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走进敦化(散文)

精品 【东篱】走进敦化(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534.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4发表时间:2025-10-03 07:34:28


   刚刚踏入到敦化市地界,远远就看见群峦之上,有一个高大的背影闯入眼帘。只见他低着头,仿佛正陷入到沉思之中。他于群山之中,以天真看天真,就看见了生命的本真;以清澈见清澈,就见到了宇宙的本身。那是一座大佛的造像,以高大无上的姿态,吸引了所有的目光。
   大佛取名“金鼎”,是因为大佛建在六顶山上,“鼎”与“顶”是谐音,寄托了佛门与俗家的美好理想。敦化金鼎大佛为佛祖释迦摩尼,呈端坐姿态,故有释迦摩尼坐佛之称。
   释迦摩尼是印度迦毗罗卫国人(现在的尼泊尔),出生于公元前556年,原是释迦国太子。释迦牟尼佛29岁出家修道并创立了佛教。佛教传入中国有两千多年,金鼎大佛于2011年9月23日兴建,历时两年零三个月方才完成。
   我来到六顶山下,游人如织,而且大多数都是香客。他(她)们无限虔诚,手里都攥着一束香。我走进他(她)们的中间,取香时,立在摊前的一位大姐满头银发,面目慈善。她告诉我应该取多少数目才合适,剩下的香还可以去寺门外的娘娘庙去参拜。真的够详细,好像她是被寺院安排在这里专门引导售卖,节俭与浪费,在佛门也是奉行的。
   仰头看去,蓝天陪衬下的大佛,把整个身心都给吸引去,时光观念也随之消失。佛性如一股清流遍地灌溉,才氤氲出如此悠远、空灵的境界。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也自然聪慧灵通,有异于常人。售香的大姐让我心里暖暖的,仅仅不过是一点点的告诫,也许她对所有人都是这样,怎么觉得是在以佛性去感化每一个人呢?
   金鼎大佛前拥正觉寺,背倚牡丹江,远眺长白山,与香港天坛大佛遥遥相对。有佛家解释为,二佛一体,分出南北,共佑中华大地。
   大佛总高48米,表示释迦摩尼农历四月初八诞辰;佛身38.4米,“3”表佛陀“法身、报身、应身”;“8”表佛陀“八相成道”;“4”表“四圣谛”。莲花座高9.6米,“9”表“九法界”;“6”表“六度”。莲花4层,表“四大”;花瓣80片,表佛陀“八十种好”;莲花直径32米,表佛陀“三十二相”。由此,形成《敦化金鼎大佛偈》;“四月初八降婆娑,三身往世吉缘合。三十二相化九界,八十种好现贤劫。六度法门成般若,八相成道归正觉。四谛了结佛性果,四大皆空方为佛。”
   紫金铜铸成的金鼎大佛,为东北第一大露天坐佛,是世界第一高释迦摩尼紫金铜坐像。时光如同河水,悄无声息地向前奔流,在不同地方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景。佛像现身山顶,最终达至“天地合一”的大境界,以一颗清虚、静笃、坦荡之心,自然形成了至高无上的大风景。
   怀着拜佛登六顶山的愿望,走进敦化。佛性布施,如阳光照耀这里的每一个人。因佛生和,因佛成度。我醒悟于这里的高天厚土,它深沉博大,它平坦辽阔,一种文化的滋生,因山川河流的清纯而轻飏,令人倍感清新。
  
   二
   敦化市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延边州的“西大门”。走在敦化的渤海街,行走在城市的中央。这座城市所包含着的风韵在历史的结点上,至今都在熠熠生辉。
   1400年前,靺鞨首领大祚荣被唐军追剿,东进长白山,于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在东牟山歇马下镫,建国称王。大祚荣以其父震国公之“震国”为国号,自称震国王。是时唐朝政府放弃了对大祚荣的讨伐,让靺鞨人得以休养生息,发展壮大。七年后,唐中宗派遣御史张行芨前来招抚,大祚荣应之,为表诚意,他遣子入侍。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派鸿胪卿崔忻出使震国,设置忽汗州,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并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于是,大祚荣“去靺鞨号,专称渤海”,渤海国就此诞生。
   渤海国有大唐这样坚强的靠山,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很快便兴盛起来,成为名扬天下的海东强国。大祚荣的个人记载不多,不过,从史实来看,大祚荣这个人很善察言观色,与中央政权搞好关系,是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也看得出大唐皇帝对藩国的政策,给予地方政权的相当大的自治权力,对于国泰民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渤海国从自立到灭亡,经历了十五世,存世两百余年。
   行走在渤海广场上,仿佛走进了一幅历史画卷之中。广场上的每一处主体建筑都包含着敖东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一面高大的墙壁上,镌刻着渤海国十五位国王的雕像。他们形态各异,非常传神地再现了当年的风采。王权的兴盛与没落,是历史的必然。有金镫坠马,豪车街行,就有衣衫褴褛,沿街乞讨。这样的落差让后世感叹命运的无常,世态的炎凉。
   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建立了渤海国的靺鞨人,是此后建立了大金国的女真人,及再后来建立了大清王朝的满洲人。渤海国,不过是这个民族所建立起的第一个王朝而已。
   非常有意思的是,大清王朝的龙兴之地,竟然也在敦化城。布库里雍顺是努尔哈赤的爷爷,发祥于长白山。“鄂多里城,即是敦化城”,城址在今敦化市渤海街。不过,“鄂多里”用了多种音转异形字,也有“俄朵里”、“额多力”、“敖东”等叫法。在敦化留下了许多的渤海国古迹,我就近只去了六顶山古墓群,那里有一座贞惠公主墓。贞惠公主是渤海第三代王文王大钦茂的次女,死于渤海宝历四年(公元777年),宝历七年(公元780年),葬于六顶山。
   1980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贞惠公主墓,并进行了发掘。在墓室当中,竟然发现了12个壁画人物。形象逼真,面庞丰腴,头戴幞头身着长袍,腰束革带。这是已发现的唯一的渤海墓壁画,生动地展现了渤海人的形象。想不到的是,这丰腴的形象,正是唐代流行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标椎。
  
   三
   有两个不平凡的日子,悄悄地印刻在敦化城的历史当中。1945年3月19日苏联红军围歼日军10个师团1个混成旅于敦化,促日本关东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喜多诚一大将率20万官兵投降。
   2013年6月13日,举行了陈瀚章将军诞辰百年暨遗体(身首合一)安葬仪式。
   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日子,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陈瀚章将军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在他的指挥下,第三方面军打出了许多的漂亮仗,极大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境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连日寇自己都不得不承认陈瀚章是“最为显著的有力之匪”,因而下大力气围剿陈瀚章和他的部队。
   由于叛徒出卖,陈瀚章将军于南湖弯弯沟被包围,他演绎了一生当中最后的壮举。他原本是给自己留有一颗子弹的,然而身负重伤的他已经无力举起枪,没有了扣动扳机的力气。日本兵围了上来,他大骂日本强盗,日本兵割去了他的舌头。没有了舌头的他,就用眼睛说话,怒目圆睁,逼视日本兵,残暴的日本兵又剜去了他的双眼……兽性大发的日本兵用刺刀在陈瀚章的脸上横划竖划,最后在他气息尚存的时候,割去了他的头颅。
   在牺牲的抗联英烈当中,无一人之死可与之相比。在被日寇割去头颅的诸位英烈当中,唯有陈瀚章是在活着的时候,被取下首级的……
   他的头颅与杨靖宇还有汪亚臣的头颅一直都被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曾一起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1958年杨靖宇的头颅安葬在通化靖宇烈士陵园内,而陈瀚章和汪亚臣的头颅则被移至哈尔滨烈士陵园。
   陈瀚章将军是敦化人,1913年6月14日出生在敦化县半截河屯的一个农民家庭。1932年,19岁的陈瀚章投笔从戎,参加了抗联队伍。他英勇无畏,牺牲时年仅27岁。在将军诞辰百年之际,敦化市委、市政府在2011年作出开展纪念陈瀚章将军百年诞辰系列活动,其中一大内容就是恭请将军头颅回家,与躯干合葬家乡。
   1946年,由我地下党组织从日伪医院,成功取出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的陈瀚章头颅,到2011年敦化市政府恭请将军头颅回家,时间长达65年。这项工作启动仅仅十个月,便得到全国各个部门方面的响应。将军头颅得以顺利回家安葬,年仅27岁就献出宝贵生命的陈瀚章将军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英雄的魂灵早已融入到这座城市当中。行走在瀚章大街上,似乎就能感受到。入夜的街灯,照亮了街牌,上面的名字依旧那么的明亮醒目。这条长街的尽头,华灯一路排列,引导在目光向前向前!在高高的山顶,矗立着一座尖耸的纪念碑。此时已经在灯光的渲染之下,这份尖耸已然化为一把寒光四射的宝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至高无上的功勋,已经深深地镌刻在这里,是这座城市的最高礼节。仅仅有这些还不够,每年清明的祭扫和祭奠工作都在进行。让历史告诉未来,勿忘国耻,珍惜当今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英雄在佑护这座城。是的,他已经化身一条长街,默默无语地陪伴着幸福光环笼罩下的人们,灯光璀璨中的城市,显得无比安详。夜风轻柔,这夜的月色被远隔的华灯之外,高邈宇空。像这样的月色人们见多了,是不是不需要额外去珍惜?
   我能感受到和平带来的怡美与快慰。只是,当我站在这条街上,身上的每一个神经就会不由自主地绷紧。有无数的英魂潜行在夜色里,它们在月色下不动,只偶尔婆娑随风,会让人觉得这些树今夜很素雅。
   愿人们永远牢记这幸福的来处,再也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只留一份怀念,与生命俱老。
  

共 36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座城市的魅力,往往藏在它层叠的记忆里——是山间大佛的空灵禅意,是古国故都的历史回响,更是英雄儿女的热血担当。当我们翻开这篇关于敦化的文字,便如同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在佛性的温润、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壮烈中,读懂这座东北小城独有的精神文化。48米高的紫金铜坐像,背倚牡丹江、远眺长白山,每一组数字都蕴含着佛家的深邃寓意,每一寸轮廓都浸润着“天地合一”的境界。作者笔下,售香大姐的善意指引、游人香客的虔诚朝拜,让佛性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义,而是化作滋养人心的暖流,悄然诠释着 “因佛生和,因佛成度” 的生命哲思。这份从容与平和,为敦化奠定了温润的底色。顺着文字的脉络回溯,我们又走进了1400年前的渤海国。从靺鞨首领大祚荣建国称王,到唐玄宗册封“渤海郡王”,再到六顶山古墓群中贞惠公主墓的壁画遗存,这座“敖东古城” 历史肌理被一一剥开。它不仅是渤海国的发源地,更是大清王朝龙兴之地的见证者,那些镌刻在渤海广场上的国王雕像、留存至今的古城遗址,都在诉说着一个民族在岁月长河中的崛起与沉淀,让敦化的过往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而最让人动容的,莫过于文中对陈瀚章将军的追忆。从19岁投笔从戎,到27岁在日寇的残暴折磨下壮烈牺牲;从头颅被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65年,到百年诞辰时终于“身首合一”魂归故里——将军的故事,是敦化最悲壮也最耀眼的精神印记。瀚章大街的灯火、山顶高耸的纪念碑,还有每年清明的祭扫,都在提醒着我们:这座城市的安宁与幸福,是用英雄的鲜血换来的,这份家国情怀,早已融入敦化的血脉。佛韵、史脉、英雄魂,三者交织,构成了敦化鲜活而立体的形象。这篇文字没有宏大的叙事,却以细腻的观察与真挚的情感,将一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精神与风骨娓娓道来。愿读者能循着这些文字,走进敦化,感受它的从容与厚重,也铭记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与英雄。问好枫桦老师秋安吉祥,创编快乐。【东篱编辑:欣然花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03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5-10-03 07:35:20
  这篇文字没有宏大的叙事,却以细腻的观察与真挚的情感,将一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精神与风骨娓娓道来。好文拜读学习,问好枫桦老师秋安吉祥。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3 15:28:44
  敦化城的历史够沉重的,我写得有些短了,三件事挤在一篇文章里,显得笼统了些。有些资料已经查不到了,比如陈瀚章将军,资料不过只字片语。而我无意间去询问陈瀚章的事情,做为敦化人,竟然不知道。我一下子有些寒心了,相信烈士泉下有知,也会心寒吧!谢谢老师的精彩编按,编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3 11:00:45
  佛事兴盛的敦化,佛拯救不了这座城市!盛事兴佛,只有在今天,佛可看人间美好。敦化因烈士陈瀚章而荣耀。一座城,总有它的故事,这些故事,丰富了城市的底蕴。作者能够将佛事和英雄之举放在一篇,给我们太多的人文思考。我读这篇散文,感觉是为敦化立传,从前我只知敦化的药业很发达,孤陋寡闻了。秋九月开车去阜新,可能再跑一段就到吉林了,我想走进这座城市,读读城市的历史。怀才抱器拜读留言。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3 15:13:12
  如老师所说,佛救不了这座城!是真理!佛教进入中国有两千年的历史。我们把佛教发扬光大了,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呢?我们国民的佛性是善良,而鄙视丑恶,千百年来,正是佛家的佛性,把我们的国民教化成为以礼为准,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善良最终的结果就是被狼性民族所欺辱。真是教训啊!我非常赞成邓公的理论,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修改成不排除首先使用核武器!当国家和民族受到威胁时,我们一定要先打出去!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这些天有些忙,秋季防火开始了,没办法,只能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遥握,祝文丰笔健!事事顺心!
3 楼        文友:岚亮        2025-10-03 11:12:12
  读了老师的文,想起一件往事。2019年夏,我到长白山疗休养,曾路过敦化,没有进城,但去了文中提到的那座寺庙。有趣的是,一行人距山门尚远,便有两个年轻的僧人迎了上来,十分热情,口吐莲花,说是给我当义务导游来了。逛罢寺庙,一个离去,另一个把我们须到一个商场里,极力推荐金器银饰,佛像珠宝,长白山人参。结果,大家无一人上套,假僧十分失望。我听到那个离开的僧人给同伴打来电话,问我们购买了多少礼品,其同伴说,这些南方人精得很,就吃了一碗米面,啥都没买。扯远了,很开心,今天跟老师逛了一趟敦化,算是补上了上次的缺憾。
回复3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3 15:19:32
  前些日子,在北戴河遇到了与老师类似的情况。我们在饭店吃饭,就碰到了化缘的尼姑。说确切些,她们自称是敦化六顶山的。老师遇到的是僧人,是不对的,敦化正觉寺里,都是尼姑,没有僧人,肯定是假的!敦化是小城,却是名副其实的古城。在我们周边城镇里,那里的物价最便宜。前两天在那里吃饭,一盘菜满满的,还是个大盘子,真的是价廉物美!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谨祝文丰笔健,事事顺心!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10-03 14:58:04
  如实来讲,我也是女真人的后代,我的母亲就是满族人。没想到,敦化城还和自己有一线血脉联系呢。在东北大地上,有许多像敦化这样历史底蕴丰厚的城市,等待人们进一步的挖掘。老师的文,无疑为敦化焕发历史光芒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敦化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陈瀚章将军的英灵让片土地厚植着敢于拼搏奋斗的精神风骨。文章大气磅礴,格调高雅,情思并辉,文采夺目。拜读学习,顺祝节日快乐,佳作连连!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3 15:24:37
  敦化的民风古朴,不愧为古城,不仅仅表现在人文风景上。在历史的结点上,敦化是有这份优势的。就说迎回陈瀚章将军头颅回家这件事上,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才有后来完美的结果。将军是敦化人,回家是正确的,而且身首合一,入土为安,也是对烈士的最大尊重。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10-03 15:55:39
  和平来的太不容易,胜利的代价太沉太沉。看到文章里敌人在陈瀚章活着的时候割下头颅的那一刻,我的心好痛,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我们当铭记历史,牢记这些英雄。感人肺腑的美文,学习了,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5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3 22:13:17
  真的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要忘记历史。多谢红花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谨祝文丰笔健,事事顺心!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10-03 21:29:57
  佛事、历史的印记、英雄的壮举,构成了敦化城市厚重而多维的形象。敦化,对我来说全然陌生,但在作者的笔下,我读出了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沉重的历史已成为过去,落后就要挨打的过去不会重演,有血性的敦化人早就立于时代的潮头,续写敦化崭新的篇章。和平不易,且行且珍惜。该文情感深沉,启人深省,催人奋进,盛赞才情,问候枫桦老师,秋祺!
回复6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3 22:17:03
  敦化是历史名城,民风淳朴,人文景观也非常的精彩,我有很多次来到敦化,有很多景观都去拜谒过。这篇文章的写作想法也是由来已久,多谢罗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谨祝文丰笔健,事事顺心!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