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时光】最风流的送别(赏析)

编辑推荐 【浪花·时光】最风流的送别(赏析) ——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吴需荣 举人,4709.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0发表时间:2025-09-30 11:06:33

毫无疑问,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名篇。李白脍炙人口的诗歌很多,这首诗无论从知名度还是内容都是其中顶尖的作品之一。唐人的送别,不像后来的宋人那样凄婉,像王勃的就很雄壮,高适的就很旷达,显出了大唐气象。李白的这首送别诗,虽然有着他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但并不哀婉,呈现的依然是雄奇壮丽,依然是大唐的恢弘。李白是孟浩然的迷弟,他一生崇拜的人就两个:贺知章和孟浩然,其他的人虽然也算朋友,但都不入他法眼,就像同时段的杜甫,对他几乎是佩服地五体投地,但他施施然并不在意。李白送孟浩然的诗,当然精心写作,所以婉转雄奇。蒙曼老师说这首诗是最风流的送别诗,诚然。
   风流的第一层意义,就是李白和孟浩然都是风流的人。这里的风流,和魏晋风流意思差不多,是指不落俗套、追求个人风骨,不是说爱和女人厮混。李白和孟浩然有个重要的相同点,就是都不屑于官场。唐朝流传一个故事,说孟浩然其实也曾动过当官的念头,韩朝宗愿意举荐他,约他一起入京。韩朝宗何许人也,是当年李白自荐书的投递对象,李白曾在书中写过一句很有名的拍马屁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朝宗就是这句话中的韩荆州。有这样一个李白求之不得的人垂青,看来孟夫子前途一片光明。可惜的是,出发当天,孟浩然正和朋友喝酒,家人唯恐耽误出发时间,一再催促,他怒了:“没看到我喝的正欢,正在尽兴吗?”结果不去了。这个流传的故事,真假难辨,反正从这个故事看起来,孟浩然是比李白更潇洒,更有风骨,所以李白真心推崇他,写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样追星的话。送行者和被送者都是风流的人,都是超出世俗偏见的人,诗能不风流吗?
   风流的第二层含义,是地点。送别的地点,不是在李白或孟浩然家,也不是随便找了个客栈或者酒店,而是在天下闻名的黄鹤楼,据说这是李白定的,因为这样才能显出两人的卓尔不群;到的地点,是扬州,当时的扬州十里春风,富甲天下,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有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美酒、佳丽,有最著名的美景、繁华,最是风流之地。始发站和终点站都风雅脱俗,一路自然也是雅事,送别及送别诗自然也是风流之作了。
   风流的第三层含义,当然是最重要的因素,是诗歌的不落俗套。全诗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诗写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貌似普通,但李白写来就让人感到惊艳。第一句是说老朋友辞别黄鹤楼,意思很普通。当时孟浩然是顺着长江东下,所以向西挥手辞别。不普通的是,李白为什么将送别的地点选在黄鹤楼,也就是这句诗中隐含的意义。黄鹤楼有个著名的传说,说曾经有仙人在此骑黄鹤升天,所以李白在此暗喻孟浩然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慕俗世荣华的仙人,今天你离开这里,就像过去仙人离开这里得道成仙一样。第二句已经成了扬州的旅游口号,所有的中国人大概都知道这句诗。三月是最美好的春季,扬州是最美好的城市,三月下扬州就成了最应时应景的旅游。江南三月,暮春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江南的春色,是杏花烟雨,是中国最吸引人的风流缱绻,富贵缠绵。扬州在地理上不属于江南,但在人们的感觉上、在中国的文化归属上,和江南别无二样。所以,春天扬州的自然风景本来就很吸引人。而且,扬州还是唐朝最繁华的地方,是首富之地,美女如云,歌楼酒肆绵延十里不绝,那是一个什么所在?放在当今,就是最美丽的苏州,最有钱的上海,最开放的东莞合而为一,这样的城市简直就是人间天堂,谁不想去。“烟花”两字,不是我们放的礼花,而是准确描写江南特色的用词,花自然指江南的各种花草,各种自然风貌;烟指江南风物的朦胧迷离,如诗如幻。这两个字,不就是“杏花”和“烟雨”的代称吗?蒙曼还认为,李白这句诗,不仅仅是说扬州,而是说孟浩然到扬州的这一路上,都是烟花三月,都是春色无边,美景无边,那自然是风流无边,幸福无边。从此,“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了中国人最期盼的旅行体验,成了最风流的浪漫故事,也成了扬州城最负盛名的名片。
   三四两句是写景,也是写送别之情。孟浩然乘着一叶孤帆走了,他顺着长江而行,随着他的越走越远,他的船先是看到孤帆,后来成了远方的一个影子,最后走出了视线,走出了天边,我再也看不到孟夫子了,只是看到一片碧蓝的天空,还有挂在天边一条奔涌的江水。可以想见,李白写这句诗之前,他必定是起身,站在黄鹤楼上,目送着孟浩然小舟远去,眼睛眨都舍不得眨,就这样直到小船看不见。这不就是写的情吗?送别的最高情义,不就是我目送你离开到千里之外,直到你离开我的视线吗?刘备说树林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再也看不到徐庶了,所以要砍去树林,不也就是这种情感吗?长江依然在奔涌,似乎也随着孟夫子奔腾到天外,这首先是写实景。天边江水,碧空白练,只有李白这位诗仙,才能用如此精炼的语言描绘出如此壮美的景象;其次是呼应了开头仙人乘鹤升天的故事,似乎孟浩然乘着小船也到天上去了,他就是不落俗尘的神仙;最后也是在写情,写自己的情义、自己的思念、自己的心也随着孟浩然到了天边,甚至跟着他到了扬州,暗含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味。
   唐人的送别,绝无哭哭啼啼哀哀切切之语。李白很崇拜孟浩然,孟浩然的离开,他当然会有悲伤,但他的悲伤遮掩在长空、大江之中,是那样的辽远壮美。还有,大唐的风气是乐观的,是积极的,唐朝人不会只想着自己的悲哀,而是想到朋友远行的美妙,想到为朋友期待和高兴。这就是所有大唐送别诗中都能看到的大唐豪情。五绝一首,赠同学毕业:男儿期伟业,奔走在八方,有幸他年聚,轻松冠各行。
  

共 22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老师这篇文章是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大家都耳详能熟的千古名诗,赏析起来本身难度太大,吴老师开篇引用了蒙曼老师的评价“最风流的送别诗,”从我们从未见过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一开始激起我们的好奇心,让人迫不及待的看下去:风流其一,李白和孟浩然都是超然脱俗的潇洒之人;风流其二,送别的地点“十里春风”的扬州黄鹤楼;其三,诗歌本身的浪漫风流,送别的场景如烟如幻。文章从景和情两方面分析李白送孟浩然,景,梦幻美好,情,豪放大气又离别依依。好文推荐阅读共赏!浪花有你很精彩!【浪花诗语编辑:坝上萱草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坝上萱草花        2025-09-30 11:07:38
  吴老师写作辛苦!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