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父亲的字(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父亲的字(随笔)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3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发表时间:2025-09-27 17:24:23
摘要:原创首发

父亲的字
   父亲20世纪50年代末毕业于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因家境贫寒,父亲上学时尤为刻苦,即使班里数他年纪最小,可学习成绩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在当时学校老师悉心培育下,他的“三字”基本功非常扎实,无论是钢笔字、粉笔字还是毛笔字都写得很漂亮。
   由于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父亲师范毕业后并未直接从教。为了谋生,他东奔西走当“流窜”,去过湖北监利烧过砖窑,到过北京从事热力检修,又跑到东北煤矿做事。回到老家后,经村里推荐做了民办教师。后来,通过不懈努力成功转为公办教师,并从中学高级教师的岗位上光荣退休。
   记得小时候,家里堂屋东墙贴有父亲写的条幅书法作品,这在当时的农村家庭里是不多见的。父亲写的书法作品中,印象深的有蒲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既是父亲借以抒发个人情怀,也是激励我们姊妹几个努力学习,直到现在,仍念念不忘。
   当年,家里堂屋正当门墙上“松鹤延年”中堂的两侧,还贴有父亲撰写的对联,其一:“学马列主义,学泽东思想。学恩来品德,学少奇修养”;其二:“学胡兰勇敢,学海迪自强。学鲁迅剖己,学雷锋平常。”虽然时隔四十余年,但还历历在目,如在眼前。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副对联实为黑底白字,算是父亲的一个“发明”。虽然对联看起来与众不同,但制作过程比较麻烦。记忆中自己曾亲眼见过父亲创作的经过,先是在裁好的厚白纸上将对联的字逐一勾描好,随后再用墨汁将双钩字之外的空白处涂黑,仅此而已。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费时费力,可父亲乐此不疲。在父亲眼里,为了“装点”自家门户,他的付出可以忽略不计。
   那些年,父亲不仅装点自己的门户,还自掏腰包买纸张墨汁,在他带的班级里张贴他的书法作品,内容多是激励人奋发上进的诗句,诸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勤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成了当时所在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在这些警句激励下,父亲带的班升学率常年在乡里遥遥领先,让父亲引以为豪。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学生王庆乾、陈宗会等人不仅学习优秀,而且每个人的钢笔字写得非常好,毕业后他们先后走上了行政领导岗位。
   三尺讲台书华章,一片桃李尽芬芳。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父亲无论在教学上,还是书法方面在老家刘口都小有名气。字是门面,这是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字无百日功,父亲常用这句话鼓励我写字。当年我读初中时,父亲指导我临写《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并从城里给我买回来《庞中华钢笔字帖》,供我临摹练习。在父亲的影响下,后来自己在学校办板报也能独当一面。回想起来,今天的自己喜欢上书法,这主要得益于父亲那时的谆谆教导。
   由于父亲的字写得好,那些年,父亲时常替周围邻居写家书。每逢过年,街坊四邻纷纷带着红纸登门请父亲代写春联,可以说父亲义务为他们热心写了好多年,从不计报酬。父亲的毛笔字隶中带楷,比较耐看,集上的老少爷们都喜欢。并且,父亲还能根据他们各自家里的不同情况撰写对联,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让他们欢喜过年。后来,随着集市上的对联逐渐商品化,登门请父亲写对联的老家邻居越来越少了,这让父亲多少有点莫名的失落。
   刚退休那几年,父亲经推荐加入了当地的苍颉书画院,不定期参加笔会和展览,与书法爱好者交流,提升书法技艺。进城后,父亲又主动承包了所在小区的黑板报更新任务,他丢下多年的粉笔字重新派上了用场。当然,在小区办板报与当年学校办板报不能同日而语,对父亲来说简直是练练手而已。每逢春节、五一、十一等节日,父亲还精心用彩色粉笔装点板报,烘托节日氛围。小区的居民看到父亲办的板报,纷纷称赞说“刘老师的字写得真好!”黑板上一个个温馨提示、租房信息等内容也深受小区居民的欢迎,大家都在心里默默感谢父亲这个热心的退休老教师。
   如今,父亲所在的小区黑板报仍然不时更新,成了小区里一个别样的服务窗口。当然,小区里的居民都知道,这背后是一个写字好的刘老师在辛勤付出。“活到老,写到老。”父亲经常向身边邻居们自嘲道,“动动手写写字没坏处,防老年痴呆。”别说,父亲倒是很乐观呢。
  
   2025-09-09

共 17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紧扣“父亲的字”这一核心线索,串联起父亲的求学经历(“三字”基本功扎实)、生活片段(家中的条幅与中堂)、教学场景(班级贴书法激励学生)、邻里互动(代写家书与春联)及退休生活(书画院交流、小区办板报),将个人成长、家庭影响、职业追求与晚年生活融为一体,主线明确,内容集中,让“字”成为父亲人生的生动注脚。文中选取的细节兼具生活气息与时代特征,如父亲创作的“黑底白字”对联、内容为“学马列主义”“学雷锋平常”的中堂,以及早年替邻居写家书、过年写春联的场景,既还原了特定年代的生活风貌,也让父亲的形象更具体可感,充满烟火气。文章通过“字”传递情感,父亲的字不仅是技艺的体现,更承载着他的人生态度——写励志对联是对子女的期许,贴班级书法是对学生的用心,义务写春联是对邻里的热忱,退休办板报是对生活的热爱。作者对父亲的敬佩与怀念,便在对“字”的回忆中自然流露,真挚动人。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9-27 18:10:38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