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小事】拗罾与垂钓:一场自然社会时空对话 ——《野渡无人》之十
春末夏初,长江流域迎来梅雨的季节窗口,梅雨区域常会出现的连绵的阴雨天气,雨量大,雨期长,甚至一连几天通宵达旦。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黄熟季节,称之梅雨。滂沱大雨铺天盖地,江水倒灌,内涝成灾,长江正式进入抗洪防汛期。千里长江大堤上,五颜六色的防洪值守帐篷星罗棋布,民众齐心协力防洪抵御洪峰的到来。
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每逢丰水汛期,长江水面骤然变得宽旷浩渺。每天清晨,或黄昏,雨后天晴,我如约跑到江边的礁石,伫立在堤岸高处的礁石上,一江波涛滔滔不绝从如奔腾千军万马,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东流,远离岸边的礁石大半已被汹涌的江水吞没,仅露出如同翻江倒海大鲨鱼的脊梁骨。时而被波浪吞没沉入水底;时而跃出水面激流勇进。
江面巨大洪流波涛汹涌,流量和流速明显比枯水期水流湍急,江水裹挟着上游冲刷而来的泥沙与断枝流经两座礁石峡谷水域,惊涛拍岸,波澜在礁石间碰撞中掀起雪白的浪花,整个江面向两岸扩展了百米之宽。遇有烟雨朦胧天气,水面雾气氤氲,仿佛给整个长江都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薄纱。奔腾不息大江东西走向无边无际,游龙似的运沙船在激流中负重前行,我仿佛看见船老大们紧握舵轮,眼神坚定与肆虐的江水博弈。他们懂得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里。顺水而下,聚精会神,把握好航向避开无数暗礁险滩,每一次航行都是船老大勇气与智慧的考验,也是他们对生存不屈不挠的抗争。长江每年3月到7月是长江禁捕期,水上人家也许早就抛锚回家春耕养精蓄锐,他们懂得避开洪峰与鱼类和谐共存。
洪水期正是鱼类逆流而上大迁徙,各类鱼向浅水区迁移聚集,主要遗传性产卵洄游。清晨,可见礁石下游百多米现身拗罾人,在岸边不远处还搭建一座简易木棚子,犹如一幅简约古朴白描画卷映入眼帘。黄昏,礁石上游洲头渡口附近水域散落垂钓人,一条长杆还带轮把子,能把线甩到几十米开外水面,垂钓人坐在水边目不转睛盯住浮子,天地之间的浩渺江水衬托孤零零渺小的身影。拗罾和垂钓,那种极致等待守候,都需要足够的坚韧与耐心。
现代社会这种拗罾人守株待兔式的网鱼已难得一见。拗,用力弯曲或抬起,而罾是一种古老的渔网,用木棍或者竹竿作支架,形状如伞,常用于江河湖海边捕鱼,拗罾指捕鱼人通过绳索杠杆,用手将沉于水中的罾网拉起捕获鱼类。唐代陆龟蒙《渔具诗•罾》“短罾拖髻丫,荡漾光如坼。”
拗罾与垂钓,看似都是江南鱼米之乡捕鱼的工具,却有着不同的韵味。拗罾人更像是生活的勇士,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意志,在江水中努力打捞着生活的希望,完全是为了生存,捕鱼换取生活的必需品;而垂钓者则像是生活的智者,他们通过钓鱼来修身养性,以一种甘于寂寞耐心韬光养晦,感悟着生活的真谛。一个为了生存,一日三餐求个温饱,没有鱼网,只有另谋生路:另一个则是为了休闲消遣,哪怕钓不上一条鱼也乐此不疲。
禁渔期没有看见水上人家渔人抛锚礁石,也没有买到鲜美的野生鱼,我从礁石下来向下游的拗罾人走去,撞撞运气。走近罾网,棚子门前挂着一座老式马灯,里面还坐了一瘦高个拗罾人,一个矮胖子拗罾人在水边拉罾,一共两个拗罾捕鱼人。他们见到我这个不速之客戒备扫了一眼,眼神显得很疲倦样子。我瞄了一眼简陋棚子,满地烟头,喝空了的酒瓶扔在棚子里草地上。从棚子到拗罾台搭了一条简易竹排栈桥,拗罾人撒下网就返回棚子,两个人抽烟闲聊,每过十多分钟就过去拉罾。
我观摩了几十分钟,那粗壮的罾绳在拗罾人手中灵活地舞动。双目专注地盯着江面,每一次用力拉起罾网,心怀满满的期待,即使没有网到大鱼也从不气馁,只是默默地再次将罾网放入水中,有时网到一些活蹦乱跳小鱼小虾,另一个拗罾人用小网兜捞起来放进浸在江水里鱼篓里。我好奇把鱼篓提起,差不多半篓鱼虾,都是半斤以下小鱼小虾。我与拗罾人很快就熟悉起来,才知道两个人通宵达旦拗罾。我疑惑问拗罾人:网的面积小,鱼怎么会集中到网中。一个人指着棚里小桶说:撒了鱼饵。
天上不会掉馅饼,鱼儿怎么不知道这个道理。我有些同情鱼儿的命运,为了那么点可怜午餐,就丢掉身家性命,而拗罾人花一点代价,就可以卖个好价钱。我一看没有什么大鱼也就放弃买鱼的意愿。
这长江禁渔期不是还没有过,没有人查禁?我记得渔人说过禁渔期要到七月份。
这那禁得了,你们单位上的规章制度不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给点好处,那些执法者不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黄赌毒禁得了吗?现在工业园遍地开花,耕地越来越少,不打点鱼贴补家用,我们喝西北风。拗罾人玩世不恭白了我一眼,眼神怪怪的,好像嫌我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满脸不屑一顾的神态。
我一听也有道理,这两个拗罾人也是老江湖,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识过。我从江边返回后,脑海总是浮现出拗罾人为了生存,就像劳蛛缀网,一网又一网从大江里把鱼网起来,然后换成生活必需品,这是古代渔民最简单的生存方式,千里长江不知有多少赖以为生拗罾人。
连续下了几天暴雨,也没有去江边,心里还惦记着江边两个拗罾人,天气一放晴,便急匆匆跑步来到拗罾处撞一下运气,买一条大鱼,满足一下口欲。老远就看见江边小棚罾网高高挂在高空,竹台上不见拗罾人的身影。或许两个人在小棚里休息,一路小跑奔向小棚。近前一看,棚中空无一人。
江水比前几天上涨了许多,通向网鱼台木板桥在江水浪花里时隐时现,我趁江水退潮时漫过去,站在被波浪冲击摇摇欲坠的拗罾台,目光里却出现了令人沉重的一幕。有几十条翻白的小鱼静静躺在鱼网中,另外还有好几条吊在网孔中成了“吊死鬼”。鱼儿离开了水就像人离开了空气。我心中油然生出一丝凄凉,为这些幼小的鱼遭此恶运感到不平。这拗罾人也太残忍,既然小鱼卖不到好价钱,为什么不把鱼儿放生长江水中,让鱼儿长大成人,一代一代产卵繁殖下去,人类一代一代年年有鱼,这样一个简单道理,拗罾人怎么就不懂,非要斩尽杀绝。
时隔一日,我起早点跑步又奔向小棚子,我想告诉拗罾人把小鱼放生。江边灰蒙蒙一片,谁知小棚子不见踪影,罾网已经收回去,那悬在江面的罾网架子就像一只大螃蟹,再也不能张牙舞爪“涂炭生灵”。再过几天连架子都看不到,我倒有些同情拗罾人,也许罾不到多少鱼,没有足够鱼供他们拗罾,也难以维持正常的生计。也许这种以拗罾捕鱼为生计的人,在现代社会渐行渐远消失在江湖销声匿迹。
我黄昏散步到礁石,沿江而上漫步到洲头渡口,闲情逸致观赏垂钓人垂钓,拍一组黄昏落日视频大片。夕映大江流,落霞与孤独垂钓人,还有浪里漂泊的孤船。我也喜欢钓鱼,后来忙碌没有时间去垂钓,现在清闲又没有鱼可钓。不像拗罾人为了生存,钓鱼完全满足自己的口欲。那时鱼忒好钓,头天就准备好鱼饵,最多的是蚯蚓,天没有亮就起床,外面漆黑一团,三五成群行走在白花花的乡间小路,当来到十多里河边,山水才露出朦胧的轮廓,空气清新纯净,水面上柔动一层轻薄透明的雾霭。选择一个风平浪静的河湾,扔一团发酵面团发窝,然后放下鱼线,当浮子点破了平静如镜的水面,皱起一圈圈圆圆的波纹,那种乐兹兹的感觉真好。水边空气新鲜,人经常钓鱼寿命都会延长。一天钓好几斤鱼,有时斤把重的桂鱼都会钓上来。一个暑假钓下来,鱼吃不完,洗干净晒成干鱼,用辣椒一炒,味道也很鲜美。钓鱼有个秘诀,一看鱼上钩,心里就默默念道一二三载载载、四五六吐吐吐、七八九鱼到手。
现代人钓鱼渔具越来越高档,一具钓渔杆上千元,不像我钓鱼杆,一杆竹竿,梢上系一根尼龙丝线,鹅毛当浮子,一天下来也能钓到很多鱼。性急的人是钓不到鱼的。静心屏气,悠哉悠哉,这也是一种身心的享受。只可惜现在很难钓到野生的鱼,我也就没有捡起垂钓的爱好。现在钓大鱼多数是用公款,或者围猎官员金手套投其所好,请官员到人工养的鱼塘钓鱼,没有官位的人,自然享受不到这种垂钓的雅兴和乐趣。而现代人钓鱼越来越离谱,甚至放长线钓大鱼,人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大,几十米的长线丢到水中央。普通人钓不到鱼,干脆用电击炸药炸鱼,一大片鱼翻白浮在水面,他们残酷地消灭与人类和平共处的鱼类的生灵,以满足自己的对金钱的欲望,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每次走到渡口附近垂钓人的村落,垂钓人三三两两散开,一溜烟分布江畔,每一个人都是孤独个体,垂钓人直立、或坐在折叠小凳,目光紧紧锁定水面上的浮子,仿佛整个世界都浓缩在了那小小的浮沉之间。偶尔,有鱼儿上钩,一阵短暂的喧嚣与激动,一起鱼钩,鱼的影子摸不着,水面又恢复了那份宁静与专注。这些垂钓人,他们不追求拗罾人那样的数量与效率,只享受等待过程期待与愉悦,以及那份守候中的宁静与希望。
夕阳余晖洒在江面上,落霞与垂钓融为一体,为这宁静的画面涂抹了几分温馨与诗意。暮色四合,水天一色,空旷江边只剩下孤独的垂钓人。而夜行船只灯光倒映水面波纹里,破碎成点点金星。月落大江,黑夜很快吞没了形影孤单的渺小的身躯,江畔一片空旷与寂静,只剩下浪潮前仆后继拍打岸边大声喘息声。
我静静地享受垂钓人这份孤独,心中涌动着酸甜苦辣的情感。拗罾与垂钓,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却在这长江之畔和谐共存。拗罾人为了生存而奔波江湖,垂钓者则为了心灵的慰藉而坚守。他们各自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共同描绘着一幅刚刚落笔,又尚未干透江南水墨画卷。每当凝视在黄昏后夜色里垂钓人孤独的背影,我都情不自禁的想起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作为中唐时期永贞革新主要领导者,永贞革新触及到大官僚士大夫既得利益,革新终于失败。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写下《江雪》一诗。柳宗元笔下“蓑笠翁”寄托政治失意后的孤傲与清高。在漫天飞雪中,鸟飞绝,人踪灭,唯独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傲然独钓“寒江雪”,正是柳宗元政治抱负实现不了傲岸风雪的形象。诗中描绘的那幅“蓑笠翁”的画面,与眼前这长江畔的垂钓人何其相似。他们都是孤独的守望者,在寒江或长江之滨,以一种近乎执拗的姿态,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追求。
中国封建历史上任何社会改革,只是统治者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不得已为之,如果社会改革只对少数人有利,那改革注定是不成功的。当今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同样面临上层建筑改革的瓶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也是当今改革的难题。如果只是所谓社会精英瓜分了社会财富成为改革既得利益者,民众却没有享受到兼顾公平收益,巨大贫富悬殊反而激化社会矛盾,改革负面清单同样不可忽视。
一条道路反复修建、楼堂宾馆式办公大楼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千里长江被掏空了、豆腐渣工程遍地开花。证劵市场注册制改革,大量劣质公司上市圈钱,焚林而猎,市场不堪重压。九八洪灾,九江市的江洲和市区4号与5号闸口之间决堤记忆犹新。九八抗洪,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临现场现场怒斥腐败贪官:你们不是说固若金汤吗?谁知道堤内是豆腐渣!这一事件直接催生了“豆腐渣工程”。长江决堤毁掉千家万户的家园,贪官奢靡腐败的成本最终转嫁老百姓身上。
拗罾与垂钓,这两种看似迥异的行为,实则都蕴含着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与哲学。拗罾人以他们的勤劳和坚韧寻觅生活的希望,他们每一次罾网,都是生存的渴望与自然的敬畏。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拗罾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逐渐淡出世人的视线,而那种与自然抗争,为生存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垂钓者则在等待中感悟生活的真谛,他们不追求数量的多少,只享受那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静与满足,在快节奏现代社会职场竞争压力之余,陶冶情趣,从而找到心灵的家园。两者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无论是为了生存忙碌的拗罾人,还是为了心灵慰藉而坚守的垂钓者,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一场自然社会深刻的时空对话。
历史上任何改革,都是寻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路,更加公平配置分配社会财富。政通人和,首先要让民众百姓有一个清廉的社会环境。苛捐杂税猛于虎,杀鸡取卵,社会发展动力就会衰竭。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生存的空间。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过程中竭泽而渔,资源总有枯竭一天,地球毁灭为期不远。人与人的和谐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学会相互理解与包容,遵守社会公德,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每一个人需要放下偏见与固执,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选择与生活方式,求大同存小异。谋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法则,人类才能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携手共进开创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