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石头在偶园里活着(散文)

精品 【东篱】石头在偶园里活着(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9804.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1发表时间:2025-10-05 06:49:56
摘要:石头是不会说话的,说话的是读石的人。青州的偶园,奇石很多,足够半日赏玩,不辜负偶园一游,就必须拿出时间给那些珍珍奇奇的石头。


   先说“偶园”,在山东省青州古城里,被古街深情地揽在怀中,被几百年时光封存在“海岱之都”,是青州人的灵魂之园。偶园,原名“奇松园”,为数代衡王府(明代)的园林,是皇家的奢华野趣之地,游憩之所,咏风吟月之境。一般地说,再怎么普通的石头,一旦进入这样的园林,可能至少也会成为奇石(无奇不能入园),是艺术品,身价也会摇身一变,会让人从石头上发现点什么。园中石不同于路边石,让我感觉石头也是看出身和寄居,更何况,偶园的石头,皆可称奇石,本来就是沧桑巨变之后的艺术精品,但没有入偶园之前,只能说它奇和精,都还称不上艺术品,因为它被淹没被闲置,甚至在流浪。
   艺术,是可以在无生命的东西上找到载体,并注入超越生命的人文和思维力量。平常一石,如果没有人文加身,有谁会看一眼!让我想到了人,如果只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无鲜明的社会属性,连立足都成问题。
   世上的东西,只要成为艺术,大概都拥有了生命,可以不惧时光沧桑,时光反而成了生命顽强的见证。偶园的石头,已经从精与奇升华为艺术品,是因为它们都被寄予了艺术的灵魂。
   或者说,它不仅仅是风景了,也超脱了奇石的概念。偶园里有活在四季的草木,更有活在时光里的石头。站在偶园的奇石前,我生出像石头一样地活着的想法了,无论多长的时光,都是相伴的执着。年轻时,我也喊着“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老年了,愿自己这块石头,能成为园林风景。想想自己在江山文学园地创作,有着惊人的相似,只是我还是一块顽石而已,多么希望璞石成奇。
  
   二
   偶园的石头,几乎都是取自临朐,临朐距青州20几公里。偶园能够成为园林经典,也在于它的“景石”得天独厚。这些石头,称“北太湖石”,因为它完全具备了奇石的“瘦、漏、皱、透、秀”的艺术气质,体态生动,形容俊秀,品格自然,内质古朴,意象典雅,可以说形质俱佳,它有能够成为艺术的“天生丽质”,“难自弃”,于是,被赏石家看好,被各大园林楼舍取来作为装饰。奇石是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造景要素,不是之一,古人曾有过“园无石不秀”之说,我觉得,对于偶园而言,若无石则无魂。相近的艺术是可以互相成就的,建筑与绘画,与音乐,与雕塑,都是彼此蕴含的,我要说的是,临朐的奇石和青州的园林,似乎是奇石要奔赴它最好最终的归宿地,园林在呼唤它的入驻,意向一致,如此投缘,我不能不在偶园里解读它们的“艺术缘分”了。也是因为这份艺术,所以,偶园的石头活着,园林也活着,时光,年轮,沧桑,风尘,从此都与之无关,而绕着离开。
   有的石头也有刻字,红绿填色,只要旧了,斑驳了,再上一遍红绿。就像逢节化妆,而“石面”永不衰老,更不褶皱。
   据说,临朐北太湖石有“咫尺千里”之妙。这是其他奇石难以攀越的境界。这也正好弥补并成全了偶园地域偏狭的天生不足。如果在偶园,一日只赏一石,都不简单单调,只怕想象力无法填充着“千里”之景。我就遇到一位青州老人,年80有余,每日进园(60周岁免票),在一块奇石前坐着看。他说自己在和每一块石头说说话,应该是在赏石,思接千里,神游八荒。
   时光,是什么,是什么样?可能没有谁能给一个合适的定义,多是拿来玩味,描摹,比况,甚至作为感慨的对象,不断加深对它的理解。明明我们都处于时光,却说不清。
   孔融说“时节如流”,抓不住。晏殊道“时光只解催人老”,只是欺负不了草木。陆游说“叹流年、又成虚度”,翻来覆去,只觉挡不住时光匆忙的脚步。诗人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最无情莫过于时光。王国维说是“朱颜辞镜花辞树”,时光都是无情流逝的模样。
   偶园被康熙皇帝作为礼物赐赠给请辞的大学生冯溥时,冯溥面对的不是一座园林,此时他73岁,面对的是剩下的岁月时光,是什么样?他化抽象为具象,他要强调时光就是春夏秋冬,一下子将缥缈的问题,摁在了园林里,他最懂得,不能跟着历代的诗人词客去一味地感叹感慨,那是步人后尘,不是偶园风格。
   真的,天下之大,还真没有以石释时光的,四季时光,在偶园有着特别的含义。在纷繁的“四季”之说里,偶园要做的不是颠覆,而是标新立异,切实把握,精得时光韵味。
  
   三
   入园,最先遇见“春石”。其造型,颇似一个行草的“春”字,仔细端详,我觉得很像一个穿着罗裙游园的柔弱女子,她好像等谁,等春光明媚,等相携相伴的人?要“步随芳草共幽寻”……旁有“春石”解读——褶皱空灵,俏丽优雅。
   千人千解,即使一个人的眼中,也有多个“哈姆雷特”。在我心中,要等一个婉约多情的春天,带着细柔的情思,和春天交汇,希望她柔柔地问,可有佳句给今春?
   男子会来牵手,女子会来相伴。画家看一眼,便知春天是瘦瘦的样子;在赏游的人眼中,就是瘦西湖;在冯溥的眼中,是什么?是“燕舞莺啼喜客归”,不是黯然归来,他并不把自己看成偶园之主,归来时“燕舞莺啼”。辞官归来的瞬间,他留住了美好,我不能说他遇到了第二春,但在旷达之士的眼中,总是有美好相随,每一个心中无春光的人,和春斤斤计较者,无心赏春者,春必不属于他。做人,应该给自己预留出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而非是得幸有了今春和明春。一个人的结局,不一定预示着还有良好的开端,能够让人生的尾声,变成春天的序幕,一定是对每一个四季做了精彩的布局。
   此时逢初秋,我身在秋里,却不懂秋,突然感觉自己抓不住秋的主题。我想看看偶园之秋石什么样?
   像一个行草的“秋”字,两个部首相互拥抱,一看就是满怀情思的造型,也是互为知己。石体清癯,石身颀长,是在风中驻足对语,是在寻找各自的依靠。这个奇石的意象,颠覆了所有对“秋”意象的理解,可谓独辟蹊径,解释独新。人生,多少人以“秋”自况,不胜悲伤。我想,冯溥面秋石,也有“万里悲秋常作客”之感慨,但徒留感慨,又有何用!于是他得“火”“禾”对语之妙,此“秋”已归家,不再是漂泊天涯客,于是他在秋天找到了家的依靠。哪管“西风凋碧树”,不数“人生几度秋凉”,自得秋意暖,不再悲秋苦时光。
   偶园深,深几许?我寻找“夏石”却不见,妻子调侃说,夏天刚刚过去,走得匆促。更待明年夏天再来寻寻觅觅,不是更好?那我就猜吧,一定是很饱满的样子。提前翻看偶园介绍,知道这“夏石”曾被移于李清照祠中,后来又完璧归“偶”。我不知起于何因,这令我有了猜测的可能。李清照夫妇是金石学家,祠中没有一件奇石,多么寒碜,于是把“夏石”移至李清照故居?可知,把四季切割了一个季节,时光岂不残破?李清照居住青州20载,创作了《如梦令》《一剪梅》等很多脍炙人口的词章,为青州的文化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其创作之丰,多么像那块“夏石”,这和李清照的文化地位是很相配的。我也相信,这不是篡改历史。当然主人冯溥也不会那么小气阻止。康熙帝赐赠偶园于他,如果和他协商,借夏石一块给李清照,他一定会手舞足蹈,因为又为他的《佳山堂诗集》多出一段故事,几首诗词。可惜,他处的时代,没有遇到一个有奇思妙想的人。
   也有人说,夏石颇似李清照形象,我觉得这是牵强,依我看,如果是看形似,那尊“春石”最符合李清照的形与神。她描写的春象是“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春石配这个句子,简直就是天衣无缝,神光聚合。我再折回春石前,喊了一声“李易安”,春石不语,秋风微笑。
   真不怕风景建起来没有人来看,只要留得风景在,就会发生历史故事。我相信这是风景和故事必然结合的宿命。
  
   四
   偶园更有“石之宝”,《中国奇石》等赏石专著,均把现存青州偶园的大型奇石“福、寿、康、宁”与江南四大奇石“皱云峰、瑞云峰、玉玲珑、冠云峰”相提并论,其价值早就超越了金玉。这四方奇石,皆以意象表达主题,又颇似书法,一笔天成。
   我端详“宁”字,繁体写作“寕”,观石对字形,形似逼真,石隙玲珑剔透,也只有中国古汉字可为石命名,在造字法中,有“象形”一法,那是从物象到字形的迁变和转换,而奇石又是再仿汉字成奇形。这种往复的转换,只有汉字艺术能完成。我为中华汉字的特别魅力感到骄傲,那些拼音文字,就是做得再大再漂亮,也就是个字母,没有意象。仔细观看,“福寿康宁”四个字,其繁体都有繁复的笔画,也都有“口”型,或近似“口”型的构图,这为北太湖石的漏空特点找到了和文字的契合点。我想,为何“福寿康宁”奇石可以得到几百年的传承,这是中华吉祥文化的核心词汇,代表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几乎全部愿望,只有共同的东西,才会产生共鸣,才有流传价值,才可以存世。
   我对这组吉祥主题奇石的历史感兴趣。据园内介绍,明衡王朱佑楎,闲暇寄趣,喜欢上了奇石和书画,在他举办寿诞大典时,地方官员派人进入临朐挖掘,也广泛搜猎,终得“四奇”,以为寿礼。王府败落,园林被没收,门破墙矮,奇石不翼而飞。至冯溥建偶园,便花重金从民间将“四奇”找到,入园成景。
   在中国,遗存下来的文化精品,往往是要有朝廷王府人物的参与,否则很难有所成就。无论定居在青州的衡王府人的精神意趣,但从奇石上可见,也把“福寿康宁”作为自己的人生方向,尽管和百姓心中的内涵不同,但大致方向不谬。尤其是,这个“宁”字,对于王朝皇族而言,难得。清朝立国,衡王府被清算,安宁的生活,一下子就被打破了。理念是美好的,历史是残酷的,多少人都要在夹缝里求得一丝安宁。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这永远是中华民族的最有价值的最高境界的生活和文化理念,没有最高,只有稳定最好。
  
   五
   青州名流不堪数,自顾沿街看官人。
   青州是涌现名流嘉士最多的地方,自古及今,不胜其数,绵延不断,人文养气,丝缕不绝。青州曾是南燕故国的都城,且不说,人文底气厚重,才俊云集,京都文化的濡养,青州的皇室之气,从此驻此。历代入青州为官成贤者,无法计数,随便打开某一段青州史,都有一串光辉的人物。但就青州本地人才之涌现,足以称为盛产贤达之地。据大数据统计得知,青州历代出进士155人,其中状元及第6人,官至宰相者13人。游园进入中段,小径两侧是青绿草坪,也是奇石立足之地,名“十三贤石”,我感觉这是根据青州历史做的一个总结,其实,哪只是十三贤,以“百贤”概数计也完全符合历史。
   五角枫未染红,还在初秋青翠中,奇石的背景是摇曳生风作响的翠竹一片片,别觉得这是仄径幽道,这可是一条名流依然在款步行进的景观大道,花木扶疏,景观掩映,游客可和十三位贤者一一相见,可目视微笑,也可私语闲谈,如果记得某一个人物的故事,可站在奇石前,重新演绎,唤醒那些作古的人物。但这里只是陈列了宋代的“十三贤”,他们是:寇准、曹玮、王曾、庞籍、李迪、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赵抃、张方平、吴奎、程琳、刘挚。(依人物在青州为官的时序排列)这些人物,都曾在青州为官,留下了贤名,为青州人铭记于此。一尊石头一卷书,石头更能展现人物的风貌刻记灵魂,史册可蒙尘,石头对时光。再越千年,还会让人“见石如面”。
   这些人物是以奇石而存在的,石生形象,灵魂附石,人石合一。我挑选几个为人熟悉的人物,拜读奇石一侧的解读文字吧。奇石皆形神兼备,从一个角度,以意象的方式,诠释着历史人物的性情。他们皆是“知青州”的角色,史册有记载,还不能表达人们对他们的历史存在的崇敬之心,便有了这组人物奇石。
   曾经的宋代,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繁荣,从繁荣中涌现出无数才俊名流,曾经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观石思人,远逮宋意,所有的,都变作了豁达而沉寂,质朴而典雅,含蓄而凝思,终于在尘世里变得安宁,静默。无语相对,却有千言涌动于心。此时,那些人物,隔世与我相见,仿佛如昨,却又是遥远。虽血肉不在,灵魂尚存。每一尊奇石,都活着一个灵魂,灵魂还在行走,行走在我的心弦。
   稍有遗憾。可惜我不能读一本青州史,多么希望手头有一本“青州史述”,大致把握这些宋代贤者的为人特点和为政青州的事迹,不然,我一定要为这些人物各写一首诗,组成“咏奇石”的组诗,摹奇石之形,揣石蕴意象,咏人物性情,叹其品格灵魂。
   结束观园,我在出口的“留言薄”上写下了一个愿望:望贵园,辟出“留诗十三贤”一章,收集游人之作,丰富园林奇石的解读多样性。不日,接到偶园电话,希望我再度游园,并有《偶园记》相送。
  
   六
   我特别注意到园主冯溥亲做的奇石景观——养山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冯溥“致仕”归青州,入偶园园林,第一件造物就是这个石景。一石如山,具体而微,山取自冯溥老家临朐的北太湖石,山座则以青州石为之。

共 623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偶园”,在山东省青州古城里,是青州人的灵魂之园。偶园的石头,几乎都是取自临朐。偶园能够成为园林经典,也在于它的“景石”得天独厚。这些石头,称“北太湖石”,因为它完全具备了奇石的“瘦、漏、皱、透、秀”的艺术气质。古人曾有过“园无石不秀”之说,作者觉得,对于偶园而言,若无石则无魂。偶园被康熙皇帝作为礼物赐赠给请辞的大学生冯溥时,冯溥面对的不是一座园林,而是剩下的岁月时光,偶园独得时光韵味。入园,最先遇见“春石”。其造型,颇似一个行草的“春”字,又像一个穿着罗裙游园的柔弱女子。旁有“春石”解读——褶皱空灵,俏丽优雅。冯溥并不把自己看成偶园之主,归来时“燕舞莺啼”。辞官归来的瞬间,旷达的他留住了美好。能够让人生的尾声,变成春天的序幕,一定是对每一个四季做了精彩的布局。园中的秋石,像一个行草的“秋”字,两个部首相互拥抱,一看就是满怀情思的造型,也是互为知己。冯溥在秋天找到了家的依靠。而园中的夏石,与李清照有着密切的关联。偶园更有“石之宝”,“福、寿、康、宁”这四方奇石,皆以意象表达主题,又颇似书法,一笔天成。青州是涌现名流嘉士最多的地方,游园进入中段,也是奇石立足之地,名“十三贤石”,这“十三贤”是以奇石而存在的,石生形象,灵魂附石,人石合一。作者特别注意到园主冯溥亲做的奇石景观——养山石。应该说,这个石景,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生活美学和意趣,“养山”即养心。能够经得起历史鉴定和审美的,并非看石头的质地成色,而是挑剔石头是否寄存着灵魂。好文,构思奇绝,文韵悠长。作者紧紧抓住“活”字来写偶园的奇石,这些奇石造型奇特,气质上佳,令人脑洞大开,叹为观止。奇石蕴含着丰盛的内涵,引领着非凡的审美情趣,迸溅着旺盛的生命力,还隐藏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这些奇石都与非同凡响的灵魂相连,那些灵魂一直在,他们与奇石一起,在时光里不朽不灭!作者边看边思边悟,独特的审美体验,浪漫诗意的情怀,饱满深邃的表达,既是抚今追昔,亦是对自我灵魂的深切关照,也令读者醍醐灌顶,产生顿悟之妙。观石、修身、养心,一次园中行,慧心所得,意蕴隽永,力透纸背,文采灼灼,盛赞才情,倾力荐读!【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05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10-05 06:55:52
  该文构思奇绝,文韵悠长。作者紧紧抓住“活”字来写偶园的奇石,这些奇石造型奇特,气质上佳,令人脑洞大开,叹为观止。奇石蕴含着丰盛的内涵,引领着非凡的审美情趣,迸溅着旺盛的生命力,还隐藏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这些奇石都与非同凡响的灵魂相连,那些灵魂一直在,他们与奇石一起,在时光里不朽不灭!作者边看边思边悟,独特的审美体验,浪漫诗意的情怀,饱满深邃的表达,既是抚今追昔,亦是对自我灵魂的深切关照,也令读者醍醐灌顶,产生顿悟之妙。观石、修身、养心,一次园中行,慧心所得,意蕴隽永,力透纸背,文采灼灼,是不可错过的文化盛宴!问候怀才老师,秋祺!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5 11:58:59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编按,辛苦了。入园的第一感觉就是哪些奇石是以活着的状态与我触目。所以进园看景,石头占据了很多时间。石头是记载人物故事的,也是不老的风景,石头就是那些人物的纪念碑。路边一块石头,可能不被我们注目,在园林里,就是别样的存在,它是活的,就是因为有了灵魂的寄予。审美是旅游的深刻体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予在风景里,风景才有意义。石头,在偶园里布是寻常之物了,而是有着养眼养心养时光的意义。有时候也想,之所以那块石头被埋没,可能是我们没有找到它的最好位置吧。一直思想,并非直接干预我们的世界观,但行动会得到一些思想的影响。不必刻意,丰沛的思想和情感才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力量。遥握,谨祝双节快乐!期待罗老师的精彩佳作!
2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5 08:49:47
  中国的石文化源远流长,奇石的生命力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记得那首歌,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真是如此。园林之中的太湖石造型奇特,走在其中让人赏心悦目。我有幸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然,感悟没有老师这么深。有了这样的经历,沉淀于心,让人会有许多的回味!老师的好文,边走边悟,思想空灵,美轮美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5 12:09:02
  谢谢枫桦老师的精彩留墨,辛苦了。这次游览青州,在偶园逛的时间较长,那些奇石吸引了我,我和石头对话占了不少时间。我喜欢石头的审美,在我的书房就有三块石头,都有不俗的来历。埃及的金字塔是石头无数垒起的,没有单块的石头寄存着故事,在中国,特别注重单石的审美。这是一个特点。石头是会说话的风景,我相信这一点,不然也不会诞生那首歌。我想,枫桦老师写石头,一定也是风采灼灼的,期待着。游览需要一个人的用心,才有不俗的意义,否则就是图个热闹了。很多时候,只要沉浸其中,就有不一样的发现和感觉。抓紧时间多走风景。远握,谨祝双节快乐!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
3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10-05 10:13:48
  老师真是不虚此行,青州一行竟生出若干美文,篇篇博古论今,令我受益匪浅,这些我不能尽数。但是这篇文章让我感怀老师的风骨,时光易逝,不等于人心衰老,要像石头一样挺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令人敬佩,向老师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5 12:17:56
  青州一行,是我第二次。总觉得那里有着丰富的文化,一辈子都难读透。我更想去内蒙古,走草原,看蒙族文化特色。青州,问候底蕴厚重,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次是在农历的财神节的傍晚进入青州的,氛围又不一样,特别精彩的开车逛青州一行。做什么样的人,各有志趣,不敢称风骨,总想学着怎么为人,石头是人的别样,有时候感觉己不如石,修为的榜样可以取一块石头。寻梅老师的文章很精彩,祝贺你的念征文摘精,就像期待寻梅老师的佳作,谨祝双节快乐!
4 楼        文友:岚亮        2025-10-05 10:19:26
  今去西双版纳,飞机经停遵义,趁当读兄长佳作。沉默的石头也有生命,只是活在园林里的石头,与柳云花雨为伴,惯看秋月春风,特有文化,特别幸福,是多么的幸运。匆匆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5 12:23:29
  磨目了,旅途辛劳,还拨冗为怀才小文倾情点评激励,感动了。遵义,西双版纳,都是诗意的名字,岚亮老师不顾腿疾,又在山水之间流连,羡慕!园林的石头,的确有着特有文化,历史总是偏向这些而不断沉淀,回来想,偶园是否出版过“石集”,如果有,也是奇书。我觉得,只要想在偶园写一部某方面的专著,都是可以的。岚亮老师有时间去看看,你笔下的石头,就不只是会唱歌了,是可以兴云播雨的。遥祝旅途愉快,带回丰富的佳作!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10-05 10:30:19
  老师的很多石头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篇石头文给江山文集中又添一精彩大作。春石、秋石、夏石以及“福、寿、康、宁”这四方奇石,养山石,老师的解读令石头活了起来,这里的石头有灵魂,会说话。玩石赏石,可以老师这篇美文当作宝典。感佩非凡才情,拜读学习,顺祝节日愉快,佳作连连!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5 12:31:26
  是啊,可能写石头的篇目很多。也许就是这样的眼光,到了偶园,就特别关注石头,偶园的石头也的确不能忽略和错过。有人进入看的是奇趣,有什么建筑,我不是那样的游览者,总想找自己喜欢的东西。说不上大作,写得也算顺手,生怕写不出新意。冬石,我在另一篇写青州的散文里重点写过,这里就没有仔细描写。赏石玩石,我觉得是趣味之一,和没有生命的东西对话,可能不接受反驳,但少了切磋,的确需要灵性和随和的感觉。一旦觉得这种理解那么别扭,一定是思维出了问题,有着自我提醒的意义。石头,在我们面前可以被塑造成不同的语言形态。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留墨鼓励。特别期待老师的佳作,谨祝双节快乐!
6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5-10-05 10:45:29
  寻常的园子,普通的石头,遇见老师,成就了一场文化盛宴,独特魅力让人驻足,怀才老师好风骨,好文采。拜读大作,震撼人心!问好老师,秋安吉祥,创作大丰!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5 12:38:38
  连我家无百贯之财,都迫切希望有这么座置于屋舍之后的园林,袖珍版的不大,我也是妄想,只有去认真阅读了。说笑了,这个偶园我进入不花钱,享受着年龄的福利。所以往青州一而再。吃一顿饕餮大餐,真的不如逛一个园林,石头都是宾客,也会有桌上言语。人生阅趣,尤其是闲散了之后,时光给我们的就是找到趣味,可能对于他人就是一点审美启发吧。谢谢欣然老师的精彩留墨。近日欣然老师的创作力爆发,很受感动。继续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双节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