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忆】九曲巷(散文)
很早就听父亲母亲说过的,潍坊有条巷子,蜿蜒曲折,九曲十八弯的,迷宫一样,走在巷子里,那是别有一种情调的,巷子就叫做“九曲巷”。
这巷子,很讲究,里面铺着青石板的路面,磨得光滑照人。尤其是,坐落在巷子里的房屋,那叫一个整齐,又别致的。一间间的,都是青砖红瓦的房屋,也是错落有致的,古朴,又安静地巷子两旁林立,斑驳的墙面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自不用说,就是那几棵老树,也是古木参天的,伞盖似的树枝撑起了一个个浓密的绿荫,格外的清凉,又散发出缕缕生机。
一说起九曲巷,父亲就会升起无限思念与难忘的童年景色,满眸子里,荡漾着思念与难舍难离的样子。因为,父亲他小时候住在离着九曲巷不远的地方,几乎天天同伙伴们去到巷子里玩耍。因此,对九曲巷,自然抱有一份特别的情感,那是很独特的童年情节,或是老去的时光里的一种念想吧。
父亲总是给我讲起老潍县的事,也因此,对咱们潍坊也就有所了解。自古潍坊也就是老潍县,一座古老的城市,向来就有“七楼八阁九街十八巷”的说法。至今父亲还记得,那七楼就是东关有七座城门,分别是奎文门、庆成门、通济门、耀武门、升曦门,还有鸣凤门、游麟门。当然那八阁九街十八巷也是记得牢牢的,这里不做过多赘述了。只是这十八巷里,什么西观音堂巷、九曲巷、旗杆巷、草帽巷、水巷子、豆腐巷等等,条条巷子,各具特色。每一条都有自己的故事与传说,这里说的十八巷自然就包括了九曲巷的。
父亲说,他从小就住在老潍县城里,直到长大参加工作,才离开了故乡,自然是对老潍县城有着深厚感情。可以说老潍县城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得很,闭着眼睛也能走回家的。然而,九曲巷那就不同了,大白天走进去也够走上一阵子,而且,一个入口进去,走上半天之后,绕来绕去的,更是,说不定会从哪一个入口出来。九曲十八弯的,转来转去,很难走出来,好似进入了迷宫一样呢,令人既期待又好似面临着巨大的一次挑战,说不出的心动与快乐。这也就是小孩子们被吸引之处吧!
然而,不仅小孩子,有些大人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挑战的,经常的喜欢去里面走走,转转,看看,感受一下迷宫一样的九曲巷。绕来绕去,迂回不断,看似差不许多的景色,青石板的路,路面早已被磨得光亮照人,两边是整齐的青砖灰瓦的一间间古朴的房子,再有那些苍茂的树木摇曳的花花草草,却让你走来走去,走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出口来,或东或西或南或北,真是奇妙异常的。
要是夜晚呢?据说,入得巷子里的人,走起来,就更奇特了,简直就是一次神奇的行走。父亲说,当时就有传说,真真假假,倒是没人出来反驳,因此,一直传说到如今。说呀,夜晚的九曲巷,更是神秘莫测,蒙上了一层神秘之感的。据说,若是有人在巷中行走时,无论你脚步轻还是重,都会听到一串串清晰的脚步声,尾随其后的。仿佛有人跟在身后,你快走跟着的人也快走,你慢走跟着的人也慢走,或行走或止步,迂迂回回。你走动时,那脚步声也走动,紧紧跟随其后,你停下来,脚步声也好似停了下来。你若回头,便会看到一个没有面貌的人,手持擀面杖或扁担,站在面前,突然一现,人人都觉得,那可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呢。
是的,虽然惊悚,却依然吸引人们不断去为之一探险,究竟真假,也早已留存在过往九曲巷里。一次次有待揭开谜底,一次次回忆里的重现,亦真亦幻,岁月悠悠,悠悠岁月,都是过往了。
当时听了,我也是觉得惊悚,恐惧,而今,再次细一想,又好似忽然灵光一闪,倒是有了新的感悟。忽然,我就想起一则神话故事:传说在西方的天山上,有一个混沌神,它的模样非常奇特:全身像火一样红,身上像口袋一样,长了六只脚和四个翅膀。更奇怪的是,它没有头脸,也没有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真是好生奇怪呢。
这九曲巷里没有面貌的人与神话里的混沌没有头脸的神,又是一种怎样的联系?没有人去深究什么,一个是传说,一个是神话,都是说了一个没有面貌的人和神。那么神呢,据说在《庄子•内篇•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可见,混沌本来好好活着的,因为一儵一忽的好意来凿七窍,而死。
而,九曲巷里总是站在人身后,没有面貌的人,巷子一拆,自然不知去往了何处?或许,也死掉了吗?还是飞升而去?一概不知,只是再也无人看到,再也没有了惊心动魄的一回头,看不到的神秘人,站在身后。
我对九曲巷早已充满神秘之感,有事没事的,就要父亲给我讲一讲。每次听了,就不断遗憾,叹息着,不停地自语道:咋就拆了呢?真是不该呀,太不应该了吧。直跺脚,禁不住要叹息上一阵子呢,直呼:可惜了,可惜了。
父亲也说,九曲巷有好多故事传说,好似一部凝缩的《聊斋》,只是,没有人去整理,记载,于是,没有留下来。最不应该的是,最后连九曲巷也拆了,一巷子的故事就此更是无处寻觅了。
父亲又说,他还记得,他小时候,有个头疼脑热的,就随着他的奶奶去九曲巷里。现在细想起来,好似是在观音阁券门东首南面那位置呢。当时,记得有一个很窄的小门,奶奶先进去,随后父亲也就跟着进去,因为,一进去就是上阁子的楼梯,又陡又暗的,心里就很恐惧。于是,他紧紧扯着奶奶衣襟,一步也不敢慢下来,生怕跟不上奶奶的步伐,很艰难地往上爬。奶奶一声也不吭,迈开小步子,只顾着走。来到观音菩萨塑像前,奶奶敬香丘陵三张黄表,焚烧了,做这些时,面目严肃,虔诚有又恭敬的。最后,再将焚烧的纸灰收起来,仔仔细细包个严严实实揣进怀里,带回家去。到了家里,就倒上一碗水,在将带回来的纸灰投进水里,筷子搅合几下,然后,就要我父亲喝了,如此,喝上几天,到底管用不?父亲早已记不得。只是,父亲说他母亲总是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奶奶做这一切,没敢问。因为,奶奶总是说:“信神就有神在的,不信,神不灵,因为,你不信,神也就不会护佑你嘞。”
虽然,九曲巷拆了,其实,那个位置还在的,就在咱们的亚星桥东,现在也不叫亚星桥了,叫东风桥,也就是东风桥东,东风街北,北下河那里。当然,二零零零年的时候还有的,古朴的九曲巷就那么安然地在那里。说来也不知我忙了些什么,竟然,没有去看看,走走,进到里面,感受一下那里的奇妙与神秘呢。现在,再去那里,显然已荡然不存了,早已被阳光外滩压在了地底下。
可是,我还是要去看看,去走走的,心想,无论怎样,那个旧址还在,必定那个位置还在的。走上一遭,相比是,也定会从中感受出曾经的气息与尘封的古朴味道。
于是,随意的一天,天气很是晴朗,白云朵朵,白浪河水流淌着,清澈见底,悠悠流淌,好似一切都那么安然,不惊也不讶的。宽宽的马路上车流人流川流不息,人儿熙熙攘攘,说话声汽笛声此起彼伏,整个城市都沉静在繁忙与喧嚣之中。若是九曲巷还在,那么,就如它的名字,一定是,源于其独特的布局,九曲十八弯,仿佛一条盘踞在老城中的长龙,安然地盘踞在这座古朴的城市里。若是,可以再次走进巷子,定会是一种令人获取一种神秘的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南苏州北潍县”的繁华年代。
不由得,可以看到县衙的牌坊上骄傲地写着“东莱首邑”,不用细思量,也会知道,这是郑板桥曾在我们潍县做县令呢。一丛丛翠竹,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水,而九曲巷,自然就成了潍县这座城市里最生动的注脚。潍县大集向来热闹丰富,白浪河岸两岸,人声鼎沸,南来北往,万头攒动。白浪河上,有了天桥、小石桥。小石桥接通济门,进去是北下河商业街。延上大集,通济门外,白浪河南北沙滩,万头攒动;小石桥上,人挤如织,延伸入北下河,老字号,栉次鳞比,应接不暇,生意火爆。从沙岭子,自南而北,杂货铺老号有增昌祥、德合昌、德兴恒,饭馆有福盛居,澡塘有更新楼,点心铺有德源斋,古色古香,送往迎来。
九曲巷拆出了,有幸得一见的是绿瓦阁。都知道这绿瓦阁是九曲巷的入口,远远的站在阁子前,我看着古朴阁子,依旧坚挺着,好似在向我诉说着昔日的九曲巷,它们曾经相依相偎在一起,一旦一个去了,留下的,怎能不思念?而,思念起时,又怎不是万箭穿心之感呢?
转身时,夕阳很好,火烧云,在西天边火火地烧起,虽然九曲巷不在了,而潍坊人却是无法忘记的,索性移居在心底里吧!一起迎接明天,一定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好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