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家里的鱼塘(散文)

编辑推荐 【星星】家里的鱼塘(散文)


作者:久违 童生,626.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发表时间:2025-10-02 19:30:25
摘要:原创首发

  山坳之间低洼处,雨水泉水汇聚的鱼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民津津乐道的圣地。每当鱼儿跃出水面,亮出洁白无瑕的鳞片,挺着有劲的尾巴,这一刻,就是丰收的时候,也是一年里的最重要的时刻。
     冰凉的塘水里藏着密密麻麻的影子,有的在浮动,有的在沉潜,有的一动不动就是好长时间。看得我入迷,心思随着鱼儿的行动而高兴不已。
     那是一个秋天,我们放学回家后,各自回了家,而我放下书包,独自走向鱼塘,坐在芒果树下,去聆听鱼儿跃出水面时的激动的心情,去观赏鱼儿从这边畅游到那边。仿佛心中有百万个梦,都是关于鱼儿的活动。
     鱼塘并不很大,水深也不深,那时候的我,可以在鱼塘的积沙处探水游玩。去捉我喜爱的小鱼小虾。一亩大的鱼塘,出鱼率却是非常高,条条都肥大腰粗,很多时候,都能看到被惊吓后的鱼尾跳跃出水面,看到了它们的勇敢和无畏。
     这鱼塘的水主要是山坳之间的泉水补给,除非是放干了塘水,才需要一场暴雨来快速补水,否则,塘口的泄水口还是有清清细流在流淌的。好多年了,大家都在鱼塘边等我来静静地看着,而鱼塘也在我心中形成了一种幸福。古人说,喜欢看水的男人有勇有谋,我很喜欢这句话,希望自己能够像鱼塘一样孕育一方水土。
     每当爷爷奶奶放牛回来,都会把牛儿赶下水塘,这样并不需要担心牛头它的安危,我们尽管让它吃饱喝足,洗净身子自然会上岸。在下水塘前,主人会把纤绳捆绑在牛头的角上,确认牢固后,就会大胆地让牛头下水。牛头也很喜欢玩水,每次都会带着幼崽在水塘里游上几圈,有时候还会吃几口塘边的茅草。我发现,牛头特别喜欢在塘尾逗留,我们一开始以为牛头是怕水深,都在各抒已见地嘲笑牛头的畏畏缩缩。当我们看到牛头摇头晃脑时,似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因为塘尾是被大树遮阴的,那里的水温特别低,非常适合休息。哦!牛头在享受生命。原来,热爱生活不止人民,还有勤劳的牛头。
     深秋了,鱼塘的鱼儿成了膘肥体壮的大鱼,收获势在必得。塘主是我的表叔,表叔他喊来一众人,开始布局谋划拉网,想大鱼小鱼一网打尽。
     在那时候,家里没什么活做的,但凡有点活动,都是整个村的主要事情,因此来了几十号人观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如意的大鱼,每个人手里都握着十块钱,想着鱼尾上岸后,都能加餐。
     鱼塘今天注定不平凡,注定热闹非凡。突然拖拉机的轰鸣声响彻山谷,把村头的鱼塘的惊出了波纹。那位大叔说,渔网就位,捕鱼能手是否就位,他自信满满地喊道。表叔略微不好意思,腼腆着回答,都来齐了,哈哈哈,开始吧!大伙都到来了。
     三个猛男合力把渔网搬下车,看样子很重,因为很大。棕褐色的颜色,渔网的一边串着一个个浮球,这张渔网比我人还高,好强大的气场我要窒息了。这位猛男犀利的目光在扫射鱼塘。他指着鱼塘中央的黑影说道,没想到这鱼塘人杰地灵,物丰物娆,真是好地方。
     猛男从车厢抽出两根长竹竿,分别绑在渔网的两端,头对头,尾对尾地绑着。确认牢固后,大伙都穿着裤衩就下了鱼塘,三人从右边出发,还有一个在渔网之间收拾网底,生怕鱼儿成了漏网之鱼。另一队伍从左边出发,但是他们只走了一点点就停下来了,先出发的猛男们在嘶吼,在嘿呦嘿呦地鼓舞着士气。当渔网铺开后,鱼儿活动空间被压缩,有的鱼尾体力倍好的,就尝试跃出网面,试图摆脱命运的束缚。猛男在高歌猛进,在使劲,在为生活努力,而我也在为他们呐喊加油,一句句“有鱼啊!有大鱼啊!”激励着他们。
     表叔的脸色很是红润,心情也放开了。心底的石头放下来了,不用再担心没鱼了,一年的付出总算是得到回报。猛男看着频频跃出水面的鲢鱼心情也自然开心,力气真是花不完,越拉越有劲。尽管越拉越沉,但是这恰恰说明了鱼获丰满,值得一忙。
     渔网已经完全展开,几乎整个鱼塘都被包围了,鱼尾无处遁形,鱼儿终将被捕获。赶鱼进网的那男人率先上岸,他是在渔网的最前面行动的,所以当收网时,他就失去了用处,但他功不可没。合围了,三个大男人竟然拉不动,白色的鳞片非常光彩耀人,里面还夹杂着一些塘角鱼,埃及鱼也是有那么一丢丢。我们一眼就相中了那种肥美的鲢鱼。所以,我们还没等到鱼儿上岸就开始抢,表叔也是见怪不怪的,在一旁有条不紊地称重,然后收个大概的钱,少付一块几毛钱他也不管,心里只有把乡亲照顾好了,就可以运到镇上大卖了。
     表叔一手一捧一条鱼,条条都有三四斤,在那时候喂草的年代,已经很肥了。村里有钱的教书匠,走进来询问,是否有塘角鱼,他家有点收入,平时村里捕鱼,都是他家要塘角鱼的,这次也不例外。村民各自拿着大鱼回家去了,猛男们帮他装上车后,也提着一尾大鱼回家去了,刚才还人声鼎沸的鱼塘边瞬间寂静一片,剩下表叔独自忙里忙外。
     爸爸喊来我,让我看着他如何杀鱼。我的心思并不在这里,所以,学了模模糊糊就算是完成任务了。但我很懂得,鱼儿上锅不能随意翻炒,否则鱼肉会散掉,融化。做鱼吃第一步是煎鱼,等到鱼表面成型后,才能轻微翻动。为了确保煮熟,所以,会中火慢炖好久时间。酱油和清水会放的比较多,要的就是鱼儿入味,要的就是鱼儿熟透。爱吃的我,总是吃不够,却也不会因为贫穷而被限制吃食。幸福的童年就像翱翔的燕子,自由自由而又自在自得。
     饭堂的有荤有素,梦里有昨天的美人美事,我不能忘怀,却坚决走向未来。鱼塘成了梦里的过客,而我顺着思念飞向梦的天边。
     鱼塘,永生难忘。回忆中,少不了这段记忆的鱼塘。

共 21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辑散文如同被雨水打湿的旧信笺,字里行间晕染着南方山坳特有的潮湿与明亮。作者用近乎人类学的笔触,记录了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的完整脉动——从泉眼到鱼鳞,从牛角到渔网,所有生命都在这一亩见方的水域里完成自己的史诗。我们特别保留了原文中“牛头避暑”“抢鱼称重”等极具在场感的细节,这些未经修饰的观察恰是散文最珍贵的部分。当文字描述“鱼尾跃出水面时亮出的洁白鳞片”,读者几乎能触摸到阳光在水面上的颤动;而“猛男嘿呦嘿呦拉渔网”的粗粝声响,则让农耕文明的集体劳作有了声画质感。这种对微小事物保持凝视的能力,正是对抗时间流逝的文学良方。在非虚构写作泛滥的今天,本文提供了另一种真实:它不追求社会议题的宏大,却通过“煎鱼中火慢炖”的生活仪式,完成了对乡土中国的温柔测绘。那些被现代人遗忘的生存智慧——如何与自然谈判、如何分配丰收、如何让一条鱼的尊严从池塘延续到餐桌——都在作者举重若轻的叙述中重新复活。最后必须提及文本中罕见的“儿童视角”与“成人思考”的双重奏。当作者说“牛头在享受生命”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顿悟,更是一个文化观察者的自觉。这种天真的深刻,或许正是散文最接近本质的时刻。编辑:紫云朵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5-10-02 19:38:12
  祝贺新作发表,有新颖性,作者越来越会思考了问题,写的栩栩如生。佳作。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