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收获】我是姥姥的遗物(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收获】我是姥姥的遗物(散文)


作者:松江泛舟 布衣,40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5发表时间:2025-09-29 14:30:05
摘要:这是一篇以姥姥的遗物为切入点,表现作者对自己姥姥深厚感情的散文。作者通过姥姥的呵护,关怀,操心,规划等多方面感人至深的场景,表现了祖孙间深厚而美好的人间情感。

【家园·收获】我是姥姥的遗物(散文) 我是姥姥的遗物
  
   关于我姥姥的往事,几年来,我已经写了好几篇散文加以叙述,但是写得越多,姥姥的身影就越多地萦绕在我的头脑中,有时在不经意间,仿佛她就在我的身旁跟我说话呢。一个时期以来,我曾多次试图寻找到哪怕一件属于姥姥的遗物呢,但屡屡都是两手空空,无功而返。就在我陷入极度沮丧的时候,忽然,一个明确的念头如闪电一样令我醍醐灌顶,豁然醒悟:我自己不就是姥姥留在这人世间最大、最重要的遗物吗?她生前任何东西的价值也不可能抵过我,当今世界上,除了我,没有谁能说清楚我的姥姥,原来“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就是我自己呀!作为姥姥的遗物,我真的该把我心中的姥姥好好地说一说。
   姥姥于1907年出生在辽宁西部的新民县梁山乡,她大约是在二十左右岁的时候,经媒人介绍嫁到了同乡的西二台子村我姥爷家。姥姥个子不高,不到一米六的样子,身材微胖,长着一副圆圆的脸,脸上的皮肤白嫩细致,眼睛虽不很大,却透着较强的灵气,两只耳朵下面戴着一副银质的耳环。所以,在农村她长得算是挺好看的了。她的头发都束在脑后,形成一个疙瘩状发鬏,然后用一个黑色丝网罩住,再用簪子一插就固定住了,她这样的发型一辈子都没有改变过。她的上身总是穿着那种蓝色右衽抿襟褂子,下身穿着一件肥大的裤子,在脚踝处将裤脚束紧,然后用腿带子缠住,脚上穿着一双圆口布鞋。从上到下的这身装束,除了那副腿带子是购买的外,其余都是姥姥亲手做的,甚至她逝世时穿的寿衣和鞋子也是她自己亲手做的。我清楚地记得,她逝世时穿的那双布鞋的鞋面上绣着盛开的牡丹和菊花,鞋底上绣着莲花和梯子。我问她:“为什么要绣梯子呢?”她跟我说:“这是登天的梯子。”这些装老的东西有一个固定的包袱,早在她去世以前好几年就准备好了,她甚至还经常地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看看呢。姥姥操着一口带有明显辽西口音的东北话,说话声音不大,但尾音上翘,听起来带着特有的音乐感。
   姥姥曾跟我讲起,她一辈子生了12个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最后,只有大姨和妈妈活了下来,其余的都夭折了。听姥姥跟邻居老太太聊天时说,他跟姥爷结婚后很少有来月经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怀孕生孩子,因为姥爷和姥姥的最大愿望是想有个儿子,所以才一个接着一个地生,但到最后也未能如愿。
   姥姥是在我八个月大的时候从老家来照顾我的,因为这时妈妈要出去上班了。从此以后二十多年,直到她去世就基本没有离开过我家,所以,我是姥姥一手带大的。如果要问,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是谁?毫无疑问,是我的姥姥。这正应了那句话:“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姥姥没有儿子,我就是她唯一的命根子。
   姥姥为了呵护我,没少挨姥爷打
   姥爷的脾气很暴躁,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把姥姥打一顿。在这些小事中,大多数都是我淘气惹的祸。每次他要打我的时候,姥姥就立刻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姥爷挥动他脱掉的一只鞋使劲地抽打姥姥的后背,啪啪地一下下打在姥姥的身上,那声音或一下清脆或一下沉闷,显然打得是挺重的,吓得我浑身发抖在姥姥的怀中大哭。姥姥并不反抗,也不抱怨姥爷打她,而是哀求姥爷说:“行了,别打了,看你把孩子给吓的。”过后,我问姥姥:“姥爷打你疼不?”她嗔怪地说,“咋不疼呢,还不都是因为你呀,你可让我省点心吧。”我含着眼泪看着姥姥,却说不出话来。姥姥为了呵护我,她的身体虽能挡住姥爷的鞋底子,但却抵御不了北方的寒冷,真正使我度过一个个冰天雪地的还是姥姥亲手做的棉衣。
   姥姥缝制的棉衣呵护我度过了二十多个寒冬
   姥姥做得一手很好的女红,她曾一脸骄傲地说,这是她妈妈教给她的,从缝制衣服到绣花,从纳鞋底到编纽袢,她十几岁时就都会了。每当深秋到来,夜晚听到窗外蛐蛐吱吱的叫声,姥姥总是自言自语地说:“天气凉喽,蛐蛐在催我做棉衣服了,不用催,都做的差不多了。”其实,早在开春换季后,她就开始整理棉衣棉裤了。先是把外皮都拆下,洗净晾干后叠好存放起来,然后再把棉花里子整理好放起来。伏天到来后,她就抽空将棉衣棉裤的里子拿出来晒,待棉花晒得蓬松后,如果发现棉胎有厚薄不均的地方,她就拿出事前准备好的新棉花补上。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未见过她睡觉的样子,往往是我半夜醒来,总是看到姥姥坐在炕上,在昏暗的灯下在为我们缝制衣服,灯光把她的身影投射在墙上,像一棵弯着腰的老槐树。她手里的针线穿来穿去,每缝一针,那手里的针都要在她的头皮上摩擦一下。我从小直到上大学期间的棉衣棉裤都是姥姥这样一针一线缝制的,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一个个无数的针脚、一块块贴敷在我身体上的雪白棉花以及一根根难以计数的丝线无不凝结着姥姥对我深切的呵护与怜爱。我就是在姥姥的这种无私无畏、无微不至的关爱中长大成人的。
   把钱缝在我的棉袄里
   姥姥疼我表现在各方面。例如在吃饭时,她总是将给姥爷和爸爸做的小灶菜偷偷地给我留点,妈妈和弟弟妹妹都吃不着的,即便是弟弟妹妹也都有份的菜,她也明显给我的要多一些。妹妹要是发现了就哭闹着说姥姥偏心,姥爷听到后就要骂姥姥一顿。其实,姥姥最偏爱我的还是在花钱上。家里是姥姥掌握财权,爸妈和姥爷的工资都交给姥姥保管和使用。我记得在我8岁左右的时候,姥姥就开始给我钱花了,当时主要是我喜欢到楼下的小人书铺去看小人书,开始还是姥姥付钱,后来这样做太麻烦,姥姥就给我一点钱,让我自己支配。我当时的花销一是看小人书,再就是买冰棍儿吃。我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就是从看小人书开始的,当时的家大人很少有舍得花钱让孩子看书的。上小学以后,姥姥就时常往我的兜里揣钱,并且严肃地对我说,“这钱就是给你买东西吃和看书的,不许乱花。”从这开始直到我读大学,她一直在给我钱,对此,知道情况的同学都很羡慕我。有这样一件事令我终身难忘:大约是在我读小学四年级时的那个冬天,我在走路的时候,忽然感觉棉袄前后襟的下面沉甸甸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多天,有一天也是在走路时,我的右手无意中碰到了棉袄的下摆,里面好像藏着东西,仔细一摸,是一个个的圆片片,我再一摸,整个棉袄下面一圈都是这样。我回到家偷偷地拆开一个小口,哇!露出了一枚五分钱的硬币,啊?原来里面全是钱呐。我的小心脏跳个不停,立即意识到,这一定是姥姥缝在里面的,我必须保密,不能跟任何人说。顿时我有了一种腰缠万贯的感觉。就这样,棉袄里的钱我整整花了一个冬天也没全花完。转过年开春的时候,有一天姥姥问我:“棉袄里的钱你都干啥花了?”我说,“主要就是买吃的了,再就是看电影和小人书了。”姥姥说,“只要没乱花就好。”接着她又递给我一把零钱说:“棉袄里面还剩一些,你留着慢慢花吧。”我深情地望着姥姥,双手捧着这些沉甸甸的硬币,仿佛是捧着姥姥的那颗滚烫的心。这件事我一直铭记在心里。
   她开始为我规划前程了
   姥姥不仅在生活上把我护得周全,连我未来的路,她也用自己的方式开始规划了。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姥姥跟我聊天,她问我,“你将来能干点啥呢,想过没有?”我愣愣地看着她,傻傻地说,“我没想过,我不知道啊。”她又说,“老师没说过你们长大后该干什么吗?”我答道,“老师说过,说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姥姥说,“这个我不懂。”我问到:“那你说,我以后能做啥?”她看着我,认真地说:“我看你呀,将来学抠戳吧。”“为啥要学刻戳呢?”我问到。她说:“抠戳好啊,能识文断字的,还有手艺,整天坐在屋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听到这,我豁然明白了,我家楼下马路边上有一家国营的刻字社,人们走在路上透过玻璃窗就能看到里面刻字师傅忙碌的样子。这样的工作在姥姥的眼里就是最好的职业了。是呀,我的姥姥作为一个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更不会写的农村妇女,看到这些,就是她最大的见识了。此前,她经常叮嘱我说:“你要好好学习,要有文化,要长见识,不要像我这样,没文化,是个睁眼瞎。”她说的这些话,我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过后想想,实际上,她是希望我能够有知识,有文化,有一技之长,也就是具备一种安身立命的本领。姥姥虽然是个文盲,更谈不到啥眼光和理想,但是她的期许中包含的知识与文化及其专业是不错的,道理是对的。姥姥对我的期望,我一直铭记在心,现在看,在这方面我没有辜负姥姥,我后来的发展大大地超出了她为我设定的目标,她老人家如果在天有知,应该对我是满意的。
   在屋外孤伶地等着我
   姥姥对我的爱是刻在骨子里的,尤其到了她晚年的时候,我就是她全部的精神寄托,而当时我对这些却全然没有意识到,甚至有时还表现出了不该有的反感。大约是在姥爷去世和我上中学以后,姥姥就明显地表现出了对我的特别依赖,只要我一穿衣服出门,她就要问我上哪去,啥时候回来,我总是敷衍地回答她。只要我从外面一回到家,她就会从房间出来看着我,我走到哪,她就跟到哪,我坐在沙发上看书,她就坐在离我不远的床边上看着我,还时常给我拿吃的、倒水。有一次,是深秋的季节,北方的傍晚天已经黑了,外面很冷。我放学回家走到楼下时,看到姥姥一个人孤零地坐在楼前的下水井盖上,寒风已经吹乱了她的头发,几缕长的白发挂在了她的脸上。我见到她就嗔怪地说道:“都这么晚了,天还这么冷,你一个人坐在这里干啥呀?”她说:“等你呗,你平时五点多就到家了,今天都快到七点了才回来,饭菜都凉了。”我又不耐烦地对她说:“我该啥时候回来就啥时候回来了,你总是这么等着我,有什么用呢?”我边说着边往楼里走,她扶着膝盖,艰难地站起来并向前踉跄了一步,拍打着裤子上的灰尘土,像是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低着头跟在我后面。进屋后,妈妈看到我俩的脸色都不好,就问我怎么了,我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妈妈先是埋怨姥姥不该这么冷的天在外面等我,同时又责备我对姥姥的态度不好。姥姥一听我妈的埋怨,就委屈地哭了。看着姥姥哭泣的样子,我的内心也很难受。过了许多年,姥姥不在了以后,我回想这件事,如果当时我能主动地过去给姥姥擦擦眼泪,向她道歉,再拥抱她一下,她该会感到多大的安慰呀,遗憾的是,我并没有这么做。每当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无尽的懊悔。
   姥姥把我托付给了阿香
   现在想来,在姥姥晚年的时候,她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我把刚处不久的对象阿香领到了她跟前。身材矮小的姥姥仰头看着1米72高,梳着两个大辫子的阿香,拉着双手就不愿松开,笑得合不拢嘴,这样的表情,我真的是前所未见,用语言难以形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意和高兴。我和阿香看到姥姥这么高兴,当然也很高兴。姥姥一边招呼着阿香坐下,一边又拿出苹果让阿香吃,阿香跟她也很投缘,两人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后来,姥姥明显地把对我的感情开始转移到阿香身上了,隔了些日子,阿香没去我家,她便跟我念叨:“香子怎么还不来呀?”等阿香来看她时,姥姥就忙不迭地把爸妈给他买的水果拿出来让阿香吃,但是一看,有许多都已经烂了。这明显就是她舍不得吃,给阿香留着的,时间一长就腐烂了。有一次,阿香带着给我缝制的棉裤来我家让姥姥看看她做得行不行,姥姥一看,非常满意,笑着对阿香说:“你的手真巧,比我做的还好呢。”然后,姥姥郑重地拉着阿香的手,叫着我的乳名,语重心长地说:“我家国志呀,让我给惯得生活上啥也不会,我就把他交给你了,你要好好待他,有你在他身边呐,我就放心了。”姥姥的这番话算是把我和阿香的关系彻底确定下来了。我和阿香婚后四十多年来的历程表明,姥姥没有看错她,阿香的表现也没有辜负姥姥的嘱托和期望,她不但把我照顾得很好,现在她也当姥姥了,也很好地传承了我姥姥的精神和品德,把我们俩的龙凤胎外孙和外孙女也料理得很好。相信姥姥的在天之灵看到我们一家其乐融融幸福地生活,也会感到无比的欣慰。
   我跟姥姥的最后一面
   姥姥是在1981年11月份去世的,我跟她最后的相见是在当年十一假期后的一天晚上。那天我准备返回学校了,好像是晚上七点多的火车。吃过晚饭后,我坐在沙发上休息,等过一会儿就要带着行李出发去火车站了,这时姥姥走了过来,她双手拄着沙发的扶手,哈着腰,两眼直盯盯地看着我,仿佛她预感到了什么,像是要把我的形象印到她心里去的样子。她的这种举动,我感到挺奇怪,就问她:“你这么看着我干啥?”她也不吱声,只是笑盈盈地盯着我。我对她说:“我就要返回学校了,你在家要保重身体,过些天我让香子来看你。”她微笑地点着头。过了一会儿,我把她送回屋里,拿着行李就走了。万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我与姥姥的天人永隔。姥姥走了,带着对我的万般不舍无奈而决然地走了。她没能等到我大学毕业,也没有等到我结婚和工作,更没有享受过我对她的孝敬。这成了我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也是我最感内疚的痛点。我无数次地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会好好地孝敬姥姥,让她过上快乐的生活,让她知道我有多么地爱她,多么感激她。
   亲人之间的永诀,往往就是不经意间的一别,而就是这种极其普通的一瞬却给留在人间的后人带来了无尽的哀伤与刻骨铭心的懊悔,这大概就是所谓“天意”的一种滋味吧。回想起来,并不是上天和逝者没给我们尽孝的机会,而是由于我们的愚钝和麻木,都被愚蠢地放弃或错过了。也许恰是这种抱恨终身的遗憾应该就是天人之间缘分不断的因由吧,如果真的是这样,也是上天让我们这些善良与真诚的灵魂实现最后救赎的一种机会。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能够见证姥姥曾经在世的物证已经荡然无存,人证也几乎就剩我了。作为这个世界上,姥姥留在人间的唯一遗物,我的身上流淌着她的血脉,传承着她的善良与坚韧。她给予我的爱,就像一颗种子,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带着这份爱,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我都能感受到姥姥在背后的护佑和默默地支持。
   我能成为姥姥的遗物,这是我最大的骄傲,最深的慰藉,永恒的身份。我会带着她的爱和期望,把姥姥的故事讲给我的子孙后代们听,让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位伟大的老人,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无私的爱。我相信,只要这份爱能够传承下去,姥姥就永远不会真正离开,她将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血脉中,永远地活着,这就是我,作为姥姥留在这世上最珍贵的物件,所能做,也必须做的事。
   秋日的阳光依然灿烂,微风轻轻拂过,仿佛是姥姥温柔的手在抚摸着我,我沐浴在这温暖的阳光里,心中默默地说:“姥姥,我真的好想您,我会带着您的爱,幸福地生活下去,愿来世您还是我的姥姥。”
   2025年9月28日于上海图书馆

共 576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我是姥姥的遗物”为核心,将对姥姥的思念与追忆写得真挚动人,字里行间全是滚烫的情感。文中选取的细节极具画面感——姥姥为护“我”挨姥爷的打、深夜灯下缝棉衣、把钱悄悄缝进棉袄里、晚年在寒风中孤等“我”回家,每个场景都像老电影片段般鲜活,让姥姥慈祥、坚韧又满心护犊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还原日常,却比刻意抒情更戳人心。从姥姥为“我”规划前程时朴素的期待,到临终前把 “我” 托付给阿香的郑重,再到最后一别时 “要把我形象印进心里” 的凝望,层层递进间,既写尽姥姥的爱,也藏着 “我” 对姥姥的愧疚与怀念。结尾将自己定义为姥姥 “最珍贵的遗物”,把血脉传承与情感记忆结合,让思念有了落点,也让“爱会永远延续”的主题更有力量,读来让人鼻尖发酸,却又心头温暖。【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9-29 14:30:35
  这篇散文以 “我是姥姥的遗物” 为魂,满是动人真情。护 “我” 挨揍、灯下缝棉衣、寒风中等 “我”、临终前凝望,一个个细节鲜活如昨,把姥姥的慈爱与坚韧写得真切。语言平实却戳心,结尾将自身视作姥姥珍贵遗物,让思念有了落点,也让爱的传承更有力量,读来暖心又鼻酸。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2 楼        文友:松江泛舟        2025-09-29 17:13:13
  感谢田冲老师的点评和鼓励。您的点评切中要害,画龙点睛,使拙文增色良多。您的鼓励是我进步的强大动力,必将激励我在文学道路上行走的脚步更加稳健、坚定。谢谢!
蒋 朔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