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小事】研学路上(散文)
一
出发喽,八点整,七十多名老党员带着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关怀,坐两辆豪华大巴车,前往上关乡楞坎村——华亭县第一党支部旧址,接受红色教育。
当我们上了车,感受到社区领导干部的热情接待。车上,为我们准备了矿泉水,水果,可谓面面俱到,考虑周全。
一路上,为了打破沉寂,社区年轻漂亮的刘主任打开红色歌曲,大家齐声高歌《东方红》《社会主义好》《团结就是力量》《军民大生产》等歌曲,一首首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歌声响彻整个车厢,让我们感受到久违的感动,这歌声把我们一下带回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车上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党员,歌声尤为洪亮清脆,更让我惊叹她的记忆力如此之好,每一首歌词被她记的滚瓜烂熟。
车在盘山公路上穿行,透过车窗,一幕幕春天的画卷映入眼帘。只见空旷的田野麦苗葱绿,一条条白色的地膜,像哈达缠绕在田间,给人无限的向往和憧憬。一树树粉白的桃花、杏花,玉兰花,还有金黄色的迎春花争相绽放,点缀着依然荒凉的山峦。行之上关境内,也许是上关的气候比华亭较暖和,长长的柳丝上,点缀着葱绿的叶子,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到一个小时,车已经到达上关乡。车在一个平缓的地方停下,老党员们一个个下车,老人们虽然都到了不惑之年,但个个精神饱满。有些熟悉的身影,好久不见,今天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意外重逢,也是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这里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大家自觉排好队,在旗手老党员张录的带领下,沿着小路,迎着徐徐清风,浩浩荡荡向目的地走去。
近了,那个被很多人仰慕的地方到了。大家怀着敬仰的心情一步一步走向那个神圣的,人们灵魂的栖息地——华亭县第一党支部旧址。
院子以外的小广场,有一个红色的雕塑党旗,党旗里面镌刻着入党誓言,红色的底座,写着红色的八个大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尤为醒目,在天地之间,熠熠生辉。院落以南,就是楞干村第一党支部原址。灰色的青砖围墙庄严肃穆,上写着金色的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院的大门,坡型的屋脊,青砖青瓦,小巧而精致,两边各栽有一颗松树,象征着红色根据地万古长青。朱红色的大门,门头上写金色的大字“华亭县第一党支部旧址”。
走进了,走进了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院子地面是用青砖铺砌,院子坐北朝南,有一座用青砖砌筑的砖混结构的房屋,坡屋面的青砖屋脊,红色的花格窗棂,朱红色的进户门,让这座小屋显的非常庄严。我想,当年这座院落肯定是一座破旧的土坯房,破旧不堪的围墙,后来,为了保护文物而加固修缮成现在的样子,增加了建筑的肃穆凝重感,却少了岁月的沧桑感。在围墙的以东,白色的围墙上,写满党政廉洁的各种警示条例,时时提醒人们,“勿忘历史,牢记使命,保持党的纯洁性。”
跟着讲解员,缓步走进屋内,扑面而来的是房屋中间,摆放着一座华亭县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个沙盘分布图,以陇山山脉为依托的关山,中国共产党的种子遍布华亭县城的每个角落,东南以上官,神裕,安口,西北有关山脚下的马峡、河西、策底、北有砚峡乡,紧紧围绕华亭县,开展革命活动,将革命的种子撒遍华亭大地。
在房屋一西,有一土炕,土炕上分别坐着的是支部书记李义祥、张振伟,梁孝,张德善,赵元罗等共产党人,是他们召开党会的一个场景。
墙面上悬挂着一组组革命革命党人的珍贵图片,有王震将军,习仲勋的照片,还有地方革命党人李义祥,张振伟,李月梅等人的照片,沿墙摆放着主人曾经用过的桌子,水缸,书籍等家具,而今,主人走了,而这些家什还默默守护着曾经的家园,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八十三年前,以李义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此处播下革命的种子,1937年9月,中共陇东委派李义祥在高山(今上关乡)一带,以行医为掩护通过和工人,农民交朋友,物色建党对象,1938年9月,由李义祥主持,在高山区楞坎村建立起了华亭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国共产党华亭党支部,隶属中共平泾工委领导,李义祥担任支部书记。这里建立起了华亭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国共产党华亭支部。1942年8月,由李义祥将中共华亭支部改为楞坎党支部。1946年初,李义祥主持,在张振伟家中,将中共华亭党支部改建为楞坎党支部,张振伟任书记,梁孝、张德善、赵元罗为支部委员,在他们的努力下,地下党的活动如星星之火,燎原到了华亭磨平、半川、陇县龙门洞、新集等地,发展党员30余名。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亭党组织范围更加扩大,发展和壮大。1946年初,以楞坎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中共高山区委成立,1947年夏,因李义祥群众基础较好的有利条件,平东工委决定成立中共华亭工作委员会(简称华亭工委)下辖一个区级工委(华陇工委),五个片,李义祥兼任工委书记。华亭工委的陈立,是华亭当党组织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从此,华亭的革命运动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到1949年7月华亭解放,华亭工委共建立党支部24个,发展党员551名,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展厅的最后,我看到了一位妇女的照片,她就是王月梅。“打死都不能说”,朴素的语言里彰显出她的坚强,也是她的豪言壮语。
王月梅生于1921年,上关陈家河人,也是华亭地下党组织唯一一位女共产党员。1936年7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革命工作。在一次为保护华亭党组织负责人,被国民党乡团抓捕,在狱中,她受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被吊到半空,又放下来,被打的死去活来,但她为保护地下党不受损失,就是一字未提,表现的非常坚强,为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她在狱中经历了非人的折磨,但她又是幸运的,她终于迎来了华亭的解放,她又涅槃重生。在新时期中国建设中,她又为基层党组织不停的工作,为年轻的一代讲党课,每当提起那段岁月,她都无比感慨和志豪,她经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她的新生”。当有人问起你那么弱小,怎么经得起那般的严刑逼供?她说;“打死都不能说,这是党的秘密”。这就是华亭第一位地下女共产党员,没有豪言壮语,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令人敬佩。老人很长寿,活到了91岁,2021年8月,与世长辞。她虽然走了,但她的事迹还被后人传诵。
二
带着敬仰的心情,离开了那座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小院。我们又来到了以西的一座小院稍作休息的同时,城市社区的领导班子集体亮相,那么年轻,那么富有活力的领导班子。其中还有闺蜜的女儿李璐,看着长大的孩子,现在也走向了领导岗位,心里欣慰啊!趁此机会,社区党组书记张静女士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社区成立以来所走过的路程,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未来的思路,可谓字字不离民生,令人心生温暖。她从党建、民生、敬老三个方面讲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她说;“这次走基层,听党课的研学活动,主要是凝聚党群关系,发挥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老党员能够发挥余热,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其次在民生放面,做到以老带小,以强带弱,为社区困难群众办实事,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带给他们的温暖。最后,传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把敬老爱幼放在首位,在重要的节假日,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大家打造一个团结、和谐、处处充满爱心的美好社区。因为,社区党组织,就是咱老百姓的家……”听着她富有感染力的讲话,感受到一位社区领导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
随机,老党员张录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民生,交通,住房,信息等谈了中国近四十年的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朴素的语言,彰显出一位老党员对党的热爱,对国家的爱戴,但更多的是感恩,感恩党的各项好政策,让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时间在感动与敬仰中接近未声,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老党员们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言,那慷锵有力的声音,响彻在这个荣光的小院,那么高亢嘹亮,此时,心被融化了,感动溢满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研学活动结束,当我们坐车即将离开时,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年人走向车,向大家问好。通过社区领导的介绍,才知这位就是上关乡的党委书记伍辉。看年龄,大概是八零后,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他略显黝黑的脸上写满歉意。他抱歉的说;“由于有其它事务,没有接待大家,感觉非常的抱歉”随机,这位地方掌门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了上关乡的整体情况。他说“上关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首先,以上关乡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康养田园小镇,为人们打造一块宜居、宜养,宜游的良好环境。其次是持续夯实三农基石,多错并举发展产业,大力发展肉牛、中药材、核桃等养殖业。第三,以红色研学为主线,继续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第四,结合乡镇医院,打造一块养生基地,为大家提供一块养生环境。他希望大家多来上关,多吸吸新鲜空气,有益健康……”。听着他对上关乡的介绍,感受着基层领导及干部职工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车离开了,这位憨厚的地方掌门人,依然在向我们挥手告别……在他的身后,是秀美山川上关,是红色基地,还有这里的父老乡亲,在等待着他……
三
离开了上关乡,车一路欢歌,返回华亭,途径西大门又向东行驰,不到二十分钟,把我们带到米家沟生态园。
米家沟位于华亭以东约二十里地。原来是一块原始森林,后由东峡林场开发建设的一块集养生,休闲,娱乐的生态园。这里山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流淙淙,-各种鸟类动物栖息于此,丰富着米家沟的生态。这里四季如画,春有百花盛开,夏有绿浪匍匐,秋有层林尽染,冬有白雪冰峰,真是壮美无限,成为华亭县的三A级景区,一到节假日,这里热闹非凡,人们偕老带幼,走进这里,感受这里的天然氧吧,心身也是悠哉、爽哉……
车停在停车场,大家下车,沿着小路向沟内行径。
春天的米家沟非常美。虽然山峦还未披上绿色的衣裳,但满山的桃花,杏花,迎春花盛开在沟沟坎坎,山洼沟壑,点缀了山的荒芜。一湖蓝盈盈的水,一盏盏粉红色的莲花点缀其中,那么唯美动感。突然,一个个鸭子在湖中自由自在的游玩,那么惬意悠悠,真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啊。
走走停停,感受这里充溢的空气,不觉已到沟内。虽然山上有更美更奇特的风景,但考虑到时间已到中午,老人们也渐渐体力不支,只好原路返回时舂文化广场,因为,在这里还有一个小活动等待着大家。
待大家走进小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在音乐声中展开。今天随团来的还有莲花湖社区合唱团的杨桂梅团长及她的爱人李老师,还有合唱团的几位会员,今天,他们代表莲花湖社区的老党员参加了此次研学活动,今天,借此机会,他们要用歌声,来表达他们心中对党的感恩之情。
首先,七十八高龄的老党员刘菊英老人为大家表演了快板,《夸媳妇》,她高昂的音韵,朗朗上口的快板,一下吸引了大家,大家静静的聆听这位好婆婆,是怎么夸自己的儿媳妇。听着她夸媳妇的那份知足,欣慰、惬意,虽然都是家常小事,但处处彰显出彼此的理解,宽容和爱,才有了和谐的婆媳关系和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听着,听着,我们被深深的感动了……
一曲快板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随机,老党员景鹗上台,为大家表演了一段秦腔《童关》。她大气的台风,字正腔圆,高亢激昂,音韵悠长的演唱,博得了大家一阵喝彩。
一曲荡气回肠,凄凉悲壮的《潼关》落下,杨桂梅老师满含深情的表演了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脍炙人口的红歌,曾经伴随着我们走过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人到老年,再次聆听这首歌,不觉让人感动,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不知不觉,老党员们在杨团长的互动下,齐声歌唱。杨桂梅老师宏亮、委婉,高亢,嘹亮的歌声响彻在山涧峡谷,也唱进了每一位老党员的心里。
研学路上,听党史,唱红歌,看美景,让我们的心更加温暖,也希望每位老人凝聚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为共建美丽家园,继续发挥余热。
回家喽,一串串歌声,伴随着汽车的轰鸣声,响彻在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