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重拾那条上下班的路(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重拾那条上下班的路(散文)


作者:啸竹 秀才,2203.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发表时间:2025-10-03 14:33:26

【西风】重拾那条上下班的路(散文) 从我家到单位,一般步行速度,大约要二十分钟。早上出门下楼梯,穿过一条约五六十米的小巷子,就到了大街,沿着城南路往东走大约一千二百米,便是城南汽车站。从城南汽车站北行八百米,跨过四方井大桥,走过边贸,过了红绿灯,就是我的单位。
   街道两边,是一间间门面,门面前的人行道边,站着一排排常绿的绿化树。
   年轻的时候,每天总是早上急匆匆地走在上班的路上,晚上急匆匆地往家赶,对门面和绿化树还有那一个个行色匆匆的路人基本上是麻木的,不去想那些门面是做什么,生意好不好,也不去看那些树叫什么名字,至于路人,遇到熟悉的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有时甚至只是点一下头、招一下手或相到递个笑脸,也不会去想或者去打听那些人在哪里“发财”抑或“高干”,反正这些对我来说,并不是很重要。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对于这条上班的路,也是麻木的。所想的是,今天该做哪些工作,该下哪个村,还有什么要上报的材料还没写好;晚上回家时就是想今晚该给女儿讲个什么童话故事,或者该炒个什么菜,品点什么小酒,看哪个电视频道。
   不知不觉间,人过了五十,曾经的岗位不呆了,曾经的职务也已退掉,单位领导安排工作时,也相对带有照顾性,急难险重的工作相对少了,人也相对轻松了起来。家里那边,爱人总是和她们一帮老婆婆或搓麻将或闲扯谈,曾常是在外面吃饭,于她而言,家只是个开了房的宾馆,玩饱了晚上回来住而已;女儿则在外地读书,一个学期也没回来几次,更不需要我来给她讲童话故事了。大抵是从那时开始,在上下班的路上,脚步开始慢慢悠悠,心中也慢慢地放下许多人和事。于是,我开始又慢慢地关注路边的门面,有时还主动进去和店主聊几句,也开始留意路边的绿化树,开始站着与一些熟悉的路人聊聊天,聊聊些家长里短,更多的是开始思考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基本上与工作没多大关系了。
   我忽然发现了很多问题,很多我丢在上下班路上的问题,完全地说,这些年来,我已经丢失了那条我上下班的路。猛然间,我仿佛成了一个思想者。
   最先发现的,是一些上下班的年轻小伙姑娘们的讨论,或者说是议论,忽然间有了新的变化。回想以前,我经常听到的是“科学发展”“经济增长”“绿化造林”“控制人口”等词,现在多半听到的是“意识形态”“造血功能”“空城行动”等,讨论中偶尔还出现一些我听不太懂的新词,如“内卷”“内核稳定”“摆烂”“躺平”“及时止损”“边界感”“赋能”等等等等……总是滔滔不绝的。有时,我有意地跟在他(她)们身后,或急行或慢踱,虽然听得云里雾里的,但是我还是震撼的,现在的年轻人水平是有的。然而,我也有一丝隐忧,他(她)们如果下去到我们这地方的农村田间地头,能不能还能那样滔滔不绝地给农民朋友说什么季节种缸豆,什么季节种油菜……农副产品价值如何提升?销路又在哪里?我地偏避山区农村人口出路又在哪里?
   后来,我又发现一个问题,在这条路上,熟人渐渐少了,搭讪的人更少了,忽然间,多了许多陌生的行色匆匆的又朝气蓬勃的面孔。一开始还不适应,最后我也慢慢适应了,这对我,也许也是个好事,我本眼神又差,人又木讷,同时又有点傲气,更是还有个喜欢边走边思考的习惯,走得越快,思路越好,灵感越是活跃。我常常纳闷,我在走路的时候,是不是就像和尚“入定”一样。曾经很多寨子上的人向我母亲“告状”,无非是说我“不喊人”“大话”“相”(“相”,苗语,看不起人的意思)等之类的话。刚开始听到母亲唠叨时,我也一阵内疚,后来,也就渐渐麻木起来。当然,无形中,我不知不觉得罪了许多人。我开始想起疫情期间戴口罩的岁月,那时候,戴个大口罩,衣领一竖,帽子一盖,只露出一双眼睛,走在大街上,想喊就喊,不想喊时,哪怕是亲戚从当面走过,也可以不喊,轻松又自在,还不招人“告状”或者恨,也是很好的,只是疫情可恶了点。
   最让我哭笑不得的,就是马老板家的那可气的狗。马老板是常德人,在我县经营水管道、水笼头、电源插板等生意,虽来我地多年,但那时我麻木店面,也不注意到他。马老板约五十开外年纪,个高,微陀,一张马脸,笑起来嘴边圈起两个大“括号”,人热情也诚信,我是因换水笼头和他认识的。他养有一只通体乌黑的山狗,个不是很大,但叫得好。我是经常被它叫的,每次路过,总会追着叫十来米远,很是烦人的。有一天,我又看到它追着的一捡破烂的,穿着也有点破烂的老人在叫,还有一次,它又追着一个“大侠”(流落街头乞讨的人)叫,且叫得很凶,追的也较远。然而,当那些穿着西装革履的,花枝招展的路过,它却懒洋洋地趴在地上,嘴巴在伸出的两只前腿上一顿,看都没看。为了求证它是不是只针对我,那天上班时,我特别“西装革履”了一下,外面套上一件准备丢掉的衣服,并故意撕开几个大口子,剪上几个破洞,左衣袖还故意撕开一个长条,长条迎风飘逸。刚走到马老板店前十来米,它就尖叫着扑了过来,呲牙咧嘴的。我马上脱下烂外衣,丢到一旁的垃圾桶里,“西装革履”形象显示了出来,它马上停了尖叫,低呜一声,往它屋店子跑去,感觉像是得罪了“大人物”,躲在马老板身后,贼溜溜的小眼骨碌碌乱转,看着我,我瞪了它一眼,便立马躲到后面杂物堆去了,再也不敢出来。我终于明白了,它不是针对我,而是针对一个人的外表。
   有时我想,这条路,就是一根线,贯穿着路边演绎不绝的一个个故事,就像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珍珠被穿起来一样;这条路,就是一根攀沿而上的葡萄藤,路边的每一道风景,都是一串串清新温润、清香扑鼻的葡萄。
   我突然觉得,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就是气泡式条形水平仪里的小气泡,一生只能在密封的玻璃管里来回晃动。人的心态就像V型底平面,决定着小气泡的走向。年轻时,干劲十足,总会倾斜工作那头,也就是单位;中年以后,上有老下有小,加之身体状况原因,重心则会慢慢转向了家庭;临近退下来时,心态才开始真正的慢慢放平,那个时候的小气泡才会在玻璃管中间停歇,偶尔轻微左右晃动了一下,那应该是叫“多彩”吧。想到这里,我突然一阵后怕,人,还是要少点抱怨的,不要埋怨这密封的玻璃管是我们的牢笼,应该明白,离开了这密封的玻璃管,我们“啥也不是”!
   沿着这条上下班的路,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但,故事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我,也许会是你,也会是他,将来的事,谁也说不清楚。
  
   2025年10月2日于城南

共 25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上下班的那条路,是一条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路,作者走了几十年,对沿途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都非常熟悉,了然于胸。几十年来,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无论是街人的衣着服饰、店铺的装饰布局,还是市民的精神状态、街谈的中心话题,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者对这条路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漠不关心转变为密切关注。作者将这些变化诉诸笔端,娓娓道来,侃侃而谈,体现出作者关注百姓民生和社会发展进步、热爱平民生活、看淡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佳作,倾情推荐赏阅。【编辑:衢四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衢四海        2025-10-03 14:39:36
  上下班的那条路,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沿途人文景观的变化,映照出当地社会生活的变化。感谢投稿,精彩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啸竹        2025-10-03 20:07:51
  谢谢四海兄,辛苦了。文末多了两个字:烟火。麻烦改一下,再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