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月亮(组诗)
摘要:我不是怕阳光 ,只是有些偏爱月亮……
一、偏爱月亮
钩月荡在树梢
静虚
蚀刻着我的心房
月满西楼
思念
揉进了梦乡
无月的夜
星光
黯淡着我的忧伤
我不是怕阳光
只是有些偏爱月亮
二、月亮瘦了
月亮瘦了
胖了天空
挣破了几颗星星
月亮瘦了
冷了黑夜
炫耀了路灯
月亮瘦了
孤独的眼睛
很亮很明
三、月亮的忧伤
你总是喜欢皎洁的光
乌云来了
就把我遗忘
不知道我在云里的忧伤
你总是偏爱圆满的盛况
残缺西天了
你还在歌唱
不知道我好梦难圆的忧伤
你总是赞美太阳
黑夜来了
你点上蜡烛
不知道我寂寞的忧伤
四、蚀
一把锈迹斑斑的锁
禁闭着高大的门
关了满院的幽静
满屋子蚀的魂
今晚应是满月
怎不见她的倩影
是谁在问
五、箫的呜咽
云彩朦胧着月光
呜咽的箫声
飘向幽远
吹箫人一曲曲
思念愁怨
远方的人可曾听见
心弦颤颤
肝肠寸断
箫声穿越了上千年
谁人还在听幽幽的呜咽
【编者按】《偏爱月亮》以“月亮的不同形态”感触发点,串联起“心房被蚀刻 的悸动、“思念入梦乡”的温柔、“星光黯淡”的忧伤,最终以“不是怕阳光,只是偏爱月亮”直白点题——“月亮”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与精神偏好的象征,它承载着诗人对细腻、静谧心境的追求,而非对阳光(象征热闹、直白)的排斥,本质是对自我情感归属的坦诚表达。第二首诗歌以《月亮瘦了》为核心场景,通过三组对比(月亮瘦与天空胖、月亮瘦与黑夜冷、月亮瘦与眼睛亮),将自然景象与主观情感融合——“瘦月亮”象征孤独的个体,“胖天空”“冷黑夜” 放大了环境的空旷与清冷,而“很亮很明的孤独眼睛”则点明主旨——即便身处空旷清冷的环境,孤独的个体依然保有纯粹、清醒的特质,暗含对“孤独中坚守自我” 的赞美。《月亮的忧伤》则控诉人们对月亮的“选择性偏爱”:人们只爱月亮的“皎洁”“圆满”,却忽视它被乌云遮蔽时的忧伤、残缺时的遗憾、黑夜中独自陪伴的寂寞。本质上,这是借“月亮的忧伤” 隐喻“不被理解的个体的忧伤”——个体的美好被看见,而脆弱与孤独却被忽视,表达了对“被完整理解”的渴望。第四首《蚀》前半部分以“锈锁、闭门、满院幽静、蚀的魂”营造封闭、压抑、衰败的氛围,“蚀的魂”既指环境的腐朽感,也暗喻诗人内心的沉闷与禁锢;后半部分“今晚应是满月,怎不见她的倩影”以“满月缺席”打破预期,将环境的压抑与“对圆满的期待落空” 结合,最终以“是谁在问”的疑问收尾,暗含对“禁锢中失去美好 的怅惘与困惑,核心 “对圆满的渴望与现实禁锢的矛盾”。第五首《箫的呜咽》就愉快的朦胧月光下,吹箫人借呜咽的箫声传递“思念愁怨”,既追问“远方的人是否听见”,又感慨“箫声穿越千年仍有人倾听”。核心是“跨越时空的思念与共鸣”——个体的思念虽渺小,却能像千年箫声一样,连接起相似的情感(无论是远方的人,还是千年后的听者),表达了对“情感永恒性”的笃定。五首诗歌均以“月亮”为核心意象,围绕孤独、思念、忧伤等情感展开,但各有侧重,写作手法也呈现出细腻、凝练的共性与独特的个性。好诗赏阅。推荐共赏!【编辑:老百】
1 楼 文友:老百 2025-09-29 14:04:09
第一首诗《偏爱月亮》中,“蚀刻”“揉进”“黯淡” 等动词精准传递情感强度,避免直白抒情,让情感附着在月亮与星光的场景中,余味悠长;
第二首诗,从 “月亮瘦了”这一微小景象切入,延伸到天空、黑夜、眼睛,最终落脚于“孤独”的情感,让抽象情感通过具体场景具象化。三次重复“月亮瘦了”,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既突出核心意象,又让“孤独 的情感逐渐聚焦;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第二首诗,从 “月亮瘦了”这一微小景象切入,延伸到天空、黑夜、眼睛,最终落脚于“孤独”的情感,让抽象情感通过具体场景具象化。三次重复“月亮瘦了”,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既突出核心意象,又让“孤独 的情感逐渐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