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时光】当宫怨遇到七夕(赏析)

精品 【浪花·时光】当宫怨遇到七夕(赏析) ——读杜牧《七夕》


作者:吴需荣 举人,4704.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发表时间:2025-09-28 09:40:41

宫怨诗,是闺怨诗的一类。闺怨,本是描写女子愁怨的作品,多是埋怨丈夫在外、红颜易老等情状,而皇宫中的女人看似雍容华贵,实际大部分比普通女子更为凄惨。
   偌大的皇宫,佳丽三千,得宠者有几人?像杨贵妃时代,三千宠爱在一身,也就是说只有贵妃一人得宠,那别人呢?恐怕只有白头说玄宗了。所以皇宫中的女子,哪怕贵为妃嫔,如果得不到宠幸,那和守寡也差不多,自然会有怨言。这种怨言,在现实中是不敢说的,但却是一个常见的文学作品主题。
   七夕,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当被冷落的宫娥遇上了七夕节,想到自己的不得宠幸,自然更加的自怨自怜,感到孤苦伶仃。正如中秋节不能团圆,七夕节得不到爱情,那是更加哀怨悱恻,杜牧的《七夕》就描绘了这样的场景。
   全诗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第一句是场景描写,秋天的皇宫中,银质烛台上点着蜡烛,烛光映射到带有彩画的屏风上。银烛、画屏,都是贵重物品,说明主人公地位不简单,至少生活很富有。但是,点烛意味着是晚上,秋天和夜晚给了人愁绪,给了人萧瑟之感。在肃杀的秋夜中,烛光没有一丝暖色,让本该温暖的屏风也呈现出了冷色调,为什么?当然是主人公的心冷了,所以看到的一切都是冷冷的,没有任何温度。而主人公的心冷,自然是因为得不到关心,从而突出了宫怨的主题。“冷”字是诗眼,我们既可以透过诗看到本该温暖的烛光清冷的照在屏风上,更可感受到世界的一片冰冷,感受到主人公的无奈和悲哀。
   第二句,在这样的清冷背景下,主人公出场了。她穿着轻巧的罗裙,手里捧着一把小扇子,一看就是贵妇人打扮。扇子本为纳凉,但在这样的秋夜中,这样冰冷的世界里,显然没必要。那主人拿着扇子,实际就是说自己很悠闲,无所事事,才会用扇子来打发时间。苏轼在《念奴娇》中说周瑜羽扇纶巾,后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扇子给了诸葛亮,实际上也是借扇子的悠闲,表示这些将领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时指挥若定,毫无紧张感。流萤就是到处都是萤火虫,萤火虫一般都出现在人迹稀疏的所在,这里出现了流萤,就说明主人公的所在基本无人问津。主人百无聊赖,或许就是闲着无聊,或许是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到萤火虫身上,于是扇子成了扑打萤火虫的工具。可以想见,萤火虫那么多,又怎能赶尽杀绝,自然是驱赶以后又过来了,实际上反映的是主人无谓的抗争。同时,扑萤的徒劳也反映出那份无聊和孤独,同样无法消散,挥之还来。
   第三句,天阶,是指皇宫的阶梯,点出了主人的身份,肯定是嫔妃,是即便不算打入冷宫,也是不得宠幸的嫔妃。夜色深沉如水,这样的景色是中性的,甚至还是褒义,是有情人聚会的好时节。然而,风景如何,说到底关键在于赏景的人。如果主人公能和心上人在一起,在这样如水的夜色中,那是多么温暖浪漫的夜色,可我们的主人公只是孤身一人,而且她孤单寂寞,还感受不到任何希望,正如看着这漫漫长夜,看着这冰冷世界,无休无止不知尽头。
   最后一句,是最让她感到难受的,也是最为讽刺的,是她看到了牵牛织女星。这是回应七夕主题。牛郎织女的爱情,经受了种种考验,他们凭借自己的坚持和信念,达成了隔河相望而且每年能聚会一次的成果,今天就是他们会面的日子。可是,我们的主人公呢?她的爱人呢?就在这深宫中,就在这大院内,只要他想见她随时能够,可却是有着无形的壁垒,让她只能够独守空房。原因当然在于,牛郎织女之间有着深爱,而皇帝对她却没有爱怜。我们不知道杜牧有没有实指,但皇宫里这样的故事太多了,也许皇帝一开始见到我们的主人公,会惊叹于她的美,从而将她收为妃子百般恩爱,可皇帝身边的美女太多了,新鲜一阵后便移情别恋了,甚至遗忘了这位妃嫔,她就只能默默独守,成为世界的弃儿。候门一去深似海,皇宫更不用说了,在巅峰的权力面前,幸运的终究是少数,更多的则是埋葬在那无尽的孤独中,权力的角落里。
   宫怨诗的主人公,不仅仅有妃嫔,还会有宫女。妃嫔貌似地位很高,但像宫斗戏那样的争宠是不可能的,她们最好的结局就是母以子贵,儿子能够长大成人,哪怕不能做皇帝,能做个太平王爷,自己也能跟到儿子封地去享享清福。但是,很多通过选秀进宫的妃嫔,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皇帝本来就日理万机,怎么可能把心思放在宠爱后宫上,后宫嫔妃大多只是满足皇帝生理需要,有的即便受到宠幸了,连龙种都不留,怎么可能会有孩子。在最高权力的周边,充斥着防范和罪恶,皇帝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对妃嫔设置了多少障碍,有禁止妃嫔和家人联系的,甚至有为了孩子让妃嫔殉葬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黑暗,根本没有情意可言。
   宫女们更是毫无存在感,在皇宫工作终老,连个真正的男性都看不到,何来什么爱情。所以,金碧辉煌的皇宫里,有的只是皇帝和少数人的骄傲和繁华,更多的则是无辜男女的悲哀和无助。那些男性,已经不是真正的男人;那些女性,也基本丧失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他们用自己一生的代价,维系着煊赫皇权的高贵。当她们看到牵牛和织女星,看到七夕,看到有情人对爱情的坚贞,对恶毒势力的抵抗和胜利,可想而知有多悲哀。牛郎织女可以对抗王母,她们是无法对抗皇权的,也不敢。她们拥有绝代容颜,却没有爱人,无人陪她们并肩作战,与不幸抗争求取幸福。她们只能看着自己一天天衰老,看着自己一天天无聊的与流萤为伴,看着自己孤独的无人问津的走过一生。
   《红楼梦》中提到皇宫,外人看来是高贵恩遇的所在,可以让一个家庭烈火烹油鲜花似锦,可元春却认为那不是人的所在,不就是典型的宫怨吗?貌似生活富足锦衣玉食,实际孤苦伶仃暗无天日,当他们看到人间的情人节,看到人间的幸福爱情,自己的失落可想而知。
   当宫怨遇到七夕,简直就是一种残忍,而杜牧,就这样将残忍撕开,用淡淡的话语呈现了出来,表达给了我们,诉说成了历史。同样一首七绝《七夕》:深沉夜色凉如水,浩渺星空灿若明。愿以今生投热烈,牛郎织女瀚河清。
  

共 24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就像吴需荣老师在新作《当宫怨遇到七夕》——读杜牧《七夕》所叙述的:“宫怨诗,是闺怨诗的一类……而皇宫中的宫女,实际大部分比普通女子更为凄惨”。唐代诗人写了大量的宫怨诗,但吴需荣老师单独选杜牧的《七夕》进行赏析,表现出作者匠心所在。纵观杜牧《七夕》全诗,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表面上好似一幅清丽淡雅的仕女图,在艺术效果上,以形象和动作含蓄深沉地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对中国封建社会,宫廷的畸形、而不合理婚姻制度做出了深刻的批判,这也是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突出的特色。在文章中,吴需荣老师对杜牧的《七夕》从艺术效果,写作技巧以及思想内涵,三各方面分析的特别到位,让读者感觉到深藏于宫女心底的痛苦和渴望,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同时也对延续了几千年灭绝人性的封建制度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好文推荐阅读共赏。【浪花诗语编辑:上大人孔乙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28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5-09-28 09:49:02
  宫怨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主要描绘了宫中女子的孤独、寂寞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和失落,其中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如婕妤的《怨歌行》、白居易的《后宫词》、《上阳白发人》、张籍的《吴宫怨》、李白的《怨歌行》
   杜荀鹤的《春宫怨》、元稹的《行宫》等等,喜欢的读者可以阅读这些古诗词,作为对吴需荣老师文章加深理解的延伸、拓展阅读材料。感谢投稿【浪花】,【浪花】有你更精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