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山村童年打酸枣(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山村童年打酸枣(散文)


作者:行云牧歌 布衣,46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发表时间:2025-09-27 17:40:18

又到周末,想着出去放松一下身心,便偕同家人来到易俗社文化街区漫步,看到海报提示负一层打造了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场景的东邦哥文化街区,不免心动,随即乘上电梯下去沉浸式体验曾经的场景,回顾当年厚重的岁月。
   走进东邦哥街区,只见那当年穿行街巷的二八自行车,那大众洗浴必去的男女分室的澡堂,那临街卖水的茶炉,那音像厅外张贴的大幅海报,那霓虹灯点缀的舞厅牌匾,那少儿滾动的铁环,飞踢的毽子与花包,还有那售卖糖果、水壶搪瓷碗、印有毛主席像章的搪瓷杯、军绿色的挎包与铅笔橡皮,以及麻纸包裹的点心等等的小卖部……曾经的一切都是那样一一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只是不曾料到,沿街的摊铺上竟然看到了来自乡野的酸枣,一下子把我带回到山村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每家农户多半会养上一头猪两只羊的,饲料来源主要靠收获田里豆子、糜子、谷子及玉米红薯后的秸秆,晒干后经粉食机粉碎的食料,添加一点磨面所得的麸皮喂养,想要猪羊快速生长几无可能。作为靠天吃饭的旱原地区,水资源就更显弥足珍贵,猪羊拌食饮用的水都是煮面后的面汤或洗锅碗后的恶水。而饲养不多的猪羊却是一个家庭里最重要的副业收入。但猪羊不喜粗糙的食料,为使猪羊能快点生长,每当春暖草长,直到秋寒萧瑟,草木枯尽,这期间半年多的时间里,如无别的事情,我们这些上学的孩子们都会在放学后,提上笼给猪羊去破草(家乡人对割草的叫法)。如果是礼拜天,父母还会让孩子牵上羊提上笼,在放好羊的同时,还要破上一笼草回家。破草放羊,成为孩子们学习之外的一项最主要的家务活。
   去野外放羊破草,顽皮的孩子们定然是不会那么老实的,脱离了大人们的监管,僻静的深沟,开阔的山坡,便成了孩子们放纵天性的场所,斗鸡踢房摔四角,逮蛐蛐捉蚂蚱,追松鼠撵野鸡,撒欢打闹摘野果。要是雨后有积水的小水坑,还会摔一阵子泥窝窝,捏几个蹩脚的小泥人,真是不亦乐乎,陶醉其中。但玩归玩,也不能得意忘形不顾本职,一味贪玩让羊跑进了田里让人家找上家门,或者羊没吃饱憋着肚子回去,又或者羞怯地提上半笼草回去,那是会受到家长严厉的喝斥,搞不好屁股还会挨上几板子的。
   眼下正值秋天,对于现在的人来说,秋天可谓瓜果飘香的季节,丰富多样的水果满足着人们一饱口福的味蕾。但在那个生产力有限的艰苦年月,水果可是难得吃上的奢侈品。水果稀有,可野外红红的酸枣有的是。熟透的酸枣就像现在人们手串上珍珠玛瑙般大小,酸酸甜甜,回味悠长,可谓孩子们解馋的尤物。作为口味的调剂,在这个季节打酸枣便成为山村孩子们野外的最爱。放羊破草,正是打酸枣的好机会。野外的酸枣树到处都有,问题是,平地缓坡上的酸枣树,常在入冬前会被砍回家当做烧火取暖的燃料,到第二年重发新枝,放羊时又经常遭羊光顾啃食,贪玩的孩子还会因笼里的草未破满,为蒙混过关常将酸枣树的嫩枝割下填充笼中,使得平地缓坡上的酸枣树生长矮小,不但结的果子少,果子还瘦小成色不好,所以要想吃到好的酸枣就得下一番功夫。
   好酸枣是常常并不在你眼前平视的视线里,不在你随手就可以够到采摘的地方,而是常在高埝下突然的仰望里,在沟沿上不经意间的俯视中。放眼高埝崖壁,那自个儿安然生长的酸枣树茂盛高大,满枝红得似火的大酸枣高悬于半空随风摇曳,诱人垂涎。为了这耀眼珠挂的酸枣,小伙伴们忙着四处寻找,期望找到一个能够触到酸枣树的长枝,找不到的话就只好就地取材,捡拾一些石子和土块。做好准备之后,大家就开始站于高处用树枝敲打,或用石子土块投掷,只见颗颗酸枣纷如雨落,个个心里甭提有多高兴。等树上的酸枣打得差不多了,然后再一起到沟底埝下去捡拾。当然,捡拾的都是熟红的和接近成熟发白的酸枣,颜色尚绿又小的果子那是舍弃不要的。捡拾的酸枣归放一处,大家你一把我一把分食共享,一解馋口,好不惬意。倘若是有羊儿放着,那分工里是少不了专职看管羊群的,一方面管着羊儿吃饱鲜嫩的青草,另一方面也是为防止羊儿走散或跑进附近的田里偷吃庄稼。
   打酸枣还会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马蜂。谁都知道酸枣树长有比枣树多得多的尖刺,所以聪明的马蜂也看中这天然安全的庇护,偏好把自己的巢穴隐藏于茂密的酸枣树的树丛当中,难得让人发现。对于我们这些馋嘴急于打酸枣的孩子们来说,一不小心就会遭到马蜂的攻击。加之平时破草放羊,时不时就会被马蜂意外蜇伤。不用说,对于马蜂,孩子们可谓恨之入骨,遇见马蜂的巢穴,定是不会放弃报复的机会。对于沟崖上的蜂巢,胆大的孩子一手举着一把长长的白蒿作为防护,一手拿着石子土块对着蜂巢狠狠地投去,遭袭的马蜂则会群起反攻,所以投掷的人一边迅速撤退,一边不断挥舞着手里的白蒿,驱赶奔来的马蜂。对于高埝上的蜂巢,则往往采取棍击火攻的方法。棍击是事先用长衫盖头作为防护,手持一个够得着的长枝直捣蜂巢,然后快速跑向提前勘查好的附近可以隐蔽的地方。火攻则是就地找一些干枯的柴草,依然是长衫盖头,用叉型树枝悄悄将柴草顶于蜂巢下方,然后再用树枝顶上点燃的纸张将柴草引燃,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焰,跑向远处的小伙伴们,如同炸掉敌人的碉堡一般拍手称快。不过,与马蜂较量难免有受伤的时候,要是哪位同学不小心被马蜂蜇伤肿包隆起,旁边的同学就会赶紧上前,一人帮忙用两手拇指挤出肿包的毒液,另一人则拿出口袋里备用的大蒜用铅笔刀切开,再以蒜瓣的沁汁不断涂抹被蜇伤的地方进行消毒。毫无疑问,这一切都已经成为我们这些孩子们野外活动里熟练的操作。
   草笼破满,赶着吃饱的羊儿,踩着夕阳的余晖轻步回家,每个人衣服的口袋里都装满了美味的酸枣。一路吃着酸酸甜甜的酸枣,一路唱着诸如《红星照我去战斗》之类的歌曲,兴高采烈,颇为满足。当然了,第二天上学一定会把采得的酸枣分食给别的同学,也会分享直捣蜂巢战斗的精彩。
   现在回想起来,尽管那时条件艰苦,但对心无额外俗念尘扰的孩子们来说,童年总是一块简洁干净的画板,画板上尽是纯真勾勒的快乐!

共 23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填饱肚子已是莫大的幸福。小孩子是很少有零食吃的,要想填饱肚子,大多会去野外采野果吃,遇上有桑树,打酸枣也成了孩子们首选,那酸酸甜甜的桑枣,吃进嘴里唇齿留香,成了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美味。六零后七零后出生的人小时候大多经历过拾草放羊,摘酸枣,捅马蜂窝,那时候小孩子既要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可天性爱玩的年纪,遇上有好吃的是不会错过的。好个时代虽然穷,但人与人之互帮互助,大家抱团取暖,人们过得很满足。同伴之间相互玩耍的情景却让人感到无比快乐。环境能锻炼人,日子虽苦子,却让每个孩子都变得爱劳动,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文章描写的场景既生动又真实,那段岁月虽已远去,却格外让怀念。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儿时的趣事,让人回味无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