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星】秋雨野河山(随笔)

  【星星】秋雨野河山(随笔)


作者:碗泉歌 布衣,24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发表时间:2025-10-02 21:14:53

早就想到野河山一游,也许它是我从小生长的故乡,也许是被野河山生态景区传说所吸引。适逢国庆节假日,我终于踏上探寻的行程,然天公不作美,秋雨绵绵,但雨中游野河山却别有风味。
   野河山位于关中地区小县城北部,属六盘山余脉,因地处郊外、山势分界而得名“野河”。而“野河”原指山间分界处的河流,后因河流与山脉共同构成的自然屏障,逐渐形成“野河山”这一复合地名。
   汽车在平坦的盘山公路上飞奔,映入眼帘是碧绿清翠,我的思绪不谨又活跃起来了,小时侯常随父亲、叔父去野河山砍柴,农用驾子车走的是沟底崎岖小道,那有这宽广的柏油路,时代真的变了。四十多年前,我随学校学工学农到山中开荒种地,曾经路过野河山,也不知野河山中变化有多大。
   野河山生态景区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封神台是西周姜子牙封神的遗址。登上连续上升台阶,神话传说《封神演义》中诸神塑像静立两旁,而栩栩如生。登上山顶,姜子牙塑像在广场中间,供游人参观。登高封神台顶,可腹看关中平原,田野农舍尽收眼底。
   野河山又称贵妃故里,现在的贵妃梁承载着杨贵妃的传说,因贵妃梁上,少时杨贵妃游玩时绣裙被刺而戏言,使枣刺无倒钩、呈直刺,这一自然植物现象在那一片确实存在,留下千古传奇的佳话。
   大王庙是后人为纪念大王功绩而修建。传说有一蟒蛇准备拖动山头,使山下人间遭遇水灾,危难时刻大王用房顶木椽作箭,用牛拉弓射箭,射断了蟒蛇′头部,阻断了灾难。现有蟒蛇谷景区,其形象很逼真。据说,以后大王房上常缺一根椽,老牛卧地常出汗。
   红土山位于野河山脉中,山体呈现红色土壤特征,与周围绿色植被形成色彩对比。山体海拔较高,山顶多裸露石灰岩,缓坡覆盖黄土层。其山体形状酷似一只卧龟,为整座山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据传说这里风水好,安葬先人,后人能出大官,也留下了传说很久的一句俗语,这里不必再述。
   位于野河山前沿的乔山,有三个山头,分称西观山、中观山、东观山,神话传说《封神演义》中三霄三姐妹,在此修炼成仙,现存有寺庙。唐玄宗时丞相杨国忠之父,杨贵妃叔父楊珣葬在乔山脚下,我们从小就知道。
   野河山过去有国有林场,有万亩槐花林。野河山又是过去人民公社住地,现保存完好的野河山人民公社旧址供游人参观,唤起人们对那个火红年代的红色记忆,随着乡村振兴和扶贫战略,野河山人家均已搬迁,空留野河山人民公社办公地房舍,有学校、医院、食堂、农机站等等,游览后使人感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努力,没有那个奋斗的年代,那辈人艰苦努力,今天我们如何才能接续发展,好日子越过越好。
   野河山传说及景点比较多,我粗笔笨嘴也说不完,但我更觉生态游才是锦上添花。
   春天游野河山,桃花飘香,山花烂漫,鸟叫兽鸣。每年三、四月份,野河山最高处贵妃梁,野生桃花形成粉色带,游人赏花正当时。 夏天,群山尽染,绿浪滚滚,凉爽宜人。野河山是绝佳的避盛地。五、一前后,槐花盛开,芳香扑鼻,醉了赏花人和追赶甜蜜的养蜂人。秋天,万紫千红,秋高气爽,硕果累累。野河山层林尽染,红叶秋实。冬天,白雪初霁,雪压青松,银装素窠,分外妖绕。
   秋雨中野河山别具风趣。
   野河山沟壑纵横,谷狭幽深,山高林茂,气侯湿润,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秋雨中,朦胧雨雾与水墨画般意境,给人展现出独特视觉盛宴,秋雨浸润形成的云雾缭绕的仙境震撼人心。忽然我想起了王维的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同车游玩,我发现腾飞的一只红腹锦鸡,一位女土惊呼她看见金钱豹向我们张望。
   野河山的自然生态真好。
   秋雨野河山,不虚此行。

共 14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以“秋雨野河山”为引,将个人记忆、民间传说与自然生态熔于一炉,字里行间满是对故乡的深情与对时代的感慨,读来如漫步雨中山野,湿润又动人。其最妙处在于“双线交织”的叙事。一条是“个人线”:从儿时随父辈砍柴的崎岖小道,到如今飞驰的盘山柏油路;从学工学农的开荒岁月,到重游公社旧址的感慨,用私人记忆的变迁,勾连起野河山的时代发展,让故乡不再是抽象的地名,而是有温度、有故事的成长背景板。另一条是“山水线”:既写封神台、贵妃梁、大王庙的传说之趣——姜子牙塑像、无倒钩枣刺、射蟒救民的故事,为山野注入了奇幻色彩;也绘四季生态之美——春有桃花漫山,夏有槐香沁脾,秋有层林尽染,冬有白雪压松,尤其秋雨里“朦胧雨雾”“红腹锦鸡”“金钱豹张望”的细节,更是将野河山的灵秀与生机定格成画,让“生态游”的主题落地得鲜活又具体。文末以“不虚此行”收束,看似平淡,却藏着对故乡新貌的认可、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以及对过往岁月的珍视,余味悠长。若说有微瑕,便是部分语句稍显质朴(如“我的思绪不谨又活跃起来了”),若在语言锤炼上再添几分凝练,或许会更显文气。但这份“粗笔笨嘴”的真诚,恰是散文最动人的底色——它不刻意雕琢,只像故人围坐话家常,把故乡的好娓娓道来。好文推荐欣赏!【编辑:燕双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10-02 21:15:57
  感谢作者赐稿星星,问好作者,期待更多好作品!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诗情画意,悦读人生!
2 楼        文友:碗泉歌        2025-10-02 21:31:03
  谢谢编辑老师精采点评,先学习,后感谢!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