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父亲的责任(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父亲的责任(散文)


作者:何叶 榜眼,247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9发表时间:2025-10-03 11:50:19

母亲去世那天,父亲紧紧抓着我的手,我能感觉到父亲浑身上下都在颤抖。不经意抬头,正看见父亲的眼眶里溢满了泪水,他努力控制着但还是止不住淌了下来。
   打我记事起也从未见过父亲流过眼泪,对于母亲的去世我甚至以为父亲会不在意的。所以对于他的眼泪,我没有心疼,我甩开他的手,不想给他任何安慰。
   母亲的去世是突然的,我和哥都很怨恨父亲,因为我那时正在上大学,而哥在北京易县当兵。家里就有父亲和母亲在家。母亲病了而且是极其严重,而父亲没有觉察不说还在外出公差。父亲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个孝子工作狂。奶奶生前他除了对奶奶好,除了玩命工作孝敬奶奶,其他没有别的。
   打我懂事起,记得父亲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妈这一辈子可不容易,我有出息了我可得孝顺我妈对我妈好。”父亲说到做到,来承德工作第一个月工资一分不剩地在专卖店给奶奶买了一个龙头拐杖。那可是父亲的一个月工资呀!本来说好的给我和哥买文具盒这个承诺也没有兑现。“下次开支再给你俩买吧,你奶奶重要。”母亲劝着气鼓鼓的我和哥。
   是啊,奶奶在家里就是权威,掌舵人。她的话可以说就是圣旨,她只要开口说话,父亲和母亲都会赶紧照办,绝不含糊。父亲给奶奶买回的拐杖,奶奶拿着去街上显摆几天就放在家里当了摆设,因为奶奶刚刚六十岁还用不着这个玩意。奶奶说:“这是我儿子的一份孝心。”
   父亲的孝心还不止买拐杖这一件事上,父亲还把奶奶当成了孩子一样宠。奶奶这辈子似乎是穷怕了,所以她爱钱。她觉得钱只要攥在自己手里才是钱。因此父母每月开了工资都会把钱如数交给奶奶手里保管,那时候父亲开支领回来的是一些钱票子,父亲不仅把钱票子给奶奶还会把工资条拿给奶奶看,奶奶戴上老花镜看着工资条一样一样对着,然后开始数钱,钱数对上了,脸上褶子会挤成一朵黄菊花。嘴里说着:“对上了,没错,一分不差。”然后把钱放进她的红木箱里。父亲说他喜欢看他妈数钱的样子,看到母亲数钱他有一种满足感,觉得他这个儿子终于能用自己的双手挣钱,能孝敬养自己大的母亲了。
   父亲也有零花钱但往往是自己的一些爬格子的稿费,所以工资钱他一分不留。父亲喜欢写作,他当初选择学文学理这个问题上就曾犹豫过,但奶奶说了,就学理,学理的话路子宽一些。父亲照着办了。东北理工学院毕业的他,却阴差阳错地去了市里组织部工作,这个工作仿佛与他学的专业无关,但不知为啥父亲却被录用了。
   当上了一名组织部门的干部,父亲高兴奶奶更高兴。因为这样的话家里的生活有了保障,另外还可以救济东北的家人。
   父亲有了这份工作,把全部热情都倾注在工作上,为了节省下坐车来回跑路钱,父亲一个月开支的日子才回家一次。他没有不良嗜好,不抽烟喝酒,每次领了稿费都会给奶奶买回一些零食。奶奶爱吃肥肠,爱吃一些猪下货,市里就有一家熟食店专卖这些,而且味道也好。所以每次父亲从市里回来,都会买两根肥肠,一个猪心一块猪肚。另外还会买一些点心,进家一刻直接拎进奶奶屋里。
   母亲同样孝顺奶奶,她也支持父亲这么做。她除了每月的工资交给奶奶外一些踩缝纫机钱也会给奶奶,让奶奶统一安排。奶奶七十三岁去世,临终前就说了,她这辈子值了!因为有孝顺的儿子儿媳,想吃的也吃到了,该享受的也享受了,她也没啥遗憾了。但她还是嘱咐父亲和母亲她走后,还要继续帮助东北的亲属们,毕竟他们还有的人家还没脱贫还比较困难……
   奶奶去世后,父亲更加玩命工作。每月开支了,大部分的钱都会给东北的爷爷汇过去,只留一少部分交给母亲。那时我已经上大学,也需要钱,母亲就打了三份工。其实那时母亲身体已经不咋好了,一直用药顶着。每次我回家,都会看到家里的窗台上有一些止疼药,胃药以及一些跌打损伤的膏药。看着母亲愈发消瘦的身体,我曾无数次劝母亲不要那么疲于奔命工作了。而母亲总是说:“等东北的几个亲属买了房,你爷爷住进楼房你也大学毕业了,我就不干了就可以歇歇了。”我看劝她不管用,就在一次回家的时候和父亲进行了一次深谈,我让他多劝劝母亲,别干那么重的活了,对母亲多一些关心。而父亲说:“你就把你的学习搞好就行了,不用你操心家里事。”但父亲也说了,这眼看过年了,还有两个南方叔叔的调转关系争取年前给整利索了,好让他们能回家和亲人团聚,他就休年假,陪我母亲去医院好好做个检查。记得那天哥办公事也在家,当时听了父亲的话没好气地说了一句:“单位离开你就不行了吗?别人就不能负责这个工作吗?”父亲也没说啥只是说:“这个事是我一开始接手办的是我的责任,半途而废不好。”哥回了句:“那你对家的责任呢?父亲的责任呢?”
   那天我和哥离开家的时候,母亲的脸感觉胖了许多,皮肤还有些发亮。几天的功夫就胖了吗?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我也没想太多,其实我不知道的是母亲的脸已经浮肿。
   回学校后,我一直惦记母亲,那时我也给家打过几次电话,但每次不是没人接就是邻居邹娘接的。都说我父亲还在出公差好久没见回来了,母亲在工地上班。一直没和母亲联系上,后来我也因为学习忙,就没再给母亲打电话。三个月后,我再接到电话时是医院告知我母亲已经病危,更难过的是母亲直到去世,父亲还在外地出差,只有哥接到医院电话赶回家见了母亲最后一面。而我,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见到……
   母亲去世后,我和哥坚决不再和父亲来往,不给他打电话也不回家。每次父亲给我打电话我不是不接就是即使接了也是狠狠对他吼上几嗓子:“别再给我打电话!你不配做我父亲,你做丈夫的责任呢?”
   而父亲对于我的大吼大叫从来都是默默无言。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季节,一个雨天,父亲来学校看我了,他不仅给我拿来一些我爱吃的,还给我拿来一个烧得滚热的热宝。这个热宝是他刚刚在店里买的,刚充好电还是热的。虽然我当时没给父亲好脸,但父亲走进雨里那刻,我看到没打伞的父亲浑身湿透走在雨中,当时我的心是疼的。剧烈地疼!父亲那天对我说的话我清楚地记着,他说他梦到我妈了,我妈说理解他的工作,不怨恨他……
   母亲走后一年,父亲也因脑肌瘤没有手术机会病逝了。在他病逝前,他还给我和哥亲手做了两床棉花絮的棉被。他还在冰箱里放了许多我和哥爱吃的青菜零食熟食,等我俩回家吃。冰箱的冷藏室里他包了各种馅的饺子,写着日期,什么菜的,还有的需要煮多久……
   后来我们当地报社还发表了一篇父亲写的文章《父亲的责任》。文章里写了他对母亲的愧疚,也写了他作为一个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对家的起码责任,也写了他对工作的理解和执着。
   父亲去世后,我和哥哥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他的枕头下发现了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翻开扉页,一行苍劲有力的字映入眼帘:“这一生,我亏欠了两个女人。”
   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奶奶爱吃的每一道菜,母亲常吃的每一种药,还有我和哥哥的生日、升学、每一次回家的日期。在母亲去世前的那一页,他用红笔重重地写着:“医生说需要立即住院,但南方两位同志的调转关系正到关键时期,他们三年没回家了。再给我三天,只要三天。”
   最后一篇日记停留在父亲离世前一周:
   “今天又梦见了孩子他妈,她说理解我。可孩子们永远不会原谅我了吧。赶工完成了两床棉被,北方的冬天冷。包了些饺子放在冰箱,儿子爱吃韭菜鸡蛋虾仁馅,小女儿喜欢青椒肉的。希望他们回家时,还能吃到我这个不称职爸爸做的饭。”
   读到这些,我和哥哥相拥而泣。原来父亲把对家人的爱,都藏在了这些无声的细节里——他记得每个人的喜好,却在生活的天平上,一次次把重心偏向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父亲的责任》在报纸上发表后,一位南方叔叔专程来到家里,红着眼眶说:“当年要不是您父亲坚持在年前办好手续,我母亲临终前就见不到最后一面了。”
   直到那一刻,我们才真正明白——父亲把对小家的爱,扩展成了对大家的责任。他把对奶奶的孝,延续成了对更多人的关怀。他不是不爱我们,而是用一种更宽广的方式爱着这个世界。
   父亲也是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责任有不同层次。最深沉的父爱,是即使被误解,依然选择扛起肩上的责任;最伟大的孝顺,是把对母亲的爱,升华为对更多人的关怀。
  

共 32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以“父亲的眼泪”为引,通过细腻的文字揭开了一段关于责任与误解的沉重往事。作者以双线交织的叙事,父亲对工作的执着与对家庭的沉默付出,构建出充满张力的情感空间。那些藏在枕头下的笔记、冰箱里标注日期的饺子、南方叔叔含泪的感谢,如同拼图般逐渐还原出父亲隐忍而深情的内心世界。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突破传统家庭叙事的框架,将“孝道”与“责任”置于个人情感与社会担当的天平上,揭示出爱的多重维度:它既是冰箱里青椒肉馅饺子的温度,也是让异乡游子赶上母亲最后一眼的坚持。当子女最终在遗物中读懂父亲,这场跨越生死的和解不仅完成了情感的救赎,更让读者思索,真正的大爱,往往藏在那些被误解的沉默里。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03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10-03 11:50:34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10-03 11:50:45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