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秋锦(散文)

精品 【东篱】秋锦(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9787.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9发表时间:2025-10-03 06:08:43
摘要:辽宁,我想解释为“天辽地锦”,这“锦”是秋锦,写在盘锦,铺在锦州,一路看稻米锦色,心醉情寄。


   这次是从北戴河出发,经过辽西走廊,跑京哈高速,赶往辽宁的阜新。因为喜欢两个带着“锦”字的地名,而先折道盘锦,再走锦州。9月中,秋色似乎更有意装饰东北的城市,路边的树木,泛着隐约的微黄,应着秋令,一点也不矜持。我觉得,东北已经开始了调色的美。我赶上了欣赏时日,心情自然和爽朗的秋一样。
   我略知“盘锦”名字的由来。盘锦地处辽宁西南,是合并了原来的盘县和锦县,各取一字,生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最出名的是这里有“盘锦苇场”,据说,天下苇荡,如果盘锦的排不上号,那天下的苇荡都失色。当然,最初让我以为《诗经》里写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直是南国之景,原来,根据“蒹葭”的说法和国风所在地,认为是今天的陕西关中、甘肃陇南一带。不过,我想也把这个《诗经》名句送给盘锦。
   北国水泽,天赐佳地,芦风苇花,锦色当秋。作为游人,喜欢上一个地方,可能首先源自诗意吧。
   盘锦,真正有名气的并非苇荡景色,而是“盘锦大米”,我是带着朋友交待的任务直奔盘锦的。在中国,尽管稻米之乡当从南方寻找,可出名的大米,北方也名望正盛,黑龙江的“五常大米”,辽宁是“盘锦大米”,直接让北方也成了鱼米之乡。我以能吃品牌大米,能抵达大米产地一览,感觉都是美的。想挑剔一点吃的,在曾经被视为“小资”甚至“腐化”,而今成为主流追求。
   其实,想想,在中华大地上,只要经过一个地方,总有属于自己的地理品牌商标,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这些年,这种地理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潮流,推波助澜,都有点让人目不暇接了。
   例如我所经路段,我就一路点数,就像一场检阅,为之兴奋。山东沾化的冬枣,让我知道了“先有冬枣树,后有沾化县”的历史渊源。走进沧州的泊头,知“泊头鸭梨”承载的是千年梨香文化。进入唐山滦州,口水就不自觉溢出,因为我想起了“滦州苹果”。走进秦皇岛,好想去参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故乡昌黎,更想买几串“昌黎葡萄”带着路上解馋。进入葫芦岛,望着山野,看看小米收获没有,很想买一袋“建昌小米”,尝尝清廷贡米的味道。
   副驾驶位上的妻子说,只知道吃,饿鬼转生的吧?我以“民以食为天”为据回复。古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跑千里,目不能分神,也应该带走沿途的地理文化啊。旅途疲劳,一路上就像有街头小贩在叫卖冰糖葫芦,哪还会怠倦。
  
   二
   我最近在读王秀梅的表现辽沈战役的小说《血红雪白》,一走进塔山服务区,我就想到这场战役,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决战的序幕,一战而歼国民党47万军队,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塔山的翠绿景色之下是解放军的鲜血沤沃了肥土。而向东的盘锦,却是意外地免遭战火波及。原来,国民党廖耀湘兵团在战略上,最先选择营口出逃,万不得已,退缩沈阳,而盘锦并非必经之路。因为盘锦有着“北方江南”之称,不是不舍得践踏,而是它的地理特点,使他的机械化军队唯恐避之而不及。盘锦,为海洋沉积盆地,境内草甸沙丘众多,海拔最高处是18米多点。辽宁的旅游推介词是“天辽地宁”,在盘锦,应该是“天辽地平”,是鹤类候鸟的聚集地,故别称“鹤乡”。它地处辽河下游,境内河流纵横,有21条较大河流分布,属半湿润季风气候,尤其是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可贵的热量资源。一片沼泽地,可陷国民党军于死境,没有人想犯一个大错。但历史就是如此,并非因为不犯错就可无虞,毕竟,历史不会给一个腐朽的政权留足残喘的机会和时间。
   书中一个情节我要说说,盘锦的百姓就挑着盘锦大米,往塔山前线送,塔山,有炮火翻地三尺深,更有米香弥山头,有的战士的最后一餐就是盘锦大米。
   毕竟带着任务,心想着“忠人之事”,我往锦州方向走,走凌海市的农村国道吧。或许我可以遇见一个盛产稻米的村落,或者有大米专卖店,一定要买上几袋货真价实的“锦”米。
   稻田就在我的左右,我在“稻国”里,希望不会落空的。于是,有了看稻抒情的闲情了。
  
   三
   北国之秋,并非是蛙鸣的世界,或许因为有我这个外来客,它们感到陌生而哑声了。辛弃疾的《西江月》还是在耳畔响彻起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只能以江南意象来填补我的文学梦境了。以诗意理解田园风光,没有错,盘锦也配得上这样的文学之境。
   我的家乡,从前时,也有小块的水稻田,我曾写过《北沟——我们的小江南》,但很不过瘾,那我就坐在“稻花香”里醉上片刻吧。
   这里是大洼区的千亩稻田一角,被誉为“行走的稻田博物馆”,稻田是主场,而远处的红海滩正在着色,为稻田镶着硕大的边框,铺排着远景,扬花的芦苇,就像配合稻花香的陪唱,将清爽的秋风拉成箫声笛曲,虽无蛙声鸣叫,却也别具风情。
   我想,这东北应该是秋日早就把稻子催熟一半,好好看,稻株还泛着绿,一副不甚发急的样子,哪管稻穗早就低头求熟,好像还沉浸在盛夏的盛情里,鸥鹭翔集,并不啄粒,只顾闻香,飞了落,落了飞,稻浪起伏,成了鸥鹭表演的舞台,我真想生一双翼翅,随鸥鹭自由地飞……
   秋天是让人圆梦的季节,秋色是给梦添彩而意象,凡是去看的人,秋色都会给一个圆满。
   哦,盘锦啊,莫非嫌蛙声不够响亮,是江南小情调,无法写真北国风光,而干脆换了鸥鹭来捧场?其实,这番景象早被唐诗人韦庄捕捉到——“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稻田》)我不知,盘锦人是否因为韦庄的诗道出了精准的风景而邀请他来盘锦做稻米的代言人,却又怕冷落了辛弃疾。
  
   四
   遇见放牛的东北老汉,我明知稻米正在成熟时,还是问他何时稻米可收,没话找话。他说,这里出锦州大米,不是盘锦大米。锦州稻米是旱稻,粘性大,好吃。他回避了我的问题。看样子,9月底10月初,当是收割旺季。他说,吃新米,要等个把月。我懂得老汉心思,谁不说俺家乡好,但绝不贬低他乡的好。为了讨好老汉,我说两地的大米叫“秋锦”,叫“锦米”。老汉笑道,我们这就这么说的,可外地人还是认盘锦米。老汉说,现在村村有电商,用不着进村走户。他儿子就是干电商的,正在创一个“钟屯旱稻”牌子,他笑儿子需要猴年马月。
   这是多么有意义的农业营销创举,我送给老汉一个词“前程似锦”。他懂得,告诉我村中的春联横批都那么重复着,不肯换成别的字。秋锦,锦米,盘锦,锦州,前程似锦,这些有着怎样的逻辑,老汉说不出,但心中门清。生活面貌,精神面貌,是一个难以发现的渐变过程,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文化,会成为引领。
   站在稻田外,诗意朦胧来袭。阳光偏向稻田锦,秋天杂色远染黄。我也被镶嵌在黄锦般的光色里,成为一幅画里的看点。又想起,现代诗人穆帆的散文诗集名字“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和阳光偏爱稻田,何其相似。世间本就如此,万物万象,可能都在诠释着共同的真理。人站在阳光里,也暖起来,仿佛光线离不开我们进入秋光的脚步。
   车行入义县,路边的旱稻就像在绿树间铺了锦色一般,黄得那么幸福,那么透彻,就像要切割一块块绿,又像是绿要呵护一块块黄。我知道“义”字的繁体字写法,我却给简体的“义”字做了我的“说文解字”,就像稻子的模样,交叉的是稻叶稻株,那一点就像造字法之“指事字”,是强调稻株的稻粒。我知道这个解释是违背义县名字的历史由来的,但这种审美,我不觉得是对它的曲解和误解。
   行走在秋锦稻色里,我想起诗人艾青的诗句——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鸥鹭和秋燕都已经在歌唱,我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这片锦色的土地。我是一只跑得很快的甲壳虫,我想把斑斓的壳色染成锦黄。我愿做一只田鼠,只为稻米捉虫。我愿做一只螃蟹,爬行在盈香的稻田,滋养一身肥肉香味。我喜欢这样变来变去,尽情地在稻田的锦色里释放自己。
   我的车,一直开着空调,用的是内循环档位。突然觉得这是一个损失,马上换成外循环。稻田孕育出来的稻香,仿佛是稻花香的酒味,充满了车厢。
   到了阜新的地界,我居然喊错了名字,说成了“阜锦”,贸然了。黑龙江就有“富锦”,读音重复了。
   锦,在《说文解字》里是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东北的土地,五彩锦绣,把这个字,送给阜新,有什么不可呢。
   锦霞披离,暖色光线的网,在稻田上编织着黄昏的美。我该用怎样一张锦笺,记下这些锦色呢?我确定了锦书的主题——秋锦,寄往东北的土地,锦念锦秋一行。
   好美的一个“锦”字,停车在手心写下这个字,一串美词跳出——锦囊,锦书,蜀锦,云锦,锦官城,十样锦,七段锦……
   我想走遍祖国的锦绣山河,在锦缎上写下我的“锦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惟愿锦上行。
   金秋,锦秋,有人说,这样的称谓是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的五行说,我觉得,秋天这个季节,也是一个造词的文学之季。金秋是否直接和一片片金色的稻田有关?无关风月只关秋。
   辛弃疾享受着“稻花香里说丰年”,我从东北收了一张稻花香年画,藏在我的美好记忆中。
  
   2025年10月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6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怀才老师独具慧眼的审美世界里,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绣画卷。这迷人的秋锦,写在盘锦,铺在锦州,到了阜新的地界,居然还喊错了名字,说成了“阜锦”。辽宁之行,作者一路体验着稻米锦色,兴致盎然,心醉神迷,最后对辽宁的解释也变成了“天辽地锦”。编者认为,这是对“天辽地宁”原意的诗意解读,是锦绣山河的“锦上添花”。作者从北戴河出发,经过辽西走廊,是赶往辽宁阜新的。因为喜欢两个带“锦”字的地名,特意先折道盘锦,再到访锦州。关于“盘锦”名字的由来,作者告诉我们:盘锦地处辽宁西南,是合并了原来的盘县和锦县,各取一字,生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盘锦最出名的是“盘锦苇场”。北国水泽,天赐佳地,芦风苇花,锦色当秋,这是诗意的秋锦。盘锦真正有名气的并非苇荡景色,而是“盘锦大米”。不仅江南是鱼米之乡,因为黑龙江的“五常大米”和辽宁的“盘锦大米”,让北方也成了鱼米之乡。走进塔山服务区,作者想到了辽沈战役,塔山的翠绿景色之下是解放军的鲜血沤沃了肥土。而向东的盘锦,却是意外地免遭战火。大战期间,盘锦的百姓就是挑着盘锦大米往塔山送。让塔山不仅有炮火翻地三尺深,更有米香弥山头,作者行走在稻花飘香的“稻国”里,这里是大洼区的千亩稻田一角,被誉为“行走的稻田博物馆”,稻田是主场,而远处的红海滩正在着色,为稻田镶着硕大的边框,铺排着远景,扬花的芦苇,就像配合稻花香的陪唱,将清爽的秋风拉成箫声笛曲,虽无蛙声鸣叫,却也别具风情。站在稻田外,诗意朦胧来袭。作者也被镶嵌在这片黄锦般的光色里,成为一幅画里的看点。锦,在《说文解字》里是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东北的土地,五彩锦绣,锦霞披离,暖色光线的网,在稻田上编织着黄昏的美。宋代的弃疾享受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诗意,作者在东北也收获了一张稻花香的年画,永恒地藏在了怀才老师美好的记忆中。编者一直认为,怀才老师的旅行散文不能定义为狭隘的游记散文,而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散文。本篇紧扣一个“锦”字谋篇布局,有迷人的风景、醉人的诗意、寻常的生活,还有厚重的历史和浓厚的地域风情。深度好文,倾情推荐 【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03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5-10-03 06:27:23
  东北黑土地的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绣画卷。这迷人的秋锦,写在盘锦,铺在锦州。怀才老师的辽宁之行,一路体验着稻米锦色,兴致盎然,心醉神迷。宋代的弃疾享受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诗意,怀才老师在东北也收获了一张稻花香的年画,永恒地藏在了美好的记忆中。本篇紧扣一个“锦“字谋篇布局,有迷人的风景、醉人的诗意、寻常的生活,还有厚重的历史和浓厚的地域风情。深度好文,倾情推荐。点赞美文佳作,致敬怀才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3 09:38:38
  以前,感觉东北离我很远,特别是闯关东这个词,让我觉得去那里就是一次长征。经过几次东北的地界,爱上了这片土地,这次往阜新,我是选择了一个远点的地方,想好好看东北辽宁。本该我跑到北京附近就可以了,我赶上了京哈高速修复完毕在撤销障碍桩。我赶上了一个锦秋,巡检了稻田,看稻浪,非常有好感,是不一样的享受。中国的历史,田野的变化,物产的精良,这些都是值得好好融入一地去体验的。回来还有遗憾,哪哪没有细看,很想返回。谢谢梅骨老师的精彩编辑,在东篱,你和罗老师撑起了编辑的大梁,编按精美,辛苦了,怀才致敬。远握,谨祝国庆节中秋节快乐!
2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5-10-03 06:40:32
  怀才老师不仅能雪中送炭,还喜欢锦上添花。编完此文,深有启发。如果说 让我给”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锦上添花的话,我要再加上“写万篇文”五个字 送给怀才老师。因为,不仅有一地的锦绣风景,还有怀才老师的锦绣文章啊!雪胎梅骨再读留言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3 09:42:26
  我想用文章穿起我在大地上行进的一段生命旅程,只要身体尚可,我不会放弃对风景是关注和捕获。这几年的生活,应该感谢江山文学,让我进取的动力又增,看风景也不再是肤浅的表层的,总是要寻找看点,感悟历史,人也精神了。风景养人养心,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再谢梅骨老师留墨鼓励。国庆节期间,老师担负很多编辑任务,辛苦了,向你致敬!
3 楼        文友:岚亮        2025-10-03 10:39:33
  秋天是个神奇的画家,金风染草木,玉露调碧水,大地美如锦,其中最美好的莫过于是风吹稻浪了。前日兄台刚出台了一幅大海的秋收图,今天又奉献了一轴大地的丰收画,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我身在江南,见惯了了金色的田野,想不到在黑土地上的盘锦,竟弥漫着如此之浓的稻香。坚决向兄长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也要到锦上行。拜读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3 11:31:55
  逢秋说秋事,看秋景,不知是被秋左右了,还是怎么,深爱金秋,可能和我跑到东北看秋天有关吧。的确,为我们无需花钱邀请一个画家为我们作秋画,秋天本身就是个神奇的画家,织锦大地,更像一个勤奋不辍的女红手,稻浪千重,一直是我从小就觉得最浪漫的景象,老了,这个意象更强烈,能够看看大地织锦,我就满足了。满足回到原始,并非经过浮华,而是因为骨子里的执念。秋海今天又在烟雨迷蒙中,雨一直在润泽着秋,东北的稻子应该开始收割了,多么想蹲在地头,撑开袋子,装一些回来。江南一直是我向往的诗意之境,多少次,在梦里住进去了,那么温润的气候,是为了人居而定了气温,天赐之地,岚亮老师生活在那里,好羡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也要到锦上行。文章最后,突然觉得我应该浅薄一回,写了这个句子,见笑了。谢谢岚亮先生的精彩留墨,辛苦了。继续期待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10-03 13:54:57
  虽然老板给我们发过可能是假的盘锦大米,但我依然相信盘锦大米好吃。也可能东北大米中,闪光的大米太多,盘锦大米几乎被淹没了。如今,在老师的笔下,重新焕发出光彩。由大米写到水稻,写到秋锦,好一幅大美的丰收图画。感佩老师神奇的想象力,用飘香的文字,织就了一篇美文的锦绣,令人陶醉不已。拜读老师写秋大作,顺祝节日愉快,佳作连连!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3 15:52:53
  这个时代,吃大米也要出品牌的,我们这里也是,吃五常大米,也吃盘锦大米,可能也有假的,但口舌有感觉,不是和大米,吃一口就觉得败味了,这个时代,真的我们有条件去挑剔了。东北大米,成色很足,吃着很香,我说不出特别的感觉,嚼一口,便知是否和。九月中去看东北辽西一带,第一个下起的形容词就是“锦”,喜看丰收的颜色,心情饱满。随笔以记而已,自娱自乐吧。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10-03 15:16:49
  东北是中国的粮仓,老师一路往东北,感受东北的秋色秋景,不,是秋锦。北方的大米比南方的大米确实是好吃些,味道更醇香,五常大米很出名,盘锦大米第一次听说。老师的文始终围着秋天的“锦”,让人感觉东北的稻田就是锦缎一般,浑然天成,这迷人的景色带着浓浓诗意,醉了。欣赏佳作,问候老师,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3 15:47:29
  南国粮仓,大米当家,北方主要产小麦玉米。极少的土地可以产水稻,而盘锦是一个由渤海湾泊出的一片泽国沼地,水稻得以生长,成就了稻花香风景。一路上中秋风景在织染,喜看稻菽千重浪,如在锦上行,聊记歌秋吧。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3 16:33:00
  老师走到盘锦了,可惜没看见红海滩!我很早就知道这份壮美!制造出这份壮美的是一种叫碱蓬草的野草,滩涂上都是它,耐盐性成就了这份壮美!走师的文有很大的随意性,共有游记之美感!超喜欢啊!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3 17:12:37
  谢谢枫桦老师的精彩留墨。在盘锦隐约看到了,我曾经在山东的东营,也是在秋天,站在观景台一度赤碱蓬染色的海滩,非常壮美。我外出,虽设了目的地,但遇到城市,我喜欢下高速去。就是下看看风景,看看城貌。于是,所见都是零碎的,这次就以“锦字来构篇,写写感觉吧。远握,继续期待老师的谨祝,谨祝节日快乐!
7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5-10-03 16:59:59
  散文的魅力,是它能带你走进一个又一个未曾触及的世界,老师做到了。北国之秋,老师把秋编织成花锦,让我们见到了五彩斑斓,闻到了稻米花香。拜读佳作,问候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3 17:15:07
  别国之秋,来得早,稻谷飘香了,只是还未到完全成熟,走一路,看看风景,我觉得就是 行路的目的。但有时也觉得遗憾,漏掉了很多精彩的景点,甚至是我没有去城市的最著名风景,有一个体会,风景是永远看不完的,得之且喜吧。期待森林老师的佳作,谨祝节日快乐!谢谢森林老师的精彩留墨!
8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10-03 17:33:28
  恰逢国庆节,又拜读了老师的锦绣文章,我今天上午路过锦州,多少年走过多少次,只对锦州战役有了解,只对林彪当年战前乔装从山海关到锦州实地探查这段传说有了解,从未了解锦州的名字的真正含义。今天看到老师有关锦字的对景舒怀,才去查询锦州的名字,来自辽代的锦绣之州,与老公的文章涵义暗合,老师为了寻觅文化踪迹,不远千里奔波在东北大地,豪气满怀,真真令人敬佩,致敬老师,也祝福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3 18:27:14
  我们的足迹,就此有了交集和重叠啊,这是一份东篱缘分。谢谢寻梅老师为小文精彩留墨,辛苦了!锦州,是辽宁最美的地级市,有着精彩的历史,无论古代,还是近代,这里发生了很多故事,是军事重地,我这次只是仓促一过,未能深入,算是走马观花吧。希望寻梅老师写一写锦州游感,东篱在期待。锦州,盘锦,应该是东北的锦绣之地,我喜欢这个“锦”字,尤其是秋行,有锦色相伴,心情大好!喜欢风景的人,眼中不能让风景空缺疏远,能收纳多少就收纳多少。辽宁一行,走的是野外,未能入城,写起来就肤浅了。和的风景,应当一往再往。谢谢寻梅老师的点评。期待你的投稿,谨祝节日快乐!
9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10-03 17:34:03
  拜读怀才老师,走遍大疆南北,这些天太忙了,没顾上拜读老师每篇美文,抱歉祝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3 18:19:28
  谢谢枫叶老师拨冗给小文留墨。长长的假期,我想,枫叶老师一定流连在各大景点吧?多看看,小文带来精美作品投东篱。遥握,谨祝旅途愉快,万事顺意!
10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10-03 20:35:51
  秋锦,秋色如锦。东北绵延千里织就别样的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人眼里的秋和东北黑土地的秋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兴奋地捕捉到盘锦最美的秋天。该文引经据典,妙趣横生,从自然的秋,到诗经里的秋,再到历史故事中盘锦人的情怀,层层深入,一气呵成,毫无违和感,只有令人心醉的秋!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曼妙!问候怀才老师,秋祺!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3 20:43:17
  总拿江南想北国,北国秋色也有胜江南时。锦州即锦绣之州,历来秋色如锦,此时去看正当时,我很幸运。东北的秋,来得迅速,也大气,说不定某日就不留绿色了。我闻东北盘锦锦州稻花香,足够美妙了,所以,禁不住记下这个体验。中国的风景,哪一出都不是孤立地存在,都是在古文化的熏陶下的。我想,我们游览山河,不同于别国人的看看。当醉要醉,醉于秋色里,醉在东北的土地,是多么好的事情,我也闯关东,但是去欣赏关东秋色稻香。说起来,有着太多的感慨,今人不同古人。还觉得,有汽车开着,并非只是为了赶路,我总觉得在我手里,就是一个快速赏景的工具。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留墨,谢谢一再鼓励,谨祝节日快乐!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