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福建土楼记行(散文)
一
福建土楼,名闻遐迩。去年,嫂子又在大家庭微信群里晒了几张福建土楼的照片,照片上,福建土楼气势恢宏,古朴庄重。于是,我对福建土楼的向往之情也就变得愈发强烈了。九月底,好友学军打来电话,说可以随团赴福建旅游,土楼就是其中一个主要景点,我喜出望外,立即答应了学军的邀约。
团队如期出发,当天晚上十点半钟,我们到了住地,位于厦门市湖里区的和悦大酒店。
第二天上午8:00乘车出发,我们先后在厦门山海健康步道、厦门大学打卡,并拜谒了南普陀寺。吃完午饭,一行十九个人在美女杨导的带领下驱车直奔土楼群的方向。攻略了一下,福建土楼群众多,有永定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南靖田螺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大地土楼群等。杨导没有告诉我们此行的具体目标,我们也没有细问,便怀揣着无限的期盼,焦急地等待着神奇的土楼早些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汽车在山路上匀速行驶,虽说是山路,但却是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一座座山峰、一个个山坳不时从车的左右边掠过。
到了,终于到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快速行驶,车辆终于停了下来。
与地导交接班时,杨导再一次提醒我们:“各位淮安的贵客,大家一定要记得我给你们布置的作业啊!”
“记住了,杨导!”我们像小学生一样哄笑着回答。
二
女地导姓苏,皮肤黑黑的,客家人。跟着她的脚步我们进入景区,来到一座大楼前,楼顶上方有“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几个金色大字。大楼前面有一石刻,石刻是仿古代铜钱的造型。石刻主体是圆形,中间有类似方孔的镂空设计,外圈刻有“世界遗产”的中英文字,底座上清晰地标注着“福建土楼王景区”的字样。“土楼王”?!我在心里暗自思忖着,惊喜着。
继续步行。很快,一座墙体为土黄色的巨大圆形土楼锁定了我的目光。跟随众人的脚步,我们来到这座土楼的正前方。驻足细看,土楼共四层,三四楼有方形窗户,一二楼却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不禁疑惑起来。楼前有一石刻,近百名操着不同方言的游客都在石刻前等着拍照打卡。趁着等候的间隙,我来到右侧不远处的一块石刻前。这是一块盛世铭文碑,上面镌刻着:“公元2010年2月13日,时值己丑除夕。天布祥云,尤降喜雨……”碑文较为详细地记录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同志莅临高北承启楼,与土楼人家共迎新春,并进行殷殷嘱托的全过程。
拍照后,我们就开始了对永定土楼群内部的神秘探访之旅。最东边的五云楼是高北土楼群中最古老的建筑,因为正在维修,游客不能进入,我们只能在正门西侧进行远观。一开始就吃了闭门羹,遗憾的情绪不由得在我的心底里滋生出来。
世泽楼紧靠着五云楼,和五云楼一样都是方形建筑。挨着世泽楼墙壁往前走,导游苏大姐介绍说:“福建土楼一楼是厨房,二楼粮仓,三四楼住人。为了防御猛兽和贼寇,所有的土楼一二楼都没有窗户,三楼往上才开着类似于喇叭口一样的窗户”。原来是这样啊,我疑惑顿消。
苏导右手摸着厚实的墙体继续说:“建造土楼墙体的材料由我们当地的红壤土、砂石、石灰按比例混合而成,再加入糯米饭、红糖或者鸡蛋清,以增强土质的粘性。大家看到这些木片了吧?为了增加墙体的整体性,防止开裂,在夯打墙体的时候我们还在墙里面嵌入了像“钢筋”一样的木片或者竹片。”
“这座世泽楼一楼墙体厚度达一米八、二楼一米六、三楼一米四、四楼一米二,楼体向上不断内缩,因此整栋楼就显得非常坚固了。”
苏导突然笑着说:“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卫星在监测中国东南地区时,发现大量圆形、方形的规整建筑,且墙体厚重、结构封闭,每天早中晚三次都会按时排出烟雾,美方不了解土楼的真实属性,便把这些藏在大山里的奇特建筑,与神秘的核设施画上了等号。”
“为了弄明白它的危险性,美国总统尼克松甚至派出副总统阿格纽秘密访问中国,终于知道他们眼中的‘神秘’建筑,其实是我们客家人的传统民居,并不是什么让他们惶惶不安的‘军事基地’。”
苏导的话刚说完,立即引来一阵愉悦的欢笑声。
“大家看到了吗?一楼墙体外侧这些小孔就是我们厨房里的烟囱。”仔细望去,我们果真看到了许许多多高度基本相同的小孔。
走进世泽楼大门,我们跟着人流往前走,几分钟后,却又像转迷宫一样回到了门口。
三
出了大门右转,很快走进了承启楼。
承启楼是高北土楼群的核心建筑,有“圆楼之王”的美誉。承启楼直径73米,由四个环环相套的同心圆楼组成,里面共400间房屋,最多时可容纳80多户人家600多人同时居住。
跟着苏导我们来到她家门前。大家挤着向里面看,房间只有8平方米。苏导的儿子坐在里面,面前摆放着当地的特产和一些文创产品。
苏导指着墙上一幅照片兴奋地说:“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与我们土楼人共度新春佳节,我们客家人可开心了。看,那就是我和总书记的合影。”照片上,领导人和蔼可亲,苏导的笑容格外灿烂。再看看眼前的苏导,笑容依旧灿烂,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年春节,领导人依旧站在她身边一样。
“苏导,你们家房子这么小,来了客人不是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吗?”不知是谁大声问。
“放心吧,我们江家老祖宗考虑得可周到了。进大门往前走,正堂前面过道两侧都有会客室,无论哪家来了客人到那里接待就行了。”
苏导家旁边有楼梯,我移步上楼想俯瞰一下承启楼内部的全貌,可“请勿上楼”的字样却挡住了我的脚步。走,上去看一看!我拿定主意,可刚迈出两步,我又犹豫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如此沉重的负担古老的土楼能承受得了吗?这样想着,我转身下了楼梯。
在楼下抬头四望,到处都是墙壁和房顶。我突然有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叹。
来到隔壁人家门口,听到两个客家人正在聊天。一个老人说:“我们承启楼还流传着一个“姑嫂夸楼”的故事呢:在一个婚宴上,两个年轻的女子坐在同一桌上,两个人都在夸耀自家的土楼。一个说:我家的土楼高四层、圆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你说我家的楼房大不大?另一个说:我住的土楼像一座城,里面住着七八百人,我住在里面三年了,都认不全楼里的人,你说到底是你家的楼大还是我家的楼大?当她们说清楚自家的楼名后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原来两个人都住承启楼,而且论辈分两个人还是姑嫂关系呢,只不过一个住在楼东,一个住在楼西,几年过去了,姑嫂俩竟然还互不相识呢。”说完后老人笑了,我和年轻人对视了一眼,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侨福楼位于承启楼西侧,是一座三层单环式圆楼,因它是楼主江真麟侨居海外的三个兄弟筹资兴建而成故得名侨福楼。江真麟的亲大哥有10个子女,其中5个儿子和1个女儿都是博士,他的5个儿子又娶了5个博士媳妇,因此“侨福楼”又有了“博士楼”的美誉。
侨福楼因为是单环式结构,所以视野开阔,整个内部概况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四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为了让我们充分领略客家人的风土人情,杨导将晚餐安排在承启楼东南角不远处的一座土楼内。
佳肴端上了,美酒打开了,大家开怀畅饮,畅所欲言。很快就到了篝火联欢的时间。
院落中间的篝火熊熊燃烧着,绝大多数游客手里都举起了仙女棒。可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雨。
主持人没有退缩,穿着雨衣走到篝火旁,健步登上圆形的指挥台,亮开喉咙高声歌唱起来。无数的仙女棒点燃了,在廊檐下四处舞动着。接着,一个个身影前后相连,围着廊檐逆时针开始了转动,舞蹈。歌声嘹亮,舞者欢呼,快乐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十几分钟后,雨醒悟似的突然停了。于是,近千个欢快的身影走出廊檐,不顾脚下的积水,跟随音乐的节拍,挥舞着手臂,开始了尽情的联欢。
一座座土楼静默着,不远处的群山静默着,它们好像也在静静地倾听着,享受着这一份由繁华盛世所带来的无限欢乐。
汽车开始了返程。车厢里,美女杨导开始了提问,可她的问题还没有完全抛出,答案就已经从许多张嘴里面飞跑了出来。
“各位贵宾,你们今天的课堂作业完成得非常棒!”杨导笑着说。
“哈哈哈……”欢笑声又一次在车厢里回响起来。
细雨又下了,它是在和我们挥泪作别么?车窗外,山的黑魆魆的影子不断向后面跑去,永定高北土楼群离我们越来越远,可五云楼、世泽楼、承启楼、侨福楼的影子却一直在我的眼前闪现。对了,在眼前闪现的还有那堆篝火,它似乎还在一直熊熊燃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