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曾经】聪明的小叔(散文)
我的小叔,是我的一位堂叔,比我大一岁,但辈分高,我也得规规矩矩叫叔。说来也怪,小时候,他比我就是显得老成,像个小大人。
小叔浓眉大眼,四方脸,自来笑,在那个吃不好的年代,小叔看起来很胖乎。我奶奶说,你小叔,喝凉水都胖,真给我们长脸啊。小叔嗓子好,样板戏的戏词都能记住,小伙伴唱样板戏,都是他演李玉和、少剑波、郭建光,演得有板有眼,维妙维肖。偶尔反串个反面角色,也像朱时茂演的地下工作者。老人们说,这孩子要不是生在穷人家,凭这好嗓子,也能吃一辈子好饭。
小叔是我小时候的玩伴,也是劳动的伙伴。那时候,乡下孩子放学后和假日的活计,是剜野菜和割草。小叔总是知道哪儿的野菜多,草厚,跟着他总是能剜得多,割得多。他还知道哪儿的水里鱼多。一次,割草时他指着一条水沟说,在两头截上坝,将水豁干,肯定有大鱼。第二天,我们约了几个小伙伴,忙了大半天,果然捉了不少鱼,全家美食了一顿。
我一直觉得小叔比我聪明,他记忆力好,算数也比我快。记得小学三年级学区统考,语文、数学他考了双百,我语文一百分,数学错了一道题得了九十分。小叔得到的奖品是一个精美的本子,而我只得了一支铅笔,回家后生气地把铅笔扔了。第二天,我发现小叔把他得的笔记本,偷偷放进了我的书包里,并写了一句话“学习要认真,你行的”。后来,我学习确实刻苦,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名列前茅。应该说有小叔的鼓励在里面。那年,我参加高考,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考出去的学生。离开村子的那天,小叔笑着对我说,“说你行吧”。
我忘记小叔是哪一年辍学的了,好像是读到五年级,没上初中,那时还没恢复高考。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不上学了。他说,当时觉得学得再多也得种地,不如早下来挣工分。说到种地,小叔也是一把好手,他正赶上了家庭联产承包,小日子过得挺红火。他养过鸡,养过猪,贩过粮食棉花,盖了十间瓦房,被村里人称为能人。有时我回家探亲,他说起国家的政策,研究得很透。让我这个搞经济工作的都刮目相看。
那一年,我的堂妹(小叔育有一女一子)考过了本科线,小叔打电话来征求我报考志愿的意见,我说,一个闺女家的,学个师范挺好,将来让她当老师。后来,妹妹真去了曲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当了老师。再后来,我堂弟也考上了大学。在当下农村很多家庭不重视教育的情况下,我小叔培养出两个大学生,不能不令人佩服。
几年前,我回家和他一块吃饭,他喝酒喝的有点多,说了好多话我都记不住了。有一句我记忆犹新。他问我,你知道我为什么舍得下本钱,让你妹妹弟弟读书吗?我说,是不是为了实现你没实现的梦啊。他摇摇头问我,你记得鲁迅先生的那篇《故乡》吗?我是怕你妹妹弟弟成为新一代闰土啊!
我那次回故乡,像鲁迅先生一样,闰土的影子老在我眼前晃悠。