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品味“四菜一汤”(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品味“四菜一汤”(散文)


作者:苍茫黄河口 秀才,213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3发表时间:2025-10-07 15:44:06

现实生活中的“四菜一汤”,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整治奢侈之风而首倡。此举,对改善明朝初期的社会风气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遏制铺张浪费、倡导节俭廉洁之作风,将其定为国宴标准,并逐步推广至各级公务接待,成为官方宴请的基准。而福建南靖田螺坑土楼群的“四菜一汤”作为一种建筑模式,虽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雨侵袭,却依然“色香味”俱全,俨然已成为了一种历史符号、一种文化印记、一种古老的建筑标本,被国外建筑专家盛赞为“东方的建筑明珠”。
   女儿将车在半山腰的停车场停稳后,我们一家没急于顺着斜坡一路向下去奔赴那场百年的盛宴,而是行至公路边凭栏而眺掩映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古建筑群落。此时,正值七月中旬下午的3点多钟,远处山巅上的苍松翠柏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苍翠。山风拂过,阵阵松涛,山上茂密的植被宛如海浪般起伏跌宕,蔚为壮观。一波一波的松涛余韵,在凉爽的山风催动下缓缓向我漫来,令刚才还昏昏沉沉的我顿时神清气爽,心气倍增。近处峰峦上,种植着水稻的梯田随山势延展,宛如条条巨龙在山间蜿蜒,让人只见其身,不见其首尾。层层叠叠之间,山峦像极了人们精雕细琢后的一件艺术珍品,每一层都镌刻着古朴的时光,每一层都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每一层都诉说着农耕文明里客家人的智慧。俯身望去,万绿丛中四圆一方五个硕大的“盘口”就那么自自然然、真真切切地呈现于我的眼前,其苍灰色的格调与周围的群山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难怪有人说其“像是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佳胜景。”此情此景,竟使我不由得感慨起来,究竟是群山环抱着百年古建筑,演绎着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融,还是百年古建筑给群山增添了烟火气息,令人观之亲切、闻之得味?
   此刻,容不得我再去细想,胸中涌起的震撼已把我彻底地陶醉了。我急于去一睹“四菜一汤”的真实面目,急于去探求“五个盘子”里盛的究竟是什么珍馐美味,才能让世间之人为之着迷、为之倾倒。
   下斜坡、步小径、顺石阶而上,一路接近“四菜一汤”。此时,我的脑海里首先涌现出来的竟然是田螺坑土楼那优美动人的传说。传说中,田螺坑的祖先黄百三郎有一天在田螺坑放鸭子时,遇到了一场大雨。就在他着急忙慌地找个地方避雨时,突然听到了呼救声。黄百三郎冒雨冲到坑边,发现声音是从一只大田螺里传出的。当他抱起大田螺时,田螺变成了一个貌若天仙的姑娘。最终,黄百三郎与田螺姑娘成婚,他也因此从一个养鸭少年变成了一方富绅。为了纪念田螺姑娘的功德,黄百三郎把小山坑改名为田螺坑。后来,建于田螺坑的土楼,也就成了田螺坑土楼。这真真是未见菜品,已闻菜肴之仙味了!
   走进高大的土楼门洞,置身于田螺坑的土楼世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一些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向我扑面而来,气息中带着古朴,带着庄重,似乎还带有少许的压抑之感,而我所迈出的每一步,又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印记上,声声相扣,声声回响。土楼内回声很重,每一个细微的声响经环形回廊的共鸣,似乎都能放大很多倍,这无疑更给古老的土楼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轻抬脚步,慢慢徜徉在回廊里,时而往幽深昏暗的房间内瞧瞧,时而抚摸着土墙上的一条条裂缝或脱落成斑驳状的墙皮,时而又抬头看看那一方被土楼框起来的湛蓝深邃的天空,仿佛是在与古人的灵魂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搜寻着湮没在时间长河里的点滴过往。
   土楼的诞生与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客家人息息相关。客家既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更是一个文化层面的概念。客家,又称客家民系,是中国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汉族民系。客家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移民入籍者,皆可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称客家人。据史书记载,唐宋时期,中原战乱频发,大批汉人跨黄河、过长江,举家南迁至闽粤交界的山区,成为了客家人。然而,这片土地也并非乐土,山匪、野兽、土著部落的侵扰让客家人不得不思考如何自保。于是,独具匠心的客家人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发挥出来,创造了一种既能容纳整个家族居住,又能抵御外敌侵扰的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建筑土楼的主要原料是生土。客家人把生土与石灰、细沙搅拌均匀,再掺进糯米浆以增加其粘性,后经反复揉、舂、压夯筑成几十米高的墙体。为了增加墙体的坚实度,每夯高一定的距离,就在土墙内放入杉木条、竹子片等作为墙筋。土楼的外墙厚达数米,高大的墙体上只开有少量的小窗,低层基本不留窗户,以防备敌人攀爬。这样夯筑起来的土楼墙体,坚固异常,别说弓箭石弩、水浇火烧对其影响不大,就是炮火袭击也不能将其动摇。从此,历经磨难的客家人在异乡的土地上定居了下来,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超凡的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田螺坑土楼群是福建众多土楼的杰出代表,它静默矗立于大山深处,俨然是一座守护时空的古老堡垒。田螺坑土楼群由一座方形土楼“步云楼”和三座圆形土楼“和昌楼”“瑞云楼”“振昌楼”,一座椭圆形土楼“文昌楼”组成,形如餐桌上装菜肴的盘子组合在一起,故得名“四菜一汤”。步云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成楼时间最晚的文昌楼则于1966年才建成,整个楼群的建造时间横跨170多年。步云楼居中,其余四座楼依据山势错落分布在其周围,形成了一种“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格局。土楼高分三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谷仓,三层为卧室,木质结构的回廊连接各家各户,房间既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又井然有序、布局合理。祠堂是整个土楼的中心,整个土楼环绕祠堂而建。每逢节日,黄氏族人齐聚于此,或祭祖,或聚餐,共同维系着这一血脉亲情。这种家族成员共同生活、守望相助的模式,极具生活的便利性。倘若遇到外敌侵扰,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居高临下,群起而攻之。这种建筑形式,让土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家族城堡”。就这样,二百多年来,黄氏子孙一直在此繁衍,至今仍有族人在此居住。
   导游是一个客家小伙,肤色黝黑,二十出头的样子,举手投足间彰显着一种客家人的干练。他非常好客,见我口渴,便将我带至一个装有空调的土楼房间内,麻利地泡上了一壶铁观音,并给我拿出他们的特产——客家香烟来品尝。他告诉我,在客家人看来,“子孙务宜忠孝为先”,为子而孝,为民而忠,是每个客家人血液里流淌着的精神美德。客家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客家人之所以能在战乱中生存下来,与其家族中的团结精神密不可分。虽然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年轻人都走出土楼、走出大山,到外边去闯荡世界,土楼内已失去了当年的热闹景象,甚至变得空荡、冷清起来,但只要一走进土楼,就能立即感受到当时那种共生氛围里的浓郁生活气息。清晨,老人们坐在廊下喝茶;午后,孩子们在回廊间嬉戏;傍晚,炊烟从土楼的窗棂里飘出……这些温馨的画面,似乎早就刻进了土楼独有的时空里,且人人可以感受,时时都能回放。现在,游客也可以入住土楼民宿,亲身体验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品尝客家地道的美食,听客家老人们讲述家族以往的故事。导游小伙见我沉思,又满是自豪地对我说,现在的客家后裔,已遍布世界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所谓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几杯热茶下肚后,我顿觉神清气爽起来。是啊,历经战乱之苦、逃亡之痛的客家人,内心是多么的需要土楼这样的建筑来保护其生命的安全和生活秩序的安宁啊。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座土楼的历史,实际上浓缩了整个客家人的悲欢离合与盛衰荣辱。
   听着导游的叙说,沉浸在土楼历史中的我,仿佛真的能听到从岁月深处传来的古老歌声。我知道,那是客家人的智慧与匠心在低声吟唱,那是客家人团结互助、共同抵御外敌的坚强决心在齐声呐喊。于是,我蓦地感悟到,或许这五个盘子里,一个盛放着客家人沉重的南迁史和客家文化的成长史,一个盛放着客家人的勤劳与智慧,一个盛放着客家人团结务实、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一个盛放着客家人传统的家族观念及家国情怀,一个盛放着客家人光辉灿烂的未来。
   离开土楼时,天色已接近傍晚。回首再望土楼,土楼在夕阳里熠熠生辉,其气势似乎也变得更加高大起来。我相信,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时光的韵味定会在这片土楼与大山交织而成的画卷中,流转出一种动人心弦而又别具一格的美!

共 33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四菜一汤”从明太祖的反腐菜谱到客家山巅的方圆群落,同一称谓完成了由制度到景观的跨越。作者借斜坡之下的一眼千年,把土墙裂缝、回廊回声、梯田稻浪一并端上“餐桌”:夯土墙是主菜,族谱炊烟作配,忠孝节义提鲜,炮火迁徙入味。文章以“吃”起兴,却不止于味蕾,更在土木纹理里咀嚼出客家人跨时空的集体乡愁,让“盘”中盛放的既是建筑美学,也是一部流动的民族史诗。当夜色合拢,土楼如五盏深瓯,依旧温热地供奉着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家常——团结与守望。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07 15:46:41
  文章以“四菜一汤”将味觉与建筑类比,写土楼亦写家国;夯土墙、族谱、炊烟皆入味,层层递进,终熬成一碗浓郁的客家乡愁。文字有风骨,亦含麦香,余味悠长。深度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回复1 楼        文友:苍茫黄河口        2025-10-07 16:59:36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祝您节日快乐!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07 15:49:58
  晓荷社团因老师的加入,显得格外明艳。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假期愉快、创作丰收!
回复2 楼        文友:苍茫黄河口        2025-10-07 17:00:30
  老师辛苦了!给您敬茶!
3 楼        文友:水中天        2025-10-07 16:13:46
  拜读欣赏佳作!
回复3 楼        文友:苍茫黄河口        2025-10-07 17:01:12
  谢谢老师褒奖!祝您节日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