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遇】种花生记(散文)
因胃肠功能不是很好,我的日常生活便离不开花生。除了白天作为零食吃以外,晚上熬制稀粥时,也要放一些花生。于是,有一天老伴就对我说:“老家‘大路西’栽种银杏树的那块地,去年卖树时,在南半截形成了一块面积一分多地的空档。树木行情一路下滑,继续种树没什么意思,倒不如改种花生更划算。”我不以为然:“谁稀罕那么一点地啊?种起来功夫比收获多,扔掉算了。”老伴却反驳道:“你没过过苦日子,寸土寸金,地怎么可以说扔就扔呢?抛荒是罪过,是会被左邻右舍笑话的!再说,没事时种点地,体验生活情趣,强身健体,总比闲着强。”
老伴的话说得有道理,我再没了辩解的理由。因老伴要照应乡镇集市上门市的生意,我只好在第二天早晨,独自带着铁锨、镢头、耧地耙子等农具,还带了化肥、花生种子,及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等,驱车二十华里,来到了大路西。
长期无人问津,地面早已被杂草侵占,葎草(俗称拉拉秧)、枸杞、蒺藜子、牛筋草、鸭趾草等等。一地狼藉,让人不知道从何下手。
翻地之前,要先清除杂草。我试图用手拔草,可拉拉秧浑身是刺,枸杞、蒺藜子刺人更甚。没带手套,徒手拔除很难办到。由此,我只好用镰刀割。割完后,再用铁锨将杂草铲碎,深埋于土里发酵,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新买的镰刀,割起草来刷刷作响。可割着、割着,我的手脖子就变得酸软起来,及至腰部也变得力不能支。开始时,一口气还能割十几、二十几刀。而后来,每割三两下,就要直起腰来休息片刻。这样反复地弯腰、直起,直起、再弯腰,割草的进度非常缓慢。
要命的是,草棵子里毒虫乱舞。此虫子黑菜籽般大小,俗名叫做“露猴子”。落到人的皮肤上,张口便咬,给人的感觉是奇痒难忍。我对此虫子过敏,一旦被咬,待皮肤彻底痊愈,常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因而在割草过程中,我始终紧绷神经,唯恐被虫子叮咬。尽管精心提防,我的眼睛上,胳膊上,还是有三处被咬。致使第二天早晨,我的右眼肿得如同灯泡,只好去诊所打了消炎针,才慢慢消除炎症。就因这么点活儿,竟把我折腾的如此狼狈。由此,我不禁想起了父亲。别人说,父亲当年一天能割四亩麦子。还说他割起麦子来,就不再直腰,而是一直地割下去,一般的人很难追得上。与父亲在劳动中那股子不怕苦、不怕累的拼命劲儿相比,养尊处优的我,显得那么娇气,还算是个人吗?
难干的活儿还在后面。原来的空地上,银杏树卖掉以后,地面变得坑洼不平不说,土层底下还遗留着纵横交错的树根。细的如同红头绳,粗的则如同大棒槌。翻地时,要一边用铁锨铲断树根,一边再清理草根,还要把坑坑洼洼的地面整平——看似简单,却是既脏又累,又费脑子的活儿。割草、施肥、整地,一上午汗流浃背地忙碌,才将地面收拾出个样子。
当我刚好刨了一行小土坑准备下种的时候,哥哥却手里拿着铁锨,突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他急切地说:“花生怕水渍,你整理出来的地是不可以种花生的。想种的话,地面上每隔一定距离,要开一条排水沟才行。只有这样,到了梅雨季节,花生才不至于被淹死。”他一边说,一边就弯腰干了起来。
不愧是庄户老把式,转眼的功夫,哥哥就在地面上挖出了宽二十五厘米、深三十厘米的四道沟。把地面重新整平后,他接着说:“回家干活也不给我打个招呼。看来,别人若不告诉我,你就没打算让我知道啊?”我说:“就这点活,干完就算了,不好意思麻烦你。”哥哥说:“兄弟之间还提什么麻烦?我不来的话,还说不定你会把花生种成什么样子呢!”
花生种子埋进土里,我以为就没事可做了。可一个星期后哥哥打来电话说,花生出苗了,要把覆盖在上面的地膜戳破,不然花生小苗就没法生长。接到了电话,我用竹竿和一截粗铁丝做成了一个“小钩子”,回到地里用小钩子,将出苗的花生上方的薄膜,戳出一个一个的小窟窿,让花生苗能够从小窟窿里探出头来。没想到的是,花生出苗不是一次出齐的。每天都会冒出来一批,要分好几天才能出齐。这样一来,我连续三四天的时间,都要驾车来到地里“戳窟窿”。虽然每次用不了多长时间,可开车跑来跑去,倒是挺麻烦的。
出苗后打消灭害虫的农药,及喷洒驱鸟药的事,是发小二壮打电话告诉我的。今年高温、干旱,虫子特别多,特别难打。开始时,用甲维盐、氯氰菊酯,随后就用三复配、四复配的农药治虫。生存环境改善了,今年的鸟儿也特别多。喷洒驱鸟剂,有效期只有三四天,过了期限,鸟儿又会纷至沓来。鸟儿是进地找虫子吃的,出于好奇,顺便也会把刚出苗的花生连根拔掉。严重时,还会造成成片的缺苗、烂棵,甚至不得已地重新补种。于是就不得不三天两头,甚至一早一晚地往地里跑。不是灭虫,就是赶鸟。
随着花生小苗长大,鸟害消失,二壮又打来电话,说花生旱的打蔫,赶快回来浇水。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忍不住抱怨道:“二壮也真是的,花生地下面就是水沟,看见花生干旱了,就不能到沟里取点水浇一浇?细想想,与二壮一起长大,两家屋搭山、地临边,浇地的这点忙都不愿意帮。这样的情分,也未免太淡薄了些。”老伴生气地说:“你倒是好意思说出口,人家二壮已是年逾花甲的人,帮咱干活,假使因磕磕碰碰有个好歹,咱负的起这个责吗?再说,私下里帮咱干活,一旦出了差错,还担心你的埋怨,难道这样的事你不明白吗?”哦,还是老伴考虑的周到,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呢?
花生苗长过了头,只有打“矮壮素”才能结出果实。可是打少了,控制不住旺长。打多了,会造成植株矮化,开花结果减少,从而造成减产。为避免此类现象,打矮壮素常要谨小慎微地喷洒两次。
花生田芽前除草剂,用量少了,草会照常生长。用多了,结出的果实小,且硬度如同玻璃溜溜子,放进嘴里,让人咬不碎、嚼不烂。
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昨天,我开车前去收花生。微风拂着细雨,飘落在脸上,温润微凉,竟也带着一丝收获的甜意。或许是雨水调和的缘故,亦或是在众人的鼓励、相助之下,我用心种植的缘故,收获期花生秧苗的长势,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依然是一片葳蕤,一片翡翠。而手捧出土的花生,虽然过程百般辛苦,但一想到这为自己身体健康而种植的花生,就觉得格外香甜,就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望着这片收获的土地,想起哥哥、二壮的助力,老伴的提醒,我忽然意识到,个人的收获,离不开众人的支持,与自然界风调雨顺的照应。唯有欣欣向荣的时代,唯有和谐温馨的社会,才会使秋天丰收的季节,变得如同春天般地美丽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