仙当年在此大喝一声,满山的石头顷刻化成了羊群。出口处的水池旁还布置了小桥、蜻蜓、花船等模型,栩栩如生,引得许多孩童流连忘返。
  
   四
   游完三个洞后,我们继续下山,来到金华山非遗体验馆。这里是历史与文化的交汇地,更是非遗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空间。走进非遗馆,馆内分上下两层,一层设有精美的木板年画、竹编作品、肖像打印、盘纸等非遗项目,同时这里也是一个文创店;二层为非遗体验区,一个吹糖人的非遗传人正在表演制作各种生肖动物,孙子挑了自己的生肖羊,与师傅配合默契地吹起一头小肥羊,那呆蒙蒙的样子着实可爱,孙子举着“糖羊”手都麻了也舍不得品尝。
   从非遗馆出来,往南步行约二十米,便是这次参访的最后一站——金华观。我们沿长长的台阶拾级而上,很快便来到金华观的正门。站在道观门前抬头仰望,门楣之上悬挂着一块题有“金华观”三个描金大字的匾额,两侧门柱上嵌着一副楹联,上联是“赤松下院香火遗千秋万代”,下联是“叱石化羊威灵传四海五洲”,从这楹联中可见金华观盛名与灵验。
   走进金华观,极目所至,仿佛穿越千年的风尘,踏入了一片超凡脱俗的圣地。观内正中央耸立着一座大型殿宇,殿宇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写有“赤松下宫”四个苍劲粗犷的金色大字,这便是金华观的主殿赤松下宫,因此金华观又称赤松下宫,民间则亲切地称它为黄大仙观。此时,这座传说中的黄大仙飞升之地,香客络绎不绝,殿内外烟火缭绕,虔诚的祷告声此起彼伏。
   主殿的两侧各有一座小殿,"爽轩"门前的对联"午静水有声煮茗邀佳客,夜浓山似墨听雨梦神仙",透着几分雅致;"钟楼"那副"求得财财得求求财得财,信则灵灵则信信灵则信"的对联,则道出了信徒们最朴实的愿望。
   这座始建于晋代的道观,在宋朝政和年间重修后名声大噪,挂上了“天下名山”的金字招牌。主殿供奉的黄大仙,不仅保佑平安富贵,还以灵验著称,吸引着港澳、东南亚甚至北美的信众前来朝拜。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叱石成羊”的传说,那些形态各异的石头,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的神奇故事。
   漫步在观中,红墙灰瓦掩映在绿树之间,千年的时光在这里沉淀。松涛阵阵,鸟鸣声声,伴着悠扬的钟声,让人恍如置身世外桃源。无论是祈福还是赏景,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宁静与祥和。
   下山时,脑海里还回荡着白天的见闻:双龙洞的奇诡、冰壶洞的壮丽、桃源洞的趣致,还有非遗馆的精巧,特别是金华观那缭绕的香火。孙子亮晶晶的眼睛里,映照着这一切,比任何游记都生动。
   再次途经叶圣陶碑文广场时,孙子突然问我:“爷爷,叶圣陶爷爷当年看到的和我们今天看到的一样吗?”我望着远处的双龙洞,不禁陷入沉思。七十年过去了,洞里的石笋长高了,岩壁的纹路更深了,但那艘要躺着进去的小船还在,双龙的传说还在导游口中活灵活现。
   “有些东西变了,”我摸着孙子的头说,“但最重要的没变。”我指着路边那块被摸得发亮的、由一位明代诗人题写的诗碑,“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美和感动从未改变。”
   回程的车上,抱着糖吹小羊的孙子早已入睡。暮色中的金华山渐渐远去,但我知道,有些感动已经永远留在心里。这次看似普通的旅行,最终让我们触摸到了中华文化的脉动。
   原来最美的风景,往往就藏在最平凡的旅程中。就像双龙洞的泉水,看似突然涌出,其实早已在地下流淌了千年。
  

共 46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片情感非常真挚的游记散文。文字以兑现对孙子的承诺出发,到金华双龙洞游览。文章以出发到游玩再到归程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展开,一路情景交融,画面突出,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之感。文章首先介绍金华双龙洞的具体位置与它的气候特点、以及洞穴内外的概况时,便给这个“水石奇观”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撩起了读者很大的阅读兴趣。作者与家人为了赶在白天景区的高峰期前,出发很早,上高速、下高速、不辞辛劳。然后是步行观看,感受历代数位帝王、名人到访并留下的足迹,目睹碑刻着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等唐代至清代两千多篇诗文,以及徐霞客的四千字的游记碑文。一路继续前行,便是叶圣陶碑文广场——这个语文课的打卡地,作者描写十分详细,读者也似乎看到了许多孩子在这里认真思考体会课本内容。双龙洞口的一青一黄岩石龙头、以及双龙外洞巨大礼堂的宏伟奇观、然后是通过“孔隙”游客平躺船底进入内洞,等等的描写,作者写得尤为精彩,特别是一路与孙子之间的互动,孩子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与现场亲临的目睹,二者结合,更是留下很深的印象。文章有着强大感染力,数个亮点十分突出,情感线清晰动人。文化底蕴自然融入其中,让文化成为旅行的自然延伸,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一篇既有实用游记的攻略,也是一次有着亲情温度的文化探旅,课文照进现实,对孩子的学习无疑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美文佳作,力荐各文友欣赏,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祝老师秋日吉祥!【东篱编辑:红花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9-27 06:22:50
  这篇游记写得很出彩,将双龙洞的奇观描写细腻,有画面,让读者很有到金华山双龙洞一游的冲动。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学习了,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1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9-27 11:02:29
  谢谢老师的辛苦编辑和分享,祝老师秋祺顺安!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27 10:01:04
  双龙洞堪称奇景,我觉得,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课本适当地选一些名家游览风景的作品,可能更好。尤其是在这个文旅时代,更贴近学生的行踪。也能够带动文旅的发展。继道老师的文笔细腻有质感,旅游之趣充满全程。结尾的句子更有份量。怀才抱器拜读,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9-27 10:59:43
  谢谢怀才老师的深度解读与精准点评!祝秋安快乐!
3 楼        文友:枫桦        2025-09-27 10:17:06
  非常好的一篇游记!学过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至今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可是老师的文章又做了进一步的补足。文字详细,描写细腻,有着丰富的画面感!拜读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9-27 11:04:56
  谢谢老师留墨鉴评,祝秋安!
4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9-27 10:49:06
  谢谢老师的辛苦编辑和精彩点评!每次旅行都让我颇有收获和感触,那些自然与人文底蕴深度融合的风景,的确是非常值得驻足欣赏的地方。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9-27 10:52:12
  细腻的描写,丰盛的想象,深切的感悟,好文,启人入境!问候秋祺!
回复5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9-27 11:06:47
  谢谢老师精评和鼓励!祝秋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