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母亲的手艺(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小事】母亲的手艺(散文)


作者:如歌四季 布衣,37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发表时间:2025-10-02 21:01:56

从小时候记事起,母亲就是一位无所不能、手艺超群的人,会做很多事,特别是做很多好吃的。
   那时候物资匮乏,大家都穷,所以什么都只能是自己动手做。母亲出身农村,从小干过各种农活、家务,练就得能干、勤快,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是她的美德。她常常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挂在嘴边。母亲除了上班,不仅做得一手好菜,还会用缝纫机给我们缝衣裤鞋垫、每年按节令做各种咸菜腌腊、在院子里养鸡,更要在每年农忙时,回村里帮两个舅舅家干农活、每个月回外婆家帮忙做家务,洗洗涮涮、买菜做饭......感觉她随时精力充沛,从来不会闲着。直到现在,每次回忆或梦到母亲,都是她忙碌的身影。
   母亲做的咸菜腌腊肉种类繁多、味道好吃,有些可以吃很多年,弥补了当时食物极度匮乏和我们空虚的胃口。但是做咸菜很累人,有的工序很复杂,费时费力,我们一家就全家总动员,在母亲的指挥下人人参与。做咸菜要按节令做才不会坏,有的可以吃好几年。比如腌香肠、腊肉要在冬天,气温低晾晒时才不容易坏或吸引苍蝇摆卵。捂豆豉,也在冬天,把黄豆(预估吃一年的量,加上还要送人的量)泡发煮熟,放在一个干净布袋里扎紧,再放进箩筐,找来干稻草、破棉絮捂得严严实实。过十天左右就可以打开,捂成褐色的豆呈拉丝状就成功了。这时直接加佐料拌一下就可以吃了,特别下饭。要长期贮存,就倒进大盐臼加辣椒、盐、花椒、姜丝等,使劲摏成泥状(这活特别费力,到后来有了姐夫,就多数由姐夫做),再掼成砖状或捏成球状或饼状,晒干后可以储存一两年都不会坏。做豆瓣酱也在冬季,把干蚕豆泡发去皮蒸熟,搓碎,加面粉、紫苏水、藿香叶,和在一起使劲搓,然后捏成球状,也要放进箩筐里,捂严实,放在太阳下晒二十天左右。时间到,打开一看,生了一层白霉就可以了。把霉豆瓣从箩筐里拿出来,放在大簸箕里敲碎,放入罐子,加入白酒、盐、辣椒、花椒、草果面等调料,搅拌均匀,蒙上一层牛皮纸或塑料布,扎紧,白天放在太阳下晒,晚上放在露天下露,日晒夜露一个月就可以吃了。这期间,罐子会因发酵而胀气,需要时不时打开盖子放气。这样做成的酱,也可以放几年都不会坏,用以炒菜、凉拌、黄焖等,是家乡各种美食的加持辅料。还可以把豆瓣酱涂在烧饵块上,卷起来吃,简直是人间美味啊。
   腌藠头在夏季。我们把母亲买来的新鲜带泥藠头洗好几遍,盛在大簸箕里,把水汽晾干,母亲也把长辣椒擦洗干净,准备好素砧板、刀具及佐料,父亲负责剁藠头,母亲切辣椒。这是最伤人眼睛的活,藠头的呛味和辣椒的辣味醺得人睁不开眼,即使他们戴了墨镜,还是不大有效。剁好后,母亲把藠头和辣椒混在一起,加上白酒、盐、花椒、适量红糖粉(用以反酸)等,用手(因为太碎,加上量多)抓拌均匀,再封装到罐子里,静置一个月可以吃,期间也要时不时开盖放气。所以做这道咸菜,又伤眼睛又伤手。做完后,母亲用肥皂洗很多遍手,都消不了那火辣辣的感觉,差不多是三天后才慢慢消退。但我们都很爱吃,用以炒肉、炒菜等特别香,直接吃也很下饭。鉴于那么辛苦,母亲还因为眼压高导致眼底黄斑病变,父亲说别做了,想吃去市场上买来吃。母亲说一年到头就做那么一次,外面做的也不大干净,大家齐心协力,也不算太累。估计母亲还是想到我们爱吃,每年一到藠头上市,就忍不住想做一些,备下几罐。
   腌腌菜也需要使力。母亲把晒得半干的腌菜切成段,加入白酒、盐、辣椒、花椒茴香粉的等调料,使劲搓揉,再使劲塞进罐子里压实,封好,静置半个月,期间也要放在太阳下晒,也会发酵胀气,所以也要时不时打开放气。半个月后就可以吃了,打开盖子,那酸香味扑面而来,用来炒肉、炒饵块、炒土豆丝等,真是绝佳的美味。
   母亲还保持在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用荷叶蒸糕、过年时做配料丰富的汤圆芯子(大年初一早上做汤圆吃)、年夜饭有炸肉圆子、酥肉、猪脚冻等的习惯,其它还有很多日常美味小吃,无不倾注着母亲的勤劳和爱我们的心血。
   家里有一台缝纫机,不知是母亲的嫁妆还是父母结婚时买的大件之一。母亲常常用这台缝纫机给我们缝从内裤到外衣裤,还有鞋垫,后来我和姐姐也学会了缝内裤和鞋垫。有一次,母亲用缝衣服剩下的布料给我和姐姐各缝了一条连衣裙,是那种白底上有淡粉色小花的,我们好喜欢,天天穿着去上学,在同学面前臭美了很久,让几个女生羡慕得不得了,回去也缠着她们母亲给做裙子。
   母亲还有一项与众不同的手艺,就是会理发,主要是理女发。她的工具很简单,就是一把刀刃很锋利的剪刀和梳子,挡碎头发的也是用一块白布,中间剪个洞,从中伸出要理发的头来。那时候流行一种叫“面包头”的发型,就是齐耳短发,从小姑娘到老人都可以留,我们三姐妹都留的是母亲理的这种发型。外婆、奶奶、大姨及两个女儿、两个舅母及表妹、小姨的头发,母亲都包了。亲戚们知道了,也来找她理,什么她的表姐妹、隔壁郭奶奶、邻居王阿姨和李大妈、母亲的同事等等。当然,这都是免费的,有人要给钱,也被母亲拒绝了,说都是亲戚或熟人,咋能收费呢,有大家对她手艺的认可,不嫌丑就行了,而且她也不是靠这个吃饭的。
   有一次,好像是个星期天,母亲在单位加班到很晚才回来。那天中午,从母亲农村老家来了一对母女,说是母亲的远房表妹,听亲戚说了母亲的理发手艺,就慕名来到我家,想让母亲给她们母女也理个“面包头”。可不巧母亲不在家,她们说难得来一次,下次也难得出来,就愣是在我家等着母亲回来。父亲带着我们做好晚饭,邀请她们一起吃,她们推托了一下也就吃了起来。直到傍晚,天擦黑了,母亲才下班回来。加了一天班的母亲,神情疲倦、饥肠辘辘,本来正想吃父亲给她温在灶上的饭菜。一见她表妹在,听了来意,就让父亲把剪刀等工具拿来,把灯全开起来。她表妹不好意思地说先吃饭吧,忙了一天了。母亲说没事,等天再黑点就影响理发了。于是,母亲忍着饥饿和疲倦,认真耐心地把她表妹和女儿剪头发。她表妹感激不尽,想给钱,母亲拒收。她又掏出一袋水果糖,估计是在街上买的,母亲说不用,我们家有,你们难得来一回,带回去给儿子吃。说罢,母亲又拿出一袋奶粉和一罐咸菜塞进她的包袱里。她表妹推托不已,母亲坚持给她,说带给老家的长辈,表妹才不好意思地收起,再次表示感谢后就带着女儿走了,要去赶回家的末班车,母亲这才去吃饭。半夜,我听见隔壁母亲起来的声音。我赶紧下床,出房间就看见母亲在堂屋里找药,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没事,有点胃疼,吃了药就没事了,让我赶紧去睡,我估计是饿着伤了胃。
   后来我去省城读大学又留下工作、安家,就只能在节假日才回老家看望父母。姐姐已成婚,生了孩子。还是没结婚的三妹多陪了母亲几年。她向母亲学会了理“面包头”。母亲后来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让大家深感遗憾。多年后,我们姐妹聚在一起聊起母亲的手艺,三妹流着泪说还好母亲倒下那天的前两天,三妹帮她理了发,让她有所安慰,毕竟她老帮别人理发,自己却还要去外面找理发店理。
   在母亲走后不久的有一次,我们去看大姨妈,她理了一下满头凌乱的白发,满是皱纹的脸上,挂着几颗泪珠,说:“可惜小英(母亲的小名)不在了,我还等着她给我理发呢!”我们回外婆家去看96岁的外婆,她也常常念叨说我母亲咋好久不去看她,给她理个发洗个澡。我们不敢如实相告,哄她说母亲去省城帮老二带孩子了,让妹妹给她理,外婆高兴地说母亲的手艺有继承人了。可妹妹边理边悄悄流泪,我们在一旁也唏嘘不已。如今,母亲走了有十多年了,但我们对她的思念从未减弱。马上就到国庆中秋大假了,在准备回老家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天天盼望着时间过快一点。昨晚又梦到母亲了,她做了一桌子好菜,等我们回去吃呢!

共 30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字以“母亲的手艺”为线,串联起满含烟火气与母爱的岁月记忆。母亲的双手仿佛有魔力——冬腌香肠腊肉、捂豆豉豆瓣酱,夏腌藠头腌菜,工序繁杂却道道用心,那辣得灼手的藠头、晒得发酵的豆瓣酱,是物资匮乏时最香的慰藉;缝纫机上缝出的花裙子、剪刀下利落的“面包头”,藏着对家人的疼惜与对乡邻的热忱,连加班后饿着肚子帮远房表妹理发、深夜胃疼的细节,都将母亲的勤劳与善良刻得真切。如今母亲已逝,可她的手艺成了姐妹间的念想,成了大姨妈、外婆口中的牵挂。那梦里的一桌好菜、节日里的归乡期盼,让思念跨越时光,也让母亲的爱与温暖,永远留在了家人的心底。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10-02 21:02:48
  老师笔下的母亲好厉害!会做咸菜、缝裙子还会理发,全是满满的爱~祝老师和家人团圆,常忆起这般暖心的时光!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10-02 21:03:29
  读这篇文章鼻子酸酸的!母亲的手艺里全是疼惜,太动人。愿老师国庆中秋顺遂,多写这般有温度的故事,灵感常伴!
3 楼        文友:如歌四季        2025-10-02 21:48:06
  感谢老师的精彩编按,辛苦啦!祝国庆中秋双节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安康!敬茶、献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